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團」和「濟南第一團」,都是戰功赫赫。
在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不同時期,曾有多個25師73團,但是,只有這兩個25師73團不僅戰功赫赫,是全軍的榮譽團,而且走出了3個軍委副主席。
一個是紅軍時期的紅四團,長徵路上的開路先鋒,號稱「鐵軍」,它是南昌起義時的25師73團,走出了林彪、陳毅兩個軍委副主席。
一個是華東野戰軍的9縱25師73團,攻打濟南時的「濟南第一團」,走出了軍委副主席遲浩田。
紅四團前身為北伐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曾參加過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一支革命武裝,又稱葉挺獨立團,於1925年11月21日在廣東肇慶成立。
該團有2100多人,設有三個營及兩個直轄隊,先後參與北伐戰爭,北伐勝利後,葉挺獨立團後來又進行了擴編,編為25師73團。
南昌起義後,剩餘的團隊部分在井岡山會師後,被編成28團,成為紅四軍主力團,也是後來紅一軍團主力。
陳毅元帥是73團的元老之一,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相當於團政治委員),後來,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林彪元帥與73團有不解之緣。
1926年11月,他從第四期畢業後,由廣州北上武漢,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排長,曾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芳和進軍河南的戰鬥。
1927年4月隨第25師73團(由葉挺獨立團改編)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歷經上蔡、臨潁等戰役戰鬥。7月隨部移駐九江。
8月2日由聶榮臻、周士第直接率領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任73團3營7連連長。
後來,73團成為林彪領導的主力團,在井岡山是28團、是長徵中的紅4團,現為鐵軍紅軍師「127師」的一部分。
「濟南第一團」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團。
在1948年的濟南戰役中,華野9縱25師73團(即27軍235團)在城東南突破城恆首先攻入市區,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一團"的稱號。
第73團的部隊基礎好,作風過硬,攻防兼備,尤其擅長攻堅作戰。以超強的戰鬥力成為軍、師的第一主力團,也是三野戰鬥力最強的主力團之一。
解放戰爭時,參加過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戰役。渡江戰役時,僅用15分鐘率先在安徽繁昌夏家湖登陸,成為渡江第一船。
抗美援朝時,在部隊大量凍傷的困難下,該部在27軍麾下血戰長津湖,殲滅了美步兵第7師第31團、第32團第1營和師屬第57炮兵營共1個加強團4000餘人,並繳獲第31團團旗,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唯一全殲美陸軍一個完整團建制的光輝範例。
原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就是從25師73團走出來的解放軍高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