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債信用風險頻發 警惕剛兌魔咒破除

2021-01-09 和訊債券

  ——ST奈倫債和ST蒙奈倫信用風險分析

  事件回顧:

  2015年2月初,公募債市場的又一起信用風險事件將內蒙古奈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奈倫集團」或「公司」)推至風口浪尖。奈倫集團分別於2008年5月份與2011年6月份在公募債市場發行2期債券,截至2015年3月6日,具體債券要素如下表所示:


  2014年9月5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調整部分回購質押券折扣係數取值的通知》,擬下調08奈倫債(111039行情,資料)(債券代碼111039)折扣係數,觸發了深交所公司債券ST條件(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標準券折算率(值)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版)》第六條第(七)項的規定,下調標準券折算率),該債券於2014年9月9日、10日停牌2天,2014年9月11日復牌,深交所於復牌當日正式對其實行風險警示管理,債券名稱正式由「08奈倫債」更名為「ST奈倫債」。依據交易所相關規則,111039被實行風險警示管理後,可以參與買賣的投資者範圍縮窄,導致其流動性溢價提升,債券對應到期收益率由ST前的7.16%左右一度上行至ST後的10%左右。但是此次ST事件並未對奈倫集團的另一隻公募市場債券11蒙奈倫(債券代碼122811)的到期收益率產生較大影響。

  2015年2月9日,鵬元資信發布不定期跟蹤評級調整公告將11蒙奈倫(債券代碼122811)發行主體奈倫集團長期信用等級評級由AA跨級下調至A+,並將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評級下調事件直接觸發了上交所公司債券ST條件(債券最近一次資信評級為AA-級以下(含)),債券於2015年2月9日停牌一天,2015年2月10日復牌,債券名稱正式由「11蒙奈倫」更名為「ST蒙奈倫」。此外,這份鵬元評級報告顯示發行人奈倫集團剛性債務規模大且集中償付壓力較大,公司目前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且已出現銀行欠息情況,引發市場對其違約風險的擔憂,。

  因此次的評級調整時點和調整幅度均超出市場預期,投資者對發行主體是否違約的擔憂情緒再度升溫,引發市場的恐慌性拋售。2015年2月10日,ST蒙奈倫復牌當日,盤中跌幅接連低至20%和30%觸發盤中暫停交易,截至當日收盤,ST蒙奈倫淨價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24.5%,到期收益率上升至19.25%,回售收益率上升至38.21%。同時,即將到期的ST奈倫債(債券代碼111039)也於當日大幅下跌6.01%,到期收益率上升至35.76%。

  事件點評:

  內蒙古奈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ST奈倫債與ST蒙奈倫的同一發行主體,主營業務為: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馬鈴薯澱粉為主)、化肥生產及房地產開發。

  一方面,我國化肥產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尚未完成,尿素價格不斷走低,根據Wind數據顯示,內蒙古聯合化工小顆尿素出廠價格由2014年1月份的1700元/噸下滑至12月份的1400元/噸,全年累計價格跌幅達17.65%,受此影響,該公司化肥產品銷售價格與生產成本出現倒掛,經營壓力較大,未來該公司化肥生產業務的盈利能力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目前的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周期,該公司房地產銷售收入大幅下滑,不僅影響公司盈利,也對在建項目推進造成不利影響。截至2014年9月末,公司房地產業務已完工未實現銷售的面積僅餘6.03萬平方米,後續收入來源有限。此外,在建房地產項目尚需投入資金15.52億元,後續面臨較大的投資壓力;同時,受房地產行業相對低迷,以及公司自身樓盤區位優勢不明顯、交通配套補足、建設進度較慢等方面的影響,公司在建項目面臨一定的銷售壓力,項目能否順利實現銷售回款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從2014年6月份公司披露的半年報財務報表來看公司的帳面流動性,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公司帳面貨幣資金為4.9億,流動資產合計5.2億,同期流動負債合計44.3億,流動比率僅為11.74%。同期相關資料顯示公司2015年到期的帶息負債高達39億。

  綜上,受外部經營環境及融資環境的影響,該公司主營的化肥生產業務與房地產業務均受到一定衝擊,造成其盈利和生產經營狀況不佳,進而形成資金周轉困難,流動性壓力和償債壓力較大。以上這些都對債券的到期償付產生不利影響。

  從2014年的超日債開始,公募債市場迎來了信用風險事件的頻發期,無論是超日債還是華銳債的危機,最終都以債券本息的剛性兌付給投資者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在債券剛性兌付的背後,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外來機構資金注入或者當地政府積極協調的身影。內蒙古奈倫集團於2015年2月11日發布公告稱針對ST奈倫債的到期兌付、ST蒙奈倫的2015年付息及2016年回售事宜,該公司已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進行了專項匯報。呼和浩特市政府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協調政府收儲ST奈倫債抵押土地事宜。同時,公司正在積極進行資產債務併購重組,並與金融機構協商由其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公司將在中介機構監督下設立償債專戶,專門用於ST奈倫債和ST蒙奈倫的償付。從公告發布的內容層面出發,當地政府的適時介入並收儲ST奈倫債抵押土地,為ST奈倫債的到期兌付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為ST蒙奈債的到期回售減小了部分風險。

  具體到同一發行主體的這2隻債券而言:

  1.ST奈倫債(債券代碼111039)將於2015年5月20日到期,其到期兌付日要早於ST蒙奈倫(債券代碼122811),到期兌付本息金額共為5.4億。該期債券發行時以公司部分土地資產進行抵押,根據內蒙古孚坤地產諮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內孚(2014)[估]字第026號土地估價報告,公司用於抵押的土地估值為13.86億元,為債券發行本金的2.77倍,抵押資產對債券本息的覆蓋程度較高。同時,ST奈倫債在發行時設有本金償債基金,根據公司提供的銀行對帳單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償債基金帳戶餘額2億,符合償債基金計提要求,為債券本金的40%。另外公司2014年的半年報顯示帳戶貨幣資金為4.9億,如果公司沒有其他債務在該期債券到期前要兌付,ST奈倫債的兌付壓力會相對較小。

  2.ST蒙奈倫(債券代碼122811)將於2015年5月5日付息,利息總額5984萬,回售日為2016年5月5日。該期債券發行時無抵押擔保,亦無設立對應的本金償債基金,回售時間尚餘1.16年,且公司在這剩餘的1年內有大量到期負債,在公司經營未出現明顯好轉且無外來資金注入的情況下,該期債券如期兌付的可能性存疑。

  我們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儘管公募債市場的剛兌魔咒未破,但信用風險仍需高度警惕,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背後隱藏的信用風險,尤其需防範產能過剩行業和地產行業的信用風險。

(責任編輯:王宏貴 HF025)

相關焦點

  • 信用風險事件頻發 債券行情出現分化
    信用風險事件頻發本輪信用債違約的「震中」是永城煤電控股集團(下稱「永煤控股」)。11月10日,永煤控股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共計10.32億元。
  • 劉明彥:債市「暴雷」頻發!如何規避信用債市場投資風險?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信用債違約金額(違約日債券餘額,包含展期和觸發交叉條款導致的違約)從2016年的403億元升至今年前11個月的2016億元,增幅高達400%,期間信用債的規模從23.18萬億元升至38.47萬億元,增幅僅為66%,與此同時,信用債違約數量從2016年的65隻升至今年前11個月的188隻,增幅達189%,表明自2016年以來中國信用債市場違約金額和債券數量顯著上升,即打破剛兌已經為市場所接受
  • 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剛兌信仰的崩塌對應了風險意識的回歸
    報告最後提出我國影子銀行積累時間長、存量風險較大,各類隱性擔保和剛兌沒有真正打破,部分高風險影子銀行借不當創新捲土重來。在過去五年裡監管部門的主要目標就是打破剛兌,2014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當中有明確的指出,要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產的風險釋放,讓一些違法事件在市場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
  • 成龍集團又發債券違約,到底誰在打破債市「剛兌」信仰?
    「信用債結構性發行此前是在灰色地帶,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市場好的時候皆大歡喜,各方受益。信用一旦分化,弱信用主體一定先倒黴。」風波不斷的債券市場被成龍集團一紙公告推向高潮。11月13日,東方金城決定將成龍建設主體信用等級由B下調至C,並將「17成龍01」、「17成龍O3」、「18成龍01」和「19成龍01」信用等級由BB下調至C。目前「17成龍03」主體評級與債項評級均為C。
  • 城投債今年發行4.1萬億創新高,明年會否打破剛兌?
    10月永煤控股的債券違約使市場對政府的隱性支持再定價,市場也高度關注未來城投債是否會打破剛兌。自2014年債券違約以來,民企債券、地方國企債券、央企債券相繼打破剛兌,唯獨城投債券「金身不破」。「在城投隱性債務規模還較大的2021年,城投真正打破剛兌的概率並不大,但不排除個別城投私募債風險事件的發生。如果發生了第一例城投違約,大概率是從那些違約成本相對較小的區域開始。」
  • 城投債今年發行4.1萬億創新高 明年會否打破剛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城投短期償債壓力出現明顯改善,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並未實質化解,城投債技術性違約仍在增加。10月永煤控股的債券違約使市場對政府的隱性支持再定價,市場也高度關注未來城投債是否會打破剛兌。自2014年債券違約以來,民企債券、地方國企債券、央企債券相繼打破剛兌,唯獨城投債券「金身不破」。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陸勝斌表示,本次國企密集違約事件發生後,未來東三省和河南省等部分財力較弱或信用風險頻發地區的國有企業、產能過剩行業將面臨信用收縮,而違約也將會逐步打破企業性質的邊界,基本面分析成為信用債價值判斷最重要的標準。整體而言,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違約率有逐步上升的勢頭。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 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由於華晨、永煤違約行為讓市場認為其存在惡意「逃廢債」嫌疑,因此,市場擔心此類違約成為地方國企效仿的模式,從而對信用債市場造成衝擊。「以違約之名行逃廢債之實值得警惕,一旦債券市場投資者認為規則可以被隨意破壞,同樣會影響地方金融信用,進而導致一個地區融資收緊,融資成本上升。
  • 潛望丨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
    由於華晨、永煤違約行為讓市場認為其存在惡意「逃廢債」嫌疑,因此,市場擔心此類違約成為地方國企效仿的模式,從而對信用債市場造成衝擊。「以違約之名行逃廢債之實值得警惕,一旦債券市場投資者認為規則可以被隨意破壞,同樣會影響地方金融信用,進而導致一個地區融資收緊,融資成本上升。
  • 趙建丨將破的剛兌:成因、原理與解決路徑
    二、多米諾骨牌結構與局部拆彈的風險現實的效果是,打破剛兌喊了很多年,但除了信用最外圍的P2P等被部分打破外,整體上並沒有明顯的改觀。2019年以來,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開始對打破剛兌產生了新的預期,尤其是當bsb被央媽接管以後,感覺一個新的時代要來臨。剛性兌付一天不打破,國家信用濫用、劣幣驅逐良幣和槓桿野蠻擴張等問題一日就解決不了。
  • 信用債違約風波之後——「剛兌」信仰被打破促銀行提高投研能力
    專家同時認為,此次風波後,「剛兌」信仰進一步被打破,不僅有利於債市風險有序出清,也有利於推進更加市場化的風險定價,這將進一步促進銀行投資者提升投資研究能力。  總體風險可控 銀行所受影響有限  「理性看待信用債違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
  • 中信建投2021年信用債投資策略展望:抱樸守真
    房地產債:地產基本面韌性較強,同時房企把握再融資窗口,未來三條紅線重塑行業格局,行業分化警惕尾部風險。 城投債:短期維穩政策利好,長期債務肅整控風險。近期永煤事件後,弱資質產投類城投受到考驗,短久期利差過低被一定程度糾正。
  • 蒙奈倫債暴跌 奈倫集團自曝公募債難兌付
    不到半年的時間,因為奈倫集團經營風險日漸暴露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致使「11蒙奈倫」同樣被冠以ST的命運,被減稱為「ST蒙奈倫」。  2月9日,鵬元資信評級機構發布關於下調奈倫集團主體長期信用等級、評級展望以及「11蒙奈倫」信用等級的公告,公告表示,決定將內蒙古奈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同時將「11蒙奈倫」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
  • 經觀社論|嚴懲「逃廢債」,地方政府不是企業剛兌的「兜底者」
    我們說過,永煤債券違約事件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衝擊,本質是投資者擔心國企「逃廢債」現象重來,破壞了市場紀律和基本的遊戲規則。此前金融委會議提出,秉持「零容忍」態度,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立場與指向之明確,恐怕無需多言。11月21日召開的金融委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
  • 信用債2020年2季度策略:信用分化加劇 風險或在發酵
    低評級平臺融資仍較難,儘管近期AA級城投主體有不少發了債,但主要是在江浙閩徽沿海地帶,其次就是中部省份,債務風險大的地區少有發行。發行期限上要比AA+級短,中長期融資較難。從疫情防控債發行情況看,是以AAA級、AA+級主體為主。城投債勿盲目下沉。城投債適當參與機會,低評級短久期操作,中高評級可適當拉長久期。對於債務壓力大、經濟財政實力較差的區域仍需謹慎,局部債務風險可能仍在暴露中。
  • 方正固收:非標違約頻發下的城投風險
    來源:齊晟太子看債作者:齊晟核心觀點1、研究專題:非標違約頻發下的城投風險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關於明年宏觀政策的定調中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展望2021年城投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除了中央抓實化解隱性債務的決心之外,貨幣政策由「松」轉「穩」,超常規的寬鬆融資環境收緊,疊加近期永煤等國企違約事件所引發的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預計城投企業明年在償債和融資方面承壓,尾部城投企業的信用風險加劇,「城投信仰」趨於模糊。因此,城投債投資中防範風險的底線思維愈發重要。
  • 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突破3萬億,爆款基金持續「刷榜」 衝刺規模大決戰
    臨近年末,公募基金新產品發行依舊持續發力。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到18.31萬億,這也是公募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超過1330隻,合計發行總份額突破3萬億份,刷新往年記錄。
  • 再現債券實質性違約 持倉債基單日下跌逾2%
    截至今年1月6日,該發債人存續的7隻債券都已實質性違約,違約債券餘額為73.74億元。  基金加強違約風險防控  2020年以來,華晨、永煤、紫光等企業陸續爆出違約事件,部分基金「踩雷」,淨值大跌。多位投資人士表示,隨著債券融資佔比不斷抬升,經濟復甦後寬信用政策邊際退出,未來信用債違約可能將日益常態化。他們在投資上將更加嚴格信評管理、避免信用下沉,規避債券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