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

2020-12-22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

今天的主角是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

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是蘇軍的老馬,從50年代裝備到70年代,今天仍然有少量還在服役。

BTR-152是蘇聯二戰之後的作品。

二戰期間,蘇軍摩託化部隊,對於運輸卡車頗為抱怨。

這些卡車不具備任何防禦能力,也不具備攻擊力甚至自衛能力。

蘇軍士兵乘坐開車時,任何德軍士兵只要用衝鋒鎗來一梭子,就可能造成車內成員嚴重傷亡。

為此,蘇軍摩託化步兵不知道吃了多少虧。

所以,二戰剛剛停止的1946年,蘇軍就開始研發輪式裝甲運兵車。

到1950年,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誕生。

BTR-152採用六輪卡車的底盤,四周搞了一圈全焊接裝甲板,厚度為9毫米到15毫米。

不要小瞧這些裝甲板,至少可以阻擋輕武器的射擊。

正面擋風玻璃前有防護鋼板保護,在被敵人射擊期間可以將鋼板放下,具有一定防彈能力,但視野較小。

平時駕駛期間可以將鋼板掀起,保持2扇很大的駕駛窗。

駕駛室和運兵艙是連在一起的,由正副駕駛員兩人負責操作。

配備副駕駛員,因為車上還有1挺自衛機槍。

作為輪式裝甲運輸車,BTR-152性能還是符合要求的。

它重達9噸,動力比較強勁,可以運輸高達17名步兵,還可以牽引重炮,運送1.9噸的彈藥或者輜重。

其實,BTR-152可以看做一輛裝上鋼板和機槍的運輸卡車。

它的機動性還算可以,最大公路時速75公裡。

它有一挺7.62毫米SGMB機槍,用於自衛。

如果遇到比較嚴酷的戰場,它還可以換裝一挺12.7毫米重機槍。

蘇軍對於BTR-152卻並不滿意,認為它有很多缺陷。

其一,BTR-152的六輪底盤比較落後,越野性能很差,幾乎不能離開公路。

一旦進入山地或者丘陵,BTR-152就非常顛簸,搭乘士兵會很不舒服,甚至會因此嘔吐。

BTR-152不具備防備地雷能力,底部裝甲薄弱,一旦觸雷往往會殺死19名成員。

而且,BTR-152是敞開設計,沒有車頂,只有一個帆布車篷。

這裡不談防備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就連冬天會非常寒冷,成員難以忍受。

總體來說,BTR-152是50年代落後的車輛,到了60年代已經過時,更別說七八十年代。

BTR-152到1962年停產,生產了1萬5000多輛。

有意思的是,它參加過很多實戰。

阿拉伯人購買了不少BTR-152,參加過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

而蘇聯人的BTR-152則不太光彩,參加的都是內部鎮壓事件。

BTR-152第一次作戰是在1956對付匈牙利革命,之後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被BTR-60淘汰,不過一直服役到90年代才被徹底退役。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還能看到BTR-152的身影,服役了整整40年。

可見,它還是很皮實的,能夠滿足實戰的需要。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今天主角是BTR-40裝甲車。BTR-40裝甲車的設計源於二戰時期1944年。當時蘇軍大量使用卡車運輸士兵,但卡車沒有裝甲防禦,在前線運動極為危險。薩沙圖譜全集二戰時期蘇軍也裝備了大名鼎鼎的T-80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8期防空掃帚的蘇軍輪式裝甲卡車BTR-152A: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7期
  • 一次擊毀6輛虎式坦克的蘇軍ISU-152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2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2期今天的主角是蘇軍的ISU-152重型突擊炮,二戰蘇軍突擊炮的霸主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大量使用了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在實戰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蘇聯人吸取了敵人的成功經驗,也大量研製自己的同類武器。
  • 公路時速110公裡的BT-5快速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9期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公路時速110公裡的BT-5快速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9期
  • 蘇聯第1代空中殺手ZSU-57-2式自行高射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4期今天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ZSU-57-2式自行高射炮。二戰期間,蘇軍的裝甲部隊存在嚴重的防空問題。德軍的空軍對地轟炸非常厲害,大家都知道斯圖卡惡魔魯德爾上尉。
  •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今天的主角是捷克、波蘭的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不提波蘭,捷克曾是二戰中歐洲的軍工強國,尤其擅長輕型坦克的生產製造。
  • 芬蘭BT43裝甲運兵車,BT42大頭坦克的堂兄弟
    不過芬軍很快就在蘇軍以數量換質量的裝甲大戰中吃不消,缺乏裝甲武器的芬軍不得不對手中現有的資源精打細算著過日子,BT42大頭坦克和BT43裝甲運兵車就是直接產物。BT42和BT43其實是芬蘭的無奈之舉,因為當蘇軍越來越多的T-34中型坦克走上戰場後,就連德軍都疲於應付,芬軍更是急缺重裝備。
  • BMP3的爸爸688工程使用的是先進無人炮塔: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2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BMP3的爸爸688工程使用的是先進無人炮塔: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2期今天的主角是蘇聯特別第688工程,它是BMP-3步兵戰車的前輩。蘇聯對於PT-76水陸兩用坦克的性能頗為不滿,認為它已經過時。
  • 戰後德式裝甲車的延續:捷克斯洛伐克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德軍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按照蘇氏作戰理念建軍,因此也是非常重視機械化步兵的建設的,在裝甲運兵車的選擇上,捷克斯洛伐克軍方沒有選擇蘇聯制式BTR -152型輪式裝甲運兵車,而在在德國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的基礎上自行獨立研發生產了一款新的裝甲運兵車: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 最新一批中國裝備抵達泰國,中國國產裝甲車輛已成為泰國軍隊主力
    【南方+9月25日訊】據泰國媒體報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業)在9月中旬向泰國陸軍交付了一批重型裝甲車輛,包括VT-4主戰坦克和VN-1輪式裝甲運兵車。
  • 伊朗Sheni-Dar裝甲運兵車,可能是目前在役最短小的運兵車之一
    Sheni-Dar裝甲運兵車也被稱為Howeizeh,這是一種伊朗裝備的比較新式的運兵裝備,該裝備因為伊朗所處的國情,外界對它的具體信息了解並不多,不過它短短胖胖的造型還是引來了一些軍事愛好者的關注。Sheni-Dar裝甲運兵車在本世紀高調亮相,應該是用來秀肌肉,不過這款運兵車比較單純,連武器裝備都沒有配置,小體格也沒有多大改進空間。裝甲車行走裝置採用扭杆懸掛,四對小直徑負重輪估計應該是鋁合金製成,前兩對負重輪上安裝有減震器;主動輪在前,導引輪在後,同時導引輪也被當成第五對負重輪與地面接觸,有2對託帶輪支撐履帶。
  • 二戰SU-152自行火炮,沒想到它居然還是一個龐大的裝甲家族
    相比之下,ISU-152的整體作戰性能要更好,至少如車內通話系統就很具有進步意義,哪怕它們的使用效果不及當時德軍的設備,也比其他更多沒有安裝這套設備的蘇軍坦克強。不過1943年秋季左右的測試效果並不好,自行火炮出現了眾多問題,在經過回廠改進後於當年年底開始量產。與當時其他蘇式坦克一樣,ISU-152在後續的發展中出現了多個子型號,成為一個較為豐富的裝甲支脈。
  • 裝甲的車輪滾滾向前,冷戰初期蘇聯機械化步兵連人員武器編制
    一群操著ppsh的蘇軍從T34上跳下來,「烏拉!!」沒錯,二戰時期蘇軍就非常青睞坦克和輕步兵的聯合進攻,你也可以理解為步坦協同。但問題來了,平常「掛」在坦克上面舒不舒服不說,這萬一進入戰區,這群「人肉反應裝甲」是絕逼第一時間被打成篩子。而提前下車的話又怕跟不上坦克的行進,導致步坦協同脫節。
  • 法制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第一次中東戰爭猶太人的裝甲核心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40期這是二戰法國一種較為冷門的輕型坦克,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 很多人認為二戰法軍實力平平,這是一種誤解。
  • 德軍裝甲擲彈兵排長的座駕: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
    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是一款火力非常強大的裝甲車輛,至少在1941年以前是一款非常有效的自行反坦克裝甲車輛。戰術使用及服役情況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一般和普通的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一起混編使用,作為德軍摩託化步兵單位的制式裝備,其中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一般作為德軍摩託化步兵排排長的座駕,也就是說整個摩託化步兵排中火力最強大的裝甲車輛掌握在步兵排長的手中,這樣排長就能對整個排的戰鬥施加決定性的影響
  • 英倫「小鋼炮」,戰後英國首款輪式裝甲車,FV601「薩拉丁」
    當德國人開著半履帶裝甲車在各大戰場上橫行之時,英、美等國這才意識到裝甲運兵車的重要性,在此之後也開始研製、改造和列裝此類裝備。因為在戰爭時期,這種裝備真的就是為了運輸士兵而存在的,為了便於大量生產、裝備,在製造工藝上能簡就簡,甚至很多坦克、卡車都可以被改裝成運兵車。這個時期的裝甲車只需要滿足兩個指標即可,運兵和防護,至於火力強弱並不重要。而相對於二戰時裝備的極簡式履帶或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在冷戰時期這種裝備開始具備多種功能。
  • 日本新型履帶式裝甲車曝光 採用89式步戰底盤 將與輪式方案競爭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日本履帶式裝甲運兵車的照片。據推測,這種新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是三菱重工研製的,目前正與輪式8×8輪式裝甲車參加日本陸上自衛隊「下一代裝甲運兵車」競標。從照片上看,載員艙前部中央似乎有一個射界有限的自動榴彈發射器。
  • 履帶式還是輪式,臺灣省地形地貌更適合哪種裝甲車
    臺軍於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機械化建設,先是在1958年開始從美國引進M41輕型坦克,隨後又於1964年接收當時先進的M113A1裝甲人員輸送車。M113是美國研發的主力裝甲運兵車,大量採用新型高強度鋁合金裝甲來減輕重量,能抵擋炮彈破片與輕武器子彈射擊。
  • 為對抗昔日蘇軍鋼鐵洪流而設計,來自英國的「武士」步兵戰車
    1976年英國喬巴姆裝甲問世,這種裝甲由裝甲鋼,鋁合金,化纖和陶瓷材料構成,具備非常優秀的防禦能力,可以吸收衝擊波,減少金屬射流,從而提高車組成員的生存概率。
  • 德國納粹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米歇爾·魏特曼該營服役
    上次說到德國二戰黨衛軍、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米歇爾·魏特曼,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米歇爾·魏特曼服役為「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最後一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次就寫一下「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1942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