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在這裡加冕
範思哲在這裡葬禮
今天本來實在沒想好寫什麼,但是無意中看到下面這張一位朋友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的圖。
我想:哦~是時候寫寫米蘭主教座堂了,雖然我一度覺得圍繞著它的話題太多而不敢動筆。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米蘭主教座堂,就是大家通常所稱的「米蘭大教堂」。也有人把它叫做「多摩大教堂」,其實這是錯誤的。米蘭主教座堂,義大利語Duomo di Milano,其中「Duomo」的意思就是大教堂,也特指「主教座堂」。所以,你可以把它稱之為「米蘭大教堂」,但絕不能叫「多摩大教堂」。下面的文字,為了照顧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我會用「米蘭大教堂」來指代「米蘭主教座堂」。
· 歷史 ·
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奧隆那河畔的米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世界上建築體量最大和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的米蘭大教堂,就位於米蘭城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上。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經由德國、法國、 義大利等國建築師先後參與主教堂設計,歷時六個世紀才完工。
1386年米蘭大教堂奠基
對米蘭大教堂的雕塑和裝飾起過重要作用的
喬瓦尼·安東尼奧·阿馬德奧
始建於1386年,由米蘭望族吉安·維斯孔蒂主持奠基。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築完工。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1805年拿破崙曾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教堂正面最後一座銅門被安裝,才算全部竣工。
16世紀的教堂規劃圖
1745年的教堂修建情況
在早期繪畫中的米蘭大教堂
1856年的米蘭大教堂
瓦西裡·蘇裡科夫所繪的大教堂
較早出現的大教堂照片之一
1943年,德國坦克在米蘭大教堂門口駛過
教堂正面的銅門也正是受損於二次世界大戰
阿蘭·德龍和安妮·吉拉爾多
在米蘭大教堂樓頂
1997年7月15日,範思哲在邁阿密的別墅門前遭槍擊遇害。7月22日,黛安娜王妃出席了她的這位好友在米蘭大教堂的葬禮。僅僅一個多月之後,黛安娜本人也死於一次離奇的車禍。
黛安娜手上所提的這款
即是範思哲親自為她設計的「戴氏手袋」
· 外觀 ·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 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
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德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於建築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聖經故事等宗教題材,各種雕像千姿百態。
教堂外部還有96個怪獸形排水口,每個轉角處的怪獸都各不相同。
整個建築外部分布著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長約半英裡。
當代設計師以米蘭大教堂的窗花格
為靈感設計的耳環
教堂正面被6個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於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遊客可以經過920級階梯徒步登頂,也可以選擇乘坐電梯登頂。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德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
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活像一隻刺蝟」。
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於15世紀,由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聖母瑪利亞雕像於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聖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聖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
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為「聖母誕生大教堂」就是由此而來。
· 內景 ·
教堂內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
廳內全靠兩邊的側窗採光,窗細而長,上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秘。兩柱之間的彩色玻璃大窗是哥德式建築的顯著裝飾特色之一。米蘭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這些彩色玻璃造於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奪目。
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美原來可以這樣宣示。教堂東端的三個環形花格窗,寬約8.5米,高約21米,是義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
南耳堂中聳立著一尊令人毛骨悚然的聖巴塞洛繆的大理石雕塑,他是被活活剝皮而殉教的(該雕塑正是描繪了聖人肩披摺疊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
· 細節 ·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米蘭大教堂裡可以寫的點太多,包括傳說屋頂藏有一枚釘死耶穌的釘子,教徒們為紀念耶穌,每年要取下釘子朝拜三天。當時著名科學家和畫家達·文西為取送這枚釘子而發明了升降機。但限於篇幅和時間,無法在這篇文字裡一一而足,希望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將今天沒有講到的內容補齊。
· 宗教 ·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於米蘭大教堂宣布自己為基督徒並頒布米蘭敕令。米蘭敕令是值得所有基督教徒永生銘記的一部法令,可能敕令的原件永遠無法得見天日,但米蘭敕令在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卻不容動搖。宣布基督教信仰自由、返還教會財產、承認基督教合法性的敕令開啟了西方文明新的一頁,基督教從古羅馬帝國的疆域傳播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除了著名的「米蘭敕令」,米蘭大教堂還發生過一次重要的宗教事件。即當時米蘭主教聖安布羅斯要將屠殺人民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開除教籍,皇帝只能在米蘭大教堂當眾認罪,請求饒恕。從此,政教分離。
聖安布羅斯要開除狄奧多西一世
安東尼奧·凡·戴克
· 小品 ·
米蘭大教堂雖經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德式」的風格。米蘭大教堂在裝飾及設計方面,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色彩,整個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生於拉文納的法恩扎,在索拉羅洛長大的演唱者蘿拉·普西妮,是義大利流行音樂歌手。因她的創作才華在義大利語以及西班牙語樂壇極受歡迎。蘿拉·普西妮最擅於詮釋浪漫民歌以及情歌,但她的音樂也有用社會問題做題材,好比說貧窮、戰爭以及種族歧視。除了義大利語唱片之外,她也出過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以及英語專輯。
極其重要的宗教意義
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
編輯 / jun
素材來源於網絡 鳴謝藝術家創作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 artvoi的討論群開通啦
QQ群:173081765 一起聊聊藝術那點事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