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中國崛起視為最大的敵人,對中國針鋒相對,不斷製造各種貿易戰。作為大國之間的這種爭端也是命中注定的,對此我們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中美貿易的結構不平衡是顯而易見的原因,而美國也心知肚明的拿這一藉口針對中國。不管是對中興、華為的打壓,還是在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封鎖,都透露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恐慌。中國GDP一年一個臺階的上升,2018佔美國的66%。從歷史上,美國曾被蘇聯和日本趕超到60%就已產生焦慮。這一槓點的超越更是讓美國對華態度急劇撕裂,能讓美國從來不和的兩當一致對應。
既然中美貿易無可避免,那麼貿易衝突即是終極又是過程。貿易戰愈演愈烈,川普更是強硬的盯上中國,而這也折射出大國的困境,美國依靠工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到了第三次的信息技術工業革命,製造業的國際分工也是跟著大洗盤,發展中國家主要成了低端材料的生產和零部件的組裝,而發達國家則是技術創新和高端零部件生產。這種經濟落差,使得美國的製造業紛紛轉向了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導致美國第一、二、三產業佔比為1%、19%、80%,製造業嚴重萎縮。然而美國的農業出口卻是位於世界前列,讓美國這個巨人變得畸形。這也就造成逆差的產生,自身的經濟結構問題,卻懶上了正在壯大的中國。
貿易衝突的發展也是觸及了經濟之根,高科技王冠的寶石的晶片,美國堪稱世界之霸,而這又只戳中國的軟肋。美國把華為直接列入實體清單。中美之間上演了一場「上甘嶺」化的貿易戰,有可能速戰速決 ,也有可能走向極端,徹底鬧掰,也有可能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不管會是哪一種結果,就如中國貿易談判代表說的一樣,「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貿易戰的衝突從深層也表明了全球經濟的新規則尚未達成,也不能讓單一的經濟體來制約。中國必定會引領發揮作用開啟全球經濟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