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鳳簫」是一種什麼「簫」,為何叫「鳳簫」?

2020-12-16 雲山竹音

「簫」是一種常見樂器,但是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會發現,很多古詩詞中不是稱「簫」,而是稱「鳳簫」,比如,我們熟知的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裡寫道:「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像這樣稱「鳳簫」的古詩詞比比皆是。如:唐代詩人李頻《古意》:「鳳簫拋舊曲,鸞鏡懶新妝。」宋代元好問《畫堂春》:「一翦玉梅花小,九霞瓊醴杯濃,鳳簫千載莫匆匆,且醉壺中。」

那麼,古詩人的「鳳簫」是我們今天常見的豎吹洞簫嗎?非也。古代的「簫」其實一般是指排簫,也就是幾根管子排在一起。《說文解字》裡說:「簫,參差管樂也,象鳳之翼。」翻譯成白話就是,「簫,是長短不一的管子排成的樂器,形象像鳳凰的翅膀。」

關於「鳳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漢代劉向在《列仙傳·卷上·蕭史》中記載:「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你看,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她吹簫引鳳,後隨鳳凰而飛仙而去。

所以,依我看,古詩人寫詩時喜歡用「鳳簫」,一是因為古時的排簫形象上與鳳凰的翅膀相似,二是與弄玉與蕭史的美好愛情相關。古人是浪漫的,著一「鳳」字,平添幾多聯想,詩意濃鬱,令人浮想聯翩。

相關焦點

  • 古詩詞中最美好的相遇,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終於找到你
    塵世茫茫,人生漫漫,一個人,要是能在千萬人之中,在時光的無涯的荒野中,尋找了自己的精神伴侶,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那便是世間最美好的相遇。在古詩詞中,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便寫出了這樣美好的相遇。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的上片,是寫元宵佳節的繁華盛況。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裡的花千樹,應該是形容元宵時的焰火與燈火,因為元宵是在初春,百花尚未盛開。
  • 中國洞簫的文化定位與審美特點(一)【簫與笛】
    洞簫在歷史的傳承中獨具中國文化特色,是一種具有典型氣質人格的樂器,也有其獨特的生命性特徵。洞簫作為樂器,常常與「笛」並稱「笛簫」,二者作為中國最典型的竹製管樂器,二者的演奏技術多有相通之處,但是在漫長的發展中,笛簫的審美特質也逐漸發生了不同。在名稱上二者也曾經發生過「調換」。
  •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44.《青玉案·元夕》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 從古詩詞中學習如何運用襯託的手法塑造人物
    實際上,在寫作中,這種比較的用法也常常用到,這種手法稱之為襯託。襯託這種寫作手法不是我們現在才發明的,其實在很早之前人們就會用這樣的寫法。在古詩詞中也很常見。比如我們常說的「以聲襯靜」「以動襯靜」等,都是非常常見的襯託手法的運用。
  • 簫:與笛同源 清虛淡遠 君子之風
    簫笛同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距今有七千多年歷史,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橫吹笛子豎吹簫」,即笛簫之間最基本的差別。從字面上看,作為形聲字的「簫」指的是「一種模擬風聲漫天尖銳呼嘯的竹製吹奏樂器」。
  • 古言寵文本:「哥哥,要舉抱抱~」攝政王溺愛「乖,叫夫君」
    很多書迷不知道該讀什麼書,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缺書的境地,老範也和安小編一樣。小編繼續向粉絲們介紹好看的小說,讓粉絲們朋友們不睡覺就看癮了!如果你喜歡,記得收藏起來,以後就不怕書少了!我向大家推薦:古言寵文章:「哥哥,要舉抱抱~」攝政王和溺愛「乖,叫夫君」亮點優先:雖然冷冰冰無意得救,但他的生命第一次卻被羞辱了,他怎麼能咽下那口氣。明淨公主是華貴妃的女兒,現在華已經是被罰,所以皇后一定很樂意在寒冷中做事。
  • 這些超好聽的流行歌曲,原來是古詩詞改編的,你會唱嗎?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伴隨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歷史。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宣揚和傳承古典詩詞的節目,掀起了全民學習的高潮。詩詞填空、讀詩猜謎語、詩詞之最、飛花令……而直接引用古詩詞而來的歌曲更是美到令人窒息,你是否都知道呢?
  • 開心學古詩——盤點古詩詞之最!
    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中,很多古詩詞流傳至今,很多詩詞中 往往蘊含著妙語,回味無窮,今天給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的妙語之最,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其中無窮的意味吧!
  • 讓審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簫箏合奏《霓裳曲》小紀
    錄像製作:博雅音畫出品:北京王建平崑曲工作室、簫園讓審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簫箏合奏《霓裳曲》小紀(節選)《霓裳曲》與「簫」「箏」「簫」「箏」都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她們的音色早已融入中國人的骨髓裡,她們的歷史悠久,在本文中不再做闡述,終究「簫」「箏」是作為一件「器」是為「樂」服務的,是表達樂思的工具。所以在演奏這首《霓裳曲》時也要根據樂曲的內涵運用合理的演奏方法。
  • 古詩詞中品浪漫元宵節
    張 勇古代的傳統節日中,元宵節富有浪漫情調。「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的一闋《生查子·元夕》描述得簡潔明了,將男兒多情、少女懷春的情愫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古詩詞中,描寫元宵節的盛況與浪漫者比比皆是,細細品來,頗為有趣。詩畫相配,更能體現元宵節的意境。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