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易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是千百年來的一個誤解。
《易經》作為上古時期的著作,其中的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字面上描述的內容,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在古代,《易經》被人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主要是因為書中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奧秘,是古代賢人公認的民族智慧結晶。
之前有很多人都對《易經》存在誤解,主要是因為刻板偏見。愛因斯坦說過:要改一個人的固定思維,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一個人的定勢思維,是很難被改變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非常喜歡在飯桌上表現自己。俗話說:酒品見人品。
《易經》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1、酒後多言的人
《醒世恆言·卷九》云:「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說話講究的是恰到好處,一個人的話很多,本是一種沒有內涵和修養的表現;如果再借酒發揮,裝瘋賣傻,誇誇其談,吹噓炫耀就更顯得膚淺和無知了。
2、挑肥揀瘦的人
在飯桌上挑肥揀瘦的行為,不僅很不為衛生,而且還會讓人你覺得很沒有道德修養。
曾國藩發達富貴之後,一個老鄉來投靠他,想來謀個官職。但是在吃飯的時候那個老鄉挑挑揀揀,把碗裡所有的秕谷都他一粒粒的挑出來,只吃好吃的飯菜。之後曾國藩拒絕了這個老鄉的要求,將他禮送走人了,因為曾國藩認為:這個人很挑剔,貪圖享受,一定不能吃苦,放在自己身邊,後患無窮。
3、嗜酒如命的人
《朱子家訓》云:「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不要貪圖不屬於你的財富,也不要過多的喝酒。如果一個人在酒桌上只顧著喝酒,那麼說明他做事不喜歡考慮後果,是一個不負責任人。因為一旦喝多了,不僅傷身體,還要麻煩別人照顧。
4、不想買單的人
左宗棠說:「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曾國藩說:「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由此可見,這兩位晚清中興名臣都一致認為:喜歡貪圖小便宜的人,不可與他們共事或者來往,免得深受其害。
在飯桌上不想買單的人,就是屬於貪圖小便宜的人。這些人殊不知,別人搶著買單不是因為他們錢多,而是因為他人覺得感情比一頓飯更值錢。
再者,不想買單的人,小家子氣,目光短淺,往往容易因小失大,成不了大氣候。所以說,不想買單的人,不可深交,敬而遠之是上策。
《易經》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
它也是一本排憂解難的書,當你遇到生活裡裡面的苦難、挫折時,根據《易經》所說,書中的卦辭就是解決你問題的最好方法。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易經》都是 文言文,讀起來很難懂,根本看不進去。
所以,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書中用圖文的方法,把難懂的古人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
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如此貼心的一本書,現在只需要56元,一頓飯錢,你就能學到古人的大智慧,並且能夠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