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經典|《楊淮表記》原石及拓片三種

2021-02-19 古典文藝研究

↑↑↑點擊上方藍字歡迎關注《古典文藝研究》

傳播:傳統文藝 | 詩詞歌賦 | 文學 | 視覺 | 文藝評論 | 藝術培訓 |

《楊淮表記》原石

《楊淮表記》拓片

《楊淮表記》全稱《司隸校尉楊淮表記》,東漢隸書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於褒科道崖壁。

《楊淮表記》為漢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鐫刻在陝西褒城石門西壁,後遷入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楊淮表記》十三品】之一。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金石萃編》載:石高八丈三寸,寬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隸法圓勁遒逸。《涵真閣漢碑跋》稱:「字體與《石門頌》仿佛而疏蕩過之。」傳世墨本以「黃卞玉」等字未損者為佳,考見《校碑隨筆》。 

版本一

釋文: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刺史、太醫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幸早隕。國喪名臣,州裡失覆。二君清廉,約身自守,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賦表紀。

版本二

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

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

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

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

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

刺史、太醫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

幸早隕。國喪名臣,州裡失覆。二君清廉,約身自守,俱

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

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賦表紀。

版本三

 

長按二維碼關注:古典文藝研究

溫馨提示:《古典文藝研究》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溫馨提示:主任編輯:幸福 15383864998  (微信)  投稿郵箱:1121934827@qq.com 

長按二維碼3秒打賞主編

相關焦點

  • 《楊淮表記》原石及拓片三種
    《楊淮表記》拓片《楊淮表記》為漢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鐫刻在陝西褒城石門西壁,後遷入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楊淮表記》十三品】之一。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 複試必學|《楊淮表記》原石及拓片三種
    《楊淮表記》原石
  • 「三種人」的翡翠原石打數
    今天軒哥想要和大家聊得是關於翡翠原石的打數,也就是價格。簡潔明了的表達,也就是和大家談一談翡翠原石價格這個問題。隨著軒哥文章數量的累積,就得到了一些翠友的支持。隨後就有一些翠友找我聊關於翡翠原石估價的問題。
  • 高清|《張猛龍碑》原石與拓本比對
    如果能夠將數種早期善拓與原碑原石照片進行比對,分列左右,則可以互相彌補不足,呈現出碑刻書法更加全面的信息。2006年夏,黃先生在老師汪中教授處得見《張猛龍碑》原石照片數十張。近年又從上海楊思勝先生處獲觀王戟門一家三代舊藏的明拓本,用掃描儀以4800dpi的解析度對照片和拓本進行了掃描。以下是黃先生掃描的明拓本和原石照片,放大看來,十分過癮。
  • 高清經典|嶧山刻石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戰亂,原石被野火焚毀。此石是宋太宗趙光義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鄭文寶根據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陰有鄭文寶題記。《嶧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由宋代人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為最佳,現藏在西安碑林裡。
  • 拓片
    兵燹後,原石與隆慶兩刻皆不存。不知何人復刻一石,置之郡齋,誤「官於杭」為「官子杭」,緣所據,拓本字跡剝蝕,刻者不知文理故耳。或指此為原石,近時始出土者,未詳考也。墓石既移,其墓道遂不可辨。同治初,士民相度其地,立碑誌之。光緒十五年,農夫地,逼近山麓,忽一碑出,依壟塹壁立,字多漫滅,獨「乳母任氏」四字尚存,審是長公筆跡。石堅色黝,亦不類近今之制,其為乳母故冢無疑。
  • 彌足珍貴的佛教石刻拓片
    自古鴻儒偏好拓片收藏,宋代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一生收藏拓本上千餘卷,並編寫了《集古錄》;詩人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拓片,後輯成《金石錄》傳世;後有明代的關中奇士趙崡、書法家王鐸等都曾為拓片瘋狂。北魏 《帝後禮佛圖之孝文帝皇帝禮佛圖》縱232釐米 橫180釐米《帝後禮佛圖》原石現存河南鞏義石窟寺第一、第三和第四窟中。此篇孝文帝皇帝禮佛圖位於位於第一窟南壁窟門東側。
  • 用拓片解秘漢畫像石藝術 嘉祥舉辦第一屆金石拓片展
    百餘幅漢畫碑刻拓片 展示金石文化魅力此次展覽歷經兩個月緊張籌備,將嘉祥漢畫學會以及金石愛好者收藏的系列金石拓片集中展示出來,囊括了百餘幅嘉祥漢畫拓片和碑刻拓片,其中以「歷史故事類」和「現實生活類」為主體,展示嘉祥民間、武氏祠和宋山的漢畫拓片約100幅,以碑文為主的拓片,展示嘉祥出土漢碑、晁補之家族碑文等拓片約30幅。
  • 彌足珍貴的南北朝時期石刻拓片
    傳世;後有明代的關中奇士趙崡、書法家王鐸等都曾為拓片瘋狂…彌足珍貴的南北朝時期石刻拓片整理編輯 |《書法當代》文章來源 | 網絡★★★★★自古鴻儒偏好拓片收藏,宋代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一生收藏拓本上千餘卷,並編寫了《集古錄》;詩人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拓片
  • 楷書鼻祖——鍾繇《宣示表》原石高清欣賞
    ——《簡述館藏賈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馬英豪 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
  • 一場火災救了書法史赫赫名跡《西狹頌》(附:摩崖原石實拍,震撼!)
    西狹頌摩崖原石 摩崖刻石,漢代隸書。 《西狹頌》正文拓片
  • 碑帖拓片收藏基礎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文化素質的提高,收藏拓片其重要意義越來越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第一,古代碑帖(石刻)原石破壞嚴重。原石過去或因遭遇兵燹,或因保護措施不得力,或因一些政治因素人為毀壞,或因火災、地震之天禍,或因盜賊偷竊流出境外等,其數量愈來愈少,漫漶剝蝕日趨嚴重。如王鐸書寫的著名法帖《擬山園》,曾因政治運動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稱讚的「蒼老勁健,全力以勝」之風已一掃而光。當今誰藏有舊拓本其珍貴可想而知了。第二,舊拓片失散無量。
  • 金石拓片丨楮墨留真——讓金石拓片帶您一窺歷史文化之美
    古人傳拓青銅器紋樣而古代傳拓技術的發明與廣泛應用的起始年代,據學界推測,最有可能是漢代,因為那時傳拓所需的物質條件已經齊備,而恰恰在這一時期,又出現了由官方核定的儒家經典石刻相比高難度的青銅器全型拓片,玉器銅鏡拓片以其多樣性而更顯得豐富多彩,自成氣象;相比摩崖石刻的書法拓片和碑拓,玉器銅鏡拓片因其圖文並茂更顯得異彩紛呈;而相比瓦當、漢磚和畫像石拓片,玉器銅鏡拓片更為精緻規整。正在書博舉辦的「拓古傳今-懷星堂藏金石拓片展」即將於9月9日結束,如果想通過金石拓片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一路同行,來一睹前人的審美與匠心,就來書博看展吧!
  • 北齊《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拓片 限量發售
    我深信不疑,你看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之一,華夏民族的漢字、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瑪雅文字,其它三種文字和文明只能陳列在博物館裡供人欣賞了。唯有漢字不僅應用於日常,還有十幾億人在用,甚至美國總統的女兒都在學習。 而提到漢字,我們不得不說一下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藝術。
  • 70餘件名碑名帖拓片驚豔亮相東莞三月坊
    經典名帖拓片再現巨製摩崖石刻神韻拓片是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也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採,若沒有拓片將難睹廬山真容。據三月坊負責人楊春介紹,此次漢唐拓片藏品展的展品,主要由東莞理工學院嶺南金石藝術中心提供,也有部分來自三月坊徵集到的名帖拓本。展覽作品主要分三部分,一為巨製的摩崖石刻,如熟悉的經典《石門頌》《石門銘》《鄭文公碑》《西狹頌》等。
  • 翡翠原石的松花有什麼種類?翡翠原石的松花有什麼特點?
    翡翠原石表面如果沒有松花出現,那麼這塊翡翠很難出現色料的情況,當然有松花也不一定有色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翡翠原石的松花有什麼種類?翡翠原石的松花有什麼特點?翡翠原石的松花有什麼種類第一種是帶狀松花,這種松花的顏色一般表現為綠色偏深,風化後呈黑色。
  • 【解讀西湖】《禹跡圖》拓片
    宋代石刻地圖拓本《禹跡圖》,整幅拓片寬78釐米,高81.4釐米,描繪了宋朝時期中國的全景。這幅地圖刻於公元1136 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原石現保存在西安的碑林中。圖上標有380個行政區名,70多座山脈。水利系統繪製得尤為詳細,標註包括近 80條河流和5個湖泊的名稱。
  • 仲威丨《石鼓文》善本舉要(內附上海博物館藏項源本高清大圖)
    乍二、十鼓齋本明代錫山安國有十種《石鼓文》善本,名曰「十鼓齋」,其中最善者是「北宋拓」三種,仿軍兵三陣命名為「先鋒本」「中權本」「後勁本」,其神秘處在於:未見明清兩代金石家著錄,相傳道光間安國後人分產,拆售天香堂十鼓齋時,偶然發現宋拓《石鼓文》數冊,後為沈梧所得,亦秘不示人。民國初,又轉歸秦文錦,經藝苑真賞社影印行世,最終售與日本東京河井荃廬氏,現藏三井紀念美術館。十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前世今生——附高清拓片
    為了進一步確認,張庚虞做了一份《景教碑》的拓片,派專人送往杭州,交與被稱為「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的天主教信徒李之藻辨認。李之藻認真閱讀拓片後,確認此碑為唐代景教的碑石,並於1625年4月12日特地撰寫了《讀景教碑書後》一文,表示碑中所述的景教,即「利氏西泰(利瑪竇)所傳聖教」,並高興地說:「今而後,中士弗得咎聖教來何暮矣。」
  • 【高仿真複製館】 歷代碑帖整拓高清圖欣賞(一)
    崔孝昌墓誌 . 原刻. 洛陽 s.n., 唐太極元年[712]2月21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