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畫人畫皮難畫虎,知人知面不知心」,人類作為「群居性動物」,免不了的要和人打交道,所以,人生在世最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包括與他人相處這件事,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方心裡是怎麼想的,也就永遠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對方和自己與對方之間的管理。
而我們要是想要了解一個人,除了在他的說話方式中找蛛絲馬跡了解他,還可以從對方的行為舉止中去了解他。
《易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被譽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中就有這樣一條「識人術」——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可以從他下意識的舉動中去深究。因為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往往能體現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像電視和小說裡的「微表情心理學」那樣,可以試著從一個人的走路姿勢和身體動作,去了解他的性格和內心深處的想法。
易經告誡:走路時有這2種表現的人,往往沒真本事,要敬而遠之!看看你們有嗎?
一、疾步前行,步履匆匆的人
常常疾步前行,步履匆匆的人,大多都是生活忙碌,性子急躁的人。這樣的人大多都資質平平,日常為生活瑣事奔波辛苦,但是又常常因為性子太過急躁而前功盡棄,因為他們越是著急解決問題,就會越容易出錯,那十有八九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將事情越搞越糟糕。
他們的生活中,麻煩事太多,而他們又急於解決,最後導致的是越急越出錯,十有八九會把事情搞砸。
如果你讓一個心急性急的人去處理一件事,那我們不難發現,這件事大概率是越急越錯的,因為人在急急忙忙的時候,免不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這是人之常情。
這樣的人要想改變生活,就一定要先保證自己心態平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先保持冷靜,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二、緩慢移動,步伐拖拉的人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子,另一種就是慢性子。急性子的人往往會容易將一件事搞砸;反之,慢性子的人,他們平時走路,就像穿著拖鞋一樣,感覺抬不起腳來,給人一種特別慵懶的感覺。
這樣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上進心,每天都是得過且過的,他們沒有絲毫追求,遇到麻煩也不會急著解決,就像是一條生活在米缸裡的米蟲,姿態懶散,渾渾噩噩。
他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難,就連朝九晚五的「鐵飯碗」都堅持不下去,久而久之,事情就會進展得越來越慢,錯過的機會也就會越來越多。
所以,想要改變的話,可以先從走路時利落地邁開步伐開始。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我的話,可以先從走路方式開始,不要太過急躁,也不要拖拖拉拉,就保持平常心,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抱有一顆「不亂動的心」,才能保證自己的行為不會被影響而出錯,更不會因此而一輩子庸庸碌碌,白忙活一場。
當然,《易經》中的「識人術」遠不止這3點,只是它需要你仔細研讀,你讀得越深,了解的知識面才會越廣,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
雖然《易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從現在看來,它與我們的生活仍是息息相關的,為保證大家不被文言文難倒,而錯過這些從古人流傳至今的大智慧,人們將其翻譯出了白話文版本——《周易》之中,有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以及關於成功、幸福、愛情甚至生死的多方面問題,對於這些憂患,我們都可以從《周易》中找到相對應的解答和分析。
通過《周易》我們可以了解很多知識,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