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射箭是六藝之一,是每個成年男子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不管是平時上山打獵補貼家用,還是戰場上立業建功,箭術都是一個很實用的本領。特別是在戰場上,作為最早的遠距離攻擊手段,不管是偷襲還是強攻,都比刀槍劍戟要安全而穩定的多。
由於箭術的普及,在我們華夏歷史中,產生了很多聞名遐邇的神射手。
最早的要數傳說中的后羿,當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大地,河水乾涸,草木枯萎,后羿射下了天上是個太陽中的九個,自此氣候適宜,人民安居樂業。漢朝時候有飛將軍李廣,憑藉箭術震懾匈奴,「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可見其箭術的高超。三國時候有呂布轅門射戟,嚇走了袁術的大將紀靈。其他的比較出名的還有養由基,薛仁貴,黃忠,花榮等等。
有這麼多神射手,那他們的箭術是怎麼煉成的呢?
下面講一個紀昌學射的故事,讓大家大概了解一下。
甘蠅,是古代一個神射手,他拉弓放箭,不管是射什麼飛禽走獸,都是一箭貫之,獵物應聲倒地。甘蠅收了一個徒弟叫飛衛,飛衛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射術比老師甘蠅還要高明許多。
後來,有一個人名叫紀昌,聽說了飛衛的射術,就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
飛衛對紀昌說:「射箭對眼力要求非常高。如果你看不清,看不準,那無論如何你也射不準。我們第一步先練習不瞬。什麼是不瞬呢,就是眼睛一眨不眨。因為射箭時候要很高的專注力,時機稍縱即逝,眼睛如果眨一下,可能機會已經錯過,你想射鳥,鳥已經飛走,你想射獸,獸已經躲藏。所以只有先練好不瞬,之後才能學射箭。」
紀昌聽了飛衛的話,就回家開始練習不瞬。他怎麼練習的呢?他仰臥在妻子的織布機下面,眼睛盯著飛來飛去的梭子,練習眼睛一眨不眨。剛開始的時候,每當梭子穿過,都會忍不住眨眼,眼睛瞪得時間長了,眼淚直往下掉,但是紀昌仍然堅持不懈。兩年過後,即使拿著錐子刺到紀昌的眼皮,他眼睛也一眨不眨。
紀昌來告訴飛衛,說不瞬已經練得差不多了。飛衛檢驗了他的水準,感到很滿意,於是對他說:「不瞬你練的可以了,但是還是不能學射箭,下一步是要提高視力。什麼是提高視力呢,就是能把小的東西看大,把不明顯的東西能看的一清二楚。這樣的話,即便到時候讓你射細小的針眼,你感覺也像射大大的磨盤。即便讓你射雲端的飛鳥,你也像射身邊的小雞。等你練好了這個,再來找我吧。」
紀昌又回到了家中,開始練習視力。他從犛牛的身上拔下一根細毛,在細毛的一頭綁上一隻蝨子,另一頭掛在了門板上,然後盯著蝨子看。剛開始的時候,連蝨子在哪也看不到。幾天下來,總算能看到蝨子了,慢慢練下去,感覺蝨子越來越大。練了三年之後,眼中看到的蝨子已經大的像車輪一樣了,蝨子腿上的細毛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再看別的東西,都大的像山丘一樣。於是他找來一把燕國造的牛角弓,幾支北方蓬杆做的箭,然後拉弓放箭,一箭正中蝨子的心臟,懸掛蝨子的牛毛都沒有斷掉。
紀昌很高興,跑去告訴師傅飛衛。飛衛聽了之後,也高興地手舞足蹈,拍著紀昌的肩膀說:「好小子, 不錯嘛。現在你都已經學會了。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你了。以後只要多多實踐,靈活運用就行了。」
紀昌後來勤學苦練,也成了一代神射手,百步穿楊,箭無虛發。
故事講完了,這裡紀昌學射,首先練習不瞬,而後練習視小如大, 視微如著,而後可以隨心所欲,箭無虛發。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紀昌的鍥而不捨和持之以恆,練習不瞬,用了兩年,練習視力,耗時三載,這麼枯燥的練習,是需要多門大的恆心和毅力啊。同樣道理,每種技藝的習得,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長時間的努力,長時間的付出。
在這裡,已經把神射手的秘籍告訴了大家。大家準備好了嗎?只需要五年時間,你就能成為一代箭神。
五年時間,五年時間,五年時間……
附: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犛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紀昌既盡衛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相遇於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鋒相觸,而墜於地,而塵不揚。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扌幹之,而無差焉。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請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術於人。——《列子 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