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淮楊弼表記》是刊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年)二月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稱「楊淮楊弼表記摩崖」「司隸校尉楊淮碑」「楊淮表記」「楊淮表紀」「楊淮表」「楊淮碑」等,由卞玉撰文,書丹者不詳,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楊淮楊弼表記》呈長方形,高274釐米,頂部寬73釐米,底部寬52釐米,刻字7行,每行刻15-26字不等,共217字,字徑5-7釐米,敘述了楊淮、楊弼的生平及對二人為官清廉的讚譽。書法上,其用筆灑脫,線條圓潤,柔中寓剛,凝重中有飄逸感,奔放中不失法度,樸拙中見靈秀,有天然古樸之趣,結體寬博疏朗,氣格宏大,氣象高古。
《楊淮表記》原石《楊淮表記》拓片《楊淮表記》全稱《司隸校尉楊淮表記》,東漢隸書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於褒科道崖壁。
《楊淮表記》為漢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鐫刻在陝西褒城石門西壁,後遷入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楊淮表記》十三品】之一。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金石萃編》載:石高八丈三寸,寬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隸法圓勁遒逸。《涵真閣漢碑跋》稱:「字體與《石門頌》仿佛而疏蕩過之。」傳世墨本以「黃卞玉」等字未損者為佳,考見《校碑隨筆》。
【版本一】
釋文: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刺史、太醫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幸早隕。國喪名臣,州裡失覆。二君清廉,約身自守,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賦表紀。【版本二】
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
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
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
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
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
刺史、太醫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
幸早隕。國喪名臣,州裡失覆。二君清廉,約身自守,俱
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
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賦表紀。
版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