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戰德國軍隊中最精銳的就是其裝甲部隊了,而德軍裝甲部隊主要由兩個兵種構成,那就是裝備坦克的裝甲兵和裝甲運輸車的裝甲擲彈兵,所謂裝甲擲彈兵就是機械化步兵,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輸車便是德軍裝甲擲彈兵的制式裝備。戰爭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兵工廠全部為納粹德國的軍備生產服務,其中就包括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當時捷克斯洛伐克負責生產裝甲車的底盤和車身組件,發動機則由德國工程提供,因此戰後捷克斯洛伐克是保留有德國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完整的生產線(發動機除外)。
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按照蘇氏作戰理念建軍,因此也是非常重視機械化步兵的建設的,在裝甲運兵車的選擇上,捷克斯洛伐克軍方沒有選擇蘇聯制式BTR -152型輪式裝甲運兵車,而在在德國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的基礎上自行獨立研發生產了一款新的裝甲運兵車: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1952年捷克開始新型裝甲運兵車的研發工作,起初幾乎沒有對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做任何大的的改動,僅僅是將德國的邁巴赫發動機換裝成捷克產的V3S型卡車的標準引擎T-192型發動機,在外形上和德國的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非常相似。不過這一設計方案並沒有被捷克軍方通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方要求新的裝甲運兵車要具備防生化和核輻射的能力,即採取全封閉結構,而不是原先那種車廂敞開式的設計。
捷克設計部門隨即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動,不過關鍵的底盤和變速箱仍依舊沿用了德軍的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新的方案增加了車體兩側的寬度,對車頂進行全封閉設計,車長位置(駕駛室右側)頂部設置有指揮艙口,以便於車長進行戰場觀察。後車廂頂部也保留了出入艙口,可以向兩側打開,像原先的敞開式車廂一樣進行對外射擊。與此同時,新的車廂兩側也設置了射擊口,這樣士兵在不打開任何艙門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外射擊。由於加裝了頂部裝甲,為了保證足夠的動力,為其更換了馬力更大的V-8柴油發動機。新型裝甲運兵車的標準武器是一挺VZ.59型通用機槍,平時放置於車廂內,戰時再安裝在外面的機槍架上,新的裝甲車被捷克軍方命名為「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作為捷克機械化步兵的制式裝備。
衍生型號
和德軍Sdfz 251型裝甲運兵車一系列的延伸型號一樣,捷克OT-810型裝甲運兵車也進行一系列的改裝,如OT-810R2型裝甲指揮車、OT-810R3型無線電通訊裝甲車、裝甲救護車和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等。指揮車和無線電通訊車即在後車廂內加裝大功率的電臺和密碼機,以便指揮官接收訊息和對外聯絡;裝甲救護車即將原來的士兵座椅拆除,以便放置傷員擔架。
這裡著重介紹下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該型坦克殲擊車是在OT-810型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上,去掉了頂部裝甲板,在後車廂內安裝了一門Vz.59A型無後坐力炮,並額外加裝3塊裝甲板進行保護(射擊時裝甲板必須放下),總共可以攜帶30發炮彈,輔助武器包括一挺Vz.59型通用機槍。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的標準載員是4人,包括駕駛員1名、車長1名、炮手1名和裝填手1名。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搭載的Vz.59A型無後坐力炮可以獨立使用,在裝甲車被擊毀的情況下,Vz.59A型無後坐力炮可以迅速從裝甲車上卸下來,安裝在三輪支架上作為牽引式火炮繼續使用,這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設計。
評價
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在20世紀60-70年代廣泛裝備於捷克陸軍,總數超過2000輛,是當時捷克機械化步兵單位的制式裝甲運兵車,服役時間超過30年。由於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採用了和德軍Sdkfz 251 型裝甲運兵車一樣的底盤和變速箱,因此在基本性能上兩者的差距並不大,只不過多了防生化和核輻射的能力。如果不是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採用了全封閉設計(Sdkfz 251型是敞開式),那麼在外觀上也將很難對兩種裝甲車做出區分。值得一提的是,捷克OT-810型裝甲運兵車在退役後成為軍迷們爭相購買的藏品,可以很容易改裝成模仿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的樣子。隨著OT-810型裝甲運兵車的退役,德式裝甲車最後的影子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