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道城牆、三道護城河都護衛著什麼?

2021-03-05 青島出版集團

北京城池宮殿的營建,從永樂元年(1403年)到十八年(1420年),整整十八年,這十八年使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建造了一座壯麗輝煌的皇宮。那麼,明代北京城和北京皇宮的營建,永樂皇帝有什麼法寶呢?

永樂皇帝營建北京城和北京皇宮的法寶,首先是一個「中」字。按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擇天下之中而立都,擇都之中而立宮。就是說,選擇天下的中心建立國都,選擇國都的中心建築皇宮。這個「中」字,體現在北京城和明皇宮,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北京的心臟是皇宮;第二,北京的脊梁是中軸線,而中軸線的心臟又是皇宮。此處重點講第一個特點,北京的心臟是皇宮,或者說皇宮是北京的心臟。怎麼體現皇宮是北京的心臟呢?普通人家住宅,豪門貴族府邸,都是外面有一道圍牆,而皇宮在北京城裡,是用四道城牆來層層圍護的。第一道城牆就是紫禁城,也叫宮城。宮城裡面就是皇宮,也稱大內,是皇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北京的心臟、國家的心臟。宮城四面有城門:南面為正門,有三道門——第一道是承天門,就是天安門,第二道是端門,第三道是午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北面為玄武門,也就是神武門。城牆四角建有角樓。城牆外面有護城河環繞。第二道城牆就是皇城,在宮城之外築起一道圍牆。皇城圍繞宮城設置朝廷辦事機構,是為皇家服務的地方。皇城四面開六座城門:南面為正門大明門,還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邊是東安門;西邊是西安門;北邊是北安門(後稱地安門)。這裡要補充一點,承天門(天安門)清乾隆時被稱作宮城的第一道正門。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安門兩側的紅牆就是當年皇城的南城牆。皇城同樣被列為禁地,民間百姓如擅自闖入,杖責一百。皇家西苑在皇城之內。第三道城牆就是內城,在皇城之外圍起一道城牆。內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為麗正門,也就是今天的正陽門,左為崇文門,右為宣武門;東面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面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面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今北京2號線地鐵是在原內城城牆和護城河的位置修建的,這些城門的名稱大多成為今天地鐵的站名。內城城牆的四角也建有角樓。城牆外面有護城河環繞。第四道城牆叫作外城,在內城之外圍起一道城牆。但是這道城牆只修了南面一段,開七座城門:正南面為中永定門,東為左安門,西為右安門;東面南為廣渠門,北為東便門;西面南為廣寧門,也就是今天的廣安門,北為西便門。城牆的外面又是一條護城河環護。這樣,外城護衛內城,內城護衛皇城,皇城又護衛宮城,那麼,宮城又護衛著什麼呢?護衛著皇帝的寶座。

六百年前永樂皇帝朱棣營建北京城的法寶之一,就是把皇宮作為北京的心臟來建設。而這個心臟的心臟,就是皇帝的寶座。

明皇宮的中心,北京城的中心,就是皇帝的寶座。皇帝的寶座在奉天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的正中,俗稱「金鑾寶座」。

故宮博物院將其命名為「楠木髹(xiū)金漆雲龍紋寶座」。寶座安置在高高的基座之上,基座正面和左右兩側各有三組丹陛,也就是臺階,外面有圍欄。寶座後面設雕龍髹金屏風,寶座前設寶象、甪(lù)端、仙鶴、香亭各一對。寶座兩側六根大殿金柱矗立,六條巨龍盤旋而上,龍頭伸向寶座。奉天殿建築面積達2377平方米,金磚地面,滿鋪黃絨地毯,下面襯著棕皮和竹篾編的蓆子。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主題,就是烘託皇帝和皇權的至尊、至高、至上、至聖。

說起金鑾殿的皇帝寶座,還有一個故事。

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要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大典,特地趕製了一把高背大座椅,替換原來的皇帝寶座。後來故宮博物院決定,撤下袁世凱的「龍椅」,換回原來的寶座,卻發現原來那張寶座竟不知去向。

就這樣過了四十四年,直到1959年,故宮博物院專家朱家溍先生對照一張清末太和殿內景老照片,終於在庫房裡發現了皇帝寶座。寶座的髹金漆歷經數百年,仍然金光燦燦,現已復歸原位。關於北京皇宮的規劃設計,再介紹一個有趣的歷史現象。元大都宮殿布局是以太液池為主,就是以今中南海和北海為中心,使大內、隆福宮、興聖宮三組宮殿呈「品」字形,中間夾太液池,形成「太液為主,宮殿為客」的布局。而明代北京則將宮城集中在太液池東岸,形成「宮殿為主,太液為客」的布局。遊牧民族的部民逐水草而居,水是草原文化的生命,所以元大都以太液池為主,宮殿為客。而奪取皇位、遷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來自南京,原來南京是農耕文化的水澤之鄉,朱棣最缺乏的是安全感,所以把高築城牆的紫禁城放在主位,太液池則是消閒遊憩之地,也就是「宮殿為主,太液為客」。因此,這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在城市規劃和宮殿布局上的映現。總之,以紫禁城為中心的北京城的建成,反映出15世紀初的中國,國家強大統一,財力豐實雄厚,人民聰明勤勞,建築水平高超。這是中國古代都城史上最輝煌的傑作,也是世界都城史上最宏麗的篇章。

相關焦點

  • 北京金中都城牆考古首次發現外城護城河
    2021年1月13日,北京,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 北京金中都城牆考古成果發布 首次發現寬約66米護城河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王紅霞)1月13日,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為復原金中都結構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首次發現護城河等外城城牆體系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李韻)近日,金中都(今北京)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牆、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為復原金中都結構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13日,記者探訪了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高樓村工地。
  • 什麼是城牆:中國人的守衛者聯盟?
    南宋的《德陽守城錄》建議,城門設三道門扇,上方城樓設暗板,揭去暗板可從上向下投擲石頭來增強防禦。明清的城門為抵制炮火攻擊,門扇均包錠鐵葉,或有上下啟閉的千斤閘,用以增強防禦。城門之上的樓就是城樓,它既標誌了城門的位置,又可以觀察出入城的人,窺探敵情準備警戒戰鬥。城樓建築一般為1-2層,漢唐以前是門闕形象,在城樓兩側有望樓。起初的城樓都是木結構建築,隨著火器的發展,明清城樓改成了耐火的磚石材料。
  • 進擊的巨人:三道城牆的大門設計不合理?調查兵團可以跨過城牆
    在《進擊的巨人》的故事中,三道城牆保護人類是非常核心的設定了,瑪利亞之牆的陷落導致了人類失去牆壁的保護由此才導致了後期的災難,瑪利亞之牆的陷落原因並非是牆壁被打破了,瑪利亞之牆是無法被打破的,瑪利亞之牆的大門被鎧之巨人打破了,那麼為什麼要留這一道門呢?
  • 第103篇.陝西遊記(三)西安的城牆
    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城牆上的水槽,城牆上的積水能通過這道水槽洩下流入城牆腳下的排水溝。作為西安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永寧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四座城門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甕城。
  • 品讀南京| 南京有四道城垣,你知道嗎?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其實明初京師(今南京)都城,是在原應天府城基礎上擴建而成,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構成。始建於元末明初,先後用了二十八年時間築起的巨大城垣,使明都城成為當時比巴黎規模還大的有城牆的世界第一大城。朱棣遷都北京後,原京師改稱南京,作為明朝留都,仍具都城地位。為尋找遺蹟,筆者多次前往實地探究明朝南京都城四道城垣的蹤跡。
  • 古城牆守護人的城市「規劃之道」!
    從西安的城市布局,到城牆的定位,及整體的協調,再到未來的發展,眾多專家學者都為此付出心力,因為有了這些城牆的守護人,如今的西安城牆才能煥發青春,再現輝煌,世界矚目。春去秋來,歲月茫茫,這些城牆守護人如或明或暗的晨星,閃耀在漫長無邊的人間夜晚。
  • 北京將籌建金中都城牆遺址公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3日訊(記者 成琪)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
  • 北京發現金中都外城城牆體系
    在考古現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館員、金中都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丁利娜介紹如何通過剖面地層來認識金中都城牆的建造方式和牆體的夯層結構。從解剖溝上可以看到城牆夯層,順著夯層繼續往東延伸,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夯土層,說明這是城牆的倒塌土。由此確定了城牆東邊界的位置。
  • 登西安古城牆領略古都厚重文化 城牆上跑馬拉松獨具特色何等風光
    2018年的1月21日,我從永寧門登上了西安市的古城牆。永寧門是西安古城牆的南門,是一座原有的老城門。西安城牆還有三座老城門,分別是東門長樂門、西門安定門、北門安遠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闢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18座城門。
  • 中國古城牆大全
    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闢為環城公園。江蘇省南京市古城牆,始建於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 呂貝克的中世紀城門和護城河
    首先看呂貝克的地圖,老城區(歷史中心)被護城河環繞,過去護城河邊都有城牆,現在城牆沒有了,只剩護城河。準確說,護城河也是由西邊的特拉維河(左)和東邊的呂貝克-易北河運河(右)組成。特拉維河(Trave,也譯作特拉沃河),向北流入到波羅的海。特拉維河西邊的護城河有可能是人工挖掘而成,護城河外過去曾是城堡式的城牆,19世紀全被拆除。
  • 西安城牆三套「圈」 額滴神!咋塌了小圈圈?
    西安城牆塌了!今天,關於西安城牆部分倒塌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塌了嗎?塌了!是城牆嗎?是,也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從我們熟知的所謂西安的那個護城河的城牆來說,倒塌的不是這個城牆,要說是的話,倒塌的是明秦王府遺址西南段城牆,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呀!天呀!暈了暈了!到底西安有幾個城牆呀!準確的說,在明朝時,西安有三道城牆。
  • 走走南京明城牆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北有後湖為屏、西納石城入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 探訪金中都外城牆首次發掘:發現唐遼墓葬,遺址公園有望明年開工
    2019年至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金中都城牆遺址西城牆、南城牆及周邊進行了考古發掘。記者今天(1月13日)從北京文物局獲悉,此次發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也被今人知曉。
  • 進擊的巨人中兩大陣營三道城牆四大兵團,自由之翼是永遠的信仰!
    進擊的巨人馬上就要播出了,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帶來進擊的巨人的精彩內容,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進擊的巨人中的兵團和陣營,動畫中人類軍方的最高領導是達裡斯·扎卡裡,不管戰鬥力還是智商都是頂尖級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進擊的巨人中兩大陣營三道城牆四大兵團,自由之翼是永遠的信仰!
  • 衢州古城牆第一回 禮賢門外銀杏黃 護城河邊楓葉紅
    金華去了三次,發了六篇圖文,所以這次不去金華,改去衢州。衢州比金華離上饒更近,交通便捷,當天來回不成問題。據說,當年徐霞客就是從附近景點遊起,結果越走越遠。我是不是不經意間在追隨前輩的足跡?衢州是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一直是浙、閩、贛、皖四省邊際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自古有四省通衢之美名,所以稱作「衢州」。衢州城牆始建於東漢初平三年(192年),原為土牆,大約在唐以後才開始以磚石築牆。
  • 北京城牆是被誰如何拆毀的?
    圖為 1917 年左右的北京內城角樓。攝影:甘博北京內城和外城的東、南、西、北四隅分別建有角樓。北京內城角樓為明、清兩代北京內城轉角處的箭樓,簡稱角樓,建成於明正統四年(1439 年),是城防防禦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