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詳解版《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請點擊上方圖片,進入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
《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原著 | 吉田穗波
解讀 | 四點半的洛杉磯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安東尼朗誦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這是慈懷為你讀的第九百十一本書,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想要查閱每天一本書的詳解版,點擊文首圖片,進入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收聽,讓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書中精華。
有人曾說過,善於掌握自己時間的人,是真正偉大的人。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惜時的人,時間會留給他串串果實。而浪費者,只會收穫一頭白髮和空空的雙手。
正如《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所告訴我們的,人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但可以改變它的質量。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本書作者吉田穗波,婦產科醫師,還是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2008年8月曾帶著三個年幼的女兒,與丈夫一起前往波士頓,攻讀哈佛碩士。
一個媽媽是如何高效地完成學業,又能照顧好家庭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開始這段探索。
多項任務同時做,
反而什麼都能做到
有些人也許對吉田醫生有些疑惑:醫生工作那麼忙,她是怎麼做到一邊兼顧工作、一邊備考還帶著三個孩子去美國留學。
可吉田醫生堅信,越忙碌越能提升自己。如果追求輕鬆,逐個完成多項任務,很有可能因懈怠而無法及時完成。也許同時做反而什麼任務都能完成,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她不僅將孩子照顧妥當,還取得了哈佛碩士的畢業證書。她是怎麼把多項任務做好的呢?
她提到了兩個辦法:第一個是要戴上我能行的眼鏡,第二個是用期限給自己加速。
那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辦法:戴上我能行的眼鏡。
曾有人問吉田醫生「開始準備留學時,就預計過只要半年就能做到嗎?」說實話,當時她沒考慮那麼多,只想著要去這件事。
吉田醫生坦誠地說:「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源於自己擁有沒有根據的自信。」
所謂沒有根據的自信,就是能把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解釋,並把它當成一個好的徵兆。
比如說,吉田醫生填好寄到美國的資料遲遲沒寄出,結果收到校方要求重新寄新資料的信件,她會感嘆一句「真幸運」。
而這種幸運,會被吉田醫生當做是留學成功的預兆。就這樣,作者慢慢地培養出了沒有根據的自信,也產生了「我能行」的想法。
因為覺得自己能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
如果說戴上「我能行」的眼鏡是同時進行多項任務的第一步,那麼用期限給自己加速則是第二步。
如果五天後要交一份非常難寫的研究報告,你會怎麼想呢?是認為就剩下五天還是放棄吧,還是像作者一樣焦慮的同時,也充滿了滿滿的幹勁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有期限的規定,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就看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很多人認為只有半年的時間來準備留學,實在太倉促了。可吉田醫生不這麼想。她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做好每一階段的規劃,然後集中精力去完成該階段的目標。
被限定的期限,意味著能發揮出「截止日期前的蠻力」,也能創造了一個加速的環境。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哪怕只剩最後一秒,也應該像吉田醫生一樣,用盡各種各樣的辦法,竭盡全力去實現目標。只要我們不放棄,那麼事情也不會放棄我們。
如果你也像作者一樣,想要同時進行多項任務,樹立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要學著用期限來給自己加速,不到最後一秒,決不放棄。
點擊圖片收聽更多好書解讀
用自己的規則,提高時間密度
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時間,可事實上真的沒時間嗎?不是的,絕大數人的「我沒時間」,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不會用時間。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書中有提到了一個「時間密度」的概念。
一分鐘的時間價值取決你的使用辦法。當你充分利用時間,時間密度也隨之提高,它所創造的價值也高。
那該怎麼提高時間密度呢?
作者介紹了兩個辦法:第一,制定使時間最大化的計劃。第二,適當放棄必須做得完美的想法。
聽到這,你也許會好奇怎麼制定使時間最大化的計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相信大家都聽過大石頭的故事。在河流附近有幾個石頭,旁邊還有一些杯子,裡面裝滿了小石頭,還有一些沙子和空桶。
為了將更多的石頭和沙子裝入桶內,要怎麼裝才好呢?
自然是先裝大石頭,再裝入小石頭,最後放入沙子。平常的時間管理也是一樣的。在有限的人生裡,首先要做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即先裝大石頭。
吉田醫生在備考時,也運用了這一辦法。在取得語言考試的分數後,撰寫小論文就是她目前的大石頭。所以在語言考試結束後,她就把清晨的整塊時間用在撰寫小論文上。
當我們遇到多項任務時,如果能擁有先裝大石頭的思維,這將提高我們的時間密度,那麼我們再也不會說「沒時間」了。
如果說先做重要的事情是提高時間密度的第一步,那適當改變完美的想法就是第二步。
相信很多人和作者一樣,有過類似的想法:做事情一旦開始做了,就必須認真地做到最後。
但這樣的想法有時會造成一定的麻煩。這時,不妨適當轉化想法,小規模、不充分的完成也是可以的。
作者曾在任何地方都是追求滿分的優等生,就連育兒,她也堅信只有夫妻親手培養,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可在大女兒住院後,她才意識到單靠自己是怎麼也無法應付好的,特別是雙方都有工作的情況下。她開始放棄了育兒只有靠夫妻自身做到完美的想法。
她學著藉助他人的力量,讓孩子們接觸到不同的大人和兒童,自己在休息日和孩子盡情玩耍。
每一個人對生活都有自己的評分標準,如果一直執著於一次完成,也許你的時間密度並不高。反之,適當放棄追求滿分的態度,也許你能提高自己的時間密度。
魯迅曾說過:使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如果大家都可以在整塊的時間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同時適當放棄必須做得完美的想法,那麼相信你的時間密度將極大地提高。
改變舊的時間管理觀點,才能擁有更多的時間,才能更好地邁向成長。
點擊圖片收聽更多好書解讀
把時間變助手,集中精力做事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常常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奪走了能量。這時候,哪怕想要集中精力,卻發現這些小事像刺一樣卡在喉嚨裡,讓人無法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作者也就曾深受其困惱,因為這些事都不需要緊急處理,自己又沒時間,就被作者一直拖著。
為此,作者想出了解決辦法:充分利用開始做事之前的時間,隨身攜帶激勵的語言。
集中精力做事的第一步是充分利用開始做事前的時間。
要專注做某事,需要注意如何充分利用開始做事前的時間。
因為這些時間,就像跳高前的助跑,想要跳得更高,那麼就必須做好助跑。
生活中,作者有寫郵件的習慣。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她常會在晾衣服等零碎時間,構思郵件內容,以便自己一打開電腦,就可以打出好多內容。
如果這個時間段內,你總是耗費在小事上,那麼之後的精力可能會受到幹擾。所以,為了不變成這樣,要先處理好在意的事情,同時充分利用開始做事前的時間,來為自己助跑。
集中精力做事的第二步是隨身攜帶激勵的語言。
作者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本想著集中精力做事,卻變得心不在焉。
每當這時,她就會拿出記事本,仔細地看自己抄錄的激勵語句。
有人看書做讀書筆記,而作者看重的是,那些能隨身攜帶的話語。每次攜帶,她都會感覺自己與那些話語一起行走、奔跑、思考。而那些話語的確也推動著作者,讓她走到正確的方向。
這裡,作者建議激勵自己的,不必只局限於話語,也可以是一種行為。
不管是什麼,作者都希望這些積極的思考習慣,能在你失去動力時,成為你再次踩下踏板加速前進的能量。
人不是永動的機器,偶爾也會有喪失熱情時候。如果你迷茫了、變得沮喪了,不妨以利用做事前的時間來調整狀態,同時也可以利用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語來自我鼓勵。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時間的主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
點擊圖片收聽更多好書解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珍惜時間的人,善於管理時間的人,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績。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輕視時間,總覺得浪費一分鐘,這沒關係。殊不知,這樣的一分鐘積少成多,量變也會引起質變。
時間無情,卻也深情。任何事物都無法抗拒時間的流逝,但如果你能合理地安排,時間會回饋你意想不到的財富。
人的一生短暫,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熱愛自己的生命,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創造不一樣的風景,為自己的此生畫上絢麗的色彩。
餘生,請懂得利用好時間。因為你高效利用時間的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我們只有在有限的一生中,挑戰自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才能實現更精彩的人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以上內容為每天一本書的簡版,查閱詳解版歡迎點擊文末圖片,進入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收聽。
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是慈懷為了更好地為大家提供聽書服務,特地打造的一座成長圖書館。相比在公眾號上的內容,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內容更完整,功能更豐富,一起了解看看吧:
點擊下圖進入每天一本書小程序
收聽詳解版內容
歡迎喜歡每天一本書專欄的書友們點擊圖片體驗,長期暢聽可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如有任何疑問均可添加客服樂樂(微信號:chdsh04)諮詢詳情哦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四點半的洛杉磯,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90後文藝少女,小說,故事作者。
*註:如果你也想成為慈懷每天一本書的籤約作者,歡迎後臺回復「閱讀達人」了解相關事宜。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每天一本書小程序,領取你的成長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