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言 -
每年夏天,小龍蝦、燒烤、串串的季節啥的我可都沒少吃……很多人跟我一樣,把吃當做抵擋這惡意滿滿的世界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我們心裡,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烤肉/小龍蝦解決不了的。無論多喪的一天,一個蒼蠅館子,三兩個「酒肉」朋友,足以撫慰我們的心靈。
是啊,對於很多人來說,呼朋引伴、吃吃喝喝,幾乎相當於半個心理醫生。但是,如果我要告訴你,共餐和不良的衛生習慣很可能會感染一種疾病,而這種疾病與胃癌成正相關,你是不是有點方了?甚至嚇出了一身冷汗?咋樣,後背紋的小豬佩奇都掉了吧!你可能要問,如果飯都不能好好吃了!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如果眼前的這盆小龍蝦都不屬於我了,整那些詩和遠方又有什麼意義呢?
仰天長嘆,你要問到底是啥這麼厲害?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簡稱HP)感染,現在的發病率的確很高。在我出合理用藥門診的時候,經常會有人提來一大堆藥,問用法、用量、吃多久、注意事項……不用細看,一搭眼我就知道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當然你們更熟悉的是簡稱:HP感染。針對這種感染的治療是有「用藥套餐」的,別的病也用不到這個套餐。
記得有一次,一個人拿了藥,發到朋友圈,附上一頁紙,上面寫滿了用藥注意事項,說這是老公滿滿的愛。而我眼睛一掃(就沒人誇誇我的眼神嗎)就指出了某個用法抄錯了,這位老公不夠細心啊喂!(也可能是故意的,天蠍座的我細思極恐……)你問我為啥一眼就能看出錯誤,無他,唯熟爾,揮手深藏功與名。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把幽門螺桿菌拿出來單講?當然是因為嚴峻的大背景!我國是胃癌發病大國,全球每年新增胃癌人數近十萬,其中有四萬七千多都是中國人。雖然目前臨床上針對胃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曾經有研究報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得胃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六倍。在我國的胃癌高發區,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60%。所以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由這個數字連接起來,是不是感覺好像有那麼一絲聯繫?是不是感覺有些後背發涼?
一般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發生慢性活動性胃炎,得胃癌的概率很低。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胃黏膜容易發生慢性或急性炎性反應,不僅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增生更加活躍,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細胞凋亡。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就會導致胃黏膜中的細胞生長與死亡失去平衡,從而導致胃炎。
這樣看來,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發生是不是真的有那麼一點關係?現在的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似乎還與缺鐵性貧血、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皮膚病紫癜、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甚至妊娠劇吐有關。如此看來,我們更應該重視起來了。
1、坐著吃飯,躺著中槍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有多大呢?全世界約有50%的人是幽門螺桿菌的攜帶者,而在我們中國,這個比例則更高。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講究人情味兒,喜歡熱鬧、團圓、一家親,甚至在有親友或者家人生病的情況下,也不好意思分餐。這樣一來,就給了這種生命力和傳播力都很強的細菌一個很好的傳播空間,極易導致一人生病,全家感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60%,那麼,按照現在全國13.75億人來計算的話,就是約8億人已經中招!而這個菌也很狡猾,喜歡藏在已攜帶者的胃液、唾液和便便裡面,時刻在尋找機會感染下一個人。
2、不乾不淨,吃了都是病
你問我這個菌是怎麼感染的呢?這麼說吧,一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A上了廁所以後沒洗手,那麼他按抽水馬桶和開門的時候,都有可能把菌留在了抽水按鈕和門把手上,下一個人B使用或者摸過以後,又沒有洗手,恰巧他此時很渴或者很餓,抓起個蘋果就吃了,而這個人平時又喜歡喝酒熬夜吃燒烤、擼串嗜辣愛火鍋,他的胃黏膜就比較脆弱,那麼恭喜這位粗糙的小夥伴,歡迎醫院幾次遊。
這個糞口傳播的例子有點噁心,但這的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個常見途徑。再假設這個小夥伴是有男/女朋友C的,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這對戀人來了一個深情的法式長吻,那麼恭喜,沒過多久就會雙雙進入洞房,啊不,消化科。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擔心同房會不會傳染,這一點,請放心,只要不是毒龍鑽(開車了扶穩),那么正常的同房不會感染,因為幽門螺桿菌只喜歡消化系統。微笑臉,我在說什麼?你說我光同房,不接吻,是不是就沒事了?你隨便,我管不了那麼多,畢竟我只是一隻葫蘆。
3、舉例說明傳播途徑
你說,嬰兒不吃飯哦,會不會感染咧?咱們再往下假設哈(我簡直是個編劇精),主角還是這對已經雙雙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戀人。其中的女孩紙C有個哥哥或者姐姐,家裡的寶寶D讓她幫忙照看,這個女孩紙呢,幫忙衝衝奶粉喂喂飯,經常會幫忙嘗嘗勺子裡面的飯燙不燙,瓶子裡面的奶冷不冷。
注意,如果直接使用了寶寶的餐具,或者特別喜歡小寶寶,經常親親小寶寶的小手,寶寶我們都知道,特別喜歡咬手,那麼寶寶D也會被感染;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又喜歡親寶寶各個地方(當然小屁屁應該沒人親),甚至有的老人喜歡口對口給孩子餵飯……
這下,家中的老人E也被感染了;而E恰巧喜歡天天在外面和老朋友老夥伴吃飯聚聚,當然哥兒幾個不會想到分餐制,這個老人家又特別愛夾菜時候挑挑揀揀,也喜歡用自己的筷子給好朋友們夾菜,那麼E的老夥計們JQKA2都有機率會被感染……你看,就這樣湊夠了一副撲克牌啊,媽呀,這波假設累的我不行。
總之,幽門螺桿菌感染經常是一群一群出現的,配偶中一方感染了,那麼共同生活的另一半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父母感染了,子女的感染機會也會高;飲用受汙染的水、和已經感染的人密切接觸、一起吃飯等類似的行為,受傳染的機會更是大大增加;同學之間的密切接觸以及吃路邊小攤的不潔食品等,均可引起HP的傳播。
當然啦,毋庸置疑的是,經常在外就餐的人受感染的機會更大。當然,很多餐飲從業者要說我們不背這個鍋!但中國餐飲行業的衛生狀況良莠不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咱們也不用犟了。所以喜歡路邊攤、大排檔、蒼蠅館子的小夥伴,可得注意了,尤其夏天來了,露天燒烤麻辣燙、口水串串缽缽雞之類的,能少吃就少吃吧。
4、完了,我被感染了
既然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這麼高,那麼被感染的徵兆或者說症狀有哪些呢?許多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其實並沒有任何症狀或體徵,但如果因幽門螺桿菌陽性而引起疾病,患者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比如發現自己持續一段時間有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餐後胃痛、反酸、口臭等,可能就是患了胃炎或者胃潰瘍,而慢性活動性胃炎大多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潰瘍的病因85%以上也是因為幽門螺桿菌。
(1)檢查方式
怎樣確診呢?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胃鏡、血液、呼吸或糞便試驗檢測到。
以前各種檢測方法不太發達的時候,如果懷疑幽門螺桿菌感染,醫生開單給患者做胃鏡時會加一項叫做「HP檢測」的項目,這是直接從胃裡面取病灶,但是容易漏檢而且費用高。而血檢呢,基本不用了,因為即使治癒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既往感染者的血拿去檢查還可能會測出假陽性的。什麼叫做假陽性?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把不具備陽性症狀的人檢測出陽性的結果,而幽門螺桿菌血檢的假陽性是由於血中的抗體引起的,與試劑和操作方法無關。
現在醫院一般都是採用呼氣試驗方法,用的就是C13和C14這是兩種同位素。但是C14對人體、環境有汙染,服用同位素後由於它的半衰期為5730年,所以哪怕肉體穿越到五千年後體內還會有一半的C14呢,因此孕婦和兒童都不能用。
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選擇C13比較好。C13是不具有放射性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它適用於所有受試者,包括妊娠期婦女和兒童,不過C13比C14費用要高一些。所以擔心輻射的可以選擇C13呼氣法。
注意:清晨空腹或者禁食6小時後方可檢測,另外檢測前需停用XXX鉍劑、XX拉唑(質子泵抑制劑)、XX西林、XX沙星(抗生素)等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一般停藥4周後進行檢查。
此外,還有種最新且簡便的方式:用唾液測試板檢測,簡單安全費用低。非常適合初查和複查。
(2)如何打敗大魔王
幽門螺桿菌這麼討厭,怎麼治療它呢?當符合適應症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時,應及時進行根除治療。在根除治療結束至少4周後應再次檢測,以判斷HP根除是否成功,經一線方案根除治療失敗的患者,接受二線治療方案的根除率就不會特別好。
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方案,涉及到患者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我就得了一個病,為什麼給我開了四種藥?醫生和醫院肯定就是在騙錢!
是不是這樣呢?在藥品零差價的今天,給你開這麼多藥,除了增加單張處方用藥金額(越高對醫生越不好,超出標準會受到處罰)以外,沒有任何意義,對醫生更是沒有任何益處。
目前,我國臨床上HP根除方案主要兩種:標準三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PPI)+克拉黴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黴素+甲硝唑)和鉍劑四聯療法(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而國外三種抗生素聯用的方法由於可能增加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同時還會使治療失敗後抗菌藥物選擇餘地減小,所以我們基本不採用。
由於我國氟喹諾酮類藥物(就是XX沙星)的耐藥率高,所以大多數你們見到的是鉍劑四聯方案,一般來說也就是「膠體果膠鉍/枸櫞酸鉍鉀+XX拉唑+抗生素1+抗生素2」。而兩種抗生素的組合一般是:
1.阿莫西林+克拉黴素;
2.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3.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4.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對於青黴素過敏者(我國青黴素過敏患者較多),這個抗生素的組合就變為:
1.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
2.克拉黴素+呋喃唑酮;
3.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4.克拉黴素+甲硝唑。
注意,其中鉍劑需飯前服用且不能和牛奶之類的同服,服用幾天以後會發現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這個停藥以後就會好轉。
(3)生活注意
為了不被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需要注意聚餐的時候儘量使用公筷、消毒或者認真清洗乾淨的餐具;便後清潔、餐前洗手、飯後漱口; 不口對口給寶寶餵食,不和小寶寶使用同一個餐具。
- 完 -
其實我想說,在中國做到分餐真的很難,而且我們也很難分辨同桌而食的人是不是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我們自己能做的就是儘量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衛生,保護好自己,如果自己已經是感染者,那就更要注意保護家中的孩子,當然,還有別人的孩子!
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於津生. 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 醫療裝備,2017,30(14):190-191.
[2] 葉暉,張學智. 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方案進展[J]. 2017,26(6):644-648.
[3] 方灑,李恕軍. 幽門螺桿菌根除藥物研究進展[J]. 2017,60(5):444-447.
作者:六葫蘆(藥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