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2021-01-19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安靜的花椒樹

最近被央視點名表揚的李子柒,成了2019年最受矚目的人之一。

她拍的每一條古風美食文化視頻的播放量,幾乎都在500萬以上。

鮮亮剔透的蘭州拉麵,古樸清雅的文房四寶……每一條精彩的視頻都讓人嘆為觀止。

殊不知,每一條視頻的背後是多少次失敗的累加,才獲得高矚目的流量。

令她大火的《蘭州拉麵》視頻,就是經過多次的拍攝失敗成就的。

拉麵從選粉、加水、加鹽、和面、揉面、醒發、加灰、室溫都有很多門道,一個步驟錯了或者時間沒卡好,直接關係著成功與失敗的區別。

更何況那個時候她還不會用定焦全部都是自動對焦,一大堆純白色的麵粉給特寫的時候連焦都對不上。於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拍。

這個視頻她一共拍了200多個鏡頭,整整拍了3天,每天只吃一頓飯,浪費了20多斤麵粉,廢掉的麵團做成大饢和奶奶吃了半個多月。

正如李子柒在微博裡所寫:不管結果怎麼樣,我都會努力去做。或許會失敗,但至少我不會有遺憾。

敬畏失敗,努力向前。

終有一天,她所受過的苦或走過的路,通過時間累積的複利,加倍以意想不到的恩賜回饋給她。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曾經說過:「有勇氣追隨你的內心和直覺。已經以某種方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成為什麼。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所以,未來人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都藏在你對待失敗的態度上。

克服失敗,承認失敗

學會離開舒適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和認知數學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論」,揭示了損失的影響是獲勝的兩倍,表明了損失對我們個人的巨大負面影響遠大於勝利的影響。

因此,這個理論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會全力避免損失或者失敗。

事實上,不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就學不會離開舒適區,也就不會取得進步和成功。

張譯是因為飾演《士兵突擊》中的史今被觀眾熟知,後來又演繹了幾部為觀眾所叫好的電影,比如《親愛的》《雞毛飛上天》《紅海行動》等。

但是,張譯在這些電影的接演過程常常是以拒絕開始的。

張譯自述:「任何一次接到一個新角色,我總會下意識去衡量,作為演員自身材料和角色之間的差距到底是什麼?如果差距很小的話,我覺得我就幹,差距大了,就有點不太敢。」

張譯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能扯團隊後腿,不能因為自己讓整體丟分,「別最後讓人覺得大家都演挺好,就張譯演得不好,影響了整個電影的品質。」

害怕失敗的張譯,雖然「每一次都犯這毛病,每次都跟導演說,我好像幹不了這事,您選錯人了。」

但最後他總能出色完成所飾演的角色。

對此,張譯說:

我就像一個自閉兒童一樣,被導演們不停打開我的一扇一扇窗戶,然後我發現原來我這個不光是一個塔樓的房間,我還是一個南北通透的。再後來發現我是三面有玻璃的,最後我發現我一圈都可以有玻璃。

很多時候,生活或事件並不如你意願發展,如果尋求更大的成就,就需要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凱薩琳·舒爾茨在《失誤: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一書中說:「對我們許多以成功為導向的社會來說,失敗不只是被視為一種選擇,而且還被視為一種缺陷。」

這就導致一些人面對失敗和錯誤選擇了一種自以為是的「不承認」態度,為失敗尋找各種藉口,把錯誤的判斷當成是自我價值的威脅,自動過濾掉不利建構自我認知的事實,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認知失調」。

馬雲在環球轉型論壇的演講中說:「我試了7年才完成中學、人家用了5年,這是很糟糕的。

我想進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然後申請工作我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當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沒考上大學,我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23個人被錄取,我是唯一沒有被聘用的。

然後我試著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4個被錄取,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

當我們開始阿里巴巴創業之路時,我試著去融資,我去了矽谷,和投資人對話,我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當我開始做生意,嘗試銷售,每天我都給陌生人打電話、出去見客戶。出門之前我都告訴自己,我要見12個客戶,我都不會有機會的,一個機會都沒有。

然後當我回來,確實沒有機會,我說,看,我是對的吧,我就知道沒有機會。

但是,如果我贏了一個客戶,我就是比預期做得好。

所以,每一次,我們犯的每一個錯誤,都是一個很好的令你將來成功的寶庫。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想寫一本書,書名將是《阿里巴巴和1001個錯誤》。

是錯誤使我們與眾不同。每一次我們犯錯,我們學習,檢查自己。其實我們每一個錯誤、每一次失敗都是自己的錯。

如何改正,如何下次做得更好,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我的培訓過程就是失敗的經歷。」

所以,坦然承認失敗,克服失敗,在失敗中學習,找到機會,不斷開發自己的潛力,最終,達成目標。

從失敗中找到機會

了解失敗的價值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 這是著名的「比倫定律」,比倫定律把失敗看做是成功的前奏,認為失敗也是一種機會。

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失敗是有啟發性的,從失敗中汲取的教訓與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一樣多。」

失敗的經歷,可以幫助我們反思事物的真實本質。

通過不斷試錯,幫助我們在試錯中找到新的方法,找到獲取成功的路徑,把失敗看成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過程,並在失敗中不斷學習,這才是失敗的價值。

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在30歲之前,做過電工、售票員、鐵路工人、保險經紀人、律師等工作,但是每一次的工作都沒能長久。

已過而立之年的山德士,一無所成,是個標準的loser。

35歲時,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時,大橋鋼繩斷裂,他連人帶車墜入河中,差點喪命。

好不容易康復,他卻又失業了。

他堅信,持久的積累,終究會換來一個更高的職位。

56歲那年,山德士收到一張支票,105美金,是政府給他的救濟金。

那一刻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了。

可是,他並沒有放棄,他帶著一隻壓力鍋,一個50磅的作料桶,開著他的老福特,毅然決然的上路,去兜售他的炸雞秘方。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山德士的炸雞,終於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他逐步創辦了自己的餐廳,並在短短5年內,在美國及加拿大已發展了400家的連鎖店。

於是,全世界都認識了這位笑容可愛的肯德基創始人。

山德士用他的不斷失敗和堅持,在60歲以後,給自己的人生,寫下了一個傳奇。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也強調:容忍失敗是亞馬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亞馬遜成功的原因。

他說:「創新的過程中難免經歷失敗,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很早就理解失敗的意義,而且相信儘早失敗並不斷迭代,經過不斷嘗試,直至成功。」

不僅需要在失敗中反思,學習,抓住機會,而且能從失敗中恢復並獲得前進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越王勾踐在戰敗的情況下被迫到吳國當奴隸,在吳國,勾踐受盡了恥辱,但在許多羞辱面前,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奮起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著。

終於有一天,吳王看到了勾踐忠誠的表現,而釋放他回到越國。

被釋放的勾踐下定決心,重整旗鼓,他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遇。

回到越國,用了十年之久,壯大人口,富國強兵,壯大軍隊,最終滅掉了吳國。

塔布勒的《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書中說:「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當遭遇失敗時,我們可以逆風生長,但,千萬不要放棄。

跨越失敗

達到人生新高度

馬雲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實力就是在這種永不放棄中,在失敗中積累起來的。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講述的是一位父親阿尼如何用自己學生時期的經歷來鼓勵兒子,幫他重新找回人生意義的過程。

兒子高考因為自己沒能進入父母曾經就讀的印度最高學府,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而跳樓,在醫院中失去求生意志導致病情每況愈下;父親找來大學時期的好友幫助兒子一起渡過難關。

父親阿尼回憶大學時期跟「Loser幫」一同參加宿舍之間的體育對抗賽,雖然實力不如他人,但眾人同心協力的付出,使用各種明招暗步過關斬將,讓以往總是墊底的「4舍」有機會能跟看不起他們的對手爭奪冠軍寶座。

或許最終結果不盡人意,留下只差臨門一腳便能成功的遺憾。

但過程中他們努力不懈的堅持,用偷雞摸狗的小聰明來取勝所獲得的成就,都讓他們找到親如手足、在對方危難時能拋下工作挺身而出的好朋友,並得到對手認同肯定,擺脫Loser的名號。

正如片子的裡父親為喚醒孩子所說的:「不管是失敗者還是勝利者,重要的是你嘗試過。」

誠然,失敗是許多人無法跨越的一道溝,接受失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就使得許多人刻意將失敗隱藏起來或拒絕承認。

大凡有遠大志向的人,都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接受並擁抱失敗。

一旦跨越失敗,就會明白,害怕失敗只會讓你無法發揮潛能。在失敗中不斷找到重新成長的機會,把失敗當成是成功的墊腳石。

在美國,有個叫道密爾的企業家,專買瀕臨破產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在他手中,又一個個起死回生。

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愛買一些失敗的企業來經營?」

道密爾回答:「別人經營失敗了,接過來就容易找到它失敗的原因,只要把缺點改過來,自然會賺錢,這比自己從頭幹省力多了。」

道密爾的聰明之處就是在於他懂得失敗價更高,別人不行的,他行,別人跨越不了的,他能跨越,把別人的失敗變成了自己的財富。

臺灣歌手陳綺貞有一首歌叫做《失敗者的飛翔》。

她這樣解釋歌名,「如果成功是指高高在上,那麼在成功之上的就是失敗者的飛翔,這首歌獻給在努力和挫敗之間不斷的循環,卻不願意放棄的人。」

願我們做一個無懼失敗,永不放棄,在失敗中獲得智慧,在失敗中變得堅韌不拔,用心感受失敗的價值,在失敗的過程中成長,不斷向陽生長的人。

作者簡介:安靜的花椒樹,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曾做過媒體編輯、高校教師。理性的思考者,擅寫教育成長類和職場方面的文章;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百家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平樂》歐陽修遭圍攻: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有句老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我們的一生中,失敗是我們必須要面臨並接受的問題。如何對待失敗,決定我們如何獲得成功。  01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前段時間熱播的《清平樂》中,歐陽修被調為負責國子監監考的內翰,負責選取人才。  有一名叫劉幾的學子,被公認為必中狀員之人。但第1輪結果出來,他卻落選了。狀元和榜眼都沒有他的名字。榜上有名的是從未聽說過的無名之輩。  學子們憤憤不平,前去找歐陽修理論。
  • 你面對失敗的態度,決定著你未來的高度
    比賽嘛,本來就有成功有失敗,怎麼可能都是你勝利呢?」他還是很難過,輕輕地抽泣。我沒再說什麼,只是抱著他站在那裡一兩分鐘,等他消化一下情緒——他來之前是信心滿滿的,所以突然的失利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終於把憋屈的那部分克制住了,他抬頭說,「可是,沒晉級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沒準備的,他問我的問題,我們都沒準備才會失敗的……」我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那你要記住了,這次失敗是因為準備不足,有媽媽的責任,也有豆豆自己的責任。失敗了,你很難過媽媽能接受;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訓,以後自己的事情你要更上心,是不是?!」他點點頭,我牽著他的手慢慢走出大廳,走到陽光裡。
  • 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大多數人看待失敗的態度都唯恐避之不及,敬而遠之,而有些人卻甘之如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能取得異於常人成就的原因。如果連失敗都不怕,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比如:愛迪生,菲利普斯,紀伯倫等,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是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菲利普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 夜讀 | 你面對失敗的態度,決定著你未來的高度
    結果,比賽倒是很快,沒一會兒出來了,非常沮喪的樣子,走到我面前,「媽媽,我沒有晉級。」 我輕輕地把他拉過來,看著他原本繃著的小臉兒,在說完這句話之後,突然就有點垮,淚珠兒奪眶而出,非常傷心。 我輕輕地抱住他,拍拍他的後背,在他耳邊低聲說,「沒事呀,沒事。比賽嘛,本來就有成功有失敗,怎麼可能都是你勝利呢?」
  • 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從剛開始摔不過她們瘦弱的表哥,到把表哥摔倒在地;從與第一個摔跤男子選手的摔跤失敗,到把村裡的男子選手都掀翻;從一個個小比賽的勝利,到拿到全國摔跤冠軍。這些成績和進步都來源於她們對於摔跤這項事業認真的態度。對一件事情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你在這件事上的努力程度,而最終將決定這項事業的發展高度。
  • 對待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逆境與失敗,是伴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對待人生失意的態度,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高度。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失敗帶給人的持續性精神情緒上的影響,猶如地震過後的餘震頻頻,擾亂我們的正常心緒節奏。
  • 深度好文: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愛情是要珍惜的,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人生感悟勵志小故事講的是一篇關於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故事。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它的人生態度。凡是成功者,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來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的失敗,完全在於他們的人生態度、對待他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所以說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 心理學:你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愛迪生曾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失敗並不可怕,而不能正確的從失敗中走出來才可怕,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糾結與失敗的種種,而是從中學習,升華,為了將來努力的生活。真正厲害的人,都會這樣對待失敗:1、對待失敗的心態:失敗可以幫我們認清真相如果你害怕失敗,你就會失敗。愛迪生的一生是偉大的,他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奠定了不俗的基礎。
  • 昆明少兒足球訓練日誌: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在足球訓練中,首先就是要學會尊重,認真對待足球,你對足球訓練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其實,你對足球訓練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01意志力不堅定的學員有些隊員,訓練的時候十分隨意。其實,教練失望的不是你的比賽成績,而是你對待足球訓練的態度
  •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本想取一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標題,但轉念一想太空洞,因為對比的角度實在是有限,且涉及到某些單位的切身利益了,還是說說態度決定高度的事情。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圖。這是我跟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的對話內容。上圖是今天上班路上看到其他單位做的養護,忍不住讓老婆拍下來,老婆問我你拍這個幹嘛,又沒有什麼。我說你拍就是了,我要給我管的牛逼單位看看什麼叫養護。看到這個對比你們怎麼想?反正我是想不通的。所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種說法是真的在我們這體現的淋漓盡致啊,同樣是中字頭,同樣是批著為南潯做貢獻的糖衣炮彈來的,可有些單位真TM只是打嘴炮啊,根本沒有付諸行動。
  • 對待「小事」的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人生高度,不僅憑藉你的雄才大略,還需要身體力行做好一件件小事,並能堅持不懈。正如《道德經》有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不管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是才華橫溢的人,他們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從小處著手,從點滴起步。
  • 態度決定高度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一點不假。任何一件事,你投入多少熱情與努力,它就會回報你相應的希望與成功。可以說,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狀態。我的同學大黃,畢業去實習的時候,由於剛開始對業務不熟悉,於是負責帶他的經理,便讓他做電話接待的基礎工作。經理給了一本接電話所需要注意的事項,讓他熟讀並牢記。
  • 你對待苦難的態度,其實早已暗中決定了你的人生
    這取決我們面對苦難時自己的態度和能力,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和心境決定我們的命運。人的天賦相差不多,我們應對苦難、挫折的態度和能力決定了我們走多遠,走多久,走多高,決定了不同的人生。人生在世,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重大挫折,比如失戀,或婚姻破裂,或事業失敗,難免遭遇天災人禍等苦難,苦難讓人置身於巨大的痛苦和境遇中。但是,苦難檢驗人的靈魂的堅強和軟弱,軟弱的靈魂在尋常的苦難中一蹶不振。苦難檢驗人的靈魂的高貴和卑劣,卑劣的靈魂在苦難中會暴露無遺。
  • 2020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話題素材:人生的態度決定高度
    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者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恰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你對待人生的態度,是樂觀上進還是悲觀頹廢,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 努力奔跑 or 雨中漫步,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奔跑不單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態度。如果你碰到一個雨天,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沒有傘,你會怎麼樣?是努力奔跑的路人甲?還是漫步雨中的路人乙?這兩個人的做法無所謂誰對誰錯,只不過是人生的態度不同,但是他們所造就的人生也大不相同。
  • 你對待時間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這是慈懷為你讀的第九百十一本書,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想要查閱每天一本書的詳解版,點擊文首圖片,進入慈懷每天一本書小程序收聽,讓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書中精華。
  • 治學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為此,從今天開始,我為各位家長提供名人教子的一些良方,希望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到迷茫的你!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今天要講的名人叫張載,他是宋朝大咖級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可能大家聽說過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氣勢恢宏的句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發奮圖強努力拼搏,最終成就非凡的業績!
  • 面對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怎樣對待逆境,怎樣和生活的苟且握手言和,你就會怎樣度過一生。人生,不服輸於逆境,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順勢而為,逆勢而上;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才會活得絢爛。有的人,在逆境中選擇絕望;有的人,在逆境中,選擇堅強與勇敢。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
  • 2015年高考作文練習: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在生活的每一天中,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裡,上演著失敗或是成功的大戲。儘管這些成功或失敗或大或小。既然每個人都在想著成功,那麼你為什麼還要有失敗的呢?你心甘情願地失敗嗎?如果不甘心失敗,那麼,你就查找出失敗的原因吧!  行為,影響著位置。
  •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能過什麼日子
    其實,我們的人生會是什麼模樣,都取決於你對自己的餘生是否是萬分深情,你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能過什麼日子。有的人不甘於平庸的藏在城市的角落裡等著被時光埋沒,所以像一顆生了根發了芽的小草,發了狠的肆意生長,衝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