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沒有不治之症,只有不治之時

2020-12-14 維陽文史讀書堂

醫聖張仲景撰寫傷寒論一書中,立六經辯證之法旨,三陽三陰各處一隅,如同洋蔥相類,揭示了外感之疾由外及內相互傳導之路徑,相比起三陽之證來說,三陰之證是比較兇險的,太陰之證相對較輕,而少陰厥陰則有不少死證。張仲景雖尊醫聖,尚有不少死證無力回天,況且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中醫為什麼講治未病呢?重要原因就是當病到了最後階段,任你是大羅神仙也不能起死回生,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告訴諸人,病不是一天而起,在當發未發之時,最為有利。而蔡桓公卻講醫生給無病之人治好病當作醫生的功勞,諱疾忌醫,結果一命嗚乎,豈不悲哉,而今有沒有蔡桓公似的人了呢?

從古書記載的古代大夫來看,似乎是比現在的大夫水平高些。水平高的望氣色而察身體之好壞,一般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今日依賴儀器久矣,而傷失了人為的功能,有一興必有一廢。在三國時候,醫聖張仲景遇到王璨,張仲景對王粲說:「以我多年經驗,你身邊有恙,現在服用五石湯,尚且有挽救的機會。如果不聽我的,四十歲必死無疑。」結果就是王璨在四十歲時,眉毛脫落,死了。當然了,這也許是誇大醫聖的水平,但不可否認的是治未病的理念是中醫大夫永恆的追求。

大千世界,物種萬千也只有人類有大夫,難道動植物有天然的抗病能力嗎?其實是相比起人類來說,動植物也生病,只是要比人類少得多。最起碼要少一半以上。為什麼呢?因為動植物只受風寒溼暑熱燥外感的影響,植物有落葉,動物有褪毛等自身功用來調節。而人類不只受外感影響,而七情六慾的內傷才是最要命的,大悲大喜五勞七傷,而中醫在給人診治之時,從來不講這個病治不了了,好不了了的喪氣話,而當今這絕症,那絕症正摧毀人的意志,當意志一垮,如洪水掘堤萬難收拾。這也是很多人當不清楚自己得了什麼病時,在家上坡下地無所不能,而去醫院診斷絕症時,身體垮的很快,很多在短短的幾個月就死了。

中醫沒有不治之症,是講任何病症都能去診治,去改善病人的吃睡等,給病人極大信心,去抵抗疾病,讓病人始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減輕心裡的恐懼和壓力,有質有量的延長壽命。當疾病由皮入肉,延至筋骨,到了不治之時

那也要盡心竭力,極力挽回,這就是中醫講的大醫精誠。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當談到「不治之人」時,中醫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六種病不能治癒:「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病人很驕傲,很任性,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地位高的。
  • 中醫講的「不治之人」,到底指的是什麼?
    喜歡跟醫生抬槓,喜歡挑醫生的刺,這是第一種難治、不治之人!輕視自己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視名聲與財富的,把錢看得比命重要,經常與醫生討價還價,為了財富可不顧身體健康而任意妄為的,這是第二種難治、不治之人!衣物不懂因時增減,飲食也不知道節制,不良的生活習慣卻視而不見的,這是第三種難治、不治之人!
  • 中醫故事——《鵝不食草篇》3 (熬糖漿治百日咳)
    夫婦倆都點了點頭說,找了這麼多醫生,沒有一個醫生說娃子脾胃的問題,都說咳嗽治肺,一直在治肺,只有老先生你說要治脾胃。確實我們家的娃子,沒有一頓胃口好的,偏食挑食,反正正常三餐的東西他就不吃,平時吃零食就胃口大開。
  • 外婆的腦梗住院沒有治好,改用純中醫治好了!
    由於剛出院擔心她回家沒人照顧,是接到我家調養的,正好家裡有艾條,我馬上給她進行了艾灸和頭部按摩,當時就有所緩解,外婆說沒有天旋地轉那麼嚇人了。但還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第二天醒來還是會頭暈。
  • 孫思清:辨證論治乃中醫精髓
    對於中醫不如西醫的說法,孫思清也不認可。他以近年所治的顫證(帕金森病)舉例。有一位62歲的女患者,兩年前病情逐漸明顯,西醫診斷為帕金森病,用藥治療年許沒有什麼效果,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患者到他這裡看中醫,吃中藥,六七個月以後,症狀漸次改善,已少跌倒,語音漸清晰,強迫性動作已少,能直立,病情改善,但病未愈,尚須續治。「中醫也有家譜。」
  •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時間: 2020-09-04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辨證論治」與「舍症從脈」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它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其中的「證」是用「望、聞、問、切」綜合獲得的結論,用以指導治療。但是每一個醫生都不是會「平等」的對待這四種辨證方法。
  • 我國醫學的祖師「治病之聖」扁鵲,他到底能治哪些疑難雜症?
    「望」(觀氣色)、「聞」(聽聲音)、「問」(詢問病情)、「切」(摸脈象)稱為中醫「四診」,扁鵲尤精通望診和切診。東漢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曰:「吾毎先覽越人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 名醫傳人羅新民:中醫如何治骨病?
    很多患者對病情都不加以重視,最終惡化成重度腰椎、頸椎病,甚至下肢癱瘓的悲劇時常發生;而膝關節病患者人數更是不計其數;類風溼關節炎目前也沒有找到確切病因,一般認為與遺傳和自身免疫力低下有關。據統計,如不及時治療,病程超過10年,致殘率極高。 而這些病症的治療方法卻是多種多樣。
  • 張勝兵:中醫無癌,那麼癌症在中醫上叫什麼呢?古代是如何治癌症呢?
    而中醫由於沒有癌症這個概念,沒有腫瘤這個概念,西醫的惡性腫瘤或者癌症,散見於中醫的不同的疾病和章節當中。中醫對不同種類的腫瘤或癌症,有其中醫的醫理和病因病機。所以說,有一些中醫治癒過一些癌症,不足為奇。而不懂中醫的人,要麼認為是吹牛,要麼認為是自愈,要麼認為是奇蹟。總之一句話,不相信!不相信中醫能治好癌症。其實他們這些觀點都是對中醫的無知。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不知道的他就瞎說話。
  • 中醫骨科孔政:肩周炎左手不能上舉後展中醫怎麼調理能治好?
    中醫骨科孔政:肩周炎左手不能上舉後展中醫怎麼調理能治好?肩周炎是現代社會的多發病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也稱為漏風肩,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的疼痛及活動範圍受限,肩周炎屬於中醫痺症範疇,中醫認為多因中老年人群會逐漸出現功能退化、年老體衰、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所致,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根據具體的證型對症通過補氣養血、活血通絡辯證的中藥方劑內服調理,同時可採用針灸、艾灸、理療等外治法綜合調理,具有副作用很小,不良反應很少,效果確切
  • 【市中醫|科普】中醫中藥治「小腦梗」
    【市中醫|科普】中醫中藥治「小腦梗」 2020-09-15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會中醫】卷首語:治未病從提升個人健康素養做起
    【學會中醫】卷首語:治未病從提升個人健康素養做起 2020-04-08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皮癬中醫這樣治!經手600多例,我總結一下牛皮癬的分型和治法
    因為其頑固難治,所以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名醫不治癬,治癬必丟臉」。這就反應了本病的難治。我們是醫生,當然也不管丟臉不丟臉了,反正病人有病痛,我們就要給他治療。這幾年來,我在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指導下,也採取了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內經》「形諸外,責之內」的理論,對本病進行研治,透過它的現象探求它的本質,遵循外病內治的原則,到目前已治療約600餘例。
  • 治療帕金森中醫辨證論治、毒副作用小,為何還不選擇?
    中醫認為帕金森屬「顫症」範疇,本病病在筋脈,與肝腎脾關係密切,其基本病機或為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或痰熱壅阻筋脈,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或瘀血阻滯筋脈,新血不生,筋脈失養
  • 時濟堂黨氏中醫之醫理藥論.
    傳說先祖在遊方途中,於兵荒馬亂之時,在今甘肅一帶濟世行醫,治好巨戶人家痼疾,賜匾「黨神仙」,得賜金銀返陝,在陝西漢中府褒城紅廟寨,建祖房蔭庇黨氏子孫後世至今。歷史上以「時濟堂」懸壺濟世聞名。明清時期,有「時濟堂,中國醫藥之王」之譽,時與北方藥局「同仁堂」,南方藥局「胡慶餘堂」及廣東藥局陳李濟(「杏和堂」)並稱中國歷史上的中醫四大藥局,史稱「時濟堂」為中國西北藥局。
  • 廣東省「名中醫」黃穗平:61歲成「網紅博主」,稱中醫治病也要治心
    儘管這樣,他也依然堅持數年到邊遠山區為基層百姓服務,掛號費更是低至他在醫院坐診時的六分之一。不論在廣東省中醫院還是在基層醫院,作為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脾胃病科的帶頭人,廣東省名中醫黃穗平的診室門口總是排滿了人,不少病人遠道慕名而來,但黃主任對每一個前來的病人總是求必應,不厭其煩地為他們細心診治疾病。
  • 【名醫醫話】吳生元:大僂中醫辨證論治
    以往研究認為本病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為10.6:1,現報告男女之比約為2~3:1。發病年齡通常在13~31歲,高峰在20~30歲,40歲以後及8歲以前發病者少見。 二、病因病機《素問●骨空論》云:「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素問●痺論》指出:「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會於腎……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 帕金森病的中醫辨證治
    初期當從脾腎入手,以健脾化痰為首,以平肝息風治標,以健脾益氣治本;中期以內風之善動、頑痰之善變為特點,治療當豁痰化瘀以治標,滋補肝腎以治本,並依病情配伍平肝息風、育陰潛陽、養血柔肝之品;若中期風證較輕,則注意理氣活血;後期則肝、脾、腎三髒並治,尤重視腎精的虧虛。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中醫文化)
    02每日一學腠理在中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腠理」一詞,在《韓非子·喻老》扁鵲見蔡桓公一段中,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中醫有「粗理」、「細理」、「小理」、「膲理」等詞彙。簡單地說,腠是肉眼不可見的表皮間隙,理是肉眼可見的表皮紋路。有人把汗毛孔解釋為腠理,是不確切的。汗毛孔是孔,是水液、毛髮出入、生長之處,中醫另有命名,如「鬼門」、「玄府」、「汗空」,等等。腠理是隙,更加細微,是無形的邪氣、正氣出入之處。
  • 馬拉度納,上帝之手擋不了心臟驟停之中醫說!
    此外,馬拉度納也在不久前過生日時表示,自己不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唯一的願望是人類戰勝疫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帶走馬拉度納的「心臟驟停」這個病症。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