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的相聲聽上去絮絮叨叨,其實每一句臺詞,都是他有意設計

2020-12-15 心鑫愛娛樂

馬三立晚年的時候被稱為相聲泰鬥,一方面是他的輩分高,年歲大,另外更主要的,還是他一生表演過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言傳身教,都令人折服,讓人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馬老的個人魅力。

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八旬馬三立如是說

在這段採訪中,馬三立的年歲已然不小,應該在80歲以上,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老人、曲藝老人,說了一輩子相聲。

面對鏡頭,馬三立是這樣說的: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咱們來大體分析一下馬老這幾句話的含義。

不下功夫對不起觀眾

其一,「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

這是說演員對於相聲演出的嚴肅態度和認真準備。很多相聲的表演輕鬆自然,看上去就像兩人閒聊天兒。其實他們的詞絕大部分都是事先準備好的,絕不是完全靠到了臺上現場亂撞。

就像馬三立自己的相聲,很多時候聽上去都絮絮叨叨的,好幾句話還要重複,其實這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停頓和重複,都是馬三立事先設計好的,那就是他追求的表演風格。

現在有些演員在臺下並不好好對詞兒,感覺差不多了就直接上臺,其實這樣的表演風險很大,即使再有舞臺經驗,也不應該每次都不做充分準備,倉促上臺。有可能也不出舞臺事故,但一般來說精彩也精彩不到哪裡去,那同樣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相聲不是二人轉

其二,「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

馬老說的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你首先想到什麼?可能是二人轉。

二人轉在很多時候的表演就是如此,不能說它沒有幽默的成分在,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目光,不擇手段地逗大家發笑。與二人轉的表演相比,相聲更富有藝術性,主要靠語言魅力來吸引大家。

也許,相聲在早期也是靠一些這樣的手段來吸引路人駐足的,「相聲」的「相」就是相貌和外表,而且相聲四大表演風格「帥賣怪壞」中,還單有「怪」的風格。不過後來「怪」的表演被慢慢摒棄,只是在這些年又被一些演員撿了回來。一貫以幽默表演見長的馬三立,很明顯不贊同一味靠過於外化的感官刺激吸引觀眾的表演。

好相聲讓人回味

其三,「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聽完相聲到家回想起來還想樂,這就是相聲語言的魅力,是一種可反覆回味和欣賞的幽默。馬三立提到的撤凳子這樣的表演,其實也不是逗不樂觀眾,但這只是一種極為淺層次的逗笑,一般是逗孩子發笑的手法,或者說是一種滑稽,它也能第一時間逗笑觀眾,但絲毫不具可回味性,缺乏起碼的幽默。

聽不膩的馬三立

馬三立說了幾十年相聲,對於什麼是好相聲,什麼是好表演,有自己的經驗和表達。相聲界曾經有話叫「無人不宗馬」,說的是所有相聲演員,都或多或少受到過馬三立所在的馬派相聲的影響。

馬派相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市井,自嘲,小人物,故事性,還有就是意味雋永的幽默感。聽馬三立的相聲似乎永遠聽不膩,哪怕是絮絮叨叨說小事兒,民間智慧和幽默蘊藏其中。它們也許不會給你帶來特別具有衝擊性的大包袱兒,但那些好玩兒的語言和橋段,是足夠聽者琢磨很長時間,而且一想起來就會嘴角上翹的。

馬三立晚年表演的最知名相聲之一是《逗你玩兒》,但相聲絕不只是「逗你玩兒」。

相關焦點

  • 相聲泰鬥馬三立,是郭德綱口中所說的,活得久才成的藝術家?
    經常看到網友的一些評論,借用的是郭德綱先生的話:「四個說相聲的對著罵街,誰活到最後,誰就是藝術家。」這本就是一句為了舞臺效果的臺詞,卻被某些人奉為真理;也許郭德綱先生暗喻的是幾個醜陋的藝人,卻被有些人當做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圭臬。
  • 劉寶瑞的相聲江湖,和常寶堃互稱師哥,被馬三立救過也坑過
    說相聲風格有「帥賣怪壞」的說法,要論起來,相聲大師劉寶瑞的風格是哪種呢?筆者認為,劉寶瑞的相聲風格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好玩」。其實,劉寶瑞的相聲生涯也是幾乎充滿了好玩的事兒,列出幾件來大家來品品。3,被馬三立救過命也被坑過劉寶瑞到天津後和馬三立趙佩茹關係很好,三個人年輕時還合作過《扒馬褂》,雖然馬三立只比劉寶瑞大一歲,但馬三立壽字輩比劉寶瑞大一輩,因此劉寶瑞見了馬三立從來都是叫三叔。
  • 同為相聲大師,馬三立與侯寶林誰為相聲做的貢獻更大呢?
    侯寶林和楊少華是寶字輩,而馬三立先生是壽字輩,是輩分最高的,因此,他當然是坐著在前排的。他知道侯寶林被安排在前排,但沒說什麼。可此時楊少華也找來一張凳子,放在前排侯寶林旁邊。馬三立就問道,「你怎麼也坐這兒?」楊少華回覆說,「寶林不也坐這了嗎?」沒想到,馬三立不高興了。說了句,「都TM後邊站著去。」
  • 被馬季評價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馬三立擔得起這樣的評語嗎?
    馬三立被稱為相聲泰鬥,不管是生前還是身後,都是受到尊重的相聲藝術家。2001年從藝八十周年暨告別舞臺演出當中,相聲界眾星雲集,共同慶賀這一盛事。相聲講究師承和輩分,馬三立的輩分是相當大的,他是壽字輩的相聲演員,和張壽臣等人是一輩,比2001年當時早已作古多年的侯寶林還要大一輩。而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屬於寶字輩下面的文字輩,因此就屬於馬三立的徒孫輩分。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的相聲藝術造詣,誰更高一籌!
    後來跟了二黃師父顏澤甫,天天挨打吃不飽飯,師父去外地時撂下他不說還給同行發話不讓侯寶林出師。侯寶林是通過自學、偷藝等方式才慢慢進入相聲行業的,等到他有一定水平之後才被朱闊泉收入門下,不然他天天挨同行的欺負。
  • 相聲泰鬥馬三立唯一一次的春晚,姜昆對其「稱謂」卻引網友熱議
    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氏相聲」  他的相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雅俗共賞  在天津也形成了「無派不宗馬」的說法  但就是這麼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為何只上過一次春晚的舞臺呢  在那個相聲正處於高峰期的年代  相聲節目也一直都是各大晚會必備的名單  我們熟知的藝術家 侯耀文 馬季 馮鞏等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答案驚人!
    實事求是地說侯寶林對相聲貢獻更大!是侯寶林在民國時期把相聲的倒二地位提到了蹲底的地位,給相聲藝人的地位提高作出了其他任何人沒有的貢獻。二是新中國時期他和孫玉奎等人(還有三蘑菇和其他藝人也是相聲改進小組的等等),但侯寶林作用彰顯同時創造了不少新活並革新了不少老活,淨化了相聲舞臺。
  • 他是冷面笑匠,相聲大師,「少馬爺」馬志明:父親有時候有點調皮
    「媽媽,他拿咱家褲子啦!誰啊?逗你玩」。這是一段幾乎家喻戶曉的臺詞,「逗你玩」三個字如今更是成為許多人開玩笑時的口頭禪,而這段經典的表演正是出自給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相聲泰鬥馬三立。幽默大師不論是《開粥廠》裡愛誇口的「馬善人」、《買猴》裡老犯糊塗的 「馬大哈」,還是《練氣功》裡長著兩顆大板牙、專門欺負小孩的「張二伯」,馬三立在相聲作品中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十分傳神,而他的表演也通過廣播、電視給千家萬戶送去了許多的笑聲。那麼在舞臺上風趣機智的馬三立,生活中也是個幽默達人嗎?
  • 郭德綱開蒙師父常寶豐玩直播,大膽指出馬三立相聲缺點,很有道理
    最近,喜歡聽相聲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著名相聲藝術家常寶峰先生也開始現場演奏。隨著現代自媒體的普及,很多男女老少都在順應時代潮流,現場打球。許多相聲演員,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的演員,也註冊了帳號,開始播放相聲。說到張寶峰,大家都很熟悉。
  • 馬三立相聲《吃元宵》裡的孔子,原來大師的段子這麼有文化
    馬三立老先生和王鳳山老先生有一段對口相聲《吃元宵》,堪稱經典,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小時候聽只是聽個樂呵,長大了以後再聽,從中聽出了許多細節。不禁感嘆,大師果然是大師,哪怕是編個逗樂的段子,都有嚴謹的態度。
  • 他是「相聲八德」之一,人稱周蛤蟆,破天荒的把相聲帶進了劇場!
    他是大名鼎鼎的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師父,師承相聲前輩範長利,人稱「老範爺」。他把難登大雅之堂的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他就是「相聲八德」之一、藝名周蛤蟆的周德山先生。
  • 馬三立侯寶林在春晚唯一一次「合作」,被侯耀武突然叫停
    馬三立倒是正兒八經上了一次春晚舞臺,可惜沒趕上好時候,他上的1985年春晚被稱為歷史上最失敗的春晚,現場不僅非常冷舞臺效果也極差,馬三立的單口相聲《大樂特樂》(也叫《起名的藝術》)顯得比較溫。從那之後,馬三立再也不上春晚舞臺了。
  • 相聲笑談之「春典」:馬三立靠這個混過飯,張壽臣差點挨揍
    說是舊社會馬三立跑濟南賣藝,結果到了地界兒找不著「穴」沒法撂地。 馬三立沒法,找了一個變戲法的跟人套近乎:「我二人天津衛団春,近幾日念啃,能否賞個穴。」 這裡解釋一下:「団春」—說相聲的,「念啃」—沒飯吃;「穴」—空地。馬三立這是想借變戲法的穴做買賣,又叫「聯穴」。
  • 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妻子穿2年衣服睡覺,史上最潮流爺爺閃亮登場
    馬三立在相聲界從藝80載,他嘗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卻始終初心不改,刻苦鑽研相聲技藝,80年的演出生涯中,他共表演了200多個傳統段子,創作改編的新節目也有六七十個。他被稱為「當代相聲泰鬥」、「喜劇大師」.。那麼,馬三立究竟是如何從一位撂地跑碼頭的賣藝人成長為一代藝術大師、相聲泰鬥的呢?
  • 他是馬三立的徒弟,也是常寶華的弟弟,73歲做直播,直面犀利問題
    但每一個相聲演員,只要做到了努力去說相聲,而且說的是正能量的相聲。即便不是正能量的相聲,但起碼不去說那些烏七八糟的相聲。這就可以。常寶豐老先生的這段回答總結起來也就是一句俗語: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也就是說,你可以喜歡姜昆的相聲,你也可以不喜歡。
  • 提問:馬三立相聲有什麼毛病?七十三歲高徒常寶豐:嗓子行嗎?
    常寶豐先生在相聲行業的輩分相當高,他是馬三立大師的徒弟,常派相聲本身也是相聲三大家之一,這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分量。常先生也對相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尤其是相聲行業的飯圈文化,常先生提出了批評意見,因為所有的相聲藝人,即使是大師,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寶豐先生在直播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認為,整個相聲行業這麼多年,出現了無數的相聲大家,但是任何一位即使是大師,也都有缺點。
  • 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不上春晚,85年春晚姜昆做了啥,馬老生氣了?
    說到相聲泰鬥馬三立,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他一直都是大家公認的相聲界典型代表人物,不管是藝術修養還是為人處事方面,都堪稱業內典範。其中馬季曾評價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坎坷,但他從未有過抱怨。無論現實生活如何摧殘他的肉體,他依然沒有放棄對相聲藝術的執著追求。也正是這份信仰,讓他一路堅持走來。
  • 抖音評論為什麼都在說盤他是什麼梗 相聲《文玩》視頻臺詞
    相聲節目《文玩》裡面有一句「乾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盤他!」整個包袱就是逮啥盤啥,能不能盤不管,上去就盤他。很洗腦,「盤他!」和「不圓潤」就組合成了個梗,精簡後就剩了」盤他「。   在看到一些反光的不對頭的物體(比如加特效的大腿)或者圓潤的很奇怪的東西(比如大光頭)的時候也可以用。沒有前文的時候忽然說「盤他」會和「懟他」、「肛他」一樣,近議為起鬨或者開玩笑。
  • 郭德綱的相聲聽膩了,我有點想念相聲泰鬥馬三立了
    父親看了看馬三立,心想:這孩子,買個校服有什麼好爭的?見馬三立堅持,父親便囑咐了一句:「記住,量好尺寸,買合適了!」馬三立興奮不已,連聲答應。第二天,父親早早地就起來了。他對馬三立說:「三立呀,把校服穿上,看看!」
  • 82歲「老相聲」李文華終遂拜師馬三立人生夙願,在天國也心安了!
    相聲藝術無疑伴隨了我們青春的成長,也在相聲的歡笑和啟迪中,我們從不諳世事的頑童成為了鬢泛霜華的知天命之人。而相聲界老人李文華,用他對相聲的摯愛,用他對相聲的理解和追求,在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詮釋了「執著」這兩個字的分量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