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貨的白月光裡,一定有一個紅頭巾、藍頭髮、一身白袍的小朋友。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特級廚師,他切菜能上天,做飯會發光,而且還自帶BGM——
他就是我們眼裡,廚神的代名詞:小當家!
那些年裡,看著《中華小當家》長大的我們,一直嚮往一件事:
那些菜如果真的做出來,該有多好吃啊?
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試試看!
……
然鵝,二十多年後的我們怎麼也想不到,當那些美食真的出現,我們會是這個反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不要過來啊!!!
今年2月,一天之內,B站有兩個up主同時做出了《中華小當家》裡的名菜「真鯛大陸圖」。
在B站復刻《中華小當家》美食的視頻作品,一直很多,大家努力以最華(費)麗(勁)的菜式、最用(作)心(死)的烹飪,來滿足想要一飽眼福的小夥伴,和期待up主作死成功的黑粉。(大霧
▲所以大家對特效也很用心呢 © 奇異小北
在這裡,黃金炒飯、升龍餃子、國士無雙面,去掉動畫特效,也就是個青銅。
像「真鯛大陸圖」這麼燒錢費力的菜式,突然有兩個人同時做,確實難得一見。
畢竟,菜式越難,up主作死的可能性就越大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你能想像做了72個小時的球形鍋巴,被貓一腳蹬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嘛(狗頭 © 黑貓廚房
大家都愛做的《中華小當家》菜品,有哪些呢?
從操作難度和視覺效果來看,較受歡迎的黃金炒飯、升龍餃子、國士無雙面們,基本等於青銅到白金級。
那些更難、更炫目、更魔性的菜品,才是二次元美食製作「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髓所在。
© HowHowの小廚房
下面,我們按照白銀、鑽石、王者三個等級,羅列一下那些在仿製過程中,經常誕生奇(災)跡(難)的菜品。
【黃金開口笑】
這可能是全劇人氣最高的魔性菜式了。
一個個咧嘴的炸包子,搖蕩著發出𠹳𠹳𠹳𠹳𠹳的笑聲,聽起來特別的……快樂。
▲反正小時候看著有點害怕……
不少up主都按照原作,用牛排切丁加料拌粉絲作餡,將包子皮劃開一張小嘴,下鍋炸制。
小當家誠不欺我,當包子下鍋油炸時,裡面的空氣遇熱,就會從那張小嘴裡,發出特別的聲音。
© 麟宣森
可那聲音,說是笑聲,聽起來卻實在一言難盡。答應阿信,有機會一定要去b站up主那裡聽一下!
還好,成品的味道還是不錯的:牛肉丁粉絲餡炸包子,怎麼也不會難吃啊喂!
所以,這也是片中相貌清奇的菜式裡,可以在家嘗試的一道。
【面非面】
按照原作的描寫,這碗「面」非常饞人:
把鯰魚泥中間塞上魷魚絲,一股股擠進熱水裡,煮成麵條——
能拿魚肉當面吃,多麼奢靡的生活啊!然而,在三次元裡,它長這樣:
© 情懷料理
嗯,怎麼說呢,這副長相,實在有悖於人類對麵條的傳統認知……
至於味道?有up主吃過後,就一個字:腥!
因為鯰魚泥要想做成完整的麵條,就很難加入其他材料,那股鮮活的土腥味,因此也完整保留了下來。
【真鯛大陸圖】
動畫中,小當家在與雷恩對決時,做出了一道特別玄幻的菜式:
一條大鯛魚,向東南西北四方爆開,露出四種做法、生熟度完全不同的鯛魚肉。
北方,是小麵餅包裹烤好的鯛魚背肉、甜麵醬與生蔥,象徵著北京風味;
東面,生魚片包裹著大閘蟹黃,則是上海風味鮮的代表;
南面,廣東蔬菜涼拌生魚腩,像是順德撈魚生,西邊的紅油魚肉,則是四川菜式。
總之一句話,費時費力費料多。
▲up主「黑貓廚房」的還原版,看起來很棒呢
然而效果,只能說是無功無過:
烤任何肉,用薄餅一卷,裹上生蔥面醬,都不會難吃;
魚皮卷魚肉,炸過之後淋上滾燙的紅油醬汁,甭管好不好看,一定是好吃的。
© 奇異小北
然鵝,那個「上海風味」生魚片裹蟹黃,真的是一發入魂:
太腥了啊!!!
【鳳凰水晶】
全片最後一集的壓軸大菜,是小當家用來拯救皇帝胃口的冷盤。
看似造型驚豔,但它的本質,是一盤紮成鳳凰造型的豆芽菜。
這註定了up主們將陷入苦惱:它很厲害,但不一定好吃,且一定不好做。
於是,下面開始了up主插雞大賽:
© 明日的便當
© DishComeTrue
© Rico瑞可生活頻道
對不起辛苦大家了阿信先去笑一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對了,由於此菜製作工藝複雜,有拿牙籤插成的,有用棉線綁上的,還有拿針線縫上的,所以吃時的狀態大致如下圖:
這些豆芽菜雞,啊不,鳳凰水晶,怎麼下口是個問題。畢竟一捆缺油少鹽的菜,實在難以下口。
但是,下面這位來自山東的up主,用魯性十足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把這隻鳳凰蘸!醬!吃!了!
© 奇異小北
這可能是全片視覺效果最震撼的一道面點了。
在第37集裡,黑暗料理界的面點王羅根,用這道包子與解師傅的「黃金開口笑」對決。
它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分為四色八種,象徵了以螃蟹、龍蝦、海參、乾貝、比目魚、魚翅、鮑魚、魷魚八種海鮮為餡的包子。
這道色澤瑰麗、蘊含著神話色彩與飲食文化的包子,味道如何呢?
© 麟宣森
反正這位up主後來吃哭了……
想像一下,水發的乾貝海參、沒有配菜的魷魚比目魚、冒充魚翅的粉絲,單獨作餡,那得是個什麼味兒……
如果這玩意兒就是中華面點的結晶,阿信想扔過去一隻大壺春生煎把它打飛。
為什麼同一部作品裡的菜,差距這麼大?
這個,當然要問原作者小川悅司老師啦。
創作出了《中華小當家》的小川悅司老師,卻不太擅長烹飪,這在粉絲中間是個公開的秘密。
▲小川悅司
1995年,還是新人漫畫家的他,突然被《周刊少年Magazine》下了單,惡補了一星期烹飪書籍,開始連載《中華小當家》漫畫。
雖然不懂料理,但他對中國菜和中國文化的愛,近乎痴迷——
因為熱愛功夫片,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電影如數家珍,畫中的料理對決,才充滿熱血沸騰的武俠氣息。
因為痴迷《三國演義》《水滸傳》,所以才會有梁山泊廚師後代組成的108人「黑暗料理界」,與神一樣的「蜀漢老面」。
而那一道道菜品,很多是他委託媽媽幫忙,按照想法做出成品再入畫的。
有時,他還會跟編輯一起跑去中餐館,厚著臉皮,讓他們做出聞所未聞的奇怪菜式——廚師長都以為他們來砸場子。
就這樣,在小川半通不通的艱苦學習中,《中華小當家》裡的食物,呈現出了獨一無二的風貌。
有時,漫畫對料理的表現近乎誇張,反物理操作比比皆是,超出常理。
▲燒個菜把長江炸了,在漫畫後期屬於日常操作
但更多時候,那些看上去無釐頭的菜色,卻蘊含著真實的中華料理秘辛:
「面非面」以肉為面,早在清代李漁的《閒情偶寄》就曾提出過類似想法。
李漁試製的「八珍面」,將雞、魚、蝦肉曬至極幹,磨至極細,混入麵條中,與「面非面」異曲同工。
▲李漁像
而羅根的「蜀漢老面」,看似離奇得噁心(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面還能吃嗎),實則是中餐麵食製作的常識:
「老面頭」可作酵母,助新面發酵,從前主婦上街買饅頭,跟師傅要一塊「老面頭」回家用,師傅連錢都懶得要。
不少觀眾,對此大呼上當——
他們曾經以為《中華小當家》是國產動畫,否則怎麼解釋這些真實到窺屏的描寫?
當充實豐盈的烹飪細節,隨著想像天馬行空,一個波瀾壯闊的料理世界,以最不可能的方式誕生了,且影響至今。
時隔多年,「帝都」「魔都」「黑暗料理」依舊是我們的流行詞,小川悅司老師也開啟了新的《中華小當家》連載。
如今,他已經成了一個愛看美食作家、熱愛老乾媽與自製麻婆豆腐的中年男子。
▲去年做的麻婆豆腐,有模有樣
上面的這篇文章來自阿信平常經常會讀的公號——「福桃九分飽」。
他們不僅美食微信文章寫得溜溜的,還和我們合作出版了《Lucky Peach 福桃》系列美食叢書
其實這篇文章裡還有兩道《中華小當家》的神奇還原菜式——【烈冰鮮鯛山】【球形鍋巴】沒有Po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