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2020-12-16 正心正舉

文丨李相敏

在人生這座修羅場中,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際遇,或繁花似錦,如意順遂,或風狂雨急,荊棘叢生。

逆境與失敗,是伴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對待人生失意的態度,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高度。

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失敗帶給人的持續性精神情緒上的影響,猶如地震過後的餘震頻頻,擾亂我們的正常心緒節奏。

內觀己心,外察世界

當面對失敗挫折的時候,很多人往往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往往腦海中橫生「都是我的責任」「都怪我能力不夠」等自責悲觀的念頭,這個時候,挫敗感、恐懼不安、罪惡感、焦慮感、羞恥心等消極情緒就會乘虛而入,導致手腳慌亂、大腦空白,喪失了冷靜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以至於不能保持心態中正平和,做人做事就容易失去分寸,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所說的「有所憂患,不得其正」的道理。

嚴重的是,一旦失敗體驗過多,就會不自覺成為一種慣性的心理無力與疲憊狀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院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博士稱之為「習得性無力感」。

他曾經做過一個類似於巴甫洛夫所做的關於狗的實驗,實驗將幾隻狗關在實驗箱中,實驗人員會每次發出聲音後,對狗進行輕微的無傷害級的刺激,由此觀察實驗狗會不會因恐懼而衝出圍欄逃跑。

然而,所有的狗面對疼痛,都只是叫出聲音卻毫無動作反應。這些狗並非是愚笨,而是因為它們知道即便為了避開刺激而跳出圍欄,終究還是會被抓回實驗箱繼續接受刺激,自然就「無力」行動,也就是成為了所謂「習得性無力感」心理狀態。

反思之下,我們的心靈有時也是如此。在接受了多次打擊與失敗之後,會自縛手腳,讓這種習得性無力感將我們緊緊束縛,人生自然無法自由伸展拳腳,讓生命能量困在了原地不動。

撥迷見智,啟迪多元思維

從理性出發,學會面對逆境的理智姿態

人生中的種種失敗與失意,會讓我們百感焦灼,喪失了理性思考與辨別是非的能力,猶如一個惡性循環的大網將我們的頭腦蒙蔽。

因此,我們應當學會從負面的情緒旋渦中跳脫出來,用一種理智靈活的姿態冷靜面對失敗本身。

美國哈佛商學院的艾米·埃德蒙森教授將我們經常出現的失敗分為如下三種:

1.可以預知的失敗。

這種往往是因為馬虎粗心、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失誤。

2.不可避免的失敗。

這種往往是因為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出現的,是所料不及、力所不能及導致不可避免的挫敗。

3.智慧型失敗,也稱為「有價值的失敗」。

這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西姆·希特金教授所提出的理念。

他認為失敗並不是絕對負面的。失敗體驗可以升華為成長的洗禮,轉換為經驗,促進更上一層的進步。比如在科學領域研究與實驗領域,即使暫時的失利也是為更大的前進積累經驗能量。我們所熟知的愛迪生在失敗了八千多次之後才發明出燈泡的故事也是此類。

當我們直面「失敗」本身的時候,「失敗」也便不再那麼可怕。

因此,當遭遇失敗時,我們要用理性靈活的思考方式介入。首先自身要根據失敗類型進行分類分析,妥當對應,對症下藥:對於可以預知的失敗,可以通過個體主觀努力改進;對於不可避免的失敗,則需認識到這非自己一人之力所能掌控;針對智慧型失敗,我們更應當著眼長遠,以失敗產生的消極情緒為跳板,轉換為動力為未來蓄能發力。其次,我們不必過分苛責自己,不要被負面情緒吞噬,保持冷靜的頭腦,從體驗深處挖掘出非同尋常的價值。

正心正舉,開啟自在之門

從心性出發,提升面對逆境的能量格局

對待失敗與逆境,我們更要時時修煉人生的格局與眼界,修煉心性的力量,提升應對人生逆境的正能量與大格局。

躍級生命格局

懂下圍棋的人想必都有經驗,圍棋的邏輯是「先掛子,後謀篇,再布局」,還要心思巧妙地布局一些「眼」。如此一來,待棋局鋪開,空間與氣勢也就立於眼前,即使一塊地方「死」了,還有許多其它的「眼」可以做「活」。

深謀遠慮之人走棋的每一步就能看到更遠的走勢,而有些人只能緊緊盯著眼前一步而局限於此,由此對比便可高下立見。

人生也如棋,雖不會步步高歌猛進,但也不會處處逢「死路」。即使一些地方遭遇坎坷,但仍然會有地方可以「做活」,柳暗花明又一春。前提是我們能夠確立一個宏大的生命坐標系,由此支撐起人生的支點,讓人生的高度、寬度和廣度矗立起來,以大局作為判斷標準。

正如蘇東坡在身處人生低谷時,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兼濟天下的情懷與追求,讓生命臻於崇高境界。懷揣寬廣的胸懷,長遠的眼光,從大局出發,不拘泥於眼前暫時的失意,讓我們的生命如同一股靈動活水,無處不能釋放生機。

雕琢磨礪心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詩經》中一句慧語。人生猶如一塊璞玉,必須在切、磋、琢、磨中打磨雕琢,才能成為上乘之作。

王陽明也提出過「在事上磨鍊」的功夫,他認為,常人之心,如一面斑垢駁雜、遍布塵埃的鏡子,須痛下功夫,狠狠刮磨一番,剝掉上面的種種斑駁汙垢,即使偶爾沾上些許纖塵也要及時擦拭。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清楚地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識得仁體」、照見良知。

無論是雕琢璞玉,還是修刮鏡面,都是人們磨鍊心性的象徵。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的,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喜,逆境鑄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失敗與逆境正是砥礪磨練心性的大好時機。修葺與磨礪都是正身的過程,歷經心志與肌體的勞苦之後,慢慢精雕細琢粗糙的自我,漸漸將心性打造成一塊明玉,方能澄明通透,到達更高的人生境界。

習得持重守靜

面對人生種種坎坷與不如意,很多人往往亂了手腳,情緒失控,擾亂了心靈原本的寧靜,讓力量無法用在正處。心越發浮躁,越難以安寧,也就越發難以步入正道。

《道德經》有言:「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穩重是輕率的根基,清靜是躁動的主帥。能夠做到「持重守靜」,才能抑制輕率躁動,達成君子修為。懂得寧靜觀望人生百態,拂拭蒙住雙眼的塵埃,保養身心,洗滌思維,穩重行事,清淨駐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心態維持在平和坦然的基調,也就更具逆流而上、走出荊棘的底氣。

明代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云:「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在順境之中能夠不受束縛,來去自如,才是大智慧之人;深陷逆境泥沼中,若能站穩腳跟,不為所動,才是大格局大氣魄之人。

人之一生,難免有浮有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如低谷暗淡。一浮一沉,正是磨鍊,正是寶藏。

以理性冷靜的姿態面對失敗之事,以曠達的心性格局觀望人生逆旅,為心靈鬆綁,為生命蓄能,活出自在,活出範兒。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相關焦點

  • 面對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有身處逆境的時候,關鍵看我們怎麼去應對。你怎樣對待逆境,怎樣和生活的苟且握手言和,你就會怎樣度過一生。人生,不服輸於逆境,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順勢而為,逆勢而上;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才會活得絢爛。有的人,在逆境中選擇絕望;有的人,在逆境中,選擇堅強與勇敢。
  • 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對一件事情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你在這件事上的努力程度,而最終將決定這項事業的發展高度。正是因為這種態度,才使我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從而得到更大的進步。02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進行學習,為進軍國際大賽做準備。在這裡的幾年,她開始放鬆自己。她與朋友去酒吧,開始塗指甲,開始留長髮,偶爾也吃油炸食品。
  • 深度好文: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愛情是要珍惜的,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人生感悟勵志小故事講的是一篇關於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故事。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它的人生態度。凡是成功者,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來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的失敗,完全在於他們的人生態度、對待他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所以說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 努力奔跑 or 雨中漫步,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奔跑不單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態度。如果你碰到一個雨天,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沒有傘,你會怎麼樣?是努力奔跑的路人甲?還是漫步雨中的路人乙?這兩個人的做法無所謂誰對誰錯,只不過是人生的態度不同,但是他們所造就的人生也大不相同。
  • 治學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為此,從今天開始,我為各位家長提供名人教子的一些良方,希望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到迷茫的你!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今天要講的名人叫張載,他是宋朝大咖級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可能大家聽說過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氣勢恢宏的句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發奮圖強努力拼搏,最終成就非凡的業績!
  • 你對待苦難的態度,其實早已暗中決定了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的人深陷逆境仍能活出生命的輝煌? 而有的人就此墮落,一事無成,在自怨自艾中了此一生? 這取決我們面對苦難時自己的態度和能力,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和心境決定我們的命運。人的天賦相差不多,我們應對苦難、挫折的態度和能力決定了我們走多遠,走多久,走多高,決定了不同的人生。1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
  • 你怎樣對待逆境,你就會怎樣度過一生
    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有身處逆境的時候,你怎樣對待逆境,怎樣和生活的苟且握手言和,你就會怎樣度過一生。人生,不服輸於逆境,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順勢而為,逆勢而上;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才會活得絢爛。《道德經》裡講,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生活中,我們需要用辯證法來看待事情。
  • 2020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話題素材:人生的態度決定高度
    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者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恰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你對待人生的態度,是樂觀上進還是悲觀頹廢,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 你對待時間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惜時的人,時間會留給他串串果實。而浪費者,只會收穫一頭白髮和空空的雙手。正如《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所告訴我們的,人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但可以改變它的質量。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本書作者吉田穗波,婦產科醫師,還是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
  • 態度決定高度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一點不假。任何一件事,你投入多少熱情與努力,它就會回報你相應的希望與成功。可以說,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狀態。我的同學大黃,畢業去實習的時候,由於剛開始對業務不熟悉,於是負責帶他的經理,便讓他做電話接待的基礎工作。經理給了一本接電話所需要注意的事項,讓他熟讀並牢記。
  • 《清平樂》歐陽修遭圍攻: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如何對待失敗,決定我們如何獲得成功。  01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前段時間熱播的《清平樂》中,歐陽修被調為負責國子監監考的內翰,負責選取人才。  有一名叫劉幾的學子,被公認為必中狀員之人。但第1輪結果出來,他卻落選了。狀元和榜眼都沒有他的名字。榜上有名的是從未聽說過的無名之輩。  學子們憤憤不平,前去找歐陽修理論。
  • 對待「小事」的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人生高度,不僅憑藉你的雄才大略,還需要身體力行做好一件件小事,並能堅持不懈。正如《道德經》有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不管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是才華橫溢的人,他們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從小處著手,從點滴起步。
  • 勤奮成就人生 心態決定高度
    勤奮成就我們人生,在勤奮的同時,我們還需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還是繼續剛才的那條微信:Luck(好運) L+U+C+K=12+21+3+11=47% ,Love(愛情) L+O+V+E=12+15+22+5=54% 。看來,這些我們通常認為重要的東西卻並沒起到最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可以決定我們100%的人生呢?是Money(金錢)嗎?
  • 你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曾經說過:「有勇氣追隨你的內心和直覺。已經以某種方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成為什麼。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所以,未來人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都藏在你對待失敗的態度上。
  • 2015年高考作文練習: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在生活的每一天中,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裡,上演著失敗或是成功的大戲。儘管這些成功或失敗或大或小。既然每個人都在想著成功,那麼你為什麼還要有失敗的呢?你心甘情願地失敗嗎?如果不甘心失敗,那麼,你就查找出失敗的原因吧!  行為,影響著位置。
  • 昆明少兒足球訓練日誌: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在足球訓練中,首先就是要學會尊重,認真對待足球,你對足球訓練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其實,你對足球訓練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01意志力不堅定的學員有些隊員,訓練的時候十分隨意。其實,教練失望的不是你的比賽成績,而是你對待足球訓練的態度
  • 你的逆商,決定你了人生的高度(收藏)
    逆商的高低,決定人生的高低巴頓將軍說: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透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這個反彈力,就是逆商,決定你在遭受挫折的時候,能否經得起打擊和壓力。但他卻在那個昏暗簡陋的巖洞裡,在最惡劣的環境和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悟出「聖人之道,其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由此提出傳世至今的心學。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跌入低谷的挫折並沒有打敗他,反而成就了他,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和哲學家。
  •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從古至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錢篩酒杯杯滿,無錢篩酒淺三分」、「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鬼也不開門」等諺語也告訴我們,沒有金錢的人生是萬萬不能的。聽起來是庸俗了些,但確是人間真理。我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金錢,培養孩子離不開金錢,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金錢,人際交往離不開金錢……如果沒有金錢作為保障,這一切都無法解決。
  • 那個差點嫁掉的女博士出局了:你對父母的態度,藏著人生的高度
    另一半的人生高度,同樣也會對你的人生觀起到舉重若輕的作用。在這裡,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度,尤其可以看出他的人生高度。也許你會說,我找的是人生伴侶,與他的父母並沒有多大關係。此言差矣。對方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是不可磨滅的,同樣,他的人生高度也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形成。這個人對待父母如何,與他受到的教育沒有多大關係,但是能從側面反映出他的人生所佔據的高度。舉個例子。
  • 工作中,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是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而對細節的重視程度,則一定程度上,決定能否成功。我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助理,拿著100一天的工資,投身於某局產權登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