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網絡上,關於秦弩的射程與威力,一直是很多人爭論的焦點。有些人根據電影《英雄》和紀錄片《復活的軍團》,認為秦弩絕對是強者無敵!而另一些人則更喜歡對秦弩的威力與射程嗤之以鼻,將其反諷為「大秦殲星弩」。這些人的理論依據是有專家復原秦弩,結果得出一個秦弩「拉力為45公斤,射程為五十步,即70米,在50-60米之內具有殺傷力,得出秦弩有效射程60米」的所謂「科學結論」。那麼,事實究竟如何?秦弩真的如專家說的如此可憐嗎?
我們先來看這個說法的源頭。秦弩拉力45公斤的說法出自《秦陵弩和銅鏃製造工藝的模擬試驗研究》一文。文中說選取「制弓的傳統材料桑、柘等樹種」用製作單體木弓的方式,做了一把弓,然後測定弓的張力為45公斤,只約合秦漢時期一石半的拉力。得出一個秦弩是弱弩的結論!
但顯然這個復原無視了《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2009~2011 年發掘簡報》中的情況。秦弩的遺蹟附近有骨質弓弭。弓弭是在弓弰細挺的弓體左右兩側粘貼的骨片、角或耐磨擦銅、玉石類的材料,以增強弓弰部的強度,或者將弓弰直接嵌入弓體末端,在弓兩端的系弦處。為了繫結弓弦,在弓弭所用的骨、角或石片上,刻出半月形勾弦鍥口為弦槽,是複合弓的重要組成部分。
▲銅車馬上的弩
雖然秦弩使用骨質作為弓弭,和《考工記》中描述的用角做弓弭有差距,但是作為大批量生產的兵器,骨質弓弭更適合量產,目前發現的漢弓和唐弓實物使用的弓弭也多為骨質。而在湖南湖北發現的楚國單體竹木弓均未發現弓弭。這也說明了,根據遺蹟判斷,秦弩明明是複合弓臂的可能性更高!非說「秦弩是單體木弓」,然後按單體木弓的模式去復原,你的良心不會疼嗎?
▲復原竹竹層壓弓
行!按單體木弓復原就按單體木弓復原吧!但好歹專業點啊!反正筆者把《秦陵弩和銅鏃製造工藝的模擬試驗研究》一文給專業作弓的師傅看後,對方只是笑了笑。本著看破不說破的原則,師傅簡單說了一下:柘木是做弓最好的材料,但是做弓,如果遇到疤節不能直接刮平,如果想做出來整體是完全平整,不存在節疤的料子,只能仔細挑選。但是如果考慮大批量生產,只能是把柘木開成片料,然後貼牛筋,修成平板,然後磨成弓形,貼牛筋絲。反正這裡面的門道很多,不懂的人做出來的弓其實比玩具好不了太多……
▲存在較多節疤的柘木木料
好吧!人家畢竟辛辛苦苦用了一年多時間來努力的復原秦弩,雖然槽點滿滿,但起碼復原了不是。但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事情簡直就是跌破眼鏡了。
因為在《秦代弓弩的射程》一文中,直接有人根據前面的復原,認為45公斤拉力的是弱弓,所以「科學」的推算秦弩弓有效射程50-60米,最大射程70米!!拜託!您到底沒有射過箭啊?還是把單位看錯了?那是45公斤啊!小100磅啊!不是45磅!
▲50磅飛弓的世界紀錄
之前冷兵器研究所有過文章《柔弱女子也能拉開40磅的弓?女弓箭手究竟能有多強》,現代男子傳統弓的常用磅數也一般在45磅左右,上70米靶子已經很輕鬆了啊!
比如國內有射箭選手有過這樣成績:28磅弓,26克竹箭,70米射人形靶,6箭中4,全在胸口位置。國內還有弓箭愛好者用仿製出土戰國楚式28寸單體竹弓自己測試:弓力35磅,打21.5克(350格令,傳統弓每一磅配9到12格令重的箭)的箭,連續多發,射程在160-200米之間,平均射程186米。
▲國內愛好者用軟體測試的從射箭點到箭落點的距離
怎麼到了有的人那裡,小100磅的弓最大射程才70米?這是哪個星球的物理定律啊?另外,小100磅的弓在傳統弓領域真的是很強的弓了。國內曾經有過一次弓箭比賽,只有10個左右的人可以開90磅弓,6~7個開110磅。還是那句話:認為45公斤弓很弱的人,真的射過箭嗎?
說這麼多,不說說威力問題顯然不能服眾。現代人缺乏弓箭的基本知識,所以才有真有人相信45公斤的弓還比較弱。
貼幾個數據:
30磅弓,10米穿武警防爆盾;
40磅層壓傳統弓,15米穿1毫米鐵板,箭支透入20多釐米;
72磅竹木層壓弓,打21.2克碳箭,箭速220英尺/秒。
至於100磅以上的弓,簡直就可以稱作大殺器了。150磅英格蘭長弓,95.9克戰箭,初始速度為每秒53米,動能為134焦耳;最大射程在228米到249米之間,在最大射程的彈道末端,箭的速度為每秒44.9米,動能約90焦耳,其動能損耗僅僅為33%。
當然這個等級的弓只有個別猛人,如著名歐洲弓箭大師霍華德希爾能駕馭了。比如他用這等硬弓來射殺水中的鯊魚,或者在180多碼上獵殺麋鹿。總之,敢輕視45公斤弓的人,基本可以判定無知者無畏了。
▲霍華德希爾
說到這裡,要說一下強弓用的人不多的問題。強弓不好駕馭,不是不好拉開,而主要是不好瞄準。畢竟弓箭是需要射手一直保持拉開狀態,然後進行瞄準的武器,你弓再強,瞄不準也白搭。而弩就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有弩機的幫助,一般人也可以駕馭100磅以上的強弓進行遠距離地狙殺了。所以說,弩真的是一項很偉大的發明。
另外,在戰國時代,中國弩就有望山與刻度了。(具體可見冷兵器研究所的《戰國時代就有狙擊手?燕國遠射神器刻度弩機》)要是當時弩真的只有70米射程,當時的人是有多無聊,給其配備遠射瞄準裝置?
▲出土燕下都弩機望山,其中有一件帶有刻度
最後,我們要科普一下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的概念。一般意義上的有效射程,是指武器對目標射擊時, 能達到預期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離。有效射程首先要保證的是精度。超出"有效射程"是指沒有命中的把握了, 但殺傷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現代槍械的瞄準原理
而箭矢和子彈發射出去以後總是要落地的, 它們所能飛行的最大距離就叫做"最大射程". 但注意, 彈道終點的箭矢和子彈依然具有一定的速度。就比如前面舉的150磅弓,在彈道終點,還有66%左右的能量,在直觀的例子就是著名的AK47步槍,其有效射程300米,但彈頭在1000米以上的距離還有殺傷力,最遠據稱能飛出2000多米。
由此可見,認為弓弩有效射程在60米,最大射程只有70米的人,是多麼沒有軍事常識啊!說這麼多,其實不是為了批判誰,只是為了點出為什麼中國的冷兵器和古代戰爭研究會比國外差那麼多。其原因就是有太多的人只是喜歡翻故紙堆,卻缺乏對技術與實踐的尊重。古代文人如此,所以往往不屑於記載戰爭與兵器的具體細節。這基本上就把中國冷兵器和古戰研究坑得半死了。而現代學者要也是如此,那真是在半死的基礎上坑得沒有幾口氣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戰國時代就有狙擊手?
柔弱女子也能拉開40磅的弓?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