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他雖是奴隸出身,又曾經當過強盜,並通過燒殺搶掠爭得皇位,但即位後為保住皇位和國家政權,他重用漢族能人,還特別重視文化教育、經濟發展等,曾經創造了當時北方最強的國家。
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石勒的曲直經歷。
一。從奴隸到強盜,後當上了「將軍」
石勒出生的年代正是晉惠帝司馬衷在位期間,當時發生了歷時16年的「八王之亂」,西晉政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北方匈奴、羌、氐等五胡趁勢攻入中原,互相廝殺,趕走了西晉王室,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政權,歷史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石勒是羯族人,他年輕時在羯族人中的地位很卑微,相當於奴隸一樣。
那時國家因戰亂又發生饑荒,許多胡人佃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就趁機逃散,為此當時就有人做起了買賣胡人的生意。而時年二十多歲的石勒也被當作胡人抓住,被賣到師懽家當了奴隸。
因為石勒長大後,雖然不識字,但身體健壯又有膽力,他善於騎射並且很有軍事才幹。主人師懽看石勒長相不凡,以為他不是尋常之輩,就免除了他奴隸的身份。
獲得自由身的石勒憑藉自己的武功,召集18名土匪號稱「18騎」,當上了掠奪絲綢等珍寶的強盜。他們先投靠販賣商人汲桑,後又隨汲桑投奔了公師藩的反晉部隊。但因戰敗而再次落草,最終被匈奴漢王劉淵收編。
剛到劉淵處的石勒,為了表現自己,他假裝得罪了劉淵,投奔到劉淵勁敵張伏利度部下,並為他屢次立戰功得到張伏利度的重用,最終乘其不備奪得了軍權,為劉淵成功收服了張伏利度及其部隊。劉淵太高興了,立即加封石勒為督山東徵討諸軍事,把張伏利度的部兵交給石勒指揮,從此石勒的軍事力量日益壯大,後又因戰功卓著,被劉淵封為安東大將軍。
從此,這位奴隸出身的強盜,演變成了「將軍」,在五胡亂華的戰亂中屠殺無辜百姓,攻城拔寨,充當了前趙的馬前卒、忠實走狗。
二。重用漢族能人,重視教育文化
公元311年,石勒率兵全殲西晉主力,攻破洛陽。一年後,他以襄國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七年後,石勒自稱大單于、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接著攻滅鮮卑段氏、滅前趙,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依淮水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公元330年,趙王石勒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平,建都鄴城。
當上「皇帝」後的石勒,為了維持其統治地位,鞏固皇權,他重用漢人謀臣張賓,在本國內實行胡、漢分治。他雖然自己是個粗人,不懂文化知識,但卻非常重視文化教育,還特別喜歡儒家文化。
石勒學習西漢王朝管理天下的經驗,在統治區域實施減租緩刑,並求賢納諫;組織開辦學校,首創小學教育,創辦考試制度;重新制定度量衡,在國內禁止酗酒,保護農業發展,還立法嚴防貪贓枉法,促進了後趙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為民族融合做出了積極貢獻。
石勒曾經有著極強的統一全國的願望。他稱帝後,詢問大臣們自己可比古代哪個開國皇帝?有人拍馬屁地說他超過漢高祖、魏武帝,可比軒轅氏。石勒卻認為言過其實了:「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然猶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者,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朕在二劉之間,軒轅豈所擬乎!」(成語「鹿死誰手」就源於他的這句話)這表明石勒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認為自己不如黃帝、漢高祖能一統天下,但也不願當曹操、司馬懿父子那樣沒能統一天下的霸主。
總之,奴隸與強盜出身的石勒,前半生依靠燒殺搶掠,在五胡亂華中收買人心,攻城掠地,踏著災民及晉軍士兵的屍體爬上了「皇位」;但即位後,卻重用漢人、重視文化教育,並能發展農業生產,減輕民眾負擔,做出了有利於民族融合的善事,可以說是對其前期作惡的部分補償吧。石勒一生的功與過各半,對其如何評說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