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很多家長管孩子的時機是不對的,有的時候該管他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偏要管。
其實孩子最應該管教的時間是0-3歲的時候,這個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家長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應該給他立規矩。不要等到以後後悔。
當你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要打,要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1)亂發脾氣
有些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被長輩慣壞了,生活中稍有不順心就想發脾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如果說不通,可以適當的打。
首先應該講清楚,為什麼不能發脾氣, 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在遇到問題迅速冷靜下來,才是解決問題的秘訣。
2)威脅家長
達不到目的就威脅家長,小的時候是用不吃飯做威脅,長大後很可能會用離家出走或者是更嚴重的方式威脅家長。
所以當孩子有威脅家長的這個念頭時,當爸媽的一定要及時更正他的思想。
3)不尊重長輩
我們總是會說到尊老愛幼,但由於現在很多老人會為老不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要尊重他們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還是應該教會孩子尊重長輩的。
如果擔心孩子以後受欺負,可以教會孩子選擇性的尊重長輩。
4. 生活沒有規矩
在孩子的世界裡,玩具可以亂扔,穿過的衣服存放一段時間可以再穿,這些邋遢、懶惰的行為,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正,生活如果沒有規矩,那麼會變成一灘爛泥。
在生活中,還是有這些不好的行為,家長可以選擇先口頭教育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適當的選擇打一下,但不要把打孩子當成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可以藉助繪本的力量,繪本裡的動物形象可以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改正自己的行為。
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中英雙語繪本,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地去教育孩子。
和大家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氣大的問題,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最關鍵的是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我們也當過小孩,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惡言相向,所以我選擇這套繪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裡面的主題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就是我們想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一共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好孩子懂禮貌》、《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讓我快樂》、《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態度、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出問題、不受傷害、不走丟,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是2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