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我一生,就是三個字

2021-02-22 開車讀書

曾國藩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他在同治元年給季沅兩弟寫家書,勸其二人效法自己,謹記「廉、謙、勞」,這一為官之道,做人之本。而這三個字也是曾國藩一生的真實寫照。

1、廉

清末官場,烏七八糟。要說做得到一個廉字的,怕是沒有幾個。

曾國藩初入官場的時候,便以做官發財為恥辱,曾經公開說過:不怕死,不愛錢。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京師當官的時候,他每個月寄一二百兩銀子回家,等他成為湘軍的統帥,每月經手十幾萬兩銀子的時候,每次反而只寄幾十兩銀子回家。

原因是當時在江西駐紮,江西貧弱,大多數官員沒有足夠的薪水,曾國藩削減開支用度,以身作則,除了父叔之外的親族 ,都不再寄送銀子。於是,每月寄回家的銀子反而從一二百兩降到了幾十兩。

他不僅自己廉潔,也約束自己的家人廉潔。他的四弟在衡陽以他的名義大置田產,他休書一封,直斥其過,絲毫不留情面,而且自此之後,家族日常開銷用度、婚喪嫁娶的活也不再讓老四經手。

曾國藩家裡修祖宅,他反覆強調不要奢侈浪費,一切從簡。今天到曾國藩故居去看,就會發現它和曾國藩的名聲完全不符,除了書房像模像樣,門牆裝飾連鄉裡的一個土財主也不如。

曾國藩在任的時候,難免收到別人的禮物,在官場上混,若是不收禮不送禮,那就成了大家眼裡的異類,日後做事也就步步維艱。所以曾國藩想了一個折衷的法子。

鹹豐年間名將鮑超親自到安慶給曾國藩賀壽,一次帶來了十六包禮物,從名貴字畫到珍寶古玩,應有盡有,曾國藩挑來挑去,就收下了一頂小帽,其餘全部送還,鮑超無奈,只得把這十六包東西又拿了回去。

曾國藩在去世之前,囑咐自己兒子,葬禮不要收禮。曾國藩死後,李鴻章親自帶著兩千兩白銀南下奔喪,也被曾紀澤拒絕。曾國藩這場葬禮前前後後花了一萬兩銀子,剛好花光了曾國藩平生的積蓄,可以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在死後沒有留下任何遺產。

曾國藩一生經手的銀子不下數百萬,但是他卻沒有一分公款裝入腰包的記錄,曾國藩位極人臣,卻始終保持清廉,這份修養和定力著實難能可貴。

一個清廉的人,可能不會太富有,但是卻也不必天天提心弔膽。

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給也不要,在信仰崩潰的年代裡,每個人都需要呼喚心中的「廉」,不僅是當官的要遵守的廉潔,也是我們普通人應該遵守的分寸和規矩,無論世界如何混亂,你我始終都不能越界。

2、謙

左宗棠西徵前,曾國藩和幕僚討論起左宗棠來,曾國藩推心置腹地說: 「西北邊疆的事情,除了左宗棠沒有誰能夠勝任,不要說我,就算胡林翼再生,也同樣替代不了他。你說除他朝內沒有第二人,我說他是天下第一。」

這是曾國藩固有的謙虛。眼裡有別人,待人不傲慢,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周易》裡講,「謙,德之柄也。」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對身邊的事和人,都保持一份謙遜和禮讓。

謙,還是包容,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多一點包容是情感的潤滑劑,1864年,曾國荃率領湘軍攻下江寧,由於疏忽,讓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這一點,極力攻擊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此後兩人斷交,但左宗棠徵戰東南、西北需要糧餉、軍械,作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的曾國藩不計前嫌,傾力支持。

曾國藩生前,左宗棠沒少罵他,但曾去世後,左卻一改以往。在西北軍營中,左宗棠問幕賓: 「人家都說曾左,不談左曾,何也?」(為什麼把曾國藩放在我前面)

一青年一語道破:「因為曾國藩心目中有左宗棠,而左宗棠心目中從來沒有曾國藩,只此一點,即知天下人何以言曾左而非左曾矣!」

因為他心裡有你,但是你心裡卻沒有他。所以,天下人把他放在你前面。

謙遜與傲慢,高下立判。

3、勞

勞就是勤勞。對一件事堅持不懈去做,總有結果。

曾國藩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談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恆也。「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為有恆為主。」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

曾國藩少年時候,目標遠大,立志要做聖人,大部分人都曾經在年少時樹立遠大的志向,但是行動卻難以跟上。

曾國藩立志之後開始給自己訂立規矩,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每天做「日課」。所謂日課,其實就是檢省自己的日記。

曾國藩用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時時刻刻監督自己的一舉一動,然後每天用工整的楷書記錄下來,看哪一點不符合聖人的標準,然後反省改正。

而從十月二日起,曾國藩給自己規定了基本的學習日程: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這是必須完成的課程下限,除此之外,他還每日讀《易》,練習作文。

直到逝世前四天的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一日,他還在日記裡這樣反省自己:

餘精神散漫已久,凡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應收拾之件,久不能檢,如敗葉滿山,全無歸宿,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惶悚慚郝! 

日記自省這件事,他堅持了一輩子。當真是「幾十年如一日」。就是這樣反反覆覆磨練的笨功夫,讓曾國藩做事也越來越有恆心。

而學習這件事,曾國藩也同樣堅持了一生。公務繁忙也依然堅持讀書寫作,哪怕是在軍中,「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終身以為常。」

每天的反思讓他越來越接近聖人的標準,每天的學習讓他年過五旬,思維依然沒有固化,依然處於不斷的進步中。

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體會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與後天的栽培,會讓一棵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更沒有碰巧的成功。不要揠苗助長,不要急於求成,你只要一點一點去做,一步步去走,成功,不過是水到渠成。

相關焦點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對聯,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當然曾國藩也憑藉自己的能力,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有一次曹德旺在接受採訪時,被記者問:「您是如何將自己的企業做得這麼好的?」曹德旺回答:「我一生最崇敬的就是曾國藩,我辦公室裡還掛著他的一副對聯,也就是這幅對聯讓我一輩子順風順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有一個特有的思想準則,指引自己的言行決定,我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如此,曹德旺曾表示,自己的一生深受一本書的影響——《曾國藩全書》,尤其是書中的12個字,更是成為曹德旺一生信奉的真理,被掛在曹德旺的辦公室50年,也讓他一生都順風順水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在我辦公室掛了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回應:「在我困難的時候,是祖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幫助了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我成功時,我把口袋裡的錢分享出來,感謝國家和社會。」談到慈善,他說捐錢讓自己很幸福,能得到別人的誇獎和尊重,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這讓自己很開心。
  • 曹德旺:曾國藩的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人們常說「自古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成功如曹德旺也有自己非常崇拜的偶像,他就是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那「半個聖人」——曾國藩。如果你有幸能走進曹德旺的辦公室裡,你會發現他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副字畫,上面寫有12個字——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 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兩摯友,朋友不在多而是精
    曾國藩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想是不容置疑的,憑藉出色的軍事、政治能力,他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興名臣。到了近代,包括諸多政治家、軍事家都以曾國藩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其一生除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造詣之外,個人的修身齊家之法也被後世津津樂道。那這樣一個人,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說一下曾國藩一生的兩位摯友。
  • 曾國藩與左宗棠恩怨交織的一生!
    曾國藩一生朋友眾多,與朋友相處大多融洽。但是,有一個朋友卻不一樣,他讓曾國藩屢屢渡過難關,卻又時常說曾國藩的壞話,甚至大罵曾國藩,讓曾國藩又愛又恨,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曾國藩與左宗棠初次見面是在鹹豐二年十二月,這時曾國藩奉旨在長沙辦團練。這月的二十一日傍晚,曾國藩處理完軍務回到館舍休息。湖南巡撫張亮基帶著他的師爺左宗棠來訪。
  •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遺言,在我辦公室50年,是我的人生指路明燈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遺言,在我辦公室50年,是我的人生指路明燈「一代玻璃大王」曹德旺,是慈善領域的模範,他極大的奉獻贏得了好聲譽,有媒體統計,自1983年第一筆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超過110億元,其本人更有著「中國首善」之稱。
  • 曾國藩:一生三不朽是哪三不朽呢?建議收藏
    曾國藩是清朝時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而他一生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他是「三不朽」的典範。
  • 曾國藩一生的大智慧,都濃縮成了這5句話,句句警心,字字珠璣
    提到曾國藩,一定有的一句話,那就是千古第一完人,人人頌揚曾國藩的完美,在為人處世上更是讓人稱頌。作為大清之柱石的曾國藩,備受重視,仕途順暢,一路高升。他的成功,固然來自於謀略過人,並且不斷地完善自我。曾國藩過人的處世智慧,大致是從三個方面充分體現出來的。一是在同皇上、同事的交往上,始終不動聲色,只是心照不宣地相互照應,與他們進行間接往來,而從不寫下一字一言,就是生怕落下把柄,成為後患。二是曾國藩在功德圓滿之後,急流勇退,採取裁軍的策略,免去了慈禧和皇帝的無端猜忌。
  • 戰略管理專家馮唐:我讀曾國藩20多年,這8個字讓我受用一生
    馮唐曾經說過:「在我漫長的管理生涯裡,特別到了後期,我漸漸沒了導師可以幫我解惑。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國,我反覆比較後,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8個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是一種格局觀,一個人將來能走多遠,走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格局。擁有怎樣的格局,就擁有怎樣的命運,怎樣的人生。
  • 曾國藩一生智謀:聰明的人有三不說,其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人際交際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尷尬,就是不會說話。與人交談的過程中,不該說的、說多了、說錯了等問題,都會令你的形象大打折扣。要知道,會說話,能夠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往往能夠使我們處事事半功倍。曾國藩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 曾國藩: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曾國藩覺得沒必要,他也不願張揚,於是沒讓僕人換。結果,他出門的路上,在一個窄巷裡,遇到一頂綠呢轎。綠呢轎看對面一個藍呢轎居然不讓路,頓時惱了。僕人氣勢洶洶地衝上去,把曾國藩拖了出來。綠呢轎的轎簾也掀開了,那轎中的高官想看看誰那麼大膽,敢擋他的道。一看,發現居然是曾國藩。
  • 曾國藩:來,我告訴你,什麼叫「全力以赴」
    可曾國藩現在滿腦子的文章,哪裡喝得下水呀。曾國藩讓家丁出書房後,他又抓緊時間背誦。「咦,秦晉圍鄭之後,藉口是什麼來著。誒,又得重新再背一遍了。」稍微有點幹擾,就會遺忘,這就是他儘可能在安靜的地方讀書背誦的原因。「那來就來吧,誰叫我記不住呢!」夜已深了, 為了消除自己的困意,曾國藩在書房裡踱著步子,一邊走,一邊誦讀書本。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梁啓超與九個子女合影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若讀曾國藩家書,我必推薦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曾文公家書家訓》往來版原價138元,優惠價88元一套這套書共有3冊,2本《家書》1本《家訓》。底本均由「真正懂曾國藩」的李鴻章、李翰章一手整理,是影響較大的權威版本。
  • 曾國藩以明強二字為立身做事的大原則,一生勇猛精進、凱歌高奏
    對此,中國近代第一完人曾國藩有不同意見。曾氏的家書傳頌至今,為其家族造就了許多傑出人才,其中不乏中國傳統的智慧精華。曾國藩與曾國荃配合日久,一起統領湘軍,清楚地看到弟弟之所以這些年取得很多成就,是因為少年時代的倔脾氣一直沒有改,遇到再困難的大事,都難不住這位「愣頭青」。
  • 白巖松,在我對生活焦慮難過的時候,是曾國藩的16字藥方點醒了我
    白巖松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每天都會話上2、3個小時看書,而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曾國藩》。在曾國藩身上,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令人尊敬的,也有令人生氣的。其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一句話,16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 曾國藩:我是如何從30歲前的庸人,到後來位極人臣?真是醒世良言
    影響蔣介石一生的《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花一點時間看他寫的家書、日記等文稿,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 王陽明與曾國藩,都被稱「聖人」,為何曾國藩卻只能算半個?
    王陽明與曾國藩,雖然都稱「聖人」,但是曾國藩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按學歷,王陽明弘治12年二甲第七名進士,曾國藩道光18年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按帶兵,王陽明自備戰至平定寧王之亂用時43天,曾國藩練兵半年被石祥禎部擊敗,羞憤交加想要跳水自盡。
  • 曾國藩死後留下多少家產?充其量也就是個富農
    然而自鹹豐二年開始,曾國藩開始組建湘軍,這就意味著要帶兵打仗,清代時,帶兵就是最好的發財途徑之一,全國上至將軍、都統、提督,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等武官,哪一個是靠著俸祿吃飯的,都會乘機吃空額,在奏銷時以少報多將國庫的錢落入私囊。
  • 曾國藩憑什麼位極人臣?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號滌生,原名子城,派名傳豫,清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3月1日,時髮腳麻之症,舌蹇不能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