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打內戰時素質低笑話多,為何出川抗日,卻一個個勇猛如虎

2020-12-26 騰訊網

民國年間,軍閥割據,相互間為了爭奪地盤打得不可開交。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桂軍、滇軍、奉軍。而四川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要想打進去比登天還難,所以就被內部大大小小軍閥所瓜分,像什麼武備系、保定系、軍官系,以及像影視劇中的哈兒師長類的袍哥系。

這些小軍閥為了爭奪勢力範圍,整天打成一團。僅1912年到1932年間,四川軍閥間大小混戰就有478次之多,弄得原本富裕的天府之國民不聊生。

當時,打內戰的川軍,被公認是中國裝備和素質最差的軍隊,連四川人都稱他們是「吊兒郎當雙槍將」。除了一桿破槍,絕大多數川軍士兵腰間,還會插著一桿煙槍,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但是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在面對日本侵略者入侵時,卻主動請纓出川抗日。從淞滬會戰,到徐州會戰,以及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處處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而且面對日軍時他們異常英勇,完全變成了另一支隊伍,這才有了「無川不成軍」的說法。

同樣是川軍,為何搞內鬥時不堪一擊,打日本時卻勇猛如虎呢?

(劉湘舊照)

一、裝備落後。

1911年,四川從清朝獨立出來,組建了軍政府,此後各軍閥間誰也不服誰,為了地盤有事沒事就打仗。而打仗就會有流血犧牲,豈不是要死很多人?可川軍軍閥們雖然仗打得多,但是相互間造成的傷亡卻非常低,這是因為當時的川軍戰鬥力,在全國是出了名的差。

和其它省份軍閥的法系、德系、美系裝備不同,都到民國時期了,川軍們卻還用著清朝的老毛瑟槍。由於年久失修,有的槍打兩槍就拉不開栓了。而所謂的騎兵團,也全是步兵,唯一可供騎行的動物,是一頭拉車的牛。再看劉湘的海軍,僅有一艘小貨輪,船艙焊上鐵板裝兩門小鋼炮,便自以為是戰艦。由於噸位實在太小,往往一炮打出去,炮彈還沒落到敵方陣地上,小船卻倒退了幾十米。

有個軍閥曾買了架飛機回去,打仗時才發現忘了買炸彈,於是就把石頭當炮彈往下扔。結果這些石頭都沒砸到人,戰鬥結束全被老百姓搬回家改成了豬槽。

於是再有飛機飛過,百姓們就扛著抬槓繩索追著跑,口裡還歡呼:總司令送豬槽來了。

(影視中的川軍)

二、內戰無力。

四川地處盆地,氣候潮溼,當地人多喜歡抽菸葉,川軍官兵們自然也不例外,行軍打仗都帶著煙槍。即使戰鬥間隙,也不忘拿出來抽幾口,因此被人稱作雙槍兵。

川軍軍閥間打仗也挺搞笑,由於彼此間大多認識,有些還是親戚,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打仗很少拼得你死我活,大多放幾槍就草草收兵,和其它地方的村民械鬥沒什麼區別。有時早上才打完,到了晚上兩軍的士兵就聚在一起吃火鍋,顯得特別親熱。

但是這些軍閥收起老百姓的稅來可不含糊,不僅名目繁多,有的連十幾年後的都收了。饒是如此,老百姓們也毫不在意,還在軍閥內戰時,找一個高點圍觀吶喊助威,好像過年看大戲似的。

於是當時的四川軍閥混戰,就成了全國的一道風景,被當成笑話口口相傳。而這樣的戰鬥力,一旦和久經訓練的正規軍對著幹,結果可想而。

紅軍長徵時期,川軍奉國民政府之命,到湖北圍剿紅軍。兩軍一接觸,劉湘手下的郭勳祺部,就被打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連坐騎和望遠鏡都扔給紅軍了。

(川軍抗日)

三、抗日揚威。

抗戰爆發後,曾經懶懶散散、享受慣了的川軍,卻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劉湘更是在全國軍閥中第一個請纓參戰,號令30萬川軍將士奉命出川,為國家民族而戰。

在淞滬會戰中,川軍第26師戰績最好,全師4000多人,打到最後僅剩幾百人,傷亡率高達85%,但卻沒有一個人退出戰鬥。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是川軍145師,他們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為了不被日軍俘虜,師長饒國華飲彈自盡以身報國。

臺兒莊會戰打響後,感激李宗仁收留之恩的川軍第122師,在王銘章將軍帶領下誓守滕縣。雖然日軍憑藉飛機轟炸和坦克炮擊步步進逼,但122師官兵卻毫不畏懼。陣地被炸毀就退守城中,城牆被炸平,就和日軍打巷戰,子彈打光後就跟日軍肉搏拼刺刀。

在苦守四個晝夜後,122師5000將士僅有17人存活,幾乎全軍覆沒。王銘章將軍也以身殉國,整場戰役共斃傷日軍4000餘人,為臺兒莊戰役的最終勝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整個抗戰過程中,四川不僅負擔了全國30%以上的戰爭支出,出川將士總數也達到300萬人之多,為國捐軀的多達64萬人。此後,再也沒有人小瞧川軍,「無川不成軍」「川軍善打硬仗」,成了人們的共識。

可以看出,川軍們之所以打內戰不行,是因為四川人講義氣重親情,不願手足相殘。而一旦面對民族大義外敵入侵,關乎國家存亡的時候,川軍將士們卻從來都不會拉稀擺帶。

(參考資料:《抗戰之初的川軍形象》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川軍抗日一洗二十年內戰之罪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四川各個軍閥激發起強烈的愛國熱情,出川抗日義不容辭。川軍將領王銘章戰死前曾說過「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另一個將領楊森曾經說過,「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
  • 川軍出川—川軍抗戰的那段歷史
    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戰共有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多萬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四川各地熱血青年踴躍從軍的高潮從未間斷過,「妻子送郎上戰場」、「父母送兒上前方」的事例甚多。如.主辦的重慶《新華日報》1943年11月21日第3版上刊登:新津縣的愛國模範、72歲高齡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將4個兒子中的3個先後動員去參軍抗日,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又如曾被譽為「模範父親」的安縣王者成,送其自動請纓出徵的兒子王建堂時場景更催人淚下:他贈送給兒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而這種情況直到1937年才得以結束,這一年的7月7日,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各地抗日情緒激昂,可是手握軍權的各地將領卻一片沉默,當然,沉默的人還有常凱申。 而在三天之後,曾經被打上內戰內行標籤的川軍領袖劉湘卻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致電常凱申請纓抗擊日寇。
  • 無川不成軍,川軍從未負國,川人威武!
    他們打仗有四不打:農忙時不打、莊稼收割時不打、莊稼地裡不打、紅白喜事不打。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搞笑和扯淡?所以四川軍閥雖然連年混戰,20年間大大小小打了400多場仗,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全面進攻中國。
  • 川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 為何差點被蔣介石撤銷番號?
    打劫的不是別人,而是來自四川的川軍第22集團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的川軍第22集團軍為何打劫閻錫山的軍火庫?川軍第22集團軍總司令叫鄧錫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鄧錫侯在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熱潮的推動下,在中共中央特派員張曙時等的影響下,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主動請纓,出川抗日。
  • 川軍名將有多愛國?饒國華打紅軍不開槍,抗日英勇捐軀
    一支打慣了內戰的地方割據力量,爆發出了強大的愛國熱情。三十年代中共的對劉湘的統戰工作不僅影響了劉湘,劉湘的嫡系在這個時候也因為劉湘的轉變而轉變了,如傅真吾、張斯可、喬毅夫等參與秘密的人物,皆成了劉的左派了。同時中共還發展了劉湘的親信郭秉毅為黨員。
  • 中國一支軍隊,內戰不行,外戰英勇,曾力抗日軍,傷亡超65萬之多
    還有就是四川歷史上的割據政權也沒有一個是四川人建立的。這更加說明川軍內戰非常的不在行。 餘玠的戰略眼光十分獨到,整個四川版圖都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城堡,這些堡壘有一個共同特點,恃險憑夷,控扼要衝,交通較便,利於攻守;水源不竭,糧秣有繼;就地取材,修築較便。 餘玠在四川率領川軍與蒙軍打了36戰,把蒙軍打得龜縮在幾個據點裡不敢出來,大量的良田在南宋的掌管之中整整半個世紀之久,可惜餘玠最終被奸臣所害。
  • 我國最讓人看不透的軍隊,內戰時全打敗仗,抗戰時卻強如猛虎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支隊伍卻顯得有點特殊,這也是我國最讓人看不透的軍隊,內戰時全打敗仗,抗日戰爭時卻強如猛虎戰績輝煌。這支軍隊就是川軍,我們今天提到的川軍,特指的是國軍隊伍裡四川籍的戰士們。通常來說,一支軍隊的整體實力在短時間內是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但是川軍卻不一樣,他們在抗戰時期和內戰時期的表現可謂是截然不同,你很難想像這是同一支隊伍打出來的戰績,所以川軍在那以後也被人調侃是「外戰猛如虎,內戰弱如雞」。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國對各省的傷亡以及參戰人數做了一個統計,然後發現四川是出兵最多犧牲最大的一個地區。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歷史上這支軍隊最讓人看不透:內戰時不堪一擊,抗戰時卻強如猛虎
    導語:歷史上這支軍隊最讓人看不透:內戰時不堪一擊,抗戰時卻強如猛虎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家動蕩,日本人一直企圖想要完成侵華的目標。當時兩黨之間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抗日期間一支隊伍的實力非常強大,也可以說是我國最讓人看不透的軍隊,在內戰時不堪一擊,抗日戰爭時卻強如猛虎。這個軍隊就是川軍,為什麼說川軍在抗日時很強大呢?那是因為四川省當時是出現抗日戰士數量最多的一個省。有350萬川軍勇於和日軍抗爭到底,在臺兒莊戰役、長沙會戰、南京保衛戰、豫中會戰等戰役川軍都有參與過。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接下來,劉湘任總司令,下轄兩個縱隊,從9月7日起,分別從川北和川東開赴抗日前線。新都人王銘章師長從秦嶺出川前,曾在德陽誓師,抬棺遊行,後藤縣一役為國捐軀,成了戰死沙場的第一個川軍將領。楊森的20軍在淞滬會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這是第一次出川的隊伍。
  • 中國有一支部隊內戰屢戰屢敗,打日本人卻勇猛至極,共死傷60多萬
    川軍,從字面上就已經明白這是居於四川的部隊,單說國內的戰亂紛爭方面,川軍可謂戰績慘澹,和很多省內的部隊交戰,無一勝績。這一點可追溯至秦國時期,當年的秦滅掉了巴蜀;後來的劉備滅了蜀;吳署彝陵戰爭中蜀漢潰敗;再到明時期張獻忠入川,還是被清廷官兵殲滅,多個歷史階段的故事都展現了川軍與內紛爭能力欠缺。中國有一支部隊內戰屢戰屢敗,打日本人卻勇猛至極,死傷人數60多萬
  • 300多萬川軍出川,人數雖大,但國軍對其戰鬥力卻這樣形容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四川的出兵數居全國之首,三百多萬的川軍離開家鄉,進入全國的各個抗日戰場,而且當時的川軍裝備,在各地軍隊之中,是屬於比較的落後的那一種,所以在抗日戰爭之中,人們將川軍稱為:草鞋軍。說的就是川軍的裝備太差。
  • 我國最讓人看不透的軍隊,抗日戰爭強如猛虎,內戰卻慘遭滑鐵盧
    這時候國不將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國共兩黨放下成見,聯起手來共同抗日。和日本對抗時,所有中國軍隊都有很好的表現,其中一個軍隊的貢獻格外大,就是來自四川的川軍。四川參與了抗日戰爭的人是最多的,當敵人是日本人時,川軍戰鬥力非常強勁,勇猛異常,從來沒有出現後退的現象,對付日本人是從來都不知道手下留情四個字是怎麼寫的。
  • 川軍的兩位司令員,除了劉湘外,此人出川抗日屢建奇功
    在抗戰的時候,川軍在我軍的裝備上算是比較差的,但在打仗上面卻一點也不含糊,抗戰中的傷亡人數佔據整個軍隊的首位,敢打敢拼不畏艱險的精神揚我國威,很多抗日名將也是在這個時候殉國犧牲的,比較出名的有李家鈺、王銘章等等,今天我們就說川軍的將領,主要是在抗戰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元老級將軍,他的名字叫鄧錫侯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很高,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我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抗戰期間,川軍做了什麼,為什麼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縱隊司令唐式遵此時一把推開麥克風,走向臺前激昂慷慨陳詞,吼聲響徹全場:「此行決心為國雪恥,為民族爭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復,誓不回川!!」他朗誦了才寫不久的一首詩以明其志:「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打內戰時唐式遵被人罵為「唐瘟豬」,但此時的唐司令官悲歌慷慨,頗有易水送別之慨,少城公園內數萬軍民淚如雨下、掌聲如雷。
  • 永不磨滅的軍魂川軍
    在近代的抗日史上川軍無疑用錚錚鐵骨用血淚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八年抗戰中,350萬川軍出川抗戰,其中64萬多人傷亡。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八年抗戰中,四川還提供了全中國近三分之一的財政糧賦……四川人民這段英勇悲壯的歲月,是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說到川軍出川就不得不提到劉湘。
  • 悲情大帥:擊敗叔叔後獨霸四川,率軍出川抗日病逝於抗日前線
    但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難當頭,也有不少軍閥顯示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比如雲南王龍雲,多次動員軍隊出滇抗日,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比如新疆王盛世才,雖然與中央政府不睦,但他面對蘇聯支持中國抗戰的物資時,主動放行,還給予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