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方向會走到哪裡

2020-12-22 東方日chu

美國把中國崛起視為最大的敵人,對中國針鋒相對,不斷製造各種貿易戰。作為大國之間的這種爭端也是命中注定的,對此我們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中美貿易的結構不平衡是顯而易見的原因,而美國也心知肚明的拿這一藉口針對中國。不管是對中興、華為的打壓,還是在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封鎖,都透露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恐慌。中國GDP一年一個臺階的上升,2018佔美國的66%。從歷史上,美國曾被蘇聯和日本趕超到60%就已產生焦慮。這一槓點的超越更是讓美國對華態度急劇撕裂,能讓美國從來不和的兩當一致對應。

既然中美貿易無可避免,那麼貿易衝突即是終極又是過程。貿易戰愈演愈烈,川普更是強硬的盯上中國,而這也折射出大國的困境,美國依靠工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到了第三次的信息技術工業革命,製造業的國際分工也是跟著大洗盤,發展中國家主要成了低端材料的生產和零部件的組裝,而發達國家則是技術創新和高端零部件生產。這種經濟落差,使得美國的製造業紛紛轉向了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導致美國第一、二、三產業佔比為1%、19%、80%,製造業嚴重萎縮。然而美國的農業出口卻是位於世界前列,讓美國這個巨人變得畸形。這也就造成逆差的產生,自身的經濟結構問題,卻懶上了正在壯大的中國。

貿易衝突的發展也是觸及了經濟之根,高科技王冠的寶石的晶片,美國堪稱世界之霸,而這又只戳中國的軟肋。美國把華為直接列入實體清單。中美之間上演了一場「上甘嶺」化的貿易戰,有可能速戰速決 ,也有可能走向極端,徹底鬧掰,也有可能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不管會是哪一種結果,就如中國貿易談判代表說的一樣,「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貿易戰的衝突從深層也表明了全球經濟的新規則尚未達成,也不能讓單一的經濟體來制約。中國必定會引領發揮作用開啟全球經濟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還有沒有轉圜的餘地?
    要想避免貿易戰,只能是同時各退一步或一方退讓妥協。 那麼,中方有妥協退讓的餘地嗎?這得看如果中方做出妥協讓步,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這其實就是要遏制中國的崛起,或者說要求中國改變自己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如果說在縮小貿易差問題上可以妥協讓步,但要改變中國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這就沒得選擇。這是原則問題。 在縮小貿易差問題上,中國已經做出了最大程度上的讓步,可美國並沒有領情,而是要得寸進尺。而美國的反覆無常和獅子大開口,也絕非簡單的談判藝術和策略問題。
  • 正確看待中美貿易戰
    一、說說二詩《月食》《破匈奴》近日網上盛傳二詩《月食》《破匈奴》,說唐朝詩聖杜甫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預言了今日之中美貿易戰:月食朗月黑光壓山近普世紅塵染海平狂犬沸吠天猶大敗暮殘雲風自贏破匈奴二、說說中美貿易爭端中美貿易爭端,又稱中美貿易戰,也叫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經濟關係中的重要問題。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長達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給中美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中美貿易戰」日趨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也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和動向。其中,尤以財經媒體最為突出。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
  • 「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拜登早已暗示
    拜登的言論引發了不少人的猜測,香港媒體認為,這是拜登暗示「中美貿易戰」將會持續推進。 拜登推薦戴琦出任貿易代表,對華態度早已暗示 據《南華早報》早前曾報導,拜登可能在向外界表示,即使他上位,「中美貿易戰」也可能繼續推進。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拜登推薦戴琦代表美國貿易 對華態度明顯據了解,拜登此舉很有可能是在向外界表示,即便他上臺,也可能會將「中美貿易」的戰爭延續下去。據有關人士透露,拜登前不久在公開場合上推薦戴琦成為下一任的美國貿易代表。
  • 中美貿易戰比耐力?郭正亮:中國能撐更久
    (中新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在上周籤署了針對中國的貿易備忘錄,預計對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收取關稅,擺出要打貿易戰的態勢,那麼中國有可能服軟嗎?對此,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分析,中國大陸沒有選舉壓力,而且具有市場籌碼,相對美國能撐更久!    據報導,郭正亮近日接受港媒訪問,中美貿易戰的態勢表達看法。
  • 中美貿易戰:美國在貿易戰中受到了哪些影響
    首先從消費人民的心理來說(心理學其實對市場也是有影響的),中美的貿易戰讓中國人民對美國貨產生牴觸的心理,雖然也有理性的消費者依然按照價值原則來購買物品,但大多數時候消費其實非理性的。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說,美國的貿易戰也對自己的一些行業產生了打擊。比如服裝和家電行業。
  • 馬光遠:中美貿易戰中的三個餿主意
    為馬老師打Call  中美貿易戰,最好的結果是雙方議和休戰,妥協,因為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稀土戰略、人民幣貶值和拋售美債,這是迄今為止我看到的三個最似是而非的餿主意。  在美債問題上,中美之間早已形成了誰也不敢動誰的「恐怖均衡」,任何一方拿美債做武器,都真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任正非: 中美貿易戰的根本問題, 是教育的問題!!!
    昨天,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風暴眼中的華為老大任正非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專訪 。訪談充分展現了一名歷經風雨企業家的大氣、底氣、和氣,任老大真正稱得上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格局。在訪談中,任正非先生關于堅守、困難和出路,關於人才、教育和創新的諸多論點,都閃耀智慧的光芒。
  • 22年前,植檢人打贏了一場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尤其是中興事件,更讓我們意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  其實,早在22年之前,植檢人就曾經靠技術,打贏一場中美貿易戰。  經雙方商談,中美籤署了「中美關於木質包裝檢疫合作研究協定」,確定了共同合作課題「星天牛種間及光肩星天牛種群間分子生物學研究」。
  • 中美貿易戰,開弓沒有回頭箭—是美國想著必須贏,中國也絕不認輸的問題
    來源自環球網關於中美貿易戰的分析文章網絡上已經鋪天蓋地了。根據川普政府人事變動和川普為首的美國高層過去兩年各種場合的發言,以及美國兩黨權威級人物的近期口風,美國其實早就提前部署多時。往後的發展,即使不是必須相互傷害,也只會有與日俱增的計較和爭奪。美國財政部長Mnuchin近期接受福克斯新聞臺採訪的時候說,計劃在四月訪問北京,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口氣充滿自信。美國的底氣是國內正處在一個相對經濟長程繁榮的時期,此外,有先發制人的優勢。Mnuchin的發言還體現出,美國認為打貿易戰是選擇長痛不如短痛,長線會對美國經濟有益。
  • 中美貿易戰推演:「301條款」虛張聲勢,川普的小心思徹底露了
    如果要突破WTO體系,進行更高規格的貿易戰,那麼中國可能面臨的就是操縱匯率的指控、徵收高達45%的邊境稅(川普早在競選階段就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提出要對中國和墨西哥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甚至可能是其他排他性的貿易協定或貿易組織等。中美是否會引爆貿易戰?答案是戰爭很難打,而且沒有贏家。
  •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日期敲定,第二階段或將結束貿易戰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將於美國時間1月15日在白宮籤署。川普表示,美國時間1月15日,他將親自參加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儀式,並於隨後來到中國進行中美第二階段經貿協議對話。
  • 澤平宏觀:中美貿易戰的大辯論,雙方觀點與客觀評價
    客觀看待:中美貿易戰背後更深層次的是改革戰。中美貿易戰,一方面源於巨額貿易逆差及其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和分歧,另一方面源於新冷戰思維霸權國家對新興崛起大國的遏制。外部霸權是內部實力的延伸,貿易戰背後更深層次的是改革戰,與其打嘴仗、挑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情緒,不如韜光養晦、實事求是地做好改革開放,歷史和人民最終會給出最公平的答案。
  • 環球時報社評:用打抗美援朝的意志打對美貿易戰
    這樣一來,中美貿易戰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兩國貿易戰很難以美日的化解模式加以解決。雙方都認為它事關各自國家在未來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整個國家前途,那麼很可能雙方都會使出最大的力量,不惜代價地將貿易戰打下去,使它獲得某種決定性意義。  華盛頓是否真是這樣想的,我們沒有絕對把握。但是從美方傳來的各種信息匯集到一起,確實在把中國社會朝這一戰略判斷方向推。
  • 臺灣能逃過中美貿易戰嗎?蔣萬安曝4大觀察
    [新聞頁-臺海網] 2018年開始的中美衝突,已逐漸由貿易戰、科技戰轉向金融戰。雖然兩大國在1月已籤署第一階段協議,形勢應有緩和。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和上月底通過的香港國安法,都讓兩國關係惡化加深。對於中美貿易戰,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提出近期觀察的4大主軸。
  • "臺灣是棋手"後再發雷語 蔡英文:中美貿易戰證明"新南向"是對的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今天下午舉行中執會,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表示,2016年以來,臺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拓增臺灣外貿布局;現在因中美貿易戰而產生的變局,證明當時判斷是對的。新一輪的「蔡氏神邏輯」再度將網友整懵,大家留言質疑:「中美貿易戰證明新南向是對的?請問如何證明?歸謬法嗎?」、「是新南向有成果?還是中美貿易的問題讓臺灣賺到?有人可以解題嗎?」
  • 貿易戰中國自古有之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越打越激烈,美國的出爾反爾,毫無誠信可言,讓更多的國人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同時全國上下也做好了打貿易戰的準備。2018年6月15日,川普宣布將如期在7月6日對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
  • 川普怎麼也沒想到,中美貿易戰持續2年,對華進口反而更多了
    2018年中美之間逐步展開貿易戰爭,川普發布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中美貿易總額持續下跌,而且增加的關稅不僅損害了中方企業的利益,也使得美國消費者承擔更多的負擔,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領域,川普希望通過貿易戰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兩年過去,美國對華進口反而有增多的跡象。
  • 社評:迎接貿易戰,中國必將更開放而非保守
    中美這一輪貿易戰大約會涉及500億美元產品,這個數字無論對美國還是中國的經濟總量來說都很小,但它給全球輿論帶來的震動還是很大的。它必將影響中美社會對兩國關係性質的認識,嚴重增加雙方相互戰略防範的心態。接下來,不僅中美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經濟衝突帶來的緊張向中美關係其他領域擴散亦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