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壇哪家俱樂部最強?現在的答案無疑就是廣州恆大。在恆大接手之後,球隊已經累計拿了8次中超冠軍,在亞洲賽場上恆大隊還2次問鼎亞洲冠軍。這樣的成績配得上中國職業足壇「王者之師」的稱號,不過在取得好成績的背後,恆大著實也付出了不少money。
上月月末,恆大公布了俱樂部2020年半年度財報,我們看到僅這半年的虧損就超過了10.5億元人民幣(下同)。而自從恆大俱樂部上市之後,他們的累計虧損金額更是已經達到了73億多。這半年裡,恆大俱樂部在主營業務上的收入只有1000多萬。而去年上半年,恆大在主營業務上的收入曾達到了3.5個億。由3.5個億的收入變成了1000多萬,這可以歸咎於疫情的嚴重影響,畢竟上半年俱樂部沒有參加過什么正式比賽。
這一點對於所有足球俱樂部來說都是個嚴峻考驗,比如號稱「亞洲紅魔」的浦和紅寶石隊同樣也虧損嚴重。他們也虧了10個億,不過他們虧得是日元,換算成人民幣也不過6000多萬元。
之所以恆大能虧這麼多錢,完全是因為隊內工資負擔過高。至於隊內為什麼工資那麼高,主要是因為恆大囤積了大量的國腳球員,這些國腳球員讓恆大收穫了多次冠軍奠定了王者地位,但也讓球隊承受了很大的經濟包袱。恆大在年初將郜林、曾誠、馮瀟霆租借出隊,以及和于漢超解除合同正是一種減少工資支出的舉動。
可即便這樣,恆大俱樂部這半年的營業成本也並沒有縮減多少,他們的營業成本只比去年上半年減少了2.91個百分點,半年的營業成本還是高達10.76億元。
由於多年的虧損,恆大早在2018年被掛上了ST標誌,即存在退市風險。當然恆大在足球方面的投資虧損嚴重,而在一些其他項目上同樣好不到哪裡去。除了房產外恆大主目前推的汽車項目同樣是大虧特虧,這半年以來恆大汽車業務已經虧損24.57億元。
不過這些虧損相比於恆大集團整體產業所賺的錢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了。根據今年3月31日恆大集團發布的去年度財務報表顯示,恆大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達到4775.6億元,而他們的淨利潤更是有335.4億元。這麼賺錢的一家公司,完全可以把足球方面的虧損「忽略」掉。
在足球產業上,恆大因為投資足球,它的品牌在國內早已家喻戶曉。在10年前,恆大搞足球之前,聽過這個品牌的人可能也有不少,但是絕對沒法跟現在比。恆大這麼多年拿冠軍拿到手軟,它的品牌力也隨之提升。可以說在品牌推廣這方面,恆大做的可是極其出色,具有「大智慧」。同樣起到這種廣告作用的還有恆大冰泉,恆大冰泉業務也讓恆大虧損了不少,單純從飲用水業務角度來看這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失敗,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開一些,這何嘗沒起到一個很好的廣告宣傳效果?
所以說恆大足球雖然連年虧損,但是對於許家印老闆來說,或許這根本算不得什麼。而且許老闆還因為足球和馬首富「搭上了線」,到現在阿里巴巴還持有恆大俱樂部37.81%的股份。
每年都有很多人說恆大可能會撤資,不再向足球投入。但實際的情況是,只要恆大的房地產買賣一直保持不錯的態勢,那恆大足球也會一直發展下去。恆大以他獨有的方式創造了中國足壇的一個又一個神話。這些年來很多模仿恆大的國內球隊有點已變成了平庸之輩,有的甚至已經不復存在,但恆大一直以王者屹立國內足壇,不得不說,恆大確實有過人之處。
那麼你認為恆大的存在對中國足球起到了什麼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