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德式裝甲車的延續:捷克斯洛伐克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2020-12-15 戰略論

引言

二戰德國軍隊中最精銳的就是其裝甲部隊了,而德軍裝甲部隊主要由兩個兵種構成,那就是裝備坦克的裝甲兵和裝甲運輸車的裝甲擲彈兵,所謂裝甲擲彈兵就是機械化步兵,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輸車便是德軍裝甲擲彈兵的制式裝備。戰爭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兵工廠全部為納粹德國的軍備生產服務,其中就包括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當時捷克斯洛伐克負責生產裝甲車的底盤和車身組件,發動機則由德國工程提供,因此戰後捷克斯洛伐克是保留有德國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完整的生產線(發動機除外)。

德軍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

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按照蘇氏作戰理念建軍,因此也是非常重視機械化步兵的建設的,在裝甲運兵車的選擇上,捷克斯洛伐克軍方沒有選擇蘇聯制式BTR -152型輪式裝甲運兵車,而在在德國Sdkfz 251型裝甲運輸車的基礎上自行獨立研發生產了一款新的裝甲運兵車: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

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1952年捷克開始新型裝甲運兵車的研發工作,起初幾乎沒有對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做任何大的的改動,僅僅是將德國的邁巴赫發動機換裝成捷克產的V3S型卡車的標準引擎T-192型發動機,在外形上和德國的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非常相似。不過這一設計方案並沒有被捷克軍方通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方要求新的裝甲運兵車要具備防生化和核輻射的能力,即採取全封閉結構,而不是原先那種車廂敞開式的設計。

捷克OT-810型裝甲運兵車

捷克設計部門隨即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動,不過關鍵的底盤和變速箱仍依舊沿用了德軍的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新的方案增加了車體兩側的寬度,對車頂進行全封閉設計,車長位置(駕駛室右側)頂部設置有指揮艙口,以便於車長進行戰場觀察。後車廂頂部也保留了出入艙口,可以向兩側打開,像原先的敞開式車廂一樣進行對外射擊。與此同時,新的車廂兩側也設置了射擊口,這樣士兵在不打開任何艙門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外射擊。由於加裝了頂部裝甲,為了保證足夠的動力,為其更換了馬力更大的V-8柴油發動機。新型裝甲運兵車的標準武器是一挺VZ.59型通用機槍,平時放置於車廂內,戰時再安裝在外面的機槍架上,新的裝甲車被捷克軍方命名為「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作為捷克機械化步兵的制式裝備。

衍生型號

和德軍Sdfz 251型裝甲運兵車一系列的延伸型號一樣,捷克OT-810型裝甲運兵車也進行一系列的改裝,如OT-810R2型裝甲指揮車、OT-810R3型無線電通訊裝甲車、裝甲救護車和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等。指揮車和無線電通訊車即在後車廂內加裝大功率的電臺和密碼機,以便指揮官接收訊息和對外聯絡;裝甲救護車即將原來的士兵座椅拆除,以便放置傷員擔架。

捷克機械化步兵

這裡著重介紹下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該型坦克殲擊車是在OT-810型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上,去掉了頂部裝甲板,在後車廂內安裝了一門Vz.59A型無後坐力炮,並額外加裝3塊裝甲板進行保護(射擊時裝甲板必須放下),總共可以攜帶30發炮彈,輔助武器包括一挺Vz.59型通用機槍。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的標準載員是4人,包括駕駛員1名、車長1名、炮手1名和裝填手1名。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搭載的Vz.59A型無後坐力炮可以獨立使用,在裝甲車被擊毀的情況下,Vz.59A型無後坐力炮可以迅速從裝甲車上卸下來,安裝在三輪支架上作為牽引式火炮繼續使用,這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設計。

OT-810D型輕型坦克殲擊車

評價

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在20世紀60-70年代廣泛裝備於捷克陸軍,總數超過2000輛,是當時捷克機械化步兵單位的制式裝甲運兵車,服役時間超過30年。由於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採用了和德軍Sdkfz 251 型裝甲運兵車一樣的底盤和變速箱,因此在基本性能上兩者的差距並不大,只不過多了防生化和核輻射的能力。如果不是OT-810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採用了全封閉設計(Sdkfz 251型是敞開式),那麼在外觀上也將很難對兩種裝甲車做出區分。值得一提的是,捷克OT-810型裝甲運兵車在退役後成為軍迷們爭相購買的藏品,可以很容易改裝成模仿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的樣子。隨著OT-810型裝甲運兵車的退役,德式裝甲車最後的影子也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碉堡剋星」:Sdkfz 251/16型半履帶噴火裝甲車
    本文將主要介紹以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改裝而成的Sdkfz 251/16型半履帶噴火裝甲車。,原先的一號和二號噴火坦克已經顯得太過落後(裝甲太薄,而且已經停產),除了將100輛三號坦克改裝成噴火坦克外,德軍還相當數量的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也改裝為噴火裝甲車。
  • 德軍裝甲擲彈兵排長的座駕: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
    一個德軍裝甲擲彈兵班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是在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上去掉了前部機槍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是一款火力非常強大的裝甲車輛,至少在1941年以前是一款非常有效的自行反坦克裝甲車輛。
  • 德軍裝甲步兵的「低空壁壘」:Sdkfz 251/17型半履帶防空裝甲車
    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Sdkfz 251/17型半履帶防空裝甲車二戰初期,德軍利用一些半履帶牽引車改裝出了一些輕型自行防空高炮德軍曾利用儘管德軍利用一部分坦克底盤改裝出了一些全履帶的裝甲防空車,性能也非常不錯,但是德軍的坦克產量本來就不高,不可能將寶貴的坦克底盤大量用於防空用途,德軍只能尋找新的防空火炮搭載平臺。德軍摩託化步兵部隊裝備的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輸車進入了德軍的眼帘,這種中型裝甲車擁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完全可以搭載20毫米高射炮,並且該型裝甲車裝備數量較多,可以滿足數量上的需求。
  • 移動的重機槍陣地:二戰德軍Sdkfz 251/1 重機槍型半履帶裝甲車
    ,必須為德軍裝甲擲彈兵配屬一種可以和坦克和裝甲運兵車一起協同作戰的重機槍枝援車輛,把重機槍搬到裝甲車輛上來,成為一個可以移動的重機槍發射陣地,隨時隨地為德軍裝甲擲彈兵提供關鍵的火力掩護,Sdkfz 251/1 重機槍型半履帶裝甲車就是在這樣的戰術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 英倫「小鋼炮」,戰後英國首款輪式裝甲車,FV601「薩拉丁」
    當德國人開著半履帶裝甲車在各大戰場上橫行之時,英、美等國這才意識到裝甲運兵車的重要性,在此之後也開始研製、改造和列裝此類裝備。德國人的裝甲摩託雖然在二戰中裝甲運兵車使用的數量很多,但其真正的發展應該是在戰後。
  •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近距離支援火力:Sdkfz 251型半履帶火箭發射車
    Sdkfz 251型半履帶火箭發射車在正式的Sdkfz 4/1型半履帶10管自行火箭炮列裝部隊之前,德軍急需改裝出一種具備一定越野能力的臨時自行火箭炮車,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被當作理想的改裝平臺
  • 二戰德軍戰鬥工兵的制式裝備:Sdkfz 251/7型工兵突擊裝甲車
    5型工兵裝甲運輸車,該型裝甲車是著名的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的變形型號,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是二戰德軍裝甲擲彈兵的主要裝備。Sdkfz 251/5型工兵裝甲運輸車的戰鬥全重8.87噸,標準載員8人,包括1名駕駛員、1名工兵班班長和6名戰鬥工兵,相比於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搭載的10名裝甲擲彈兵,Sdkfz 251/5型工兵運輸車減少了4個人的空間,這樣就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和工兵裝備,如掃雷裝備、爆破器材、噴火器等。Sdkfz 251/5型工兵裝甲運輸車的標準車載武器是2挺MG-34型通用機槍,備單4800發。
  • 二戰大量使用的半履帶裝甲車為何消失了?說到底:還是失敗的設計
    在二戰前和戰爭期間,半履帶裝甲輸送車曾經風靡一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設計人員希望能夠結合履帶式和輪式車輛的優點,設計出性能更高的裝甲越野載具,半履帶車的設計初衷,是既具備履帶式車輛越野性能好,越障能力強的優點,同時具備輪式車輛價格低廉,公路速度高,轉向簡單,節約燃油,可靠性高,維護簡單的優點。
  • 二戰德軍裝甲兵的指揮中樞:Sdkfz 251/6型半履帶裝甲指揮車
    隨著坦克、裝甲車和汽車在軍事上的大規模應用,機械化戰爭的時代來臨了,二戰中各主要作戰國都建立了遂行機動作戰的裝甲部隊和摩託化部隊,並為其制定了相應的作戰戰術,最著名的就要屬德國的「閃電戰術」,這些機械化部隊每天的推進速度就有可能高達數十甚至上百公裡,遠遠超過了以往那種幾公裡、十幾公裡的推進速度,依靠傳統的固定指揮體系已經不能很好的指揮這種新型的機動作戰,必須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移動指揮部,把這些指揮部搬到機動車輛上
  • 二戰德軍裝甲偵察營,偵察與戰鬥並重,火力升級版的裝甲擲彈兵營
    新編制的出現:輕型裝甲摩託化步兵連德軍裝甲偵察部隊裝備的輪式裝甲車由于越野性能有限而只能在靠近公路的附近作戰,為了使裝甲偵察部隊具備和坦克和裝甲步兵一樣的機動能力,1942年新型的Sdkfz 250型輕型裝甲車開始大量列裝德軍裝甲偵察部隊。
  • 伊朗Sheni-Dar裝甲運兵車,可能是目前在役最短小的運兵車之一
    Sheni-Dar裝甲運兵車也被稱為Howeizeh,這是一種伊朗裝備的比較新式的運兵裝備,該裝備因為伊朗所處的國情,外界對它的具體信息了解並不多,不過它短短胖胖的造型還是引來了一些軍事愛好者的關注。Sheni-Dar裝甲運兵車在本世紀高調亮相,應該是用來秀肌肉,不過這款運兵車比較單純,連武器裝備都沒有配置,小體格也沒有多大改進空間。裝甲車行走裝置採用扭杆懸掛,四對小直徑負重輪估計應該是鋁合金製成,前兩對負重輪上安裝有減震器;主動輪在前,導引輪在後,同時導引輪也被當成第五對負重輪與地面接觸,有2對託帶輪支撐履帶。
  • 二戰德國sdkfz251系列半履帶裝甲車:德國陸軍強悍戰鬥力的保證
    於是德國軍工企業便根據軍方要求開始進行研製,1939年6月,代號為sdkfz251的半履帶人員裝甲輸送車開始生產並投入現役。在二戰初期德軍閃電戰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是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陸軍強悍戰鬥力的保證。
  • 在電影中,如果500萬喪屍來襲,下面裝甲車4選1,你咋選?
    那麼,講到既可以防禦型又可以進攻的武器裝備,不得不提的便是戰場中經常用到的裝甲車了。裝甲車的種類繁多,功能不一。那麼,問題來了,如果500萬喪屍來襲,下面所介紹的裝甲車讓你4選1,你會選擇哪一輛呢?很多網友覺得,只有青銅才選第4輛。1.BA-22裝甲車:在此之前,這款裝甲車被稱為最完善、性能最出眾的重型裝甲車,有著極高的聲譽,戰場上經常會出現它的行蹤。
  • 芬蘭BT43裝甲運兵車,BT42大頭坦克的堂兄弟
    不過芬軍很快就在蘇軍以數量換質量的裝甲大戰中吃不消,缺乏裝甲武器的芬軍不得不對手中現有的資源精打細算著過日子,BT42大頭坦克和BT43裝甲運兵車就是直接產物。BT42和BT43其實是芬蘭的無奈之舉,因為當蘇軍越來越多的T-34中型坦克走上戰場後,就連德軍都疲於應付,芬軍更是急缺重裝備。
  • 原本有希望成為高機動偵察奇兵的半履帶裝甲車 為何最終無緣於戰場
    自從馬克I型坦克在一戰嶄露頭角以來,裝甲兵器就成了各國軍事發展的重心之一,而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漸成熟逐步完善的裝甲兵器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同樣興起的除了坦克還有各式各樣的裝甲車,P28半履帶裝甲車就是其中比較出色的一種。
  • 二戰德軍裝甲擲彈兵的戰術運用,反坦克反步兵,德意志戰車好伴侶
    真正實質上的成立大規模系統化的機械化裝甲步兵團的是在法國戰役後,由以前的每團擁有4個營證明在戰鬥中的作用並非明顯,所以每團均減少一個營,總共減少了1個團組建了第2偵察營,第21機械化工兵營,第29通訊營。在1940年又增加了8個機械化步兵師(分別是第3.10.14.16.18.25.36.60師)並且裝備了新的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等裝備。其中第2和第13很快被編為裝甲師。
  • 俄軍出動多輛裝甲車 奪取一關鍵水電站 對敘利亞戰後重建很重要
    俄軍奪取這座水電站,對於敘利亞戰後重建相當重要,可以獲得穩定的電力供應。從照片上看,俄軍出動了「虎M」輕型裝甲車,以及「颱風K」裝甲運兵車。從車上的紅色標記可以看出,部分車輛來自俄軍憲兵部隊。車上插著大尺寸的俄羅斯國旗,很有效地威懾了某些不懷好意的武裝分子。可以看到隨同俄軍行動的還有敘利亞當地人,很可能是俄軍找來的嚮導。
  • 袋鼠運兵車,二戰時英軍腦洞大開的成果,卻讓美國人憋了一肚子火
    裝甲車和坦克相比,自然少了一些肌肉感,但他們的作用卻一樣不可以被忽視,現在是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這樣。裝甲車可以協助步兵快速移動,或牽引自身沒有動力的重型武器,同時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支援火力,可謂戰爭中的全能型選手。
  • 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
    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今天的主角是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是蘇軍的老馬,從50年代裝備到70年代,今天仍然有少量還在服役。BTR-152是蘇聯二戰之後的作品。
  • 二戰C15TA裝甲卡車,加拿大動手改裝的美式裝備
    作為一種沒有完全裝甲保護的輪式偵察車,M3偵察車的最大裝甲厚度僅為13毫米,而且車體上層缺乏防護,這種結構在歐洲戰場上不太實用,因為雙方的火力水平都很高,偵察兵需要如M8灰狗裝甲車這樣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