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佔全國1/5的川軍,抗戰時貢獻有多大?無川不成軍不是玩笑

2020-12-11 大國將令視頻

當一個國家不能做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去反思不足、彌補缺陷的時候,這個國家終究會被其他國家遠遠甩在身後,甚至會被任人魚肉、不得翻身。當時正是清政府的昏庸無能,才鑄就了一系列的惡果。但是,無論在哪個時代,一個國家都不會少了英雄,他們組建成數支部隊,用熱血與生命死守國門,即使侵略者再兇殘、再強大,他們也不會後退一步。而回顧14年的抗日戰爭,在無數部隊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軍隊中川軍必然得算,他們的表現,令人民永遠無法忘懷。所以,當時兵力佔全國1/5,一腔熱血的川軍,到底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多大貢獻?「無川不成軍」不是一句玩笑。

當時的川軍部隊其實沒有受過太多的系統訓練,在不少人眼中是一支無組織、無戰鬥力的軍隊,然而等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川軍立即變成了一支鐵血之師,以悲壯的犧牲、卓越的戰績,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信念與堅韌不屈。當時川軍共有6個集團軍奔赴戰場作戰,川軍總人數一度佔全國總兵力的1/5,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川軍有一大塊軍功章。川軍在戰爭過程中以不怕死的強硬姿態示人,在14年的時間裡,340萬川軍傷亡量也佔全國總傷亡量的1/5,其中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當時我們的武器與日寇相比不僅質量差距懸殊,數量也遠遠不夠裝備整個部隊。當時川軍從未後退一步。

當年的老河口戰役,是川軍一腔孤勇最好的寫照。老河口建有一座軍用機場,常駐大量美軍的殲擊機、轟炸機,這些戰機時長對日軍進行轟炸,日本人由此認為,這座機場必須要拿下。在1945年,老河口戰役打響。我軍125師接到命令,8000人要死守老河口堅持3天。我軍的炮兵在轟退了日軍的火炮、坦克之後,又接連接到了守城延長4天、7天的任務。日軍的火力極猛,我軍雖與之死戰,但最終老河口還是失守了,雖然城門失守,但我軍依然與敵人隔汗水對戰,以我軍1500多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5師絕大多數兵力,為抗戰勝利增添了極大的主力,我國官兵不無動容。

川軍打響的戰役中,最為慘烈的莫過於徐州會戰中的滕縣保衛戰,這是一次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的攻防戰。滕縣保衛戰時長共計3天,所用川軍戰鬥到最後一步,全部壯烈犧牲,無一被俘。川軍為了替臺兒莊戰役建築防禦工事,死死拖住日軍,戰況之慘烈令人唏噓不已,由此,藤縣戰役也成了最能表現川軍忠勇無畏的戰役之一。

川軍在抗日戰爭中,其實戰鬥力極強,又憑著心中的一股勁兒,為我國在抵抗日軍侵略的戰役中爭取到了極大的優勢,不敢相信,若是沒有這些英雄當年的結局會是怎樣。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些革命烈士,他們雖長眠於地下,但是他們的精神與意識永遠激勵著我們!致敬所有為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付出過努力的人們!

相關焦點

  • 抗戰史上的四川及川軍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如何做到「無川不成軍」
    而抗日時期川蜀是沒有遭受日軍侵略的,四川人民成功將日軍阻擊在潼關之外。抗日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350萬川軍兒郎64萬客死他鄉,他們本來可以選擇在川蜀度過安寧的生活,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退縮。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抗戰期間,川軍做了什麼,為什麼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當時的川軍,軍紀渙散、裝備拙劣,被認為是中國「最糟糕的軍隊」,然而這支處處被人嫌棄的部隊,卻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幾乎無役不從,足跡遍布主要抗日戰場。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40萬人出川抗戰,此後8年中,加上各種支援人員共計350萬人,傷亡64多萬人,居全國之首。從「最糟糕的軍隊」到抗戰後期,贏得「無川不成軍」的讚譽!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同樣是為國抗戰,為民族而上戰場,為什麼常凱申不撥軍費呢?因為川軍不是常凱申的嫡系部隊,常凱申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願意把錢給川軍,他只相信他的中央軍。 劉湘在川軍出川時跟常申凱說,由於川人語言習慣的原因,希望單獨成軍作戰,或者可把川軍和滇軍、桂軍放在一起。
  • 抗戰八年,無川不成軍,川軍將士用鮮血築起了最後的防線
    臨終之時,留下了那句震撼華夏的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正是川軍團用自己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換來了後世的美譽,「川軍能戰」,「無川不成軍」這樣的高度評價響徹中華。
  • 無川不成軍,川軍從未負國,川人威武!
    川軍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政府編練四川新軍開始,後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四川新軍轉身一變,就成了四川軍閥了!雖然同為川軍,但是四川軍閥內部派系林立、山頭眾多,他們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成天的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 抗戰期間,川軍蠻,桂軍悍,為何「無湘不成軍」的湘軍卻默默無聞
    抗戰期間的川軍裝備落後,軍事訓練差,1937年9月,正是這支貧弱之師穿著草鞋走過了蜀道天險,出川抗日,幾乎參與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功勳卓著。視死如歸,百戰不屈的川軍蠻子也打出了鐵血之師的名號。抗戰期間,川軍共出兵6個集團軍,還包括2個軍和1個獨立旅,佔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
  • 無湘不成軍和無川不成軍,川軍和湘軍到底哪個更強悍?
    01《紅塵拜軍魂》系列第15篇近代中國軍隊有兩句俗話,一個叫無湘不成軍,而一個叫無川不成軍,分別說的是湘軍和川軍在中國軍隊中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而在整個中國幾百萬軍隊一千多名將軍之上的,自然就是十大元帥,這裡面無一不是資歷,能力,貢獻都出乎其類的偉人,都是將軍中的將軍!而這十位元帥之中,竟然有多達七位來自於四川和湖南——雖然和傳統意義上的川軍湘軍並不完全一致,但是這種氣質和根源都是毫無疑問的。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在北方軍隊基本打光的情況下,劉湘在1937年年底就率領第一批10萬川軍出川抗戰。川軍的到來對於抗戰形勢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川軍一度成為中國抗戰的主力軍。不過川軍剛出川時,各界普遍卻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川軍出川時正值盛夏,所以大部分士兵都還穿著單衣。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用四川話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隨後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做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
  • 「川軍不死、中國不滅」,慘烈犧牲傷亡64萬餘的川軍到底有多鋼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徵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0521人的1/5。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抗戰時期中國有句話:」川軍不死,中國不滅「。這個口號可不是隨便說說,是川軍用熱血和生命築寫的神話。
  • 「從未負國,無川不成軍」!八年鐵血抗戰,這句誓言是何等沉重
    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在北方軍隊基本打光的情況下,劉湘在1937年年底就率領第一批10萬川軍出川抗戰。 川軍的到來對於抗戰形勢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川軍一度成為中國抗戰的主力軍。不過川軍剛出川時,各界普遍卻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川軍出川時正值盛夏,所以大部分士兵都還穿著單衣。
  • 四川為抗戰作出的貢獻何止是幾十萬川軍?川人從未負國!
    正是因為川軍有著「魚腩部隊」的稱號,所以我們的蔣委員長對於川軍也非常不地道。說好的部隊不打散,但是川軍一出川便被拆得七零八落;說好的改善武器裝備,但是川軍卻依舊只能拿著前清時期的槍枝與日寇作戰……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那些眼高於頂的國軍將領們大跌眼鏡!
  • 「敘史實」無川不成軍——300萬川軍血淚抗戰史(上)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若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則川軍一日誓不還鄉!——川軍總司令劉湘川軍,在中華民國時期,它是規模僅次於蔣介石的中央軍的地方武裝力量。「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二天。川軍整軍會議在何應欽主持下召開。300餘位川軍軍官參加會議。何應欽一開始就向大家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日軍全面侵華,中國的全面抗戰爆發了!一時間,在座的軍官目瞪口呆。地位、地盤、實力……一切都煙消雲散。國以破,何以為家?
  • 都說「無川不成軍」,抗日期間四川犧牲了多少人?專家:全國之最
    因為無川不成軍,十有九戶無兒郎!劉湘回到成都之後,立刻發布了戰時宣言:《告川康軍民書》,動員全蜀人民踴躍抗戰。 在聽聞日軍跑來攻打我們的國家後,原本被大家調侃的「粑耳朵」(四川話裡怕老婆的男人)們一個個都站了出來,除開川軍7個集團外另有一軍一師一旅一共40萬人,比之前說的30萬人還多10萬,直接奔赴前線。
  • 川軍出川—川軍抗戰的那段歷史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川軍進入了歷史的大舞臺,成為後人矚目的焦點,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戰共有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多萬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四川各地熱血青年踴躍從軍的高潮從未間斷過,「妻子送郎上戰場」、「父母送兒上前方」的事例甚多。
  • 抗戰川軍死字旗,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抗戰時期,有句老話叫做無川不成軍,形容的便是川軍在抗日時期的貢獻。據統計,至抗戰結束,四川的徵兵額已經達到了三百零二萬五千餘人,服工役的四川人民總數亦在三百萬人之上,四川為抗戰貢獻的糧食佔全國徵糧總數的三分之一!
  • 《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無川不成軍,四川打仗為啥子這麼兇?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川軍在抗日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所謂「無川不成軍」,川軍作戰勇猛那是出了名的。 可是,在我們去四川旅遊的印象中,四川是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地方,整天吃吃火鍋,打打麻將,不少人都打算退休以後到四川養老去呢。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到了抗戰的後期,幾乎70%的軍隊都有川軍的組成部分,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位。然而在抗戰初期,人們對川軍形象卻是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出川抗戰卻無人願意接收,只能四處漂泊。最終,川軍經過一場史上最悲壯的保衛戰證明了自己,在戰場上身披死字旗奮勇向前,此戰過後川軍便天下揚名!
  • 無川不成軍!看完這部抗戰劇,我哭了!致敬先烈的冷門佳作!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部抗戰劇,在小編心中分量很重,這部劇中的大小戰役都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來,它就是2013年首播的《鐵血徵途》,又名《壯士出川》。該劇高姝瑤、林江國、王韋智等人主演,由箐擔任導演,陳莊擔任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