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用了"養活"二字,這兩個字在我國已經是過氣名詞,因為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舉世矚目,早已經過了「溫飽」、「小康」這類歷史階段,但是埃及的情況並不樂觀。
「養活」並沒有一個國際標準,養活一個郭MM的代價,估計夠養活一萬個清潔工了。
拿個人來說,一日三餐不餓肚子,一天能吃到一個荷包雞蛋,就足夠我開心每一天,這樣的標準,滿打滿算二十塊錢也用不了。
要是保證餓不死的話,估計標準還能再降,一天500克麵粉、500克蔬菜、少許植物油,一定也能活得挺滋潤。
因此說,埃及作為一個沙漠國家,養活上億人,跟養活一個歐洲人、美國人的概念不能同日而語。
而且埃及的人被養活的時候,幸福感並不低,沒有一句怨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那是因為從七十年代開始國家大力進口外國糧食,並給百姓發放糧食補貼)。
如果再降一下標準,只要埃及財政跟得上,兩億人也依然是可以"養活"的。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首先埃及的生育率太高,每個埃及育齡婦女一輩子至少要生4胎,生5、6胎也很正常。
生育率能說明什麼,說明國家的富裕程度。
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貧窮的國家,生育率越高。因為生活水平低,孩子好養活。而且窮國全靠打工掙錢,養家餬口。多生個孩子就多一個勞動力。
還有,窮國的政府都不管養老,管不了醫療,多生個孩子就多一個人養老,看病的時候也就多一個人拿錢。
但人口增長率高了,對資源的消耗也多,對政府的就業壓力也大,佔用的教育資源也多。這樣一來工人的最低工資也少的可憐,人民生活水平也低。
越生越窮,越窮越生,走入一個怪圈,走入惡性循環。
而富裕的國家,看病不用自己拿錢,失去勞動能力了國家管養老,不需要養兒防老,你還要那麼多孩子幹嘛?
再說,在富裕國家,養活一個孩子成本太高。從上學、到買房結婚不是一筆小數目,沒有個百八十萬的不行。在這些國家,政府都大張旗鼓希望你生孩子,但也不敢多要。
我們看看埃及,雖然養活了上億人,但活的狀態不咋地,叫人看著心酸。
聯合國難民署在2018年給出的數字很沉重,埃及國內有貧困家庭300多萬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埃及人有3000多萬,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齡兒童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十分之一的孩子生病後沒錢看病,有超過一半的埃及兒童營養不良。
了解到這些,你再不會為埃及養活這麼多人吃驚。
不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埃及這麼窮,不是和珅把錢貪汙了,而是埃及的自然條件太差,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表面上看,埃及國土面積很大,人口密度不高,每平方公裡只有50多人,是我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可是你到埃及一看就洩氣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國土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能住人能種糧食的土地還不到5萬平方公裡,全部擁堵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這樣看來,養活上億人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埃及可耕種土地面積小了,埃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埃及的地下資源雖然不能跟俄羅斯、中東土豪們相比,但在非洲,埃及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是數一數二的。
而且埃及的礦藏也比較豐富,埃及不僅有"金山",還有"銀山",埃及的鋅、鉻、銅的儲量也很豐富。
據國際開發署公布的數據,埃及每年的原油產量在三千萬噸以上,天然氣年產量將近六百億立方米,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石油、百分之四十的天然氣都用來出口,換取大量創匯。
僅僅是天然氣石油的出口,換回國際糧食的進口,也足夠養活好多人了。
別看埃及國內的貧困人口那麼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埃及人的生活水平在非洲來說也是數一數二了。
因為埃及不是辛巴威,也不是委內瑞拉,沒有穆加貝和馬杜羅這樣的領導來折騰,國民經濟發展還算平穩。埃及的服務業水平很高、紡織業發展迅猛;況且埃及還有蘇伊士運河這個聚寶盆,每年過往這裡的世界各國的貨船有數萬艘,每艘船都要留下"買路錢",僅僅這一項,埃及就要獲利數十億美元。
而且埃及政府已經制定一項計劃,將在蘇伊士運河東側開鑿一條72千米長的新運河,以擴大通航能力。如果這條新運河開通,每年將給埃及帶來150億美元的收入。
正是因為有那麼多有利條件,埃及還不算窮國,它的人均GDP排名位居全世界國家中遊,亞洲的寮國、越南差不多,印度都沒有埃及的人均GDP高。
而且面對嚴峻的人口問題,埃及政府採取了積極態度,開始在聯合國的援助下控制人口出生率。
一個國家只要不折騰,明天都是美好的,埃及也是如此,祝福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