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135 字
閱 讀 需 要
8 min
「遙遠的東方,遼闊的邊疆
還有遠古的破牆」
每個人引以為傲的世界奇蹟長城,每座古城老人們嘮叨的曾經,每個中國城的千年護衛……這就是城牆。提起它,你是不是很熟悉,卻不敢說認識呢?
誕生期 成長期 | 落魄期-
誕生期 成長期 落魄期-
戰國時期各國徵伐,為抵禦侵略,燕趙魏秦築起各自的國牆。秦始皇統一後將燕趙秦三國的城牆連接,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誕生期 | 成長期 落魄期-
清代城牆新建逐漸停止,只對明代遺留城牆補修。鴉片戰爭後西方軍事進入,冷兵器時代的城牆逐漸失去防禦功能。20世紀初的高牆立在城市中,被人們認為阻礙了城市建設和交通,多地對城牆進行了拆除。牆體是城牆最主要的結構,城牆建造之初僅僅用土建造。採用一種叫「夯(hāng)土版築」的方法,結合腳手架施工。這種夯土城牆,可千年不塌。漢代磚包土城牆開始興起,漢代開始用磚將土城牆包砌,增強堅固性的同時預防雨淋。明代制磚技術成熟,且戰爭中多用火炮兵器,因此明代基本全都使用了磚包土城牆。女牆,女牆指城牆上內外兩側高起的矮牆,內側的叫宇牆,是為防止有人跌落建造。外側的叫垛牆,古時稱為雉堞。鋸齒狀牆體是戰時的擋牆,垛牆上的鋸齒狀缺口則叫垛口。垛口用來射擊和瞭望,一些孔洞是射擊孔。城牆內部不需射擊,所以內牆上一般沒有垛口。《辭源》中說女牆指的是城牆上呈凹凸形的小牆;《釋名釋宮室》說「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意思是說古代女子卑小,城牆上的小牆因此取「女」與小的意思,稱為「女牆」。宋代《營造法式》也有「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的記載。至今,現代建築上的女兒牆其實就是古代的女牆轉化而來。馬面,馬面是城牆外側向外突出的方形墩臺,馬面用於在側面瞭望和輔助城牆正面的士兵作戰,也是正面城牆的支撐加固。個別城牆的馬面上建有敵樓,兩個馬面之間的距離一般為兩個馬面上弓箭射擊距離相加,這樣確保射擊沒有空虛的輻射範圍。沈括的《夢溪筆談》有說馬面:「予曾親見攻城,若馬面長,則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則矢石相及,敵人至城下者,則四面矢石臨之。」馬道,馬道就是人或運輸物料的馬登城牆的斜坡,馬道一般被設在城內路口等交通方便處,緊貼城牆向上,坡度可達15-30度。有時兩條相對呈「八」字形,一座城牆馬道的多少根據城池大小調節。城門是我們對城牆最深刻的印象,城門的位置和個數由城內外的交通、城池的防禦環境決定,通常會在四周均開設。一座城有2-14個城門,城門處的城牆會突出一個城臺,開設門洞。最初的門洞為梯形,宋元時期演變為券形,一個城門有1-5個門洞。牆上的缺口自然是最弱的部位,因此自古以來城門的防禦是重中之重。戰國時,《墨子·備城門》提出懸吊式城門,在門上應釘木棧塗泥來防火。南宋的《德陽守城錄》建議,城門設三道門扇,上方城樓設暗板,揭去暗板可從上向下投擲石頭來增強防禦。明清的城門為抵制炮火攻擊,門扇均包錠鐵葉,或有上下啟閉的千斤閘,用以增強防禦。城門之上的樓就是城樓,它既標誌了城門的位置,又可以觀察出入城的人,窺探敵情準備警戒戰鬥。城樓建築一般為1-2層,漢唐以前是門闕形象,在城樓兩側有望樓。起初的城樓都是木結構建築,隨著火器的發展,明清城樓改成了耐火的磚石材料。甕城可以看做城門的防彈衣,敵人攻入甕城門後,城牆上的和士兵就可以「甕中捉鱉」了。甕城的城門與正門不相對,多為向左或向右拐。甕城的個數根據城池的防禦環境確定,有方形、梯形、半圓形等。甕城在漢代開始出現,宋代普遍化 ,發展到後期開始出現多種樣式。比如南京城的中華門甕城,一反常態將其設置在城門內,為了增強防禦甚至有多重甕城。箭樓朝外的牆上布有密布的箭孔,以為士兵設計的用處,這是城牆的主要屏障。角樓是位於城牆轉角的樓,在角樓中,可同時瞭望兩個方向敵情。有的城牆上是不做角樓的,具體的形制根據實際的環境和戰略需求不同。比如北京城牆的東便門角樓則像箭樓,可瞭望可攻擊。而故宮的角樓則簷角精美,戰鬥功能次之。也有人說角樓之名,是因28星宿之一的角宿居住在內護衛城池,故名角樓 。護城河是一般城池的第一道防禦措施,與城牆相互配合。高牆深道是修築城池的目標。挖掘護城河的土也是城牆材料的主要來源,同時護城河水也是城內居民重要的生活用水來源。明代項中在《新開通濟渠記》記載了護城河的重要:「城貴池深而水環,人貴飲甘而用便,斯二者亦政之首也。若城池無水,則防禦未周,水飲不甘, 則人用失濟。」
藏兵洞多出現在甕城城牆內側,是城牆內側的磚券門洞。戰時供士兵休息和存放物資,對甕城和城門的保護起再次增強作用。江蘇南京城牆中華門的藏兵洞警鋪是城牆上向外挑出的部位,底部挑空而懸凸於城牆之外。面積多在1.5平方公尺左右。警鋪其實是馬面的變化,功能相似,卻更省材料。警鋪結構只有極少數城牆上才有。城中需水,就要經過城牆引河入城,在城牆上給這條水特開的門就叫水門,水門上建城樓即為水關。水關不但負責引水,也有運輸和交通作用。最重要的防禦也要做好,因此水門的門扇用的是鐵柵欄。歷史上有水關的城牆也很多,南京的的東水關就是一座。城池的修建結束後,用地就是固定的了,如何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就是個問題。因此有些百姓開始緊鄰城門外居住,久而久之形成聚居。再修築上城牆,這就是關城。知道了這麼多城牆秘密,想必你心裡還是放不下城牆拆不拆的事情。新用戶同享老用戶優惠
七年雜誌+一年新刊+百集音頻小課
兩杯咖啡,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
(優惠活動時間:2019.7.2-9.2)
蘋果用戶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進入「果粒歷史」微店購買
安卓用戶直接點擊下面小程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