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許多患者的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伴腰椎管狹窄症」,十分困惑,「我這一查還查出來兩種病?」。那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是兩種疾病,可獨立發生,也可以相伴發生。我們可以說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係。
何為椎間盤?何為椎管?
椎間盤是椎體與椎體之間有一個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組織,它連接著椎體,並有緩衝力的作用,十分重要。由於長期不良姿勢、退化等等原因導致纖維環破裂,之後髓核脫出,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就是腰椎間盤病變突出刺激或壓迫相鄰神經導致的腰腿不適等症狀。
椎管是脊柱裡面的重要構成部分,位於椎體的後緣,兩側的椎弓根和椎板合成的一個管狀的結構。它裡面內容物十分重要,從頸1到腰1部位是脊髓,在腰2以下部位主要裡面是馬尾神經。所以椎管作用主要是用來保護脊髓和神經,防止它受到損傷。如果說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椎管受擠壓,椎管變狹窄,裡面的脊髓和神經受壓後,就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何為聯繫?何為區別?
一、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能導致腰椎管狹窄症,但腰椎管狹窄症並非都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
從上面椎間盤和椎管的位置關係,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椎間盤突出壓到後面的椎管,從而導致椎管內的脊髓、神經受壓,產生相應症狀。
但腰椎管狹窄症的原因還有許多,大致可以分為先天和繼發的兩種。
1、先天因素導致的常常是發育性腰椎管狹窄,包括營養、外傷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狹窄。大部分人開始可能不出現任何症狀,但到中年以後,由於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損傷,會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及體徵出現。
2、後天因素導致的椎管狹窄主要是因為脊柱的退化引發的。就包括椎間盤突出,除此之外還有黃韌帶、後縱韌帶肥厚、椎體小關節增生、椎體滑脫、脊柱外傷等等。
二、一些腰椎管狹窄的患者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要如何區分?
1、腰椎管狹窄患者典型症狀——間歇性跛行。患者靜息狀態下,一般沒有症狀,走路500米或者更短的時候出現明顯的下肢跛行、疼痛及麻木等症狀,蹲下休息片刻,疼痛緩解可重新再行走,之後再次發作,如此反覆的過程稱為「間歇性破行」。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椎管狹窄時可同時發生。但單純椎間盤突出症雖有時出現相類似現象,但休息後僅稍許緩解,而難以完全消失。
2、腰椎管狹窄患者腰後伸受限,而腰椎間盤突出症沒有。由於後伸時使腰椎椎管內有效間隔更加減少,而加重症狀並引起疼痛。因此患者腰部後伸受限,並喜歡採取能使椎管內容積增大的前屈位。由於這一原因,患者可出現「騎車能行數裡,步行難過百米」。與椎間盤突出症明顯不同。
3、腰椎管狹窄患者直腿抬試驗、屈頸試壓為陰性,而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往往為陽性。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組李維新主任提醒,雖說鑑別兩者不難,可患者朋友們還是要到正規醫院神經外科,進行CT、核磁共振(MRI)等檢查,不可自己想當然,畢竟確診才是治療和治癒的前提。
許多患者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伴腰椎管狹窄症,我們該怎麼處理?
看上去兩個病,其實把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解決了,腰椎管狹窄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患者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保守治療無效就可考慮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治療可選擇微創手術,椎間孔鏡手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手術切口只需7mm,不用破壞脊柱穩定性,摘除突出的間盤後,椎管狹窄的症狀就能很好地緩解。而且手術時間短,第二天即可出院,恢復快,患者完全可自理,不耽誤時間。但具體到每一位患者能不能做這種微創手術,還需要患者去正規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