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不治之人」時,中醫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幸福開心每一天每一分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六種病不能治癒:「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病人很驕傲,很任性,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地位高的。經常和醫生大聲說話,甚至點菜、喝酒、罵醫生!我喜歡和醫生爭論,挑醫生的刺,這是第一種難治或不治的人!

輕視身體健康,重名利的人,他們看重金錢勝過生命,他們經常和醫生討價還價,為了致富,他們可以不計後果地做任何事,不管他們的身體健康,這是第二種難治難治的人!

是第三種難治或不治的人!

全身的陰陽氣脈極不穩定,有分離之象,這是第四種難治難治的人!

虛弱到不能喝湯吃藥的人是第五種不能治癒的人!

第六類相信巫術但不相信醫生技能的人。

這就是古代扁鵲所說的,所以現代中醫也有這樣的說法,

如果有四種學說:

不治,不治如果你問。來的人只問處方,不知道處方的人沒有確切的處方,處方是醫生通過觀察和傾聽病人的聲音而獲得的,即使有經驗公式,也應該加或減。來徵求意見的人往往想白白得到一些東西,他們不尊重醫生。

不治二病或知二分之一,但指醫生不治。如果你對醫生有任何疑問,或者認為他比醫生好,你可以找其他人給你治療。

三不治,不遵醫囑,不按醫囑辦事,不按時吃藥不治。

四不治,有病就去看醫生,被別人告知,四處看看,拿一堆藥的人。這種人不知道,你可以幫他看兩天,他又要吃別人的藥了。

總結:

從古代的「六不治」到現代的「四不治」,並不是醫生不想治療,而是大多數患者指的是在性格或習慣上無法與醫生合作的患者,其中一些患者治療起來太困難,醫生真的沒有能力治療。因此醫患雙方應共同努力,相互信任,共同治病。

相關焦點

  • 中醫講的「不治之人」,到底指的是什麼?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有記載,講到六種病人的疾病無法治好:「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 中醫沒有不治之症,只有不治之時
    醫聖張仲景撰寫傷寒論一書中,立六經辯證之法旨,三陽三陰各處一隅,如同洋蔥相類,揭示了外感之疾由外及內相互傳導之路徑,相比起三陽之證來說,三陰之證是比較兇險的,太陰之證相對較輕,而少陰厥陰則有不少死證。張仲景雖尊醫聖,尚有不少死證無力回天,況且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調衡思維看中醫|經絡到底是什麼?
    馬王堆裡的經絡和現在的經絡不一樣。都是由四肢末端向軀幹走,走到頭部的算陽經,走到胸部的算陰經,而不是中醫所說的陰經由胸走手,陽經由頭走手,最大的不一樣是只有11條經絡。11臟腑本該對應11條經絡,怎麼多出來了一條?有一條湊數的,那就是心包經。心包就是心臟,右邊沒有心臟。這樣一弄不成壞事了嗎?這是證據,古中醫唯一最好的證據就是這個。馬王堆原版出土,不過現在中醫都不信。
  • 張勝兵:中醫無癌,那麼癌症在中醫上叫什麼呢?古代是如何治癌症呢?
    而中醫由於沒有癌症這個概念,沒有腫瘤這個概念,西醫的惡性腫瘤或者癌症,散見於中醫的不同的疾病和章節當中。中醫對不同種類的腫瘤或癌症,有其中醫的醫理和病因病機。所以說,有一些中醫治癒過一些癌症,不足為奇。而不懂中醫的人,要麼認為是吹牛,要麼認為是自愈,要麼認為是奇蹟。總之一句話,不相信!不相信中醫能治好癌症。其實他們這些觀點都是對中醫的無知。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不知道的他就瞎說話。
  • 中醫有句古話,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秘密揭開,都因為它!
    在中醫上,有這麼一句讓人耐人尋味的話,就是「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治喘丟了臉」。明.張三錫《醫學六要》曾寫到"百病唯咳嗽難醫」。透過字面意思,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外科皮膚方面的癬,還是屬於內科的氣喘,都是難以對付的,讓各方專家頭疼的。
  • 中醫常說的秋收冬藏,是什麼意思?到底如何才能做到?
    中醫常說秋收冬藏,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養生講究時效和方法,所有的養生對應時節效果才會最好,那麼中醫所說的秋收冬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何才能夠做到呢?秋季來臨之後,空氣就開始變得乾燥,身體也非常容易出現燥熱的情況,皮膚也可能會變得乾燥,這時候「秋收」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人們常說「秋乏」,也是因為秋天的氣溫開始轉變,人們的情緒容易壓抑,也就會造成對什麼事都不感興的現象。秋季養肺、冬季養腎,那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呢?
  • 中醫的「腠理」到底指的是什麼?
    從「諱疾忌醫」說「腠理」在中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腠理」一詞,在《韓非子·喻老》扁鵲見蔡桓公一段中,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後來扁鵲又說:「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教科書解釋說,「腠理」是皮膚紋理,讓人感覺「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後來上大學學習《黃帝內經》,接觸了更多的相關詞彙,發現之前的解釋不太確切,需要深入研究一下。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中醫文化)
    其實,「虛」不是不存在,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虛與實一樣,同等重要,甚至有時更重要。作為一名家長,需要思考自己家庭的「腠理」是什麼,在哪裡。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思考自己的企業或團隊的「腠理」是什麼,在哪裡。
  • 便溏是什麼意思?治便溏看懂昆中藥參苓健脾胃顆粒說明書
    便溏是什麼意思?要麼吃了就想拉,大便稀糊一般粘滯在馬桶上,衝不乾淨;要麼就便秘,蹲在廁所半天才能努掙出一點,還黏糊糊的總拉不乾淨。去醫院看,醫生說是便溏,王老伯就困惑了,便溏是什麼意思?醫生給開的昆中藥參苓健脾胃顆粒說明書裡沒用說便溏可用,這藥該吃嗎?  便溏是什麼意思?
  • 孫思清:辨證論治乃中醫精髓
    資料照片  孫思清說,他一生經歷過三次「中醫不科學」、「取消中醫」的風波,有些人認為中醫無用,這是不對的。對於當前流行的中醫養生熱,孫思清也有自己的看法。  對於中醫不如西醫的說法,孫思清也不認可。他以近年所治的顫證(帕金森病)舉例。有一位62歲的女患者,兩年前病情逐漸明顯,西醫診斷為帕金森病,用藥治療年許沒有什麼效果,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患者到他這裡看中醫,吃中藥,六七個月以後,症狀漸次改善,已少跌倒,語音漸清晰,強迫性動作已少,能直立,病情改善,但病未愈,尚須續治。「中醫也有家譜。」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使事物保持動態平衡,人體內環境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保持動態平衡時則身體健康,中醫稱為陰平陽秘~人體內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失去動態平衡時身體就會出現亞健康和疾病~陰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不但互根而且又不斷資生促進和助長,比如氣為陽,血為陰,血依靠氣運化的水合精而生成~
  • 中醫講的痰溼到底是什麼,都能引起哪些怪病
    比如肥胖,中醫就稱之為「痰」。由於這個「痰」不像肺部的痰那樣可以被我們直觀地認識到,所以中醫又把它稱為「無形之痰」,而把產生於肺部、通過咳嗽可以排出體外,並可以看到的痰稱為「有形之痰」。這兩者共同構成了中醫「痰」的概念。
  •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時間: 2020-09-04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古有扁鵲以「望診」名留杏林,他「四見蔡桓公」的故事流傳2000多年,一直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中醫人每談及望診必想起扁鵲。陳昌雨主任尤重脈診,他說「問診,病人難免有記憶不清的時候;望診,非病重者可能會化裝,飲食可能會暈染舌苔;聞診,所獲信息亦不全;只有脈象能準確地告訴醫師,五臟六腑和氣血津液的狀態。這是因為血脈周行於全身,其沉浮遲數,有神無神都能與臟腑有莫大的關係。」
  • 中醫故事——《鵝不食草篇》3 (熬糖漿治百日咳)
    老先生說,小指月,你能從娃子咳嗽裡頭聽出什麼呢?小指月說,這應該是個風寒咳嗽,肺脈閉鬱,吐痰清稀。這對父母說,治一個咳嗽一個多月都治不好,我們都找遍了周圍的醫生,他們有些醫生說,百日咳,沒咳上兩三個月是咳不好的,我們又不得不到處找醫生,因為晚上娃子咳起來,大家都沒辦法睡覺。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口糜證治溯源之鬲腸不便論
    從人,從更,為會意之法。意思是「人有不便,更之」。可理解為:不利的時候,予以變更、更換,就會便利起來。    「更」字,古寫作上「丙」下「攴(pū)」。    「丙」,是天幹的第三位。丙,從一,從入,從冂(jiōng)。一者陽也,冂,門也,一陽功成,入於冂,炳然而萬物成,陰形初起,陽氣將虧。丙的意象為:方入於陰陽機轉之門。
  • 治腳後跟疼、腳後跟骨刺,再現中醫合理性
    他跟我講:「你們中醫號稱能治跟骨骨刺、腳後跟疼痛。我就不明白了。中藥是這麼把骨刺整沒的?這不合理啊」! 我說:「你談到的合理,指的是什麼理?是不是只有把骨刺消滅掉了,患者不疼了,才算是合理?如果骨刺還在,但患者不疼了,那就是不合理」? 他點點頭說,是這個意思。
  • 中醫,如何調治馬尾神經損傷?原理是什麼?
    歷代醫家多遵從《內經》提出的「治痿獨取陽明」原則,認為「獨取陽明」重在調理脾胃,脾胃虛者益其損,脾胃實者調其氣,以強陽明之脈,達到補後天脾胃之本 ,充氣血生化之源,以潤養筋肉。 陽明又有宗筋之長,宗筋主束 筋骨而利機關。因此,「治痿獨取陽明」是治療痿證的重要治療原則。在痿證的各個治療階段都應顧及脾胃,切不可傷及脾胃。
  • 「牛吃甜,豬吃鹹」,到底是什麼意思?養豬人又該如何用鹽呢?
    那麼,現在咱們來聊一聊,「牛吃甜,豬吃鹹」,到底是什麼意思?養豬人又該如何用鹽呢?「牛吃甜,豬吃鹹」,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牛吃甜」,是說把牛放到山上時,牛特別喜歡吃陽坡上草,畢竟陽坡上的草有甜味,而牛卻不太喜歡吃陰坡裡的草,可能是陰坡裡的草比較苦味,或者是散發出一些酸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