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國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川軍在抗日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所謂「無川不成軍」,川軍作戰勇猛那是出了名的。
可是,在我們去四川旅遊的印象中,四川是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地方,整天吃吃火鍋,打打麻將,不少人都打算退休以後到四川養老去呢。在如此閒適的四川,人們生活也大多很知足自得其樂,打仗勇猛好像跟四川關係不大。
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到底是怎麼養出一群敢打敢拼的川軍的?
首先,四川的自然條件太好了。作為一個與中原文化被群山隔絕的地方,四川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加上都江堰的改造工程,成都平原一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不僅盛產糧食,油料和蠶絲,還是重要的鹽、硫磺和木材產區。秦朝和漢朝能夠一統天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將川蜀牢牢掌握在了手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當地人的勤勞能幹,四川成為當時國內非常富庶的地區。
所以說,自古以來四川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每逢天下動蕩之時,四川都會發生一場大戰。然而,古人生活在四川這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卻又自給自足啥都不缺,當然會形成安逸自足的精神狀態。為了保護自己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每次面臨外敵入侵的時候,總是前僕後繼,敢打敢拼,這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先治蜀後治。
四川在歷史上經歷的苦難,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深重。
南宋末年,元兵大舉進攻中原,南宋軍隊一擊而潰,但四川沒有。川人在重慶釣魚城抵抗了元軍整整36年,連大汗蒙哥都在這裡戰死,被歷史學家稱為「上帝折鞭之處」。
明朝末年,明軍又失敗了,但川人依然沒有投降,頑強抵抗了25年。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川人決定不再被動防守,等著日本人開到四川。一封《告川康軍民書》發出,傾盡全川的人力物力。還好,最後是我們贏了。
有數據顯示,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承擔了全國財政支出的一半,糧食供給的三分之一,川軍人數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在13個省市,到處都有川軍活躍在抗戰的第一線,不計生死。
無川不成軍?豈止是這樣。我們更喜歡另一句話,「四川不滅,中國不亡。」
您對四川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