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釋經默想37:撒種的比喻

2021-02-19 全球愛之音

(▼滑動查看經文▼)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人到祂那裡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祂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以這些經文開始的這一章,其突出之處在於它包含了許多比喻。教會偉大的元首,從自然這卷書中得出屬靈真理的七個驚人例證。

祂通過這樣做讓我們看到,信仰方面的教導可從創造界的每一件事上得到幫助。要「尋求可喜悅的言語」的人(傳12:10),不要忘記這一點。

為本章開頭的撒種人比喻,是那些可以得出非常廣泛應用的比喻的其中一個,這在我們自己眼中不斷得到證實。

無論在哪裡,只要傳講解釋神的道,人聚集來聽,我們主在這比喻中的話就要顯為真實。它作為一種普遍原則,描寫了在所有聚會中發生的事。

讓我們從這比喻中首先認識到,傳道人的工作就像撒種人的工作一樣。和撒種人一樣,傳道人如果要看見有結果,就必須撒好種子。

他必須撒下神純正的話語,而不是教會的傳統,或人的教訓。沒有這一點,他的勞苦就要徒然。他可能來來往往,看起來說許多話,在周而復始的教牧本分中大大做工。

但這將不會為天堂收取靈魂,不會有生命的結果,不會有歸正。

和撒種人一樣,傳道人必須勤奮。他必須不遺餘力,他必須使用每一樣可能的方法,讓他的工作興盛。他必須耐心「在各水邊撒種」,「存著指望去耕種」。他必須「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道。

他決不可被困難和挫折攔阻,「看風的必不撒種。」當然他的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勞動和努力,但沒有勞動和努力,人很少能獲得成功。(賽32:20;提後4:2;傳11:4。)

和撒種人一樣,傳道人不能賜人生命。他能撒交給他的種子,但不能命令它生長。他可以把真理的道傳給一群人,但他不能讓他們領受這道,結出果子。

賜生命,這是神主權的特權。「叫人活著的乃是靈」,唯獨神能「叫他生長」。(約6:63;林前3:7。)

讓這些事情牢牢存在我們心裡。作神話語的真正執事,這不是一件輕忽的事。要在教會裡作一個懶散、形式主義的僱工,這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要作一名忠心的撒種人,這很艱難。我們禱告時應特別記念傳道人。

接著讓我們從這段經文認識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聽神的道,卻不得益。我們可以帶著一顆像「路旁」一樣剛硬的心聽講道—毫不在乎,不假思索,毫不關心。

傳道人可能充滿感情地把基督釘十字架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可能帶著徹底的冷漠聽祂受苦的事,把這當成一個我們不感興趣的題目。

話語一落入我們耳中,魔鬼就會把它們奪走,我們可能回到家中,仿佛根本就沒有聽過一篇講道。哎呀!這樣的聽眾有很多!

論到古時偶像的話,也可以用在他們身上,他們是「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詩135:16,17。)看來真理在他們心上帶來的影響,不過就像水淋在石頭上面。

我們可能帶著喜悅聽講道,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象卻只是暫時和短命。

我們的心,就像「石頭地」,可能帶出溫暖感覺和美好決心的豐收,但與此同時,我們心靈之內可能沒有深深紮根的動工,反對或試探第一陣的冷風就可能讓我們看似存在的信仰枯萎消失。哎呀!這樣的聽眾有很多!僅僅愛聽講道,這並不是蒙恩的記號。

成千上萬受了洗禮的人,就像以西結時候的猶太人那樣,「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結33:32。)

我們可能聽一場講道,贊同它裡面每一句話,卻因這世界吸引我們的影響,從中得不到益處。我們的心,就像「荊棘地」,被思慮、作樂和屬世計劃的毒草擠住了。

我們可能真的喜歡福音,希望按著它遵行,卻在不知不覺之間不給它機會結果子,容許其它事情在我們的情感之中佔據一席之地,不知不覺就充滿我們整個內心。

哎呀!這樣的聽眾有很多!他們很明白真理,他們希望有一天成為堅定的基督徒。但他們從未走到一種地步,要為基督的緣故捨棄一切。他們從不下定決心「先求神的國」—就這樣死在他們的罪中。

這些是我們應當認真衡量的要點。我們決不可忘記,有不止一種聽道卻不得益的方法。我們來聽,這並不夠。

我們可能來,卻心不在焉。我們不作心不在焉的聽眾,這還不夠。我們的感動可能只是暫時的,快快消失。我們的感動不僅僅是暫時的,這還不夠。它們可能因著我們頑梗抓住世界不放,就持續沒有結果。

確實「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

最後,讓我們從這比喻認識到,只有一種正確聽道的證據。這證據就是結果子。這裡講的果子是聖靈的果子。

向神悔改,信靠主耶穌基督,生活和品格聖潔,常常禱告,謙卑,仁愛,顧念屬靈的事—這些是唯一滿意的證據,證明神話語的種子正在我們心裡做它原本的工作。

沒有這樣的證據,不管我們的認信多麼高調,我們的信仰都是虛的,比嗚的鑼,響的鈸好不了多少。基督已經說了,「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約15:16。)

這個比喻當中,沒有哪部分比這更重要。

我們決不可滿足於一種不結果子的信仰正統,一種對正確神學觀點的冰冷堅持。我們決不可以清楚的認識、火熱的感覺和莊重的認信為滿足。

我們務必要確保,我們承認所愛的福音,在我們心裡和生活當中結出積極的「果子」。

這是真正的基督教信仰。雅各的話應當常常迴響在我們耳邊,「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

讓我們看完這些經文的時候,不要不自問這個重要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聽?」

我們生活在一個基督教國家,我們一個星期日接一個星期日去敬拜的地方聽講道。我們是帶著怎樣的心聽講道?它們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什麼影響?我們能指出任何事情,是配得上「果子」稱號的嗎?

我們可以確定,要最終到達天堂,所需的不只是固定在星期日上教會和聽傳道人講道。

神的話語一定要被接受進到我們心裡,成為我們行動的源動力。

它必然對我們裡面的人造成實際影響,在我們外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如果它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就只會在審判那日加重我們的定罪。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第8章中文版分成九段,標題分別是:跟從耶穌的婦女們、撒種的比喻、用比喻的目的、解釋撒種的比喻、器皿下的燈、遵父旨的人都是親屬、平靜風浪、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治好睚魯女兒的血漏婦女。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作者說,過了不多日,耶穌週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
  • 撒種的比喻丨耶穌基督為什麼用比喻跟門徒啟示天國的奧秘
    馬太福音13章1-9節,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馬太福音耶穌基督遭到以色列民棄絕之後,他開始用比喻向門徒講「天國的奧秘」,門徒進前來問主為什麼用比喻對眾人講話,主耶穌回答門徒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基督徒能看到先知看不到的事嗎
    第13章中文版分成十三段,標題是:撒種的比喻、用比喻的目的、解釋撒種的比喻、稗子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面酵的比喻、用比喻的原因、解釋稗子的比喻、藏寶的比喻、尋珠的比喻、撒網的比喻、新舊庫藏、拿撒勒人厭棄耶穌。
  • 06 土壤的預備|撒種的比喻
    第二章:撒種的比喻06 土壤的預備在撒種的比喻中,基督指出撒種不同的結果乃在於土壤。每次的情形雖然不同,但撒種的人和種子始終是一樣的。主藉著他的先知囑咐我們:「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耶4:3;何10:12)他深願為我們成就這一番工作,並邀請我們與他合作。撒種的人對於預備人心接受福音,也有一番工作要做。在傳道的工作上,用於講道的工人太多,而且在彼此傾心吐意的工夫上太少了。實在需要為迷失的人作個人之工。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人子究竟應該在什麼時候再臨
    這段話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3:28-31,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1:29-33。三個版本的內容基本沒區別,只有一點,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只以無花果樹比喻,路加福音還加上所有其它的樹。有些經學家將這段話和第21章「咒詛無花果樹」的話聯繫起來,說那棵枯乾的無花果樹如果發嫩長葉的時候,基督再臨就近了。
  • 恩典時代丨主耶穌為什麼用比喻向門徒啟示天國的奧秘
    馬太福音十二章的結尾,主耶穌基督借著法利賽人的試探,宣布暫時斷絕與猶民的親屬關係,揭開了恩典時代的新篇章!這也是主耶穌宣告律法時代結束,恩典時代即將開始!馬太福音十三章,主耶穌基督用比喻向門徒啟示了創世以來所隱藏的奧秘。
  • 「馬太福音」基本結構及與其他三個福音的關係
    「馬太福音」 在新約福音書中的順序排在第一位。但是「馬太福音」不是最早成書的福音書,一般認為最早成書的福音書是「馬可福音」,後來馬太和路加參照馬可福音」撰寫了「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最後,約翰又在前三個福音的基礎上寫作了「約翰福音」。
  • —被誤解的「馬太效應」
    這句話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馬太效應」,原出自馬可福音4:21-25 (馬太福音13章11~12)中:向上滑動閱覽馬可福音 4:21-25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鬥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
  • 馬太福音講解(十一)
    如果你在禱告的時候,只在乎別人對於你的看法如何,而不關心神對於你的態度如何,那你還不如不禱告——因為你的心裡根本就沒有神,所想的都是如何才能得到別人的稱讚與好評。⒌基督徒對於錢財,應該擁有的態度【馬太福音6:19/21】①地上的財寶——有蟲子咬,會鏽壞;【馬太福音6:19】②天上的財寶——沒有蟲子咬,不會鏽壞。
  • 聖經研究丨學者把新約三卷福音稱為對觀福音是不當的
    新約的頭三卷福音書,即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聖經學者習慣上稱為對觀福音或符類福音書。筆者對此主張不予認同,理由是這三卷書的受書對象、主題和記載的重點均不相同,馬太福音的受書對象是猶太人,主題是「耶穌,救贖的君王」,記載的乃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芥菜種子是最小的嗎 芥菜能長成大樹嗎
    這段比喻是馬可福音裡沒有的、是馬太福音作者自己加的。在這個比喻之後,隔三段他再寫這個比喻的解釋。作者的意思是耶穌把比喻在眾人面前公開說,而把解釋在私下裡對門徒說。就跟前面第二段、10-17句說的那樣,表示不讓別人知道耶穌的比喻是什麼意思。不過他這點小心思有什麼用呢,這個所謂的比喻有多麼小兒科啊,試問誰看不明白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神是只重衣衫的勢利小神嗎 要不要給凱撒納稅
    馬可福音中並沒有這個比喻,路加福音有寫這個故事,但是在14:15-24,寫耶穌還在加利利的時候,到某法利賽人首領家吃筵席,然後說了這個比喻。這兩個比喻的具體內容有些不同。這些問題說明這個比喻也只能哄他們教派的信徒高興,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誰能被神請到天國去吃飯,誰不能被神請到天國去吃飯,各個不同的宗教、各個不同的教派說法都不同,誰的能作準呢。馬太福音的版本看起來跟路加福音的差不多,但是仔細看的話差別是很大的。首先「有一人」擺設大筵席改成「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稅吏和娼妓比他們先進神的國是什麼意思
    這個比喻應該是後來的作者加上去的,這個比喻馬可福音中沒有,路加福音中也沒有。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都是直接寫下一個比喻。按理說,這個比喻「神意」是不錯的,在上一段路加福音抄得好好的,很難得句子都沒什麼改動,如果馬太福音最早的版本就寫了本段,路加福音不可能跳過這段不抄,直接去抄下一個比喻。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要僕人賺那麼多錢幹什麼
    第25章中文版分成三段,標題分別是:十個童女的比喻、按才受託的比喻、萬民受審判。這三段在馬可福音裡都是沒有的,其中第二段在路加福音19:11-27。按我們的經驗,這三段肯定也是後來的作者「編」加「抄」的。先介紹第一段內容。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平靜風浪使人稀奇嗎
    這段話的馬可福音版本在4:21-25,馬太福音的版本在5:14-16、13:12。路加福音的這段話基本上是抄馬可福音的,只是少了「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這一句他沒有抄在這裡,移到6:38「不要論斷人」那一段裡。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舊約的傳道書11:4說:看風必不撒種,望雲必不收割。這句話意思就是告訴人們,風雨難測,看天氣很難,你想通過看風看雲來選擇一個好天氣更是千難萬難,比如你看風覺得明天適合播種,結果到明天才知道,這個糟糕的天氣根本不能播種;你看雲覺得明天應該是個晴天,可以收割,但第二天起床,卻發現天降大雨,這不是個收割的好天氣。
  • 查經|《新約》馬太福音:你們禱告
    (馬太福音 6:8 和合本)Do not be like them, for your Father knows what you need before you ask him.(馬太福音 6:12 和合本)And forgive us our debts, as we also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
  • 聖經神學:馬太福音(27) 怪宴?聖宴!
    ☀ 觀看視頻請到頁面左下方點擊:閱讀原文馬太福音親愛的觀眾朋友平安//歡迎你們繼續收看//空中聖經學院//35集的馬太福音研讀//今天我們來到第二十七集//經文是馬太福音的二十二章//第1節到14節//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經文////耶穌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祂不是那一個坐在床邊//講故事的父母//在床邊哄小孩子睡覺的父母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看來約翰福音的作者不認同馬太福音上一段「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中將耶穌寫為怕死的人,然後就不按那個寫,自己想了一個繼續神化耶穌的禱告,寫耶穌死去是化憂愁為喜樂、不是失敗而是得勝。如果真的耶穌被捕前是像約翰福音那麼禱告的,其它三部福音書為什麼不記載呢,所以我們如果要承認三部對觀福音書,就不能承認約翰福音所寫的事是真的。
  • 讀.經.示.範—馬太十三章 國度奧秘的揭示
    二 國度奧秘的揭示 十三 1~521 國度初步的工作 1~23(問:屬天的王在國度初步的工作,把自已比喻為什麼?撒在那幾種人裡面?)太 13:3 注 2【那撒種的乃是主自己。】太 13:3 注 3【種子是國度的道,在這道裡有主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