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北京報導
從事電子元器件分銷的英唐智控(300131.SZ)收購日本半導體名企,並「撈回」5臺光刻機,搖身一變將成為半導體綜合企業,為今年半導體賽道的熱火朝天又加了一把乾柴。
在媒體面前「胸有成竹」,到回復深交所時卻稱「公司在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英唐智控董事長胡慶周和公司被蓋上了「炒作嫌疑」的帽子。
一邊是監管部門發函質疑炒作,另一邊是引入地方國資控盤的資本運作疑似「談崩」,董事長對賽格集團違規減持公開喊話,英唐智控近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就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分別於28日、29日多次致電英唐智控證券部門,但均未有人接聽。截至發稿時,發去的採訪函也未得到回覆。
5臺光刻機帶來的風波
「炒作嫌疑」的故事還需要從英唐智控董事長胡慶周說起。今年3月,英唐智控發文稱將收購日本晶片企業先鋒微技術有限公司,進軍半導體行業,10月16日,英唐智控通過「遠程參與」的方式,完成了對先鋒微技術100%股權的交割程序,正式收購該公司。10月21日,胡慶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收購英唐微技術有限公司(即「先鋒微技術有限公司」,後改名,以下簡稱「英唐微技術」)後,將主要圍繞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產品進行產線建設;優先選擇是對英唐微技術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初步估計設備的改造升級需要3至6個月,到最終形成產能預計還需要3至6個月。此外,英唐智控董秘還在互動易上回復投資者稱,此次收購的英唐微技術晶圓生產線中包含有5臺光刻機。
官方資料顯示,英唐微技術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鋒集團於1977年成立的半導體實驗室,主要產品包括光電集成電路、光學傳感器、顯示屏驅動IC、車載IC、MEMS鏡在內的,並提供MBE(分子束外延,可製備現有的大部分器件)以及晶圓代工服務。而英唐智控的主營業務為電子元器件分銷,合作廠家為小米、美的等企業。
對於此次收購,英唐智控解釋稱,將「實現公司向半導體晶片的轉型升級」。而5臺光刻機在多路寄望晶片業加速國產化的人馬眼中,更被視為「國之利器」。
消息面「向榮」,二級市場呼應。10月22日,英唐智控股價漲停,報收9.98元/股,並在22日至26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30%。
這樣的異動,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向英唐智控發去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英唐智控及相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和互動易回覆中是否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公平地介紹公司業務的實際情況,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另外,深交所還要求英唐智控補充說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人員、持股5%以上股東最近1個月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未來3個月內是否存在減持計劃,是否存在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情形,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媒體採訪、互動易回復等影響股票交易以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以及補充說明英唐微技術所擁有的五臺光刻機的品牌、型號、主要技術指標、購置時間、購置價格、帳面價值及利用率等情況。
10月27日,英唐智控回復深交所稱,「經公司自查與核實,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回復互動易投資者相關提問時,皆以多數投資者及中小股東在互動易等公開渠道對公司業務情況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結合市場行業現狀及公司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回復,不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的情形」。
英唐智控表示,「公司已經確定了向半導體晶片領域轉型的方向,當前主要業務貢獻仍來自於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公司當前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研發團隊及技術儲備主要依靠收購的英唐微技術和即將參股的上海芯石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芯石」)。」
但對於進軍半導體,英唐智控信心十足,底氣卻略顯不足。在公告中,英唐智控稱,對英唐微技術的產品線改造還在逐步落實過程中,尚未恢復盈利,而且在參股上海芯石一事中,還尚未與交易對手方籤署正式協議,最終參股比例及交易價格等交易事項還未最終確定。此外,公司開發的碳化矽器件產品大規模商業化何時啟動及市場需求大小、產線改造完成時間也尚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在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反觀2020年該公司的半年報,英唐智控曾稱,「在(英唐微技術)交割完成後,公司將藉助國內客戶資源,在擴大原有業務規模的同時,結合其研發能力展開新產品的研發製造,布局國內市場。在未來2至3年,公司將抓住國家大力推行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戰略的歷史機遇,深度發掘英唐微技術、上海芯石的研發設計能力,滿足國內客戶晶片的定製化設計需求,並進行一定規模的生產製造,同時在上述過程中,打造自身的研發團隊和增厚技術儲備,實現公司向半導體晶片的轉型升級。」
面對深交所的問詢,英唐智控如今與先前語氣的截然不同,有投資者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英唐轉型半導體這件事除了發展方向定了,其它都充滿未知數。這不是董事長在吹牛嗎?」10月27日,英唐智控股價下跌,收盤報10.38元/股,漲跌幅為-6.15%,28日,該公司股價繼續下跌。截至10月29日收盤,英唐智控股價報收10.48元/股。
對於業界來說,光刻機如同印鈔機,英唐智控從日本「撈回」的5臺光刻機格外引人注目。
此前有聲音認為:「雖然這一操作(指得到5臺光刻機),不能夠為我國帶來很多光刻機的核心技術,但是這5臺光刻機至少能給我們解決燃眉之急,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逆向工程等手段將這些技術與我們如今所掌握的技術進行整合,從而提煉出更加先進的技術,最終實現光刻機的彎道超車」。
在27日對深交所的回覆中,該公司稱,「英唐微技術所擁有的5臺光刻機,是其為滿足自身業務開展的需要於早期對外購置的日本尼康設備,其主要為0.35微米製程的技術指標,滿足英唐微技術現有或規劃產品的需要,英唐微技術本身不涉及光刻機設備的研發製造業務。」
有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有自媒體和網友對外不斷輸出這五臺光刻機帶來的利好,讓外界誤以為英唐微技術擁有研發製造光刻機的能力,這其實是一種市場情緒在作怪,因為今年半導體概念太火了。
記者瀏覽該公司投資論壇發現,有不少人認為光刻機就算不能生產晶片,但是仍具有研究價值,將為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做出貢獻。上述業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0.35微米製程的光刻機有一定價值,但是要建立在商用且成本價格下降的基礎上。現在二手翻新的ASML光刻機滿天飛,技術各個研究院已經很透徹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資者向該公司提問,英唐微技術的光刻機是否會向例如華為等國內企業提供代工服務,英唐智控略帶語言藝術地回應稱,「在滿足其自身生產研發需要的前提下,不排除向具備條件的其他客戶提供產能支持,但公司目前尚未啟動該類型的合作」。
藉由收購英唐微技術、參股上海芯石,英唐智控將從分銷商轉身成為集分銷、生產和製造晶片為一體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另一位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製造晶片技術難度較大,採取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很考驗企業的規模、財力、精力等多個方面,往往都撐不到最後就轉型了。目前來看,英唐智控理想中的藍圖能否實現並不好說。
經《華夏時報》記者梳理,今年來,跨領域買入半導體資產的企業頗多,例如先後做過水產、網際網路遊戲的*ST晨鑫披露公告稱,將以2.3億元現金收購晶片企業,還有從事漆包線、機電、藍寶石生意的露笑科技與合肥市長豐縣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投資建設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產業園,投資總額100億元。此外,上峰水泥也宣布將投入5.5億元進行新經濟產業股權投資,投資範圍主要面向半導體、晶片等行業。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早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高科技領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半導體等核心產業需統籌規劃、長遠布局,市場應該要打擊概念炒作和盲目項目,加大產業優勢重組和擴張。
寄望國資救困疑似談崩
2020年上半年,英唐智控實現營業收入550,142.2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08%;營業利潤-2,029.4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0.04%;利潤總額-1,968.7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9.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18.6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4.68%。分季度來看,公司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3,698.59萬元,環比第一季度增長80.05%,較上年同期增長5.17%;第二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998.37萬元,環比第一季度增長125.49%,較上年同期下降86.32%。
英唐智控對此解釋稱,受國內外疫情的疊加影響,儘管公司採取一定舉措補救,但是無可避免因為產品毛利下降、財務費用持續增長等原因,在上半年出現一定的業績虧損。
上半年出師不利,前三季度不堪重負。英唐智控2020年前三季度扣非後淨利潤為-23,942.51萬元,同比下降282.98%。公司對此解釋稱,公司2020年9月完成了對聯合創泰100%股權的出售,其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大,公司短期內營業收入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該公司表示,「通過本次交易,公司將獲得財務回報以及支持未來向半導體晶片領域轉型升級的充裕資金,有利於改善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改善財務情況,強化股東回報」。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開始,英唐智控相繼併購深圳華商龍、聯合創泰等多家公司進行業務擴張,而擴張帶來的是資金負擔與負債率高企。2016年至2019年,英唐控股資產負責率分別為46.1%、59.7%、67.3%、66.42%。
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及債務融資成本似乎影響到了英唐智控的資金鍊。2018年接近年末,胡慶周個人的股票質押率接近100%。胡慶周曾在2008年10月的投資者大會上坦言,作為控股股東,自己將個人股份進行質押融資,是為了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積極注入華商龍等優質標的,並與原創始股東積極剝離上市公司低效資產。「本人將個人股份進行質押融資,一方面認購公司募集配套資金新增發行股份以此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用於資產剝離。而由於當下二級市場不斷尋底,所質押股票的市值急劇下降,為此我不斷追加質押股票,是導致質押率接近100%的原因。」
目前,胡慶周所持公司股票的質押比例為96.47%,處於逾期狀態的質押股份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2.87%。英唐智控於8月21日披露了股票減持計劃,胡慶周為償還質押貸款,計劃自年9月14日至2021年3月14日期間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減持總數不超過53,260,680股,佔本公司總股本比例4.98%。
根據同花順iFinD提供的數據,英唐智控從財務數據的角度來說,表現一般
有業界聲音認為,英唐智控放出一系列利好消息是為了刺激公司股東深圳市賽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格集團」)。
賽格集團為深圳國資委控股企業,是深圳市最資深的電子企業之一。2018年,國資背景的賽格集團入主英唐智控,彼時,英唐智控認為,可藉助賽格集團的資信和行業影響力,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公司綜合財務成本,同時豐富公司資源、技術儲備,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和盈利能力。
2019年11月11日,英唐智控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胡慶周、深圳市賽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賽碩名俊進取六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擬以合計3.3億元的價格,向賽格集團合計協議轉讓5590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23%;同時,胡慶周將於2020年3月31日前將其屆時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對應除分紅、轉讓、贈與或質押權利外的股東權利委託賽格集團行使,委託期起始時間不晚於2020年3月31日,至胡慶周不再持有英唐智控股份之日止,委託期內,胡慶周及賽格集團形成一致行動人關係;事項完成後,賽格集團將取得英唐智控控制權,公司實控人也將由胡慶周變更為深圳市國資委。
胡慶周曾坦言,「作為公司創始人,為了公司未來更好的發展,積極引進有國資背景的戰略投資者,甚至轉讓控股權,以改善公司的融資能力,大幅降低英唐智控的資金成本」。
而在今年10月27日回復深交所的文件中,英唐智控稱,英唐智控董事長胡慶周與賽格集團籤訂了表決權委託相關協議,在協議約定期限內表決權委託事項未完成,但雙方一直未就後續安排達成一致。
今年9月8日,賽格集團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英唐智控股份1,800萬股,佔英唐智控總股本的1.68%,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由5.23%降至3.54%。賽格集團該減持行為未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在其持股比例減少至5%時停止賣出公司股票,違反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在2020年9月16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於對深圳市賽格集團有限公司的監管函》。截至2020年10月23日,在前次違規減持基礎上,賽格集團持續減持了公司股份1408.52萬股(其中1069.52萬股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持有比例由3.54%進一步下降至2.23%。在一個半月內累計減持公司股份約3%,佔其原本持有公司股份的57.40%。
有市場聲音揣測,此次英唐智控的一系列「利好」操作,帶有「沒你我也行」的態度。根據27日該公司回復證監會的公告顯示,胡慶周對作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擬控股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賽格集團發生的前述違規減持及多次快速大批量減持公司股票,並對公司及中小股東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表示遺憾。
公告稱,「合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應以維護上市公司長遠發展及廣大投資者利益為己任,胡慶周及公司管理層均認為賽格集團並不符合這一點。」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