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不用客氣

2020-12-14 草堂媽咪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慢慢長大為一個成熟的大人之前,會犯無數的錯誤,那麼這時家長要做好引導,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讓孩子知錯就改,汲取教訓。

可是有些父母太過於寵愛孩子,即使孩子犯錯,家長也當作沒看見,甚至把責任歸結為別人,殊不知這樣的放縱教育之後害了孩子。

教育孩子要用正確的方法,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就曾說過,當孩子犯錯,家長就必須管,而且要嚴厲教導孩子,不如當孩子長大後行為定型,就很難再改正了。所以當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時,家長不用客氣,該打就得打。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還是要打

1、驕縱無理

很多家長因為日常工作繁忙,所以會把孩子給長輩帶。但老一輩人養孩子那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往往什麼都不讓孩子做,養成了孩子驕縱無理的性格。

如果不滿足他們的欲望,孩子就會撒潑耍賴,逼著鬧著父母。這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適當的教育,告訴孩子底線不容觸碰。家長可以稍微打一下孩子的手心,但不要太過分,只要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就行。

2、威脅父母

有些孩子特別聰明,可惜沒把自己的聰明勁放在正確的地方,他們整天小腦袋亂轉,就想著怎麼威脅父母了。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會有孩子在商場上趴著不起來,哭鬧著要家長給他買哪份哪份玩具或者吵著要吃冰淇淋。當孩子這樣威脅父母,家長就別猶豫該打還是要打。

因為一旦孩子嘗到這樣甜頭,知道哭鬧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而家長的滿足也是在一次次降低自己的底線,也會慢慢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家長權威。

3、摔打東西

有些熊孩子一不滿意就會摔東西,尤其是在生長叛逆期的孩子,就更喜歡用這種方法來發洩心中的情緒。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管教,當然一開始父母可以選擇斥責的方式,可如果孩子不聽,甚至越來越嚴重,那麼打孩子讓孩子知錯就不可避免了。

想想那些層出不窮的熊孩子高空拋物事件,就說明了家長的管教對孩子的成長多麼最重要。

4、不懂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如果孩子犯錯,觸碰到了家規,那麼家長就必須給予制止和糾正。比如欺負別人家的小孩子、偷東西、對爺爺奶奶非打即罵等這些行為都是要糾正的。這樣的孩子,家長若不去管教,任憑他們做出這些不尊重比如的行為,那麼之後父母想要管教就會很難

總結:

毫無疑問,每一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正因為是深愛孩子,所以才要讓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家長的過度心軟和縱容對孩子的成長完全是有害無益。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還要適當的教訓幾下,讓孩子知錯改錯,才能避免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犯更大的錯。

關於孩子能不能打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草堂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李玫瑾為你撐腰
    其實孩子最應該管教的時間是0-3歲的時候,這個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家長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應該給他立規矩。不要等到以後後悔。當你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要打,要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1)亂發脾氣有些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被長輩慣壞了,生活中稍有不順心就想發脾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如果說不通,可以適當的打。
  • 什麼情況可以動手「打孩子」?當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就別慣著了
    什麼情況可以動手"打孩子"?當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就別慣著了現在的家庭都特別的寵愛自己的孩子,畢竟不像以前一樣,基本現在的家庭都只生一個或者是兩個孩子。尤其是一些孩子的爺爺奶奶,可以說是把孫子寵上天了,打不得也罵不得。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成。因此當孩子在這段時間犯錯誤,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忙糾正,防止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6歲以後真的很難改正。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這三種行為,一定要打
    打不打孩子?這真是個問題。家長讀的書越多,知道的越多,反而在帶起孩子時候的束手束腳,打重了,怕有心理陰影,不打,又怕壞習慣無限延伸。那到底打不打呢。作為家長,先要看看孩子說謊的初衷,如果是害怕被責罵,說明你平時是不是太嚴苛了。這個時候自我反省一下,然後跟孩子說,勇敢承認錯誤,接受相應的懲罰,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而不是逃避。假如你覺得父母的懲罰比較嚴格,你可以告訴我們,我們一起改變,但說謊這種行為本身是不對的。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建議: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就要打!
  • 當孩子開始頂嘴,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這幾句話,孩子可能會出色
    當孩子做錯事被父母訓斥的時候,有的孩子低頭悶不做聲,默默的聽著家長說,有的孩子卻很不服氣,總是頂嘴反駁。孩子頂嘴,家長也很苦惱,部分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跟孩子吵起來。無論如何,孩子定頂嘴這件事,是非常值得家長關注的,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倩倩是一個很煩躁的寶媽,自從她發現5歲兒子開始頂嘴的時候,倩倩忍不住了。
  •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培養,將來有一天出人頭地,生活幸福美滿。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明星育兒導師,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並且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的領域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也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和追捧。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每次我在看李玫瑾教授講授時,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她講授的關於原生家庭、兒童教育、婚姻家庭的的觀點很令我佩服。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哪三種特徵呢?讓我們來看看:1.
  • 李玫瑾:當孩子有「以下」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很難改正
    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如果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打一頓」或許是最好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也曾說:「孩子該打就得打,6歲前是孩子第一個人生關鍵期,超過這個年齡就難改了」。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孩子難管教的三種表現1、喜歡拆東西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反正我家娃是逮著一件東西就往死裡拆,拆得七零八碎之後,又開始想辦法拼起來。不僅僅是給他買的玩具,就連家裡的遙控器、收音機、音響啥的,都被他拆了個遍。
  • 打孩子不被提倡?李玫瑾教授一席話,讓很多家長自慚形穢
    不過在物業群裡卻炸了鍋,大家紛紛譴責家長不好好管教娃,但是家長卻在群裡發來了打孩子的相片。於是這篇帖子引來很多網友的熱議,有很多網友覺得不該打孩子,但是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李玫瑾教授的科學育兒方式是很有說服力的,我相信許多學生家長都對她非常熟知,我也常常會看她的知識講座,她在科學育兒領域是很有造詣的,她覺得作為爸爸媽媽的,應當做到言傳身教,尤其是父母在這4個領域必須使勁兒管孩子,孩子長大以後,不但高情商,並且做事乾脆利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觀點是有科學依據的。
  • 孩子將來是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這4個特徵很明顯
    正如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以小看大,從一個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可以判斷他長大之後的情況。還有就是有些時候可以從孩子的童年表現,判斷孩子長大後是否會有出息。無論是誰,都無法逃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有些人,因為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以後沒落了,也會非常自信和有眼光。但是有的人,目光卻十分短淺,沒有見識。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不過,其實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討人嫌」、「討人厭」的行為,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正是因為大腦發育讓寶寶意識到有更好玩、更有趣、更好奇的事情,才會做出令父母頭疼的行為。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孩子頂嘴3歲左右,隨著孩子說話變得利索,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頂嘴了!」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大學的罪犯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寵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沒前途。」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