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後期先理解後期
攝影后期可以加強原圖的視覺效果,也可以使原圖不再是原圖,發生創意的改變,所以後期很容易讓人產生好奇和好學。
然後拼命地研究PS. LR. CR、AE軟體,折騰了很長時間,直到耗盡了所有的興奮,就不想玩了。
因為學的知識太散,沒有真正理解後期的原理,心理沒有一個體系。光學了點片面的技術做後期還是靠蒙,亂調,這樣很累。
如何理解後期?
1.後期是加強視覺效果,而不是改變視覺效果。
比如後期人像,你可把她臉上的痣和皺紋磨掉,去黑加白,而不是把她p成蛇精臉,她媽的都認不出了,這是改變原圖的本質,不行的。
2.後期是總分總的步驟
總分總是先總體調整,再局部調整,最後總體風格化調整,就三步。
總體調整:包括曝光平衡、色彩平衡,使畫面處於不明不暗不偏色的狀態,加大後面的操作空間。
局部調整:這是強調主體的調整,主體的曝光與色彩要與陪體和環境形成對比,才有主次分明。
風格化調整:包括明色調、暗色調、灰色調,同樣是曝光的明暗和色彩的濃淡組合,突出不同的風格。
通過這些簡述,會發現後期其實就調整曝光和色彩,先曝光,後色彩。
後期調色的步驟舉例
理解了後期是總分總的步驟,下面就拿張圖試調下。
比如下圖,森林裡的一條河,很普通的一照片,如果給你後期,你想調出哪種感覺?
這樣茂密的樹林,我肯定覺得很陰森,但照片中感覺不出來,那我們就把它調出來。
調整後的效果
1.總體調曝光和色彩
分析:照片中沒有明顯的死白和死黑的曝光,比較平衡。色彩偏綠色,尤其是水比樹葉還綠,會有點恐怖的感覺,先保留,因為最後就要那種詭異的感覺,所以總體先微調
打開手機app潑辣修圖(我建議大家多手機軟體調色,方便隨時可以調)
在光效工具中把對比度加強點,更通透。
在HSL中在黃色轉移成綠色,綠色轉成青色,降飽和度和明度,統一成墨綠色,更陰冷。
2.局部調整
分析:圖中的水面層次不夠明顯,太平面,陰森感不明顯。
在局部工具裡選擇吸管工具,對水面的高光、陰影吸取色彩信息,分別調整明暗和色溫。陰影用藍色溫,壓暗,高光用橙色溫,提亮。
此時,色彩與明暗形成強對比,層次豐富,也加重了陰涼的氛圍。
3.總體風格調整
畫面中最突出的是水面近處的高光,所以我只突出這一個亮點,其他的都讓它變暗,想要很壓抑的暗色調。
用暗角工具把周圍再壓暗,暗角中心移到近處水面亮的部分。
在圖層工具中找到炫光,加一道向下的光線,明暗的對比格外明顯。
色調工具中把高光加一點藍,通透好點,陰影加點青,畫面更冷。
最後的效果就完成了。
總結
後期調色是很主觀的行為,沒有一定的標準,自己每次調出來的色調也都不同。
但一定得有差不多的思路,也就是總分總思路去調,才不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