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寶寶頻繁嗆奶,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

2020-12-23 騰訊網

幾乎每個媽媽都經歷過寶寶吐奶,而吐奶時最危險的是奶誤入氣管發生「嗆奶」。小嬰兒嚴重嗆奶會阻塞呼吸道導致缺氧甚至窒息。寶寶之所以容易嗆奶,主要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咽功能較差而使奶汁誤入氣管,此外,餵養方式不正確、寶寶呼吸不暢或患呼吸道疾病也是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潛在的原因大概很多媽媽都不知道,那就是缺乏維生素A。當寶寶缺乏維生素A時,位於喉頭上前部的會咽上皮細胞萎縮角化,導致寶寶吞咽時會咽不能充分閉合蓋住氣管,而發生嗆奶。

由於母體中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很難通過胎盤屏障提供給胎兒,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就面臨維生素A缺乏的風險。而維生素A缺乏對寶寶的傷害並不止嗆奶這麼簡單,具體來說:

1、免疫力下降

一般來說,病毒、細菌會通過皮膚以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進入人體。而維生素A可以維持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起到攔截病毒和細菌的作用。若機體缺乏維生素A,皮膚和黏膜屏障功能會變差,外界的細菌、病毒就會更容易進入體內,感染風險增加。維生素A缺乏還會使免疫細胞活性下降,抗體數量減少,免疫系統的戰鬥力大大下降。

缺乏維生素A的寶寶,感冒、發燒、腹瀉的頻次會更高。而在患病期間,機體需要動用大量儲備的維生素A來修復受損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維生素A迅速耗竭,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造成病情反覆。

2、影響身高增長和牙齒健康

骨骼的生長需要軟骨細胞不斷增殖,也需要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保持平衡,維生素A可促進軟骨細胞增殖,並維持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平衡,使骨骼得以順利生長,維生素A還會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為身高增長提供動力。此外,維生素A還有助於牙釉質發育。

缺乏維生素A的寶寶,身高增長會減慢,齲齒發生率會增加。

3、影響視覺發育

維生素A是視覺發育必須的營養素,能維持正常視覺功能,及結膜、角膜、淚腺管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增強結膜角膜的抗感染能力,減少眼部疾患,維生素A能保持淚膜的功能和完整,維持正常屈光度,促進淚液分泌,維持眼睛溼潤度從而緩解視疲勞,預防近視。

4、缺鐵性貧血風險增加

維生素A參與鐵的吸收和轉運過程,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兒童血清維生素A含量明顯低於健康兒童。維生素A缺乏會增加寶寶缺鐵性貧血的風險,對智力和體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可見,維生素A對寶寶健康的成長很重要,但早期缺乏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媽媽忽視。最新大樣本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月齡-14歲兒童中維生素A缺乏率高達47.98%,且年齡越小缺乏率越高。

考慮到維生素A與維生素D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且缺乏都很普遍,0-3歲嬰幼兒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D製劑。在《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有明確建議,寶寶出生後應儘早預防性補充維生素AD,每天補充維生素A1500-2000IU,維生素D400-800IU,持續補充到3歲。更多媽媽都在給寶寶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劑量符合權威推薦,堅持每天一粒,健康持續在線!

相關焦點

  • 當心!寶寶頻繁嗆奶,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 - 健康 - 大眾新聞網...
    幾乎每個媽媽都經歷過寶寶吐奶,而吐奶時最危險的是奶誤入氣管發生「嗆奶」。小嬰兒嚴重嗆奶會阻塞呼吸道導致缺氧甚至窒息。寶寶之所以容易嗆奶,主要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咽功能較差而使奶汁誤入氣管,此外,餵養方式不正確、寶寶呼吸不暢或患呼吸道疾病也是主要原因。
  • 寶寶頻繁嗆奶是何原因?伊可新專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幾乎每個媽媽都經歷過寶寶吐奶,而吐奶時最危險的是奶誤入氣管發生「嗆奶」。小嬰兒嚴重嗆奶會阻塞呼吸道導致缺氧甚至窒息。寶寶之所以容易嗆奶,主要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咽功能較差而使奶汁誤入氣管,此外,餵養方式不正確、寶寶呼吸不暢或患呼吸道疾病也是主要原因。
  • 寶寶半夜嗆奶嚇壞李艾:嗆奶真的會「嗆死人」!爸媽要重視
    李艾說:「窒息是最嚴重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真的就危險了。」她還說感謝當天照顧寶寶的護士,要不是她第一時間發現了寶寶嗆奶了,及時抱起寶寶拍嗝,真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李艾還是新手媽媽,新手媽媽都是在各種驚喜和各種驚嚇中成長起來的,會因為寶寶的每一次成長歡喜雀躍,也會因為寶寶成長中的一些意外而慌亂不已。
  • 寶寶嗆奶了,家長不要立馬抱起來拍,正確方法用起來
    如果不是奶奶的做法錯誤,寶寶也不會遭這個罪。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有吐奶和嗆奶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小嬰兒吐奶比較頻繁,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都很害怕,擔心奶從孩子的嗓子眼兒和鼻孔中流出來。不要說歲數大一點的老人,就是我們沒有經驗的新媽媽,也會抱起孩子去拍他的後背,這種方法確實是不對的。
  • 兒童戶外活動少,當心缺乏維生素D
    兒童戶外活動少,當心缺乏維生素D湖南省兒童醫院骨科 樊園園說到骨骼的強壯,家長們首先都會想到鈣。如果單純關注補鈣,而忽視了維生素D的重要性,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在鈣的消化和吸收過程中,維生素D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鈣磷在骨基質上的沉積。人體中的維生素D,大部分是通過皮膚合成的。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然後合成維生素D,所以我們常說,曬太陽對補鈣有著極大的幫助。由於冬天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減少,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 寶寶總是嗆奶?其實是寶媽餵奶姿勢錯了,怪不得孩子
    在給寶寶餵奶的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寶寶怎麼吐奶?為什麼寶寶又被牛奶嗆到了?寶寶如何不愛喝牛奶,一堆問題困擾著新手父母的心,尤其是寶寶被牛奶嗆到的時候,感覺特別擔心和緊張。寶寶被牛奶嗆到會讓爸爸媽媽不知所措。其實被牛奶嗆到就跟喝水嗆到一樣。
  • 經常性腳後跟乾裂起皮,不止是缺乏維生素,當心是健康在求救
    而面對腳後跟開裂,很多人都覺得是皮膚乾燥或者是天氣比較乾燥,要麼就是比較缺一些維生素,就沒有多在意。而且還會想等天氣好一些或者是天氣比較溼潤的時候,多吃一些維生素,腳部的皮膚就不會幹裂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引起腳部皮膚乾裂,有很多原因,你可能還沒有注意到。而且我們的腳步也需要細心的護理才對。
  • 有這些症狀 說明你家寶寶缺乏維生素D了!千萬別忽視……
    我國維生素D缺乏現象普遍存在且日益加劇。據調查數據顯示,僅14%的人群維生素D水平屬於正常,那麼寶寶包括我們成年人缺少維生素D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呢? 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光照、魚類(尤其是深海魚)、菇、牛油果等。 ▲有研究發現,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維生素D缺乏率高於60%。我國82%的孕婦缺乏維生素D、75%的兒童缺乏維生素D,老年人的缺之率更是高達93%。
  • 維生素A補充會過量中毒嗎?維生素AD比維生素D更適合中國寶寶?
    這裡需要有一個最高耐受量UL,也就意味著維生素A攝入也並不是越高越好,最高不要超過2000IU,超過可能產生一些毒副作用!維生素A的預防量4歲以下為1333IU/天,所以3歲內嬰幼兒不能單純以適宜攝入量看參考攝入範圍,若寶寶攝入超過適宜攝入量,也不必緊張,建議每日攝入達到1333 IU,既在安全範圍中,又達到預防的作用。寶寶在餵養中如何補充維生素A?
  • 寶寶缺乏維A怎麼辦?其實補起來很簡單
    這個最新的調查表明:全國 6 個月~14 歲兒童裡,有 47.98% 的人血清維生素 A 都低於正常水平!而且,年齡段越小,缺乏維生素 A 的比例就越高!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兒童維生素 A、E 缺乏與呼吸道感染》原本這個數字就已經夠觸目驚心了,這次調查還發現:反覆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體內維生素 A 水平更低,而維生素 A 缺乏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
  • 什麼是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的缺乏幼兒在群體中是十分常見的,嚴重時會引發維生素營養障礙性疾病,比如常見的「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嬰幼兒時期就易出現,因此需要我們的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及時發現並解決此類問題。
  • 維生素A,維生素D,寶寶應該怎麼補?
    維生素A,維生素D,寶寶應該怎麼補?維生素A,維生素D,寶寶應該怎麼補?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顯示,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和邊緣型缺乏的發生率在29-37%,6月齡-14歲兒童中有47.98%維生素A水平低於正常標準。同時3-5歲兒童中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發生率在51%左右。所以,補充維生素AD是寶爸寶媽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AD呢?
  • 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
    維生素D缺乏還可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對小兒的健康危害較大。因此,積極預防維生素D缺乏及佝僂病,是兒科醫療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佝僂病的發生與日光照射、季節、氣候、地理、餵養方式、出生情況、生活習慣、環境衛生、遺傳等因素有關。因此,作好科學育兒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開展系統保健管理,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佝僂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 魚肝油、維生素D3、維生素AD之間寶寶到底選擇哪一個?
    0-6個月的寶寶建議選擇維生素AD或者魚肝油;6個月以上建議選擇維生素D3或者魚肝油。為什麼要吃這些?因為母乳或者奶粉中含量較少,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需求。所以建議額外單獨補充。適量補充魚肝油或者維生素AD或者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預防缺鈣、預防夜盲症等症狀。不吃有哪些危害?寶寶長期缺乏維生素AD,有可能會造成缺鈣如佝僂病或者夜盲症甚至小兒抽搐。吃了魚肝油還需要吃維生素AD或者維生素D3嗎?一天之內只吃一種,奶後或者飯後吃,一般選擇在早上吃。
  • 寶寶吐泡泡一定是肺炎?這兩種情況下,需要謹慎對待!
    有專家稱:寶寶吐泡泡,很有可能是得了肺炎,得趕緊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要不是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小兒肺炎」的科普文章,我還不知道該怎麼跟表妹解釋。因為她家寶寶除了吐泡泡,沒有發燒、沒有咳嗽、沒有呼吸困難、吃奶睡覺都正常,白天也挺活潑的,根本就不像是肺炎的症狀。
  • 伊可新驚呼為什麼寶寶補維生素D做錯了?醫生終於說出大實話!
    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階段的營養特別重要,然而有些營養素不太容易從日常膳食獲取,需要特別關注併科學補充,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關於補充維生素AD,寶媽中間一直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認為維生素AD同時補充更好,還有一種聲音認為補維生素D就夠了。但國內絕大多數醫生都建議維生素AD一起補,給寶寶選擇伊可新,這到底有什麼依據呢?
  • 缺乏維生素D的表現
    缺乏維生素D的另一個原因是症狀難以區分,很難通過單一的症狀判斷是否缺乏,因為缺乏維生素D還是其它原因,如果你有以下症狀則說明你可能會缺乏維生素D了肌肉疼痛,維生素D對保持肌肉功能十分重要,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維生素D進入肌肉組織,保證肌肉的正常收縮,維生素D對肌肉力量也很重要,如果你有肌肉疼痛的症狀,並且不適勞累引起的,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
  • 維生素D劑型多,如何給寶寶選擇更科學?
    粉哥導讀: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寶寶「鈣和磷吸收障礙」,容易骨折、骨骼鈣化不良,還容易得佝僂病。儘管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是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低,因此適當補充維生素D對嬰幼兒生長發育大有裨益。但是,市面上的維生素D種類多、劑型多,很多媽媽不知如何下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選擇更科學。
  • 太全|寶寶0-3歲維生素D、鈣鐵鋅、DHA等營養補充時間及注意事項
    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與之對應的,市面上也有很多嬰幼兒營養品,如魚肝油、維生素D、鈣、鐵、鋅、DHA等,那麼這些營養品要不要補,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哪些營養素值得重視,要預防缺乏呢?一起來看~
  • 腳後跟老是乾裂起皮,是缺乏維生素?不盡然,也可能是疾病信號
    有很多人都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腳後跟總是會起皮乾裂,有的人可能是在氣候乾燥的時候才出現,有的人則會經常發生,無論乾燥不乾燥,都會起皮乾裂。一般在出現乾裂起皮現象,多數人都覺得是缺水,或者是缺乏維生素。體內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不充足,皮膚就會容易乾燥,腳部平時受累較多,又不怎麼保養,就容易乾裂和起皮。偶爾出現,可以說是缺乏維生素,總是反覆的出現,就可能是身體在向你報告其他問題,要早點關注起來。腳後跟容易起皮乾裂,可能是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