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華魂網 ,作者周根保
中華魂網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宣傳延安精神,宣傳黨的優良傳統、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中華魂網供「方志四川」專稿
編者按 6月24日起,「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及「四川省情網」將連載「中華魂網」供「方志四川」專稿《八一槍聲的迴蕩》,作者是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的周根保。歡迎關注閱讀並在文尾留言處留下您的閱讀感想。
卷首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習近平
第二部分 八一隨筆選錄
一、今天,為什麼要重視南昌起義研究
90多年前,面對大革命失敗沉痛教訓,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毛澤東發出「槍桿裡面出政權」高呼,令人振聾發聵!
90年後,習近平在總結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巨變、在總結人民軍隊歷史功勳中,稱頌南昌起義,是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一個偉大事件」!
南昌起義(油畫,圖片來自網絡)
面對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重溫兩位偉人的論述,更深感南昌起義歷史意義偉大。
南昌起義,已經93年了,研究的著作和影視作品,林林總總。特別是建軍90周年,除網絡上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音外,又隆重推出了一批新書、新影視作品。
筆者閱讀了這些新作品,特別是反覆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建軍90周年講話,回顧新中國70年的巨變,萌發了一個強烈的願望:
今天,十分必要重視南昌起義的研究!
筆者顫顫巍巍發出這個呼籲,基於三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重視南昌起義研究,是講好中國故事,落實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客觀需要。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黨和國家領導人,有諸多論述,習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高度,給予了全新定位。在朱日和沙場閱兵,他說:
「九十年前今天,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中國誕生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
朱日和沙場閱兵(圖片來自網絡)
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把「南昌城頭的槍聲」,頌稱:
「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偉大事件。」
把南昌起義,定為「黨史、國史、民族發展史」上「偉大事件」,這是一個全新的定位,是對南昌起義歷史意義一個科學的總結。也是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偉大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十分值得史學家們高度關注。
對這一「偉大事件」的研究,我們的史學家、文學家、文藝工作者當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倍關注啊!
習近平同志曾說:
「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形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部門:
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千方百計弘揚正能量,用老百姓喜歡聽,聽得進,信得了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要旗幟鮮明地與錯誤思潮作鬥爭。要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網)
筆者認為,講好中國故事,尤其講好事關「黨史,國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南昌起義的故事,這是史學界,文藝界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最具體、最接地氣的工作。面對習總書記的重託,高喊「看齊意識」的學者們,特別應該在講好南昌起義故事,這件有時代意義的實事上,有所作為!
筆者翻閱近兩年來的書刊雜誌,對南昌起義的研究,少有大家們的聲音,轟轟烈烈的90周年慶祝活動過去了,對此,研究工作也悄然無聲了……其實,真正使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實到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如,南昌起義形成的「八一精神」,一直未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需要做的論證和解讀的工作,還十分艱巨;
南昌起義從醞釀到朱毛會師,演繹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還需要挖掘和傳播……
諸如,在起義中,建功卓著的賀龍手槍隊的事跡,在南昌起義正史中,就極少反映……
南昌起義的歷史,是由若干細節構成的,細節不清晰,或沉溺於細節之中,都不利於講好南昌起義的故事,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指示,在南昌起義研究中,需要做的工作還真是很多很多……
第二、重視南昌起義研究,是還原歷史原貌,澄清當前對南昌起義誤讀的迫切需要。
筆者在建軍九十周年前後,從網絡和雜誌上,看到有的人打著「紀念」「反思」「揭秘」的幌子,對南昌起義的挫折,加以誇大肢解,胡說南昌起義「是不應響起的槍聲」,說「南昌城並無反動派」。
有的則認為:南昌起義軍,充其量只能算國民革命軍等等……
這些對缺乏歷史知識的青年人,有相當迷惑性。
為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對社會的影響,十分必要向全社會進行黨史、國史、軍史教育,尤其是向全社會進行事關「黨史、革命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偉大事件」南昌起義的宣傳,使廣大青年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加強南昌起義研究和宣傳,更具有時代意義。
第三、重視南昌起義研究,是弘揚傳統,緬懷南昌起義前輩功勳的實際需要。
南昌起義的研究,不是對歷史重新展示,而是通過對歷史事件分析和概括,得到有時代價值的啟示。
南昌起義的歷史研究,多年來已有不少巨著。南昌起義的歷史功勳,已有多方面的總結。建軍90周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一精神眾論》一書,應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筆者只是個讀者,無文史研究知識,又不善文字。但從十幾年閱讀南昌起義史料中,深深感到,南昌起義歷史功勳,極有時代價值的,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南昌起義,功在第一槍。
這是大家的共識。
其實,共產黨發動針對國民黨的武裝起義,普寧暴動是在南昌起義之前。1927年5月,5千多農軍在普寧發動起義,殲敵一個營。用起義領導人李運昌(1925年,17歲的李運昌經李大釗介紹,進入黃埔四期,同年入黨)話說:
「這是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共產黨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
「文化大革命」時期,造反派聲稱要把9月9日秋收起義定為「建軍節」,時任解放軍代總長楊成武向毛主席匯報。毛主席說:
「八一不能改,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李運昌(圖片來自網絡)
朱德曾明確指出:
南昌起義,「明確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的政治方向,它是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和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開始。」
史實告訴我們,從建黨到大革命時期,黨對軍事工作實現黨的綱領、任務和目標作用的認識,十分不足。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任人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仁人志士都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怎麼走也走不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列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舉起救國救民的大旗,但中國革命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卻誤入了右傾投降機會主義道路……
大革命失敗和國民黨的屠殺,使中共對軍事工作認識發生根本轉折。南昌起義,正是這一轉變的標誌。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模式,基本上照搬蘇聯做法,尤其是國共合作以後,黨的工作基本點建立在幫助國民黨發展,共產國際所做的努力,在1926年前,也全在幫助蔣介石強大……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
「我們黨過去的錯誤,就是忽略軍事,就是不要軍隊,只有在軍隊裡派黨代表,後來蔣介石把黨代表一一驅逐,進行清黨,由共產黨直接控制的軍隊,就只有葉挺的獨立團。」
南昌起義後,中國革命一掃大革命失敗後的陰霾,進入氣勢磅礴的土地革命新時期,中國大地武裝鬥爭風起雲湧。
「南昌起義,功在第一槍。」
它使千百萬革命群眾,在黑暗中看到曙光,看到希望。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由此誕生,第一面軍旗由此升起。它代表和昭示的是發展的方向,是奮進的燈塔,是鑄就中華兒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圖為油畫《南昌起義》(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是一個永恆的坐標,南昌起義,是在白色恐怖蔓延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黨為了挽救革命失敗,在強大敵人面前,決定由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率領黨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2萬餘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趕盡殺絕」,中國革命,處於「命懸一線」緊急關頭的奮起一博!它不僅展示了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敢於擔當的英雄氣概,而且使共產黨人深刻領悟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真諦。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走向領導中國復興圓夢的領導核心地位的大幕。
習近平總書記對南昌起義的歷史背景,說了一段意義深刻的話。他說:
「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時間,神州大地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中國共產黨面臨被趕盡殺絕的嚴重危險,中國革命處於命懸一線的緊要關頭。在嚴酷的鬥爭和血的教訓中,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動派,就無法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就無法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就無法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遠。」
習總書記的話,字裡行間,透視出了一個重大的真理:南昌起義不僅是黨獨立領導的武裝鬥爭的開端,而且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覺醒,是黨走向新生的重要轉折。
二是南昌起義,功在上井岡。
史學界多把南昌起義的句號,劃在潮汕失敗後的流沙會議上。
1961年2月,朱德由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陪同,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結束後,紀念館請朱德作指示。
朱德說:
「你們也許還有些問題要問我,我回到北京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邀請一些老同志座談回憶,寫點東西給你們。」
朱德後來果然這樣做了。1962年6月,朱德發表了《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把南昌起義與井岡山鬥爭緊密聯繫在一起,表明了他莊重的態度。
朱德在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時,在井岡山會師油畫前靜靜地凝視了很久後說:
「起義部隊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力量壯大了,更重要的是開始找到了開展武裝鬥爭的正確道路。這時,經過了無數艱難險阻,許多同志英勇浴血犧牲,才終於創造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朱德的話,意味深長。
對南昌起義,功在上井岡的意義,認識最深刻的,應該是毛澤東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當有人提出朱德是「黑司令」,要批判朱德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不管這個同志後來犯過多少政治路線錯誤,他把一支部隊帶到井岡山,這是一個大功,保留了很多幹部,所以寫歷史總是把這件事寫上。」
在毛澤東心目中,朱德上井岡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
正是朱德,在起義軍主力失敗,不少人主張散夥時,朱德振臂一呼,八一南昌起義旗幟不能丟。武裝鬥爭道路一定要走下去。我是共產黨員,有責任把南昌起義種子保存下來!
也正是朱德,在這支部隊師團幹部先後離去,部隊就要瓦解之際,朱德發表了天心圩講話,給大家指明了勝利的方向,在陳毅、王爾琢的協助下,通過「贛南三整」,終於把部隊穩定下來;
也是朱德,在率領起義軍西進千裡轉戰中,通過開展遊擊戰,特別是通過和範石生合作,使頻將潰散的部隊,得以生存和發展,終於迎來了朱毛紅軍誕生,使起義軍成為井岡山中堅力量,成為中國革命骨幹力量。
朱德率領起義軍艱難轉戰,功不可沒;
朱毛紅軍誕生,名楊天下。
井岡山會師(圖片來自網絡)
三是南昌起義,功在鑄軍魂。
南昌起義,不僅開創了一個新時期,誕生了一支新型人民軍隊,而且開始了鑄造我軍軍魂的偉大實踐。
早在建軍80周年,2007年7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題為《偉大壯舉 不朽軍魂》一文。文章寫道:
2007年7月27日,《人民日報》第9版發表《偉大壯舉 不朽軍魂》一文
「南昌起義揭開了鑄造人民軍隊軍魂的序幕。」
在慶祝建軍9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軍隊軍魂鑄造,作出了深刻論述,他說: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要「把這一條當作軍隊不變的軍魂」。
他還說: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於南昌起義。」
「朱德同志從一開始就注重思想建軍,政治建軍,他領導南昌起義餘部進行『贛南三整』,在部隊建立黨支部,實現黨對軍隊的全面領導。」
我軍軍魂的鑄造和形成,「發端於南昌起義」,隨著革命實踐不斷深入,軍魂鑄造得到不斷豐富與發展。
從南昌起義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南昌起義功在鑄軍魂的生動軌跡:
南昌起義前,中央就決定「組織前敵委員會,指揮前敵一切」。
1927年7月27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在南昌成立,並對南昌起義作戰計劃,起義時間,起義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等事項,進行了研究。標誌著南昌起義,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前敵委員會的設立,開創了黨對軍隊領導的新模式,作為中共指揮軍事工作,這也是第一次,意義十分重大。
特別是起義開始,不僅任命了由中共黨員擔任各級部隊黨代表,而且在軍隊設立了師、團黨支部和連黨小組,體現了黨對軍隊全面領導。
尤其是起義軍南下主力潰散後,面對部隊混亂渙散形勢,朱德果斷進行了「贛南三整」,有力地鞏固和穩定了部隊。
南昌起義的參加者楊志成,在回憶起義軍西進這段艱難日子說:
「回想起來,當時部隊之所能保存下來,是有一種巨大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黨的堅強領導」
朱德在回憶「贛南三整」時說:
「通過這次整頓,部隊走向統一團結了,紀律加強了,戰鬥力也提高了。」
在大革命失敗的低潮,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起義將士對信念的執著,對黨的忠誠,顯得尤為重要。起義軍永遠奮戰在黨的旗幟下的決心,在以後的建軍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聽黨指揮」,已成為我軍不變的軍魂。
習總書記在建軍90周年對我軍歷史功勳總結中,論述了「六個偉大力量」,在南昌起義中,已開始顯現:
「功在第一槍」,就是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血性膽魂,敢於鬥爭,敢於擔當,敢為人先的戰鬥精神的生動寫照;
「功在上井岡」,就是朱德、陳毅在起義軍行將潰散,面臨絕境的茂芝會議上,毅然拋開原來方針的束縛,作出北上西進的偉大決策,走上了一條以農村為中心的正確道路;
「功在鑄軍魂」,則深刻揭示了起義軍「之所以能攻堅克難,戰無不勝,發展壯大」,關鍵是起義將士聽黨指揮、為崇高理想而英勇獻身的執著追求。
結 語
2017年8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建軍9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南昌起義的歷史功勳,作了深刻闡述。他說:
「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奮起的力量。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習總書記高屋建瓴,對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概括,為我們研究南昌起義提供了基本遵循。筆者熱切期望,史學界專家、學者們,在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南昌起義的故事,越講越精彩,南昌起義精神,一定能發揚光大。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
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十五:如何看待南下廣東的失敗│永遠戰鬥在黨的旗幟下
作者簡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2002年退休。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周根保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特稿】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二十二:今天,為什麼要重視南昌起義研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