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紅拉山護林員:滇金絲猴的「保鏢」們

2020-12-14 金臺資訊

驅車進入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昌都站,松濤陣陣的林海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追逐打鬧,悠然自在……

自1986年芒康紅拉山成立縣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一群群護林員,在崇山峻岭間,以孤獨的堅守和執著的信念,默默地守護著世界上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

「好人」布嘎

布嘎不善言辭,但是個熱心人。在村裡也好,在保護站也好,布嘎樂於助人的性格讓村民和同事都很喜歡他。

因為今年他所在的曲孜卡鄉昌都村樂榮組給他頒發了一個「好人」獎,同事們談笑間也就在他名字前加上「好人」兩個字。

作為芒康滇金絲猴的「家園」,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近18萬公頃,涉及芒康縣6個鄉鎮的15個建制村,森林覆蓋率達70%至80%,海拔在2200米至4700米之間,是我國高原林區寶貴的多樣性物種基因庫。

因為家裡耕地少,缺乏勞動力,布嘎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芒康縣林業和草原局的協調下,布嘎被安排到保護站工作。

作為保護區護林員,布嘎的責任是做好野生動植物的管護工作,制止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違法違規行為。有了這份工作,他可以享受每年7200元的薪資待遇。「這筆錢能夠補貼家用,我很高興。」布嘎的話簡單而實在。

其實,除了能拿到工資,在保護區工作的6個年頭裡,滇金絲猴已成為他的一個寄託。

「我四歲時就看到過『準察』(意指滇金絲猴)。」儘管時間已經過去52年了,但布嘎談起第一次見到滇金絲猴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我當時看到一隻猴子就在村裡的莊稼地邊,它的臉跟人的臉差不多,白裡透紅,從那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喜歡往山上跑,希望能再次看到那隻猴子。現在能從事這份工作,也是我和『準察』的緣分,只要幹得動,我想繼續在保護站幹下去。」

每次巡山休息間隙,布嘎總會帶上一個小袋子,到處轉轉,看看是否有塑料瓶等垃圾。「這些東西如果讓『準察』吃進肚子裡,那就危險了。」布嘎說,「不過和以前相比,遊客也好,村民也好,亂扔垃圾的現象少多了。」

和其他護林員一樣,布嘎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向當地群眾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現在,滇金絲猴數量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500多隻增加到800多隻。

「老闆」加央歐珠

「在我們站裡,我的工資最高,他們都叫我『老闆』。」1989年出生的加央歐珠說話快人快語。

2017年,他學習了駕駛技術。到保護站工作後,因為有駕照,所以站裡的垃圾車、灑水車都讓他開。多勞多得,收入自然也高,一年大概有2萬多元的收入。

保護區內有3個家族的滇金絲猴,加央歐珠和其他隊員每周都要在保護區巡查一遍。

巡山時,年輕力壯的加央歐珠曾經歷過一次驚險。

2018年7月,他和同事的巡山行程接近尾聲。由於遇到大風雪,加央歐珠的摩託車陷進泥潭,啟動不了。

「我看天色已晚,以為自己能修好車子,就叫其他隊員先回去。」加央歐珠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其實我是在逞能。」

「雪越下越大,想推車走,但又冷又餓,根本沒有力氣,想給同事們打電話,又覺得會沒有面子。」白茫茫的山谷,讓「逞能」的加央歐珠感到一絲絲後怕和後悔,靠在摩託車上休息的加央歐珠感覺一陣陣困意襲來……

大概過了兩三個小時,從山梁邊,夾雜著摩託車的馬達聲,傳來陣陣呼喊聲,原來是前來救援的巡山隊員們。

差點被凍傷的加央歐珠得救了。從此以後,巡山路上潛在的危險讓他變得穩重成熟了許多。今年,站裡還安排他參加了在雲南舉行的滇金絲猴保護培訓。

「美食家」阿桑拉姆

「按照培訓老師的要求,將玉米、青稞各一碗,再加半碗鹽巴,攪拌均勻後,分成3份就可以餵它們了……」阿桑拉姆不怎麼愛說話。但如果有人跟她聊聊滇金絲猴喜歡吃什麼,她的兩眼立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阿桑拉姆成為保護區護林員有3年時間了。常年的巡山,也讓滇金絲猴們對護林員們熟悉起來。看到巡山的護林員,猴子們跳來跳去,當阿桑拉姆把食物放到投放點時,它們遠遠地看著,等阿桑拉姆退到林地邊時,滇金絲猴們慢慢跑過去,挑剔地挑選著食物。

「每次看到『準察』,就很開心,尤其是當它們開始吃我做的食物時。」阿桑拉姆說,看著它們進食,是她巡山路上經歷的最美好的時刻。

阿桑拉姆告訴記者,滇金絲猴主要靠吃果子及雲杉、樺木等樹的嫩芽、幼葉,它們也挖食貝母、蘑菇。冬季,大雪封山時,因為缺乏食物來源,它們最需要投食。

巡山回來後,阿桑拉姆開始擔心起孩子。她的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但正在讀初中的兒子一直讓她放心不下。「孩子長大了幹什麼好?讓他和我一樣,成為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是不是更好?」阿桑拉姆問。說這些話時,她滿眼都是愛意。或許,當她看著滇金絲猴們進食時,也是這樣的眼神。

近年來,群眾生態保護意識由被動變為主動,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好轉;保護區近九年來未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觀念的轉變和環境的變好都離不開這些滇金絲猴的「保鏢」們。

相關焦點

  • 滇金絲猴「巴吾」(一)
    在護林員的眼裡,「巴吾」不僅給大家帶來很多欣喜和感動,而且填補了認知上和研究中的許多空白。我們弄清了滇金絲猴最優基因的供給和交換方式,以及雌猴選擇孕育生養幼猴時間、性別的原因;我們還了解了雄猴家長在保障猴群生存、嬰猴存活和家庭穩定和睦等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 山裡的神仙,維西塔城滇金絲猴
    7月3號,迪慶州文化和旅遊局,迪慶州旅遊集團主辦的「世界的香格裡拉,網紅文旅局」首席顧問聘請儀式在塔城滇金絲猴景區舉行。我終於第一次真正進到維西塔城,第一次近距離接近被聘請為「網紅旅遊局首席顧問」的超萌寶寶---滇金絲猴。
  • 杜鵑花海觀滇金絲猴
    摘食杜鵑花的滇金絲猴雌猴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3年,主要保護對象是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的寒溫性針葉林生態系統
  • 與滇金絲猴為伴的日子
    響古箐種群一共有71隻滇金絲猴,由22個護林員巡護管理,我們上午的工作是在觀猴點統計遊客來源,宣傳講解滇金絲猴知識,維持秩序,同時義賣社會各界捐贈的紀念品,包括滇金絲猴的科普圖書、明信片,手繪T恤等。滇金絲猴每天在山林中自在遊走,所以一至兩天就會換一個觀猴點,我們每天也要背著大包小包的商品跟著猴子搬家。
  • 滇金絲猴 全球「人口」大普查
    ,是滇金絲猴的唯一分布區域。滇金絲猴分布的這個狹長區域,是進化史中動植物在遷徙過程中的南北走廊。,北自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全程採訪歷時兩年的全球首次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這裡被譽為中國珍稀瀕危動物的避難所,區域內除滇金絲猴外,還有珍稀瀕危動物羚羊、雪豹、孟加拉虎等幾十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此次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由雲南省林草局牽頭、阿拉善SEE基金會資助並組織實施。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發 現滇金絲猴生活區域歷史上人煙稀少,其行蹤鮮為人知。在1894年12月8日,法國傳教士蘇列從甘孜地區巴塘縣來到今天的雲南省德欽縣最南端的茨古村傳教。傳教期間,蘇列受巴黎外國傳教使團康定教區的主教比埃特之託,組織當地獵人有償捕獲滇金絲猴。蘇列在1895到1896兩年裡獲得了7隻滇金絲猴,把它們做成標本,並送到巴黎的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國寶級」小生靈—滇金絲猴。笑肌,還是除人之外唯一有著紅嘴唇的靈長類動物!科學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已發現滇金絲猴具有笑肌。然而,一直找不到直接證據。直到2007年才首次拍攝到這張滇金絲猴的笑臉。一方面由於人類對滇金絲猴棲息地的破壞使得滇金絲猴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對於滇金絲猴這種需要很大家域的動物來說,棲息地縮小是很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於人類活動的帶來的棲息地破碎化,導致滇金絲猴不同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被割裂,這對滇金絲猴的繁衍和生存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除此之外,由於藏在深山不為人所知,保護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滇金絲猴的處境時至今日仍舊十分危險。
  • 世界僅剩2000多隻——關於滇金絲猴,那些你所不知道的
    滇金絲猴是敏感的猴群,為了掌握猴群動態,打擊盜獵,以老餘叔為首的護林員隊伍經常一巡山就是十來天。為了保護世界上僅存的兩千多隻滇金絲猴,他們日夜守望著這些雪山精靈。相處中,我也對從事滇金絲猴保護和研究的工作人員肅然起敬。
  • 香格裡拉房車 | 滇金絲猴保護、多民俗文化體驗...你全都不可錯過!
    參與滇金絲猴自然科考,近距離觀察猴群覓食活動;在領隊的帶領下,前往香格裡拉草原撿蘑菇;體驗藏族非遺文化畫唐卡,了解唐卡的繪製過程;品嘗傈僳族最特色的松針宴。1家1車,獨享寬敞空間,讓旅行更加舒適。帶上家人或三五好友,避開人潮,一路走走停停。把房車無限開進風景裡,最美的風景就在窗外,最親近的人就坐在身邊。
  • 龍勇誠:為滇金絲猴「上戶口」
    工作中的龍勇誠(圖片來源:央視網)像是在沙漠中終覓得綠洲的心情,龍勇誠眼含熱淚,和同伴們相擁慶賀!1994年,在龍勇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繼續將分布在雲南、西藏的約1500隻滇金絲猴全部找尋了出來,並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滇金絲猴現狀及其保護對策研究》學術論文發表,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龍勇誠和他的團隊成員繪製出了滇金絲猴自然種群分布圖,各類科研數據也趨於完善,受到了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廣泛採納,滇金絲猴保護區也因為龍勇誠的傾力協助,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保護機制。
  • 關於滇金絲猴你不知道的十件事兒
    許多人慕名來到香格裡拉滇金絲猴公園,但卻並不一定真正了解滇金絲猴。(黎大勇 攝)一、滇金絲猴的學名是外國人命名的早在19世紀中期,在滇西北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出現「雪猴」的傳聞傳到了國外,M.Biet等法國人專程到德欽獵到了7隻滇金絲猴,送到了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 勇闖橫斷山秘境匯聚更多力量 滇金絲猴守護之旅完美收官
    從滇金絲猴及其棲息地的生態地位來說,滇金絲猴棲息地區擁有6000多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這裡珍稀瀕危物種富集,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所以說,保護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生態環境,對整個橫斷山區生態系統的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滇金絲猴從脊椎結構和視覺審美來說最像人類,可以說保護滇金絲猴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 探訪滇金絲猴、納帕海觀候鳥,雪山/森林/冰川…太美了
    滇金絲猴是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寶,中國特有的世界珍奇,和大熊貓不同的是它們「不紅」,沒讓大眾認識。跟隨護林員徒步上山尋找滇金絲猴野外種群,近距離觀察猴群覓食活動。進行滇金絲猴痕跡追蹤、野外生存地調研,學習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採集並製作滇金絲猴生境植物標本,學習野生動植物調研方法。
  • 雲南發現第五種金絲猴
    2月21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證實,雲南怒江發現的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確係2010年首次在緬甸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並建議將其中文名定為「怒江金絲猴」。
  • 雲南修復6100畝廊道 保護滇金絲猴棲息地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雲南啟動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動態監測
    新華社昆明11月18日電(記者 趙珮然)記者18日從在昆明召開的滇金絲猴動態監測項目啟動會上獲悉,雲南省將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啟動全境同步動態監測。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 滇金絲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滇金絲猴別名黑金絲猴、黑仰鼻猴、雪猴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英文名Yunnan sunb nose monkey猴科ercopithecidae分布雲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頭頂有尖形黑色冠毛,雌性個體較雄性小
  • 從虛擬走進現實,開心消消樂玩家深入滇金絲猴保護區
    7月16日,樂元素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消消樂®玩家代表、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從全國各地奔赴雲南,歷經6天,輾轉6地,探尋足跡綿延693公裡,化身滇金絲猴守護者傳遞愛心,體驗巡護員十餘年如一日的堅守,呼籲公眾對滇金絲猴及雲南生態的持續關注。
  • 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的模式標本於1871年採於雲南德欽阿墩子,現收藏在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最早對滇金絲猴進行科學紀錄的是法國傳教士彼爾特(Monseigneur Biet),他1890年在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的白馬雪山開展狩獵活動,捕獵到了滇金絲猴,並進行了解剖。在此後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科學界再也沒有關於這個物種的任何信息,對這個物種的生態習性都沒有任何了解。滇金絲猴的模式標本採自於雲南德欽巴美,現收藏於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 雲南怒江發現世界第五種金絲猴 種群僅60-80隻
    中新社昆明2月21日電(顧一航)21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雲南怒江發現的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確係2010年首次在緬甸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並建議將其中文名定為「怒江金絲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