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童傳媒記者 莘月
2020年大概是實體門店關閉最多的一年。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人們逐漸習慣了在網上手動點單,然後送貨上門的服務,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意味著母嬰門店需要拓寬服務邊界。而線上線下相融合也勢必會成為一種趨勢。
私域流量應勢而為
如果要細數近年來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詞彙,「私域流量」絕對算是當中的佼佼者。
疫情之前大家對私域流量一直抱著觀望的態度,儘管知道「多一條腿好走路」但線上和線下卻是兩種不同模式,想要玩轉起來並不容易。可當疫情突然席捲而來,門店被要求長時間關店、復工後又出現人流銳減,門店只能把注意力放到線上平臺。
但近年隨著網際網路紅利的消失,線上獲客成本普遍增高,在公域流量日漸枯竭的情況下,對門店來說就算門店入駐電商平臺,最後也難獲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綜合比較來看,門店構建自己私域流量池顯得尤為重要。而小程序、社群又憑藉著微信極強的用戶黏性,可以以低成本甚至免費的方式反覆觸達到目標群體。
根據《騰訊母嬰行業人群洞察》數據顯示,60%的寶媽會因為公眾號的推薦而種草,46%的寶媽會在微信群裡分享交流育兒的信息,55%的寶媽會因母嬰群推薦而購買母嬰產品,尤其是對新生代90後寶媽來說,很多時候他們的決策都容易受到線上社交所影響。
線上消費正在成為習慣
並且近年來隨著消費主體的更迭,宅文化、懶人經濟大行其道。快速、省事成為他們鮮明的標籤,簡單來說,動動手指能夠解決的事情,他們絕對不花費太多精力。
某種程度上來看,社區團購再次興起也是符合了當前消費主體的行為習慣。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全國線上銷售總額達到了105374億元,同比增長了11.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了0.6個百分點。可見其龐大的消費體量,同時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消費者已經養成了線上消費的習慣。
其實對於很多實體母嬰門店來說,疫情期間已經開始實行小程序下單,為顧客送貨上門的服務,但慢慢地隨著疫情地好轉,線上客流量有所恢復,這時門店再送貨上門會面臨著人手安排不開的問題,入駐第三方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母嬰門店的老闆曾向筆者反映,入駐美團等平臺,就是因為配送時間快,同城之間幾乎半小時、四十分鐘左右就能送到顧客手裡,對消費者來說,這也是較好地體驗。
同時,美團與其他電商平臺不同,它主打的是本地生活,母嬰門店入駐其中,也能打破地域限制的問題,輻射更多同城地消費者,也有利於門店精準拓客。
誠然,疫情過後市場格局也發生了較大地改變,對於母嬰門店來說,要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以及結合現有條件改變經營方式,都是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必不可少的條件。
點個在看,2021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