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 珠三角4市成「人口...

2020-12-23 財經網

目前,各地人口普查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隨著入戶登記各項工作順利完成,多地進入事後質量抽查階段。

人口普查的數據,將透露出眾多城市在過去10年的人口及經濟變化的「玄機」,而這在2019年的數據中已經初露端倪。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和珠三角城市群相比,長三角城市群的多個城市在過去10年也表現不錯,其中合肥以60.57%的人口漲幅位列漲幅榜第一位,杭州、上海漲幅也超過20%。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人口流動背後,有兩個因素特別關鍵。首先是流動人口的工作機遇,這與城市的民營經濟、個體經濟活躍度有關。其次是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城市的人均GDP、可支配收入較多,意味著這個城市競爭力較強,吸引人口流入。人口流入或流出背後,是城市的發展差距問題,城市發展差距越大,人口變動的數據也就越大。

合肥GDP、人口增幅均最快

從經濟和人口上看,29個經濟強市在過去10年有喜有憂。

首先,共有25座城市的GDP在過去10年增長超過100%,14座城市GDP增幅超過190%,這14座城市超過全國GDP平均增速。

其次,GDP增幅最快的合肥與成都,在過去10年都採取了合併周圍縣市的做法,其中合肥代管巢湖,成都代管簡陽,這表明選擇擴容是很多城市壯大自身的重要選擇。

從排名上看,首先,遼寧「雙雄」大連、瀋陽兩市,GDP排名從中國城市的14、15位下落到28、32位,河北唐山市從18位下落到29位,黑龍江省會城市哈爾濱從24位下落到42位。同時,2009年GDP排名27、29、31和41位的南通、西安、福州和合肥市,則在2019年上升到23、24、22和21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經濟發展的差異帶動了人口的變化,儘管兩者變動並不完全同步。2009年,僅有6座城市: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和廣州的人口超過千萬,但這一數據在2019年實現翻番,達到12座。另外,在2019年,800萬人口以上至10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快速增長達到11個,這些城市都有在未來10年衝擊人口千萬大關的可能,中國已經進入「大城市時代」。

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大城市群中的大城市,在過去10年的「人口引力」也存在差距。

具體來看,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合肥表現搶眼,以人口增幅60.57%排名第一。在2016年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合肥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杭州和上海表現也不錯,2009年到2019年人口漲幅分別達到27.90%、26.38%,位於29大城市中的9位、12位。杭州與上海的人口增幅背後,是這兩個城市較高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2019年,上海與杭州的人均GDP位列29個城市中的第6、8位;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上海以69442元「登頂」榜首。

發達的新經濟、民營經濟,成為杭州吸引外來人口的「利器」。2019年,杭州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增長15.1%。此外,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9378億元,佔GDP的61.0%。全市私營企業63.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4.0%;個體工商戶61.0萬戶,增長19.6%。當年杭州全市常住人口103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4萬人。

不過,與杭州相比,同在長三角城市群的南京、南通等城市,人口增速相對較慢。這與南京、南通的老齡化程度偏高有關,也和江蘇整體較為富裕,省內強市的人口吸引力相對不高有關。

成渝城市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勞動力的輸出地,但這一局面在近年來出現部分改變。其中,成都以28.87%的人口漲幅,位列第8位。在這背後,既有成都代管簡陽帶來的人口增長,也有成都作為四川唯一的「超級城市」對省內外人口的吸引。

重慶過去10年的人口漲幅並不高,但是近年來農民工回流現象明顯。2019年,全市農民工總量758.6萬人,比上年下降1.0%,但是本地農民工216.7萬人,增長2.2%。這一數據反映出隨著重慶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工業的發展,有較強吸納製造業工人的能力。

珠三角人口「引力」強

京津冀城市群中,天津以27.17%的人口增幅排名29大城市中第10位,北京、唐山的人口增幅分別為22.71%、6.64%。

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北京早在2017年就提出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在此之前,北京已經提出了產業疏解政策,同時一些企業疏解到河北和天津。和企業疏解相配合的是,北京人才的逐步高端化。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9年,北京按受教育程度分的6歲及以上人口中,大學本科及研究生學歷人口佔比超過35%,在全國各個城市中名列前茅。

2009年,天津GDP為7500.80億元,2019年達到14104.28億元,增幅低於100%,在29大經濟強市中增速排名較低。但天津市的常住人口增長,在2017年之前都是較快的,僅2015年就增長29.14萬人。這裡面既有從北京「擠壓」到天津的人口,也包括天津海河英才計劃引進的20多萬人,還有在天津經濟較好的幾年快速流入的人口。不過,到了2017年,天津常住人口減少了5.25萬人。

珠三角城市群民營經濟活躍、整體年齡結構較輕、製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等因素,導致該地在過去10年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成為「人口贏家」。

以東莞為例,在東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註冊數量上,2005年工商登記戶數合計為353266戶,2010年上升到518544戶,2019年上升到1238646戶。其中,個體工商戶在2005年為293124戶,2010年為402405戶,2019年為677487戶。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民營經濟、個體經濟是新增人口就業的重要一環,就業機會更多,將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此外,人均GDP的高低,也反映出城市的發展差距,進而影響對人口的吸引力。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29個經濟強市中,共有22座城市人均GDP超過10萬元,深圳以20.35萬元排名第一。珠三角的廣州、佛山和東莞人均GDP均超過11萬元。與之相比,2019年哈爾濱戶籍人口人均GDP僅55175元,排名墊底。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均超過6萬元(其中廣州是分開公布,城市為65052元、農村為28868元),佛山與東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5萬元,顯示出較強的吸引力。

人口變動背後的新一線城市崛起

從過去10年的人口變遷版圖中,可以看到新一線城市的崛起。

一線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強大,廣州、深圳的人口漲幅分別排名29個城市中的第3、第4位,上海和北京分別排名第12、14位,這與京滬人口限制政策有關。除北京之外,上海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並以2500萬人左右作為2040年常住人口調控標準。

2020年15座新一線城市包括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這15個城市均包括在29個經濟強市中。

從近10年的人口漲幅看,人口增幅最高的前10個經濟強市中,有7個為新一線城市。除了排第1、2名的東莞和合肥之外,鄭州以37.64%的人口漲幅排名第5,佛山排名第6,成都、杭州、天津和長沙的人口漲幅也超過25%,排名第8-11位。

新一線城市的崛起背後,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上漲,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提升,吸納人才的引力不斷抬升,與一線城市的差距不斷縮小。

以近10年人口增量排名第二的東莞為例,2000年,東莞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人民幣存款餘額分別為13563元、4477元和10442元,這一數字在2010年上升到53959元、18106元和41179元。到了2019年,這三個數據分別上升到112507元、47505元和74628元。

目前,從人均GDP看,新一線城市蘇州、南京已經超過北上廣,杭州、武漢也排名前十位。

不可忽視的是,中西部新一線城市的崛起。在與東部城市的競爭中,這些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優勢不斷擴大,加速彌補與東部城市的發展差距。

以常住人口破千萬的鄭州為例,位於人口大省河南,賦予鄭州很好的人口基礎。隨著富士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入鄭州,又為該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最新報導顯示,每年7月至12月,富士康進入用工高峰期,因為需求量大,造成招工難度增加,甚至選擇與河南省內企業採取「共享用工模式」,為當地穩就業起到很好的作用。

而且鄭州本來就是教育大市,在2018年,每10萬人口中有6136.28位高中生,遠超出全省平均3617.14位,也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未來,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隨著新基建、新技術和新產業的不斷發展,多個新一線城市也在積極發展5G等高端產業,在部分城市之間差距逐漸縮小以及人口流動逐步放緩的背景下,新一輪城市人口競爭將更為激烈。

相關焦點

  • 人口普查數據: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珠三角4市成「人口贏家」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 十年人口漲幅第一,遠超南京、北京,平平無奇的合肥「憑」什麼?
    人口僅6.06萬人的一個小縣城,你能想到它會成為一個國家「欽點」的「新一線」嗎?十年來合肥的高速發展,甚至已經超過了許多一線城市,而人口增速高漲,就是合肥最強大的武器。在此前發布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合肥首次躋身15個「新一線城市」榜單,而這次入榜,也意味著合肥正式脫離「小縣城」的標籤,化身「新一線」城市,在短短的十年裡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合肥的發展絕對不止「運氣」這麼簡單,從經濟和人口這兩方面來看,合肥過去十年內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個別一線城市。
  • 10年人口漲幅榜,遠超京滬,剛入「長三角」的合肥成「人口贏家」
    文:子建城市的建設發展在不同時期會吸引相對應的人口數量,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位的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城市中的4個: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近10年來GDP排名前25位的城市人口增幅分別為
  • 中國10年人口變遷版圖:西安3年新增過百萬,排名新一線榜首!
    從過去10年的人口變遷版圖中,可以看到新一線城市的崛起。近10年人口增幅最高的前10個經濟強市中,有7個為新一線城市。 3年新增128.87萬人 西安排名新一線人口競爭力榜首
  • 十年人口版圖大揭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38字談住房釋放啥信號
    騰訊房產01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 珠三角4市成「人口贏家」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 這是10年來人口增長最猛的城市!
    而可怕的是,廣州、深圳依然保持著這個速度,2019年廣州新增40萬、深圳新增41萬,依然位居全國前三,廣深的魅力無可阻擋。北京、成都、天津、合肥4個城市的人口增長都超過了300萬,位居第三檔。北京自不必說,成都、合肥的快速增長,則代表著中西部城市的崛起。
  • 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城市的統計公報,對42個重點城市的人口淨流入情況進行了梳理,當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
  • 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 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當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的城市憑藉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會對流動人口形成強大的吸引力。
  • 一二線城市生育圖鑑:過去10年深圳平均出生率最高,多地人口負增長
    以下盤點了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和30個二線城市過去10年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人數和老齡化程度,看看這些城市的真實情況。2009-2018年,全國平均出生率為12.07‰,高於此水平的城市共有14個,包括深圳、廣州2個一線城市,佛山、合肥等5個新一線城市,以及廈門、泉州等7個二線城市。剩下26個城市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包括上海、北京2個一線城市,天津、瀋陽等9個新一線城市,和南通等15個二線城市。
  • 下一個「鶴崗」在哪裡——2018年全國人口流動地圖大盤點
    根據我們的測算,2018年各省省內常住人口向省會或經濟強市集中的現象非常明顯,而省內其他城市則普遍出現人口淨流出。圖表:人口流入流出城市統計(個)控制人口的案例中,最典型的是北京和上海,前者人口淨流出最大,後者連續三年人口淨流出後,儘管2018年轉正,但淨流入量也只有1萬人。而爭奪人才的例子最典型的也有幾個,例如2018年安徽各地級市幾乎全部是淨流入的。除了北部的宿州、蚌埠和淮南三市以外,2018年安徽其餘13市都出現人口淨流入,其中省會城市合肥流入規模最大。安徽普遍的人口淨流入,與人才引進政策如火如荼開展密切相關。
  • ...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中部城市掉隊,西部雙雄崛起,南強北弱...
    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內地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GDP佔全國一半以上,市值佔全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營業部交易額的75%。50強城市構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 城區人口超500萬,中國這15座城市為特大城市!
    近日,住建部公布《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統計年鑑》」)。與2017年相比,我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由13個擴大到了15個,有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天津、武漢、成都、瀋陽、東莞、南京、杭州,鄭州,而西安和青島首次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行榜公布!
    ,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根據今年4月智聯招聘和恆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的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數在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隨後三年也維持在第一的位置。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為上海的經濟體量大、薪酬水平高。2019年,上海GDP規模達到3.8萬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此外,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
  • ...珠三角成最大贏家,中部城市掉隊,西部雙雄崛起,南強北弱格局強化
    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內地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GDP佔全國一半以上,市值佔全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營業部交易額的75%。50強城市構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依據榜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重慶位列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行榜公布!_中國網
    ,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根據今年4月智聯招聘和恆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的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數在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隨後三年也維持在第一的位置。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為上海的經濟體量大、薪酬水平高。2019年,上海GDP規模達到3.8萬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此外,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
  • 我國人口第二多的縣城,人口超200萬直逼地級市,卻是貧困縣
    我國是人口大國,不僅地級市人口多,縣城人口也多,大部分城市越繁榮人口就越多例如,我國人口多的縣城是廣東的普寧市,但第二名不是大城市,這裡是我國人口第二多的縣城,人口超過200萬的直屬城市,絕對是貧困縣,這座縣城位於我國安徽省襄陽市,被稱為臨川縣,安徽位於我國中部,經濟水平比沿海城市一般
  • 中國15座新一線城市2020年最新排行,中西部七城上榜!
    最新版本的第一財經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又出來了,一線城市依舊是北上廣深,地位不可撼動。新一線城市變化挺大,其中合肥,佛山擠掉寧波和昆明,躋身新一線城市。我們來看看新一線城市的排名和實力。西安市新一線城市第六位:天津市。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面積11966.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61.83萬人。2019年GDP為14104.28億元,位居全國第10位。
  •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 西安屬特大城市城區人口637.81萬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此外,位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I型大城市有14個。
  • 山東臨沂市「十四五」目標:推動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強市躍升
    山東省人口最多的城市臨沂近日確立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包括推動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強市躍升。
  • 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出爐,這些城市為何最有吸引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除了經濟發展以外,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的分配是關注的重點。日前,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發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到第3位,前面是上海、東莞,而北京、廣州則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