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
在這裡種水稻嗎?我們沒聽錯吧?
2019年
一則新聞消息,
一共388個字的報導,
新疆的小夥伴們都沸騰了,
《哇!稻苗在沙漠周邊紮下了根》
該新聞報導了,
在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緣,
嶽普湖縣的一塊重度鹽鹼土地、戈壁灘。
從2018年開始,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這裡,
開闢了試驗田,
並在當年取得成功!
畝產549公斤,
遠超科研團隊畝產200公斤的預期。
看到效果後,
今年他們又擴大了試種規模。
這些稻苗以機械化方式播種
如今,嶽普湖縣卻已被300畝綠色的稻苗覆蓋。
那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能讓沙漠變成綠洲,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不可否認,提及新疆
這並非臆斷,隨手一個百度,我們都會知道,新疆沙漠面積43.04萬平方公裡,佔中國沙漠面積近60%,佔新疆土地面積近26%。
新疆戈壁面積29.3萬平方公裡,佔新疆土地面積的17.65%,佔中國戈壁面積的51.40%。
而我國總耕地面積是120萬平方公裡,如果能將沙漠變良田,能多養活多少中國人啊!
然而,防沙治沙是世界難題,多少年來,全球各路科學家為此而犯愁。為了把沙漠變成綠洲這個夢想,無數人為之艱苦奮鬥、不懈追求。這項神奇的科技就是海水稻。海水稻(海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鹼地生長的特殊水稻。其生長地並非海水或海裡,而是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今年,海水稻將推廣到阿克陶縣,
人民日報說,
新疆有豐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資源,很多人可能不信我說新疆水資源豐富,但在新疆確實經常見到南疆農民用大水澆地。也就是說,未來,你可能在有水的地方都可以見到片片稻田。
新疆地廣人稀,如果水稻種植在戈壁沙漠種植成功,將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變成稻田,出產稻米,這將意味著人口的承載力將大大增加,絕不僅僅是現在的人口。
從另一個角度來暢想,從此以後,不只是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的大米馳名全國,南疆開發出巨大的地下水資源,將沙塵漫天的現狀,變為水光瑩瑩的稻田,和田米、喀什米、巴州米都將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到時候,誰不願意來新疆呢?中國土地資源太寶貴,必須優先滿足主糧的生產需要。從下圖中不難看到,新疆大塊的土地是以棉花為主,而水稻分布在東北等地,並未形成小麥、棉花這樣如此可觀的大面積種植。實際上,飢餓從來沒從地球上消失過。根據聯合國數據,現在,全球仍然1.1億多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中國人在這方面,可能已經沒有太多感受。
2006—2008年全球爆發空前的糧食危機,大米價格平均上漲了200%以上,小麥漲了135%以上,玉米也漲了125%。在最瘋狂的一段時間裡,大米價格在7個月裡,翻了一番還多。印度、阿根廷、烏克蘭、俄羅斯等農產品主要出口國都封鎖出口。點擊進入小程序
旅遊 | 影院 | 美食 | 住宿
高歌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