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唐智控轉型之殤_財報網_中國財經時報網

2020-12-18 中國財經時報網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英唐智控(300131.SZ)在上市之初專注於小型生活電器電子智能控制業務,2015年起,公司通過數次併購拓展電子元器件分銷這一主業,並加速處置經營不振的子公司,逐漸淡出物聯網領域。

2020年前三季度,英唐智控的營業收入為91.19億元,依靠投資淨收益5.19億元扭虧為盈。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大部分子公司均被處置,經營實體以深圳市華商龍商務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商龍」)和英唐微技術有限公司(原名「先鋒微技術有限公司」)為主,而這兩家公司的歷史表現並不樂觀,英唐智控的轉型之路充滿不確定性。

華商龍的業績魔方

2015年8月,英唐智控以11.45億元購買華商龍100%的股權,以2014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華商龍100%股權評估值為11.58億元,與帳面淨資產2.43億元相比增值率為377.48%,該併購在合併報表產生商譽8.47億元。交易對方承諾標的公司2015-2017年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5億元、1.40億元和1.65億元,實際實現的淨利潤為1.22億元、1.50億元和1.85億元。

華商龍是一家為手機、家電、汽車電子行業等領域的客戶提供電子元器件產品分銷、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服務為一體的市場型分銷商,海外銷售佔比在80%左右,2013年前三大客戶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下稱「歐珀」)、宸鴻(TPK)和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華商龍對歐珀的銷售收入由上年的6.50億元突增至28.17億元,佔當期收入金額的比例由29.32%暴增至46.95%,穩坐第一大客戶,華商龍於2015年8月納入英唐智控合併報表。2015年,上市公司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為2.55億元,即便考慮只並表4個月,遠低於2014年華商龍對第一大客戶歐珀的28.17億元。事實上,OPPO智慧型手機2014年的銷售量約為3000萬部,系上年同期的2.31倍,2015年銷售量約為5000萬部,系2014年的1.67倍,而被收購之後的華商龍卻出現大客戶「縮水」。

華商龍與聞泰的交易也迷霧重重,《證券市場周刊》曾在「英唐智控收購標的消失的大客戶」一文中指出,華商龍2014年對聞泰科技的銷售數據與聞泰科技(600745.SH)的披露不符。

此外,華商龍還出現了第一大供應商「縮水」,宸鴻的全資子公司TPKHK系華商龍的第一大供應商,2013-2014年的金額分別為5.76億元和26.23億元,佔當期採購金額的27.32%和45.03%,而2015年上市公司對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額為2.49億元,遠低於2014年華商龍對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額26.23億元。2014年,華商龍的淨利率為1.39%,2015年自購買日至期末,華商龍的淨利率為4.76%,被收購後,淨利率大幅提高。

收購報告書預測,2015年及以後,標的公司的營業收入保持在60億元以上,在2019年達到67.96億元,而實際上,2016年,華商龍的營業收入僅為12.31億元,以淨利潤1.50億元計算淨利率高達12.19%。2016年,華商龍通過增資1500萬元取得了深圳海威思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2017年1月,華商龍的全資孫公司華商龍商務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商龍控股」)以4845萬港元收購了聯合創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聯合創泰」)48.45%的股權,聯合創泰2015年財務數據均為零,2016年11月末的所有者權益為-105萬元,營業收入為4955萬元,淨利潤為-100萬元。以2016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聯合創泰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為1.03億港元,該收購產生商譽4671萬元。聯合創泰自2017年1月起納入合併報表,同年6月,華商龍以3825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深圳市怡海能達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些交易提高了華商龍的盈利水平,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華商龍立刻「變臉」,營業收入分別為22.24億元、19.77億元和7.5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597萬元、4550萬元和1279萬元,淨利率回落至1.62%-2.30%,而華商龍8.47億元的商譽未進行任何減值。2019年5月,深圳證監局對英唐智控的財務管理採取責令改正措施,指出華商龍陸續收購了11家子公司,以及通過業務合併方式將5個業務單位的收入成本納入合併範圍,剔除股權和業務合併形成的收入後,華商龍2016年、2017年實現的收入均不足預測收入的50%,2016年和2017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差額分別為1647萬元和4804萬元,呈現擴大趨勢。匪夷所思的是,即便被監管部門發現了華商龍的業績不合理之處,英唐智控仍堅持認為華商龍收購之子公司以及業務合作事業部均從事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無法單獨產生現金流,因而將因華商龍及其收購子公司形成的商譽均歸屬於華商龍資產組,2019年該資產組仍不存在減值。

紙面富貴

經過了前文所述的併購與事業部整合,英唐智控的營業成本由2014年前三季度的2.90億元暴增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81.05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為1.63億元,財務費用為1.33億元,期末流動負債為33.23億元,均達到從前的10餘倍,資產負債率攀升至67.63%,經營負擔加重。

2018年10月,英唐智控開始籌劃通過非公開發行及股份轉讓的方式引入深圳國資控股的深圳市賽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賽格集團」),直到2019年12月,賽格集團才以3.30億元現金購買了公司實際控制人胡慶周所持的英唐智控5590萬股股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所有股東權益,佔公司總股本的5.23%,定增相關事宜則被擱置。

此外,英唐智控於2017-2019年密集發債,累計募集資金淨額6億元,表明其資金緊張,但英唐智控仍堅持收購。2018年3月,華商龍控股進一步收購了聯合創泰31.55%的股權,以2017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聯合創泰的淨資產為2909萬元,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為8.02億元,增值率高達26.56倍。2019年7月,華商龍控股以4.60億元受讓黃澤偉持有的聯合創泰20%股權,至此取得了聯合創泰100%的股權。以2019年3月31日為基準日,聯合創泰淨資產為2.06億元,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24.26億元,增值率為10.78倍。此次交易,黃澤偉承諾聯合創泰2019年至2021年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70億元、2億元及2.30億元。然而,高溢價收購換來的業績對賭很快便破碎了,2020年9月,英唐智控將其持有的聯合創泰100%股權以14.80億元轉讓給了深圳市英唐創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英唐創泰」)。實際上,聯合創泰2019年實現淨利潤1.20億元,應補償華商龍控股3845萬元,因此次出售,黃澤偉2020年和2021年的業績承諾被豁免。耐人尋味的是,黃澤偉系交易對方英唐創泰的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39%,另一位自然人股東持股61%,2014-2020年擔任聯合創泰的總裁等要職。英唐智控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指出,本次出售聯合創泰股權預計分攤華商龍資產組商譽 4.98億元,合併層面預計產生投資收益7.18億元。

2019年和2020年,英唐智控分別處置子公司14家和11家,股權轉讓如火如荼。2020年三季報顯示,英唐智控當期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為5.16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17億元。處置子公司不僅幫助公司在三季度扭虧為盈,還在監管的屢次問詢下「理直氣壯」地分攤了華商龍資產組的商譽,公司的商譽從2020年上半年末的9.11億元下降至三季度末的2.26億元。不過,企業創造的價值不會因財技變幻而從無到有,英唐智控上市首年即2010年的所有者權益為5.06億元,2015年定增募集資金淨額11.45億元,2020年三季度末所有者權益為14.54億元,所有者權益累計減少了1.97億元,考慮到累計現金分紅2.79億元,公司上市10年來實際只賺了約8200萬元。對此,英唐智控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持續實施現金分紅及近年來溢價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權等行為均對所有者權益產生了較大影響。

擁抱半導體晶片

2020年3月,英唐智控以1.92億元收購日本先鋒微技術有限公司的100%股權,2019年4-12月,標的公司的淨利潤為-707萬元。

上述負責人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公司近期收購的英唐微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IDM類型半導體公司,擁有經驗豐富且穩定的研發和工藝團隊,人數超過130人,且平均從業經驗在12年以上;擁有一條6英寸晶圓的生產線,具備從晶片產品設計、制樣、生產、測試的一站式服務能力。公司將對該生產線進行部分改造升級,使其兼具矽基和SiC類型器件產品的生產能力。

據Wind,先鋒微技術的原股東、此次併購的交易對方先鋒集團在2018年的淨資產規模為50.17億元,銷售毛利率為17.93%,2017年和2018年分別虧損3.12億元和4.21億元,此次賣給英唐智控的子公司佔先鋒集團淨資產的3.83%。

相關焦點

  • 英唐智控轉型之殤
    本刊記者 吳新竹/文 英唐智控(300131.SZ)在上市之初專注於小型生活電器電子智能控制業務,2015年起,公司通過數次併購拓展電子元器件分銷這一主業,並加速處置經營不振的子公司,逐漸淡出物聯網領域。
  • 英唐智控「瘦身減負」謀轉型,擬14.8億元售聯合創泰100%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後,英唐智控將加速推進業務轉型進程,開拓半導體產業設計、研發和生產業務;同時償還部分銀行貸款及公司債券,降低資產負債率,減少財務費用,提高抗風險能力。向半導體領域轉型英唐智控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所獲得的現金對價,優先用於半導體領域轉型,支付先鋒微技術、上海芯石的股權款,設立半導體晶片製造公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英唐智控戰略轉型升級始於2019年。
  • 英唐智控擬14.8億元出售聯合創泰 聚焦晶片借力新基建深化轉型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趙琳4月26日,英唐智控發布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以14.8億元出售全資子公司聯合創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創泰」)100%股權。英唐智控表示,本次出售聯合創泰股權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資產流動性。公告顯示,聯合創泰成立於2013年,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分銷代理業務。本次股權受讓方為深圳市英唐創泰科技有限公司。英唐智控表示,本次交易是上市公司推進公司業務整合、轉型升級、實施發展戰略重要步驟。本次交易有利於公司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 2020之殤!科比追思會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片
    【2020之殤!科比追思會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片】2020年即將結束,美國權威媒體《紐約時報》近日發布了年度圖片總結,在上百張圖片中,今年2月在斯臺普斯中心舉行的科比-布萊恩特追思會入選其中。在這次《紐約時報》的圖片編選中,一共只包括了體育界的兩件大事,一個是有「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一個就是科比追思會。還有很多人在緬懷科比,而這一年疫情帶來的生活上的改變,相信也會讓全世界都刻骨銘心。
  • 英唐智控實控人「造星」操作落空?5臺光刻機上問詢函 國資控股疑似...
    就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分別於28日、29日多次致電英唐智控證券部門,但均未有人接聽。截至發稿時,發去的採訪函也未得到回覆。5臺光刻機帶來的風波「炒作嫌疑」的故事還需要從英唐智控董事長胡慶周說起。而英唐智控的主營業務為電子元器件分銷,合作廠家為小米、美的等企業。對於此次收購,英唐智控解釋稱,將「實現公司向半導體晶片的轉型升級」。而5臺光刻機在多路寄望晶片業加速國產化的人馬眼中,更被視為「國之利器」。消息面「向榮」,二級市場呼應。10月22日,英唐智控股價漲停,報收9.98元/股,並在22日至26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30%。
  • 英唐智控參股上海芯石 實現全產業鏈跨越式發展
    本報記者趙琳3月4日,英唐智控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CHANGYORKYUAN(以下簡稱「張遠」)、GTechSystemsGroupInc.,(以下簡稱「GTSGI」)籤署《合作協議》,在半導體投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賽格集團大宗交易減持英唐智控違規 收證監局警示函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2日訊 昨日,證監會網站公布了關於對深圳市賽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格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2020年9月8日,賽格集團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英唐智控股份1800萬股,佔英唐智控總股本的1.68%,持有比例由5.23%降至3.55%。賽格集團在持有英唐智控股份的比例減少至5%時,未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3日內停止賣出英唐智控的股票。
  • 英唐智控: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
    本預案中部分合計數與各加數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數上存在的差異系由四捨五入所致。                                本公司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存在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涉                                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的情形;截至本承諾函籤           關於守法誠信情況的   署日,本公司不是於中國大陸及香港進行之法律程序的一方,不存在尚未
  • 英唐智控:關於公司副董事長辭職公告
    英唐智控:關於公司副董事長辭職公告 2020-09
  • 銀河航天榮獲證券時報、艾媒諮詢、億歐、泰伯網等獎項
    銀河航天業務能力獲廣泛認可,榮獲證券時報 「2020年度新銳企業」、 艾媒諮詢 「2020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品牌」、億歐 「2020科創企業新興企業活力榜50強」、泰伯網 「WGDC 2020|新基建產業創新榜TOP100」等獎項。
  • 1號店沒落了,但於剛再次創業的1藥網卻越來越好 | 財報解讀
    編者按:本文來自「深響」旗下關注財經領域的新媒體「資本深探」(deep_insights),作者鴻鍵,轉載請聯繫原作者。3月12日,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如期在美股盤前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111集團第四季度總營收13.5億元,同比增長141.8%,比公司上個季度公布的業績指引上限高出1.1億元。
  • 《紐約時報》是一家訂閱優先的媒體?Q4財報詳解
    2018年,美國日報總發行量下滑8%,上百家日報根本無法維持營收,不得不選擇「縮刊」轉型。 那麼,報紙真能通過數位化轉型完成自救嗎?半個月前,《紐約時報》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交出了一份裡程碑式的成績單。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綜合尼曼實驗室消息與《紐約時報》Q4財報電話會議內容,抽絲剝繭,探索傳統報業的求生之路。
  • 《金門時報》引用中國臺灣網報導是被「滲透」?國臺辦回應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中國臺灣網記者:臺灣個別綠營政客和媒體日前聲稱,駐金門臺陸軍訂閱的《金門時報》引用了中國臺灣網、中青網等大陸媒體報導內容,會成為所謂大陸「滲透」的破口,是在「幫大陸搞大外宣」,請問對此有何評論?謝謝。朱鳳蓮:島內個別「臺獨」政客和持特定立場媒體頻頻誣衊大陸對臺進行所謂「統戰」「滲透」、製造話題,挑動兩岸敵意和對立。這種為了謀私利的博眼球操作,已經突破道德底線。
  • 平臺化轉型與輕資產化運營,如涵如何重講網紅故事?
    11月23日,如涵發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中服務收入1.19億元,營收佔比為48%,而去年同期,這一佔比為24%。從To C電商到To B的平臺模式,對掌握網紅經濟複製之鑰的如涵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價值回歸,與新時代、新模式相適應的新如涵價值需要被重新定義。
  • 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
    中國財富網訊(雨天)12月5日,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會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辦。本次會議上,全國範圍的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同時也發布《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的理論框架和關鍵技術指標。
  • 投注網彩票上線,全面轉型在線售彩網站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0月23日訊,周三下午投資網在北京宣布其下網站投注網即將正式上線在線購買彩票的業務
  • [擔保]英唐智控:為華商維泰向銀行申請融資提供擔保
    [擔保]英唐智控:為華商維泰向銀行申請融資提供擔保 時間:2020年03月03日 20:50:42&nbsp中財網 原標題:英唐智控:關於為華商維泰向銀行申請融資提供擔保的公告,會議以9票同意,0票反對,0票棄權審議通過了《關於為華商維泰向銀行申請融資提供擔保的議案》,同意公司及公司董事長胡慶周先生為公司控股孫公司華商維泰擬向中國銀行申請不超過3,000萬元的融資提供保證擔保的事項。
  • 英唐智控:徐澤林突擊入股聯合創泰 1年獲7倍收益為哪般
    華商龍控股為華商龍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威爾電子也在華商龍合併報表範圍之列。2016年,威爾電子實現營業收入2,562萬元,淨利潤283萬元。與康帕科貿結局一樣,威爾電子後續經營情況未在英唐智控定期報告中出現過。
  • 虧損三年的物農網上市後暴漲 C2F模式是風口還是炒作?
    而此番暴漲引發市場對物農網和C2F模式的關注,但在股價沖天的背後,物農網卻背負著132萬美元的虧損,且連續三年虧損。著名財經評論員侯寧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2F的模式並不是新鮮概念,其實就是訂單農業,典型的如拼多多等都在實踐。」因此,股價的飆升預示著C2F模式成為新的風口還是藏著炒作之嫌?
  • MCN的網紅生意:生死懸於頭部網紅
    不僅如此,從零到一再到一百,網紅產業還在快速增長。 蘇寧金融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網紅經濟市場規模超過25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而且,在線直播和短視頻用戶規模也持續攀升,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與短視頻用戶市場規模分別達到了5.04億人和5.20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