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勇誠:為滇金絲猴「上戶口」

2021-02-08 央視網
龍勇誠:為滇金絲猴「上戶口」

央視網消息:「慢慢走的話,毛驢也能馱著東西到拉薩。」

這是198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的龍勇誠,初到雲南時學會說的第一句藏語。冥冥之中,這成為了他三十餘年致力於研究、保護野生瀕危物種滇金絲猴的真實寫照。

與「雪山精靈」的初次邂逅

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帶之中,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無懼極度寒冷和食物短缺等惡劣的自然環境,生態行為十分特殊,是除了人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同時,針對這一國寶級瀕危動物的研究和保護迫在眉睫。1983年,中國建立了第一個滇金絲猴保護區——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而正式拉開了對珍稀瀕危動物保護行動的序幕,也標誌著龍勇誠開始了「雪山精靈」的探尋之旅。

1982年初到雲南的龍勇誠(圖片來源:央視網)

崇臺九層,起於累土。滇金絲猴的地理分布成為了開展研究保護工作的「根基性」難題。在此開展工作的龍勇誠得知,以往數撥研究人員都因為當地條件的艱苦和課題的難度無功而返,工作人員甚至都沒有見到過滇金絲猴的模樣。龍勇誠說:「那我就要做一些沒有人做過的事,這樣才有成就感。」為了摸清滇金絲猴的分布地點和種群數量,龍勇誠和助手需要從山下僱馬幫,馱運尋找猴群所需要的食物,背著巨大的包袱行走在沒有路的懸崖峭壁之上。幾年間,龍勇誠的足跡踏遍了滇藏交界處、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多次冒著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危險,不放過任何滇金絲猴有可能生存的地帶。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來源:央視網)

滇金絲猴(圖片來源:央視網)

尋找滇金絲猴的路途中,和「死神」擦肩而過已是稀鬆平常的事。1989年4月的一天清晨時分,龍勇誠和同伴前一晚就從借宿的村莊開始出發,毫無預兆的大雪天氣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行進速度,艱難前行中疲憊不堪的龍勇誠和同伴多次試圖坐下喘口氣,稍作調整,但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原來預計7小時便可返回營地的路程足足走了15個小時。「幸好當時沒有停下來,不然可能會凍死在半路上。」龍勇誠想起來還是一陣後怕。

1989年的春天,堅守在漫天大雪的老君山中30天的龍勇誠,初次遠望到了日思夜想的滇金絲猴群,1990年11月,他與助手在原始森林中寂寞苦守了三個多星期後,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在糧草耗盡前,發現了一個近300隻猴子的大型滇金絲猴猴群。1992年6月4日,世界上第一張滇金絲猴的野生照片被龍勇誠記錄了下來,這背後是他在雪域高原和深山密林中苦苦追尋數年、總行程數萬公裡的膠捲光影。

工作中的龍勇誠(圖片來源:央視網)

像是在沙漠中終覓得綠洲的心情,龍勇誠眼含熱淚,和同伴們相擁慶賀!1994年,在龍勇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繼續將分布在雲南、西藏的約1500隻滇金絲猴全部找尋了出來,並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滇金絲猴現狀及其保護對策研究》學術論文發表,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龍勇誠和他的團隊成員繪製出了滇金絲猴自然種群分布圖,各類科研數據也趨於完善,受到了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廣泛採納,滇金絲猴保護區也因為龍勇誠的傾力協助,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保護機制。

與獵人為伍 共建護猴事業的同盟軍

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僳僳族自治縣塔城鎮響古箐這片世外桃源裡,生活著約70隻滇金絲猴,而其中的一部分內猴猴群,是龍勇誠特意留在雪線之下,供科研人員研究與大眾觀賞的,這和當地一位老獵人餘建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滇西北地區曾經有一些獵人,餘建華便是其中一位一等一的狩獵好手,也是保護區人員重點監管的對象。為了說服餘建華「改邪歸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野生動物,在大學期間,有過當獵人經驗的龍勇誠每天帶著他去賞猴群,講述猴子家族的悲歡離合,耳濡目染,獵人老餘與滇金絲猴的感情日漸升溫,也漸漸感受到了它們的獨特與靈性,成為了滇金絲猴的「守護神」,並表示要與滇金絲猴相守到八十歲。為了更好地觀察、拍照、研究,龍勇誠就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共同謀劃著將幾個猴子家族留在響古箐。

龍勇誠與當地獵人餘建華(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新聞網)

1999年,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滇金絲猴群所棲息的七百多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也被納入到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範圍。二十多年來,護猴隊員們在無比陡峭的雪山深林裡,跋涉幾十萬千米,克服了難以言說的艱辛後,終於全面掌握了滇金絲猴群的基本活動規律,真正實現了對這一瀕危物種的全面保護和管理,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大大提升了滇金絲猴的知名度,激發了公眾對其保護的積極性。「我喜歡聽快門聲,因為精美的滇金絲猴照片會以各種途徑傳向四面八方。」龍勇誠說。

「每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去關心、喜歡滇金絲猴,募集資金,捐資捐物,我夢中都是會笑醒的。」截至2019年5月底,維西僳僳族自治縣與德欽縣交界處生活的的大猴群數量達到了1000餘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滇金絲猴種群。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的猴群數量接近2500隻。2018年底,龍勇誠團隊結束了第三次滇金絲猴全境檢測項目,滇金絲猴「戶口普查」結果顯示,與三十年前相比,整個種群已增長了一倍多。

「不僅人類是天之驕子,滇金絲猴和世界上的其他所有生命形式也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傑作。」龍勇誠用「所有夢想都開花」和「任重道遠」來形容自己的護猴事業,而雪山精靈也在用生生不息的繁衍回報著龍勇誠和它生活的這片淨土。(文/王璐 校對/姜成)

相關焦點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 攝影:龍勇誠  01  據說他們有著最像人的臉  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滇金絲猴像人一樣有科學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已發現滇金絲猴具有笑肌。然而,一直找不到直接證據。直到2007年才首次拍攝到這張滇金絲猴的笑臉。
  • 雲南啟動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動態監測
    新華社昆明11月18日電(記者 趙珮然)記者18日從在昆明召開的滇金絲猴動態監測項目啟動會上獲悉,雲南省將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啟動全境同步動態監測。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 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
    ,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身體背側、手足和尾均為灰黑色,背後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身體腹面、頸側、臀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滇金絲猴體形較川金絲猴稍大。如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滇金絲猴也有社群等級行為,猴群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體,但種群內數量不大,多為20-60隻,以家庭為單位活動。一個家庭常由一隻雄性和2-3個雌性及若干幼仔組成。
  • 雲南發現第五種金絲猴
    2月21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證實,雲南怒江發現的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確係2010年首次在緬甸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並建議將其中文名定為「怒江金絲猴」。
  • 勇闖橫斷山秘境匯聚更多力量 滇金絲猴守護之旅完美收官
    因為滇金絲猴守護行動具有極其重要的科考價值和社會意義,《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副社長、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CEO才華燁女士親自參與本次科考,並由「滇金絲猴之父」、 中國靈長類學會名譽會長龍勇誠老師全程帶隊。
  • 雲南怒江發現世界第五種金絲猴 種群僅60-80隻
    中新社昆明2月21日電(顧一航)21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雲南怒江發現的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確係2010年首次在緬甸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並建議將其中文名定為「怒江金絲猴
  • 在白馬雪山待了10年,他才拍到這張滇金絲猴全家福
    在最新出版的自傳《守山》中,肖林記錄下了如何與雪山為伴、與猴為鄰的35年。經授權,摘選書中精彩片段,了解他與傳奇物種滇金絲猴結緣的故事。標題和文中小標為編者所擬。【先來看這張滇金絲猴全家福是怎麼拍到的】滇金絲猴全家福 肖林 攝那是1993年7月14日的一個下午,我和嚮導培楚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下到谷底溪流邊,踏上回營地的路。
  • 與滇金絲猴為伴的日子
    從大熊貓到滇金絲猴,從三官廟到響鼓箐,從旅遊愛好者到自然保護區志願者,一切似乎都是偶然,一切也都有跡可循。入住小木屋,迎來和滇金絲猴為伴的日子,我的山中生活開始了 。響古箐種群一共有71隻滇金絲猴,由22個護林員巡護管理,我們上午的工作是在觀猴點統計遊客來源,宣傳講解滇金絲猴知識,維持秩序,同時義賣社會各界捐贈的紀念品,包括滇金絲猴的科普圖書、明信片,手繪T恤等。滇金絲猴每天在山林中自在遊走,所以一至兩天就會換一個觀猴點,我們每天也要背著大包小包的商品跟著猴子搬家。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撰文/蕭今 劉芸 攝影/楊劍坤 供圖/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中國特有物種滇金絲猴,中文標準名稱為雲南仰鼻猴,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猴子,體長51~83釐米,尾長52~75釐米,體重可達30公斤。發 現滇金絲猴生活區域歷史上人煙稀少,其行蹤鮮為人知。在1894年12月8日,法國傳教士蘇列從甘孜地區巴塘縣來到今天的雲南省德欽縣最南端的茨古村傳教。傳教期間,蘇列受巴黎外國傳教使團康定教區的主教比埃特之託,組織當地獵人有償捕獲滇金絲猴。蘇列在1895到1896兩年裡獲得了7隻滇金絲猴,把它們做成標本,並送到巴黎的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 滇金絲猴「巴吾」(一)
    在護林員的眼裡,「巴吾」不僅給大家帶來很多欣喜和感動,而且填補了認知上和研究中的許多空白。我們弄清了滇金絲猴最優基因的供給和交換方式,以及雌猴選擇孕育生養幼猴時間、性別的原因;我們還了解了雄猴家長在保障猴群生存、嬰猴存活和家庭穩定和睦等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 杜鵑花海觀滇金絲猴
    摘食杜鵑花的滇金絲猴雌猴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3年,主要保護對象是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的寒溫性針葉林生態系統
  • 山裡的神仙,維西塔城滇金絲猴
    7月3號,迪慶州文化和旅遊局,迪慶州旅遊集團主辦的「世界的香格裡拉,網紅文旅局」首席顧問聘請儀式在塔城滇金絲猴景區舉行。我終於第一次真正進到維西塔城,第一次近距離接近被聘請為「網紅旅遊局首席顧問」的超萌寶寶---滇金絲猴。
  • 滇金絲猴 全球「人口」大普查
    ,是滇金絲猴的唯一分布區域。滇金絲猴分布的這個狹長區域,是進化史中動植物在遷徙過程中的南北走廊。,北自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全程採訪歷時兩年的全球首次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此項目系統梳理了滇金絲猴各種群的歷史分布與種群數量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摸清了保護區內外現存猴群棲息地的變化情況與特點,較為準確的監測到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增長率、跨越範圍、適宜棲息地等有關數據。
  • 關於滇金絲猴你不知道的十件事兒
    滇金絲猴是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寶,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地方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它們面容美麗,憨態可掬,可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了。
  • 雲南修復6100畝廊道 保護滇金絲猴棲息地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滇金絲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滇金絲猴別名黑金絲猴、黑仰鼻猴、雪猴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英文名Yunnan sunb nose monkey猴科ercopithecidae分布雲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頭頂有尖形黑色冠毛,雌性個體較雄性小
  • 芒康紅拉山護林員:滇金絲猴的「保鏢」們
    驅車進入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昌都站,松濤陣陣的林海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追逐打鬧,悠然自在……自1986年芒康紅拉山成立縣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一群群護林員,在崇山峻岭間,以孤獨的堅守和執著的信念,默默地守護著世界上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
  • 從虛擬走進現實,開心消消樂玩家深入滇金絲猴保護區
    7月16日,樂元素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消消樂®玩家代表、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從全國各地奔赴雲南,歷經6天,輾轉6地,探尋足跡綿延693公裡,化身滇金絲猴守護者傳遞愛心,體驗巡護員十餘年如一日的堅守,呼籲公眾對滇金絲猴及雲南生態的持續關注。
  • 深入滇藏腹地探雪山精靈(上)滇金絲猴的秘密
    此次我們的活動從香格裡拉出發一路向西,從雲南到西藏在經過四川回到雲南,一路上有非常精彩有趣的項目,下面跟我一起走進神秘的白馬雪山保護區,一同領略「雪山之靈」的魅力。本次遊記將分為上下集的方式發布,第一大部分我們將記錄 「雪山之靈」滇金絲猴的習性以及飲食習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