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非凡的米蘭大教堂

2021-02-07 藝術星球artplanet

拿破崙在這裡加冕

範思哲在這裡葬禮


今天本來實在沒想好寫什麼,但是無意中看到下面這張一位朋友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的圖。


我想:哦~是時候寫寫米蘭主教座堂了,雖然我一度覺得圍繞著它的話題太多而不敢動筆。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米蘭主教座堂,就是大家通常所稱的「米蘭大教堂」。也有人把它叫做「多摩大教堂」,其實這是錯誤的。米蘭主教座堂,義大利語Duomo di Milano,其中「Duomo」的意思就是大教堂,也特指「主教座堂」。所以,你可以把它稱之為「米蘭大教堂」,但絕不能叫「多摩大教堂」。下面的文字,為了照顧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我會用「米蘭大教堂」來指代「米蘭主教座堂」。

· 歷史 ·

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奧隆那河畔的米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世界上建築體量最大和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的米蘭大教堂,就位於米蘭城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上。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經由德國、法國、 義大利等國建築師先後參與主教堂設計,歷時六個世紀才完工。


1386年米蘭大教堂奠基


對米蘭大教堂的雕塑和裝飾起過重要作用的

喬瓦尼·安東尼奧·阿馬德奧

始建於1386年,由米蘭望族吉安·維斯孔蒂主持奠基。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築完工。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1805年拿破崙曾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教堂正面最後一座銅門被安裝,才算全部竣工。


16世紀的教堂規劃圖


1745年的教堂修建情況

在早期繪畫中的米蘭大教堂


1856年的米蘭大教堂



瓦西裡·蘇裡科夫所繪的大教堂


較早出現的大教堂照片之一


1943年,德國坦克在米蘭大教堂門口駛過

教堂正面的銅門也正是受損於二次世界大戰


阿蘭·德龍和安妮·吉拉爾多

在米蘭大教堂樓頂

1997年7月15日,範思哲在邁阿密的別墅門前遭槍擊遇害。7月22日,黛安娜王妃出席了她的這位好友在米蘭大教堂的葬禮。僅僅一個多月之後,黛安娜本人也死於一次離奇的車禍。


黛安娜手上所提的這款

即是範思哲親自為她設計的「戴氏手袋」

· 外觀 ·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 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



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德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於建築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聖經故事等宗教題材,各種雕像千姿百態。



教堂外部還有96個怪獸形排水口,每個轉角處的怪獸都各不相同。

整個建築外部分布著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長約半英裡。


當代設計師以米蘭大教堂的窗花格

為靈感設計的耳環

教堂正面被6個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於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遊客可以經過920級階梯徒步登頂,也可以選擇乘坐電梯登頂。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德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

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活像一隻刺蝟」。


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於15世紀,由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聖母瑪利亞雕像於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聖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聖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


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為「聖母誕生大教堂」就是由此而來。

· 內景 ·


教堂內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



廳內全靠兩邊的側窗採光,窗細而長,上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秘。兩柱之間的彩色玻璃大窗是哥德式建築的顯著裝飾特色之一。米蘭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這些彩色玻璃造於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奪目。




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美原來可以這樣宣示。教堂東端的三個環形花格窗,寬約8.5米,高約21米,是義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



南耳堂中聳立著一尊令人毛骨悚然的聖巴塞洛繆的大理石雕塑,他是被活活剝皮而殉教的(該雕塑正是描繪了聖人肩披摺疊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


· 細節 ·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米蘭大教堂裡可以寫的點太多,包括傳說屋頂藏有一枚釘死耶穌的釘子,教徒們為紀念耶穌,每年要取下釘子朝拜三天。當時著名科學家和畫家達·文西為取送這枚釘子而發明了升降機。但限於篇幅和時間,無法在這篇文字裡一一而足,希望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將今天沒有講到的內容補齊。



· 宗教 ·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於米蘭大教堂宣布自己為基督徒並頒布米蘭敕令。米蘭敕令是值得所有基督教徒永生銘記的一部法令,可能敕令的原件永遠無法得見天日,但米蘭敕令在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卻不容動搖。宣布基督教信仰自由、返還教會財產、承認基督教合法性的敕令開啟了西方文明新的一頁,基督教從古羅馬帝國的疆域傳播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除了著名的「米蘭敕令」,米蘭大教堂還發生過一次重要的宗教事件。即當時米蘭主教聖安布羅斯要將屠殺人民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開除教籍,皇帝只能在米蘭大教堂當眾認罪,請求饒恕。從此,政教分離。


聖安布羅斯要開除狄奧多西一世

安東尼奧·凡·戴克

· 小品 ·

米蘭大教堂雖經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德式」的風格。米蘭大教堂在裝飾及設計方面,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色彩,整個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





(建議wifi下瀏覽,記得全屏哦)


生於拉文納的法恩扎,在索拉羅洛長大的演唱者蘿拉·普西妮,是義大利流行音樂歌手。因她的創作才華在義大利語以及西班牙語樂壇極受歡迎。蘿拉·普西妮最擅於詮釋浪漫民歌以及情歌,但她的音樂也有用社會問題做題材,好比說貧窮、戰爭以及種族歧視。除了義大利語唱片之外,她也出過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以及英語專輯。


極其重要的宗教意義

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


編輯 / jun

素材來源於網絡 鳴謝藝術家創作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 artvoi的討論群開通啦

QQ群:173081765 一起聊聊藝術那點事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

相關焦點

  • 非凡的米蘭大教堂
    米蘭主教座堂,義大利語Duomo di Milano,其中「Duomo」的意思就是大教堂,也特指「主教座堂」。所以,你可以把它稱之為「米蘭大教堂」,但絕不能叫「多摩大教堂」。下面的文字,為了照顧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會用「米蘭大教堂」來指代「米蘭主教座堂」。
  • 歐洲百大教堂巡禮第十三篇:米蘭大教堂
    視頻裡還有之前幾篇中涉及到的倫巴第大區諸如布雷西亞、貝爾加莫等城市的俯拍,以及米蘭大教堂內的諸多細節。如此重要一座教堂,遊人如織之類的描述就是日常而已,在2020年之前,根本無法想像其空蕩蕩的樣子。然而疫情就這樣碾壓了過來。非常詫異,我居然沒有一張和米蘭大教堂有關的留影,2006年那次行程,我把在米蘭留影的機會留給了斯卡拉歌劇院,而2017年那次,光顧著給遠墨拍照了。
  • 歐洲旅遊懷舊系列52,米蘭大教堂外觀
    從斯福爾扎古堡沿Via Dante大道一直走幾分鐘就到米蘭大教堂。我去的時候米蘭正在搞個什麼博覽會,一路上都是各國的國旗。中國國旗緊挨著義大利國旗和會旗的位置。米蘭大教堂,米蘭的地標。米蘭,曾經做過西羅馬帝國短期的首都,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大教堂又是米蘭的中心,世界著名的幾大教堂之一。教堂前廣場上,義大利王國首任國王埃曼努埃萊二世騎馬像。教堂北側的埃曼努埃萊二世長廊。
  • 每日好詩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
    ▎黃亞洲這一柱白色火炬,是誰舉著三千五百支固體的白色火苗,高高竄跳米蘭的每一個黑夜,都被它燃成白天
  • 行走空間| 從米蘭教堂瞥見建築的現代性
    這裡值得討論的是現代性的時間維度:以米蘭的現代城市發展為例,19世紀末,Cesare Beruto完成的城市網絡雛形規劃,街區網格和交通網絡以適應人口增長下的現代社會需求,這也是當下米蘭城市格局的基礎形態。20世紀初,連接大區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鐵路網絡建立,工業化經濟大發展的需求也在城市空間中得到了體現。城市人口的定居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這也就給建築師帶來了命題挑戰「現代的生活空間是什麼樣子的」。
  • 義大利遊記(35) 米蘭-斯福爾扎城堡-米蘭大教堂
    斯福爾扎城堡是米蘭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是米蘭滄桑歷史的見證。該建築在14世紀時由斯福爾扎伯爵作為城堡而建,而後成為斯福爾扎家族的住所。整個城堡呈方形平面,附帶一處大公園,建築周圍被高牆環繞。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規模雄踞世界第二,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塔尖最高處達108.5米。總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米蘭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極其重要,著名的《米蘭赦令》就從這裡頒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為羅馬帝國國教。
  • 一個人的演唱會,義大利巨星安德烈波切利在米蘭大教堂開唱
    其中,安德烈走出義大利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演繹了基督教聖詩《奇異恩典》,堪稱是全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根據米蘭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規定,這場音樂會將不邀請現場觀眾。
  • 達文西發明電梯,只是為被譽為「大理石山」的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位於義大利時尚之都米蘭,該教堂於14世紀末期就開始籌划動工,16世紀初才完成拱頂。中央塔上最具標誌性的聖母雕像在18世紀末設立完成,整體於19世紀末正式完工,整個建築共耗時500多年。米蘭大教堂整體近兩萬平方米,能同時容下三萬五千人,但丁一世曾在此頒布米蘭敕令,拿破崙當年也是在此加冕,最奇特的是電梯是達文西為了他而發明的。由於整棟建築有130多個塔尖和6000多個雕塑,所以它也被大家戲稱為「大理石山」米蘭大教堂。
  • 歐洲旅遊懷舊系列53,米蘭大教堂內部和地下
    現在進入到米蘭大教堂內。因為年代久遠,很多立柱間有鐵桿互相牽拉固定。中國寺廟是香火,西方教堂是用蠟燭。大教堂內部的人物雕像也有三千多尊。教堂內的彩色玻璃高達20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些歷史長達500年。地面上很多當地名人墓葬。這尊有點恐怖的雕像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 聖.巴多羅買st. Bartholomew(羅馬天主教稱巴爾多祿茂),據傳他在印度傳教時被歹徒剝皮殉道(也說去亞美尼亞被釘十字架),所以雕塑中他身上披著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皮。
  • 全世界公認的5座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不在排行榜
    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很多古老的教堂,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屬於自己獨有的故事。現今世界上被人們公認的5大教堂大部分都是地處歐洲國家,排名前五名的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並沒有進入前5名大教堂的排行榜。小編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全世界公認的5大教堂。
  • 米蘭這座教堂,是拿破崙的加冕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
    義大利是一個宗教王國,大大小小的教堂滿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雖不以之為信仰,但每每見到這些華麗壯觀的建築,還是忍不住為之動容。細數看過的這些個教堂,要選出一個最喜歡的,除了位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外,就數被譽為「米蘭的象徵」的米蘭大教堂了。
  • 科隆大教堂
    Peter und Maria)又名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科隆大教堂隸屬於天主教科隆總教區,是科隆總主教的主教座堂。作為科隆毫無爭議的標誌性建築物,科隆大教堂157米高的鐘樓使它成為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建城後將是世界最高教堂,高達170米),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前兩位是西班牙塞維亞主教座堂和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俯視圖
  • 世界第三大教堂---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
    塞維亞大教堂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區省會城市塞維亞市內的著名宗教名勝,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和義大利米蘭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位
  • 世界盲人男高音歌唱家獨自在米蘭大教堂高唱《奇異恩典》 為...
    2020年復活節這天,此時的義大利再無昔日的車水馬龍,此時的米蘭大教堂顯得更加空曠寂靜,更加的莊嚴肅穆。在空無一人的大教堂前,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義大利的盲人古典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獨自一人放聲高唱經典曲目《Amazing Grace》(中文翻譯:《奇異恩典》),期盼福音降臨,把愛傳遞給全世界人民。
  • 義大利米蘭最美教堂,歷時5個世紀建成,今是時尚之都的古老地標
    說到義大利的城市旅遊,許多標誌性建築或景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佛羅倫斯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等都是著名的城市旅遊標誌性建築,本文將與您分享米蘭大教堂。在我去義大利之前,我對這個國家充滿了嚮往,最受期待的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和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相反,我對首都羅馬不太感興趣,當我真的去了義大利的幾個城市時,我仍然特別喜歡這兩個城市。
  • 你知道義大利米蘭有多少華人靠教堂的午餐活下去嗎?
    就在我們關注疫情態勢的同時,孰不知,米蘭有一群同胞的生活已到了難以為繼,不得不伸手「要飯」的地步!米蘭僑領周斌、李秀桐、周建煌、朱金亮幾人聽說米蘭中國街附近一家教堂每天中午都有數十名華人在排隊要飯,據說其中一位同胞因為插隊還被別國移民打得頭破血流……為一探究竟,4月3日中午11點,幾位僑領特地來到這座教堂了解情況。你可能會說,政府不是撥了幾十個億發給大家嗎?
  • 阿根廷最大的哥特大教堂
    阿根廷最大的哥特大教堂盧漢聖母大教堂Basílica de Nuestra Seora de Luján,在整個南美洲也只有巴西聖保羅大教堂一直在爭奪南美最大的哥特大教堂的名稱。盧漢聖母大教堂位於盧漢市,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以西約70公裡。
  • 世界第三高教堂,德國的標誌性建築——科隆大教堂
    坐落在德國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 (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碩大的穹頂,是聖彼得大教堂的標誌基本簡介聖彼得教堂位於世界上最小的獨立國家梵蒂岡內(1)。教堂的規模之在令人驚嘆,它能容納5萬人,教堂呈十字形,長212米,寬137米,高46米,平面面積為1942平方米,總佔地面積達1.51萬平方米。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經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聖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個巨大的圓頂。
  • 科隆大教堂彰顯「科隆特質」
    哥德式建築特徵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科隆大教堂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鐘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據說音樂家舒曼即因在此感受到氣勢非凡的磅礴激情,而譜出《萊茵交響曲》之傑作。  教堂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