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沒有君子不養藝人」。在很多相聲專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攢底演員表演結束鞠躬致謝時,臺下觀眾掌聲雷動,強烈要求返場加演。在現場氛圍的感染下,有些相聲演員可能要返上三四段甚至更多,更有甚者返場節目已然超過了正活的時長。或許有人認為如此高頻率返場有失藝德,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觀眾對於演員發自內心的愛戴。作為演員無以為報,只能通過返場加演以謝知音。
「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話誰都會說。作為相聲演員也深知假如失去觀眾,自己藝術之花必將枯萎凋零。然而,有時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就能讓演員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就拿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先生來說吧,當年就因為一時糊塗傷了「衣食父母」的心。多年之後,再想起這事兒,依然悔不當初。
老觀眾都知道,姜昆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還是從與李文華搭檔開始的。當年《如此照相》《愛的挫折》《詩歌與愛情》等原創相聲一經問世,隨即引起強烈反響。姜昆更是因此成為同輩相聲藝人中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這一老一少的組合在當時毫無疑問是紅得發紫的黃金搭檔。一時間姜昆的演出活動變得異常繁忙。
1983年的夏天,姜昆與李文華受邀到西安參加一場喜劇理論研討會。原本日程安排是白天全天開會,晚上在體育館裡演出。主辦方為盡地主之誼,臨時提出要在中午休息時間帶他們去參觀一下秦始皇兵馬俑。 到了秦俑博物館,果然不出他所料,圍上來一大幫索要籤名、要求合影的工作人員。雖說開了一上午的會,這爺倆都有點累了,可看到大家這麼熱情,還是強打精神配合著一撥接一撥的合影。
好不容易一一滿足了大家的籤名合影要求,這時候所有工作人員將他們圍到了中間,齊聲鼓掌歡迎他們當場說一段相聲。這下可讓年輕氣盛的姜昆有點為難了,他扭頭看了看身邊的李文華,依舊面帶微笑和大家招手致謝,看意思這就要開演似的。已經有點煩躁的他,忍不住說道:「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我們上午剛開了三個半小時的會,我整整講了三個小時。本來應該休息,可是領導讓我參觀秦俑,我和李老師盛情難卻。我們晚上在體育館還有演出,太累了,同志們諒解一下,下次來我一定專程為大家演一場,今天時間緊就免了,行不行?」嘴上說的是徵求意見,可腳底下已經準備抽身要走。
顯然這樣的說辭讓沒法在場工作人員答應。人群裡就有抱怨的,「免了?你們這大牌明星一到,說免就免了?說是下回來,猴年馬月?機不可失,大傢伙可饒不了你。」這麼一說,其他人更是死死地將他們圍住,還有的去堵住了門。姜昆一看這陣勢心裡更是急躁,倆眼直看李文華,恨不得讓他站出來打個圓場,好趕緊走人。可他還是一臉笑容,一張嘴就說:「姜昆,不行咱就......」剛說半句,姜昆趕忙給攔下了。接著又衝著周圍人解釋說:「諸位朋友,我今天實在演不了了,如果在這兒演,大傢伙一圍上,沒完沒了,晚上的演出非砸鍋不可,這嗓子是肉的,不是鐵的!要不這樣,我負責督促給你們這兒送二十張票來,請你們去看演出,那兒的效果好,我請客。」
大家看出來他是鐵了心不想演了,只好閃開一條過道讓他們離場。李文華沒想到他這麼直接地拒絕大傢伙,心裡也有點不落忍。一邊走著一邊向大家頻頻作揖,還不忘替他打著圓場。就在二人走快走到門口時,從背後傳來一句:人不大,架子還挺大!姜昆聽完這話,也只能默默承受著。直等出了博物館大門,李文華像是自言自語地說:「今天這陣勢,真要送票,人家都未見得來,不信你瞧著。」姜昆心裡很清楚,這是老先生在批評自己。可他也有苦難言,演出任務擺在眼前,不能因小失大。
事隔多年,每每想起當年的那一幕姜昆還是後悔不已,可已經傷了觀眾的心又該如何彌補呢?不過敢於承認自己的衝動,並將其公之於眾,同樣需要足夠的勇氣。這件事也讓姜昆由衷的感受到,如果失去了觀眾,距離觀眾越來越遠,你可能真的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