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相聲講究三分逗七分捧,「捧哏」的角色叫做量活兒,這個可是細活了,要善於把控場上的流暢和熱度,奉獻精神是對相聲這一特定角色的標準和要求。在筆者心中,在年齡稍長一些人的心中,相聲表演藝術家李文華堪稱「捧哏」的經典人物之一。
02執著的力量
在這裡,我想起了一代武俠巨匠古龍先生的傳世名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麼退出」,作為傳統的國粹,相聲就是藝術江湖。相聲藝術無疑伴隨了我們青春的成長,也在相聲的歡笑和啟迪中,我們從不諳世事的頑童成為了鬢泛霜華的知天命之人。
而相聲界老人李文華,用他對相聲的摯愛,用他對相聲的理解和追求,在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詮釋了「執著」這兩個字的分量和意義。
03飽含溫度的榮光
無疑,李文華與姜昆的合作帶給大家更多的歡笑和淚水,當然這淚水是開心和由衷喜悅的淚水,無論是《醉酒》《打針》《語言美》還是《談情說愛》《男子漢宣言》《說一不二》《錯走了這一步》,無不把一個小小的故事、尋常的場景用生動詼諧的語言藝術暢快淋漓的予以展示,李文華和姜昆長期珠聯璧合的合作讓相聲進入到了觀眾心裡,被相聲界稱為「頑童戲老叟」的表演方式更是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追捧。更喚醒和充實了人們對美好的反思和嚮往。
04「蔫」的智慧
李文華老師,一個長相極為普通,甚至是長相有點老的「乾巴老頭」,對相聲藝術卻有一顆猶如他老人家名字「文華」一樣的執著和追求。在舞臺上,丑角也有他的藝術魅力和藝術之光,就如李文華老師這樣的樸實無華,李文華老師額頭的溝壑和臉上的刀鑿斧刻才是真正見證這位耄耋老人的相聲藝術的人生印記。
人們不會忘記,在八十年代的春晚和其他舞臺上,有了他和姜昆,多少由衷的歡笑迴響在人們耳際,他們兩位藝術搭檔的「包袱」表演,李文華老師那帶著孩子般天真爛漫的笑容,恰到好處的捧哏無疑把「蔫包袱」給發揮到了極致,觀眾致以歡快地掌聲是他莫大的榮譽。這個貌不驚人語不休的小老頭,在「蔫巴」裡藏著智慧和機靈。他慢悠悠的談吐、細咪咪的眉眼,枯樹般的「老臉」,總是時不時帶出漫不經心的誇張和驚喜,總是出其不意地迸發出幽默的火花。
李文華老師似乎是為相聲而生就的「蔫」,也只有在自己心中獨特而又風趣的奇異相聲藝術中,「蔫蔫的」李文華老師才能光芒四射,笑點不斷。
05拜師夙願
其實,作為老相聲藝術家,李文華一生可謂是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場讓人忍俊不禁的相聲之光。但是時至李文華82歲,李文華仍念念不忘當初與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老師的人生約定.無疑,李文華的真誠和執著早已獲得馬三立老人的賞識,對於馬三立老師的相聲界正規派系,李文華老師早有意師從。只是因為一些不能明說的誘因,早已對李文華惺惺相惜的馬三立老人遲遲未執行收徒之禮,直至馬三立老師去世,李文華的拜師之事都未予成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李文華老師去世前十個月,在老搭檔姜昆的積極奔走下,李文華老師師承馬三立的新聞發布會才正式宣告。在眾多相聲界泰鬥的見證下,李文華老師終於擺脫「海青」,師承名門正宗了,二十幾年的苦心孤詣終於在人生行程即將終止前得以圓夢了,李文華老師也可以安然了!
06感言
作為局外之人,我們無從追尋李文華老師內心的初衷,但是至少通過李文華老師將畢生心血,將自己人生韶華奉獻給了相聲舞臺,奉獻給了他心儀的事業和職業,也得到了大眾和心中之師的冥冥認可,這也是夙願堅持的勝利,也是夙願實現的釋然吧!
感謝你,李文華老師,一個終身行走在相聲藝術的求是者!
本文為尋夢草原的疆郎原創,對李文華老師終身奉獻相聲藝術以及臨終前才完成拜師夙願有何想法和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關注,與你們一起見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