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1958年,馬步芳的老家發生大暴動,解放軍一個團被幾萬叛匪包圍_甘青

2021-02-13 史學長河

解放軍18軍52師進藏後,因當時西藏形勢特殊,部隊全力修築康藏公路,並開展生產自救,解決糧荒問題。18軍組建過一個騎兵支隊,還組建過一個騎兵為主的藏民團,都留在康區了。西藏全面平叛始於1959年,在此之前的1958年,與西藏平叛密切相關的甘青南平叛即已開始,騎兵發揮重要作用,也正是在這一時間和地區。

從甘南來說,早在西北解放戰爭結束前,進軍甘青新的一野部隊,為了剿滅青海馬家軍的殘餘叛亂和匪患,各軍都成立了騎兵團,這是西北廣闊的草原、戈壁、荒漠決定的,也是敵人的作戰特點決定的,騎兵的作用無可替代。如1軍的騎兵團參與平息馬家軍殘部叛亂,1軍入朝參戰後,騎兵團留下來繼續剿匪;2軍的騎兵團在南疆參與了堵截烏斯曼餘部的戰鬥;3軍的騎兵團收編了國民黨軍唯一的一個駝兵團,活捉了新疆的烏斯曼;6軍的騎兵團在北疆參與了大規模剿匪,平息馬家軍騎五軍的叛亂。這時的西北個野戰師的偵察連也多是騎兵,各軍分區還有騎兵大隊。查閱甘青平叛的作戰序列可以看到,騎兵部隊所佔的比例相當大。步騎混編,多路進擊,步兵守點,騎兵追剿,是剿匪平叛主要的作戰方式,因地形複雜環境惡劣,還要經常依靠航空兵空投給養,所以才有飛機給騎兵投馬料的戰場奇觀。                                                                                                           

青海解放時,當地的頭人問1軍廖漢生政委:你們有沒有三千騎兵,要是有,我就聽你們的。騎兵的作用可見一斑。

最典型的是1953年,馬步芳的叔父馬良叛亂,接收蔣方空投武器和特務,竄擾甘青川邊,是大陸僅存的一股政治土匪,當地部隊多次進剿未果,軍委緊急從內蒙調騎兵第一師入甘,騎一師的前身是大青山騎兵支隊和陝甘寧聯防騎兵旅,長期轉戰在內蒙古地區,是我軍歷史最悠久的一支騎兵部隊,該師經鐵路長途輸送,下車上馬,急行軍數日,長驅直入甘南黃河彎曲部,馬良匪幫猝不及防,情報失靈,被騎1師打個正著,主力被殲,馬良受擒, 這個囂張的「陸上臺灣」就此覆滅。騎1師此後長期駐防隴原,在1958年平叛中,和步兵11師步騎協同並肩戰鬥,同為甘青南平叛的主力部隊,也是當時全軍唯一的一個建制騎兵師。                                               

一野各軍留在甘青兩省的騎兵團,均改編為蘭州軍區各獨立騎兵團,加上騎2師的兩個老騎兵團(即騎1師1947年率先渡黃河進入西北的兩個團,歸一野指揮),共有七團之多,全部投入了甘青平叛。解放蘭州時,配屬給一野的華北19兵團,還帶來了整編傅作義部騎4師而來的騎兵第6師。當年19兵團入朝參戰時,騎6師沒有去,也留在了寧夏負責平叛,這個師是傅系騎兵的頭等主力,抗戰時參與過奇襲百靈廟、五原大捷等戰鬥,剿匪完成後縮編為團,也併入了騎1師。

在青海,軍分區的玉樹支隊,果洛支隊都是騎兵,此外,解放軍的內蒙古騎兵各師,解放戰爭中參加了遼瀋和平津兩大戰役,抗美援朝時為志願軍大量輸送戰馬,訓練新馬,其中一部改為火箭炮兵直接入朝參戰,後縮編為內蒙古軍區13、14團,也於1958年甘青平叛時調赴青海參戰。該部是一支騎兵勁旅,蘭州決戰前,準備調赴西北與馬家騎兵打野戰,官兵早就聽說馬家軍驕橫自大,當時厲馬秣兵,求戰欲望強烈,準備和馬家軍一較高下,只是馬家沒有野戰企圖,在城市攻防戰中覆亡於蘭州。蒙騎這兩個團在藏北參加了多次大規模平叛戰鬥,直到平叛結束歸建。當時的甘青草原上,基本上全軍的建制騎兵都到了,蒙古馬、三河馬、山丹馬、門源馬、大通馬、河曲馬、藏馬、伊犁馬齊聚高原,萬馬嘶鳴縱橫飛馳,是一場極為壯觀的騎兵大會戰。

甘青平叛期間,因地域遼闊,叛情嚴重,而駐防當地的兵力不足,從朝鮮戰場上剛撤軍回來的部隊也緊急調西調,其中就有丁盛的54軍,著名的「丁指」就是這時成立的。54軍下屬的兩個師在相距千裡的川藏和青藏兩個方向參戰,1958年,步兵11師,即後來對印反擊戰飛兵貝利小道的部隊,師主力正在甘南藏區平叛之際,留守甘肅臨夏(馬步芳老家)的師炮兵團,突遭當地數萬人圍攻,被團團包圍,該炮兵團拿起步兵武器投入戰鬥。可是叛匪中有相當多的馬家軍殘餘人員,戰鬥力甚強。炮兵團一時間寡不敵眾,情勢相當危急。正當叛匪向炮兵團準備發起最後總攻之時。這時朝鮮戰場下來的134師一個團正好從附近路過,他們本來是去參加甘南平叛戰鬥的,聞訊後緊急趕來,打破了叛匪的包圍圈,與炮兵團會合。步兵的趕到讓解放軍士氣大振,兩個團合兵後迅速主動出擊,堅決平息了這場想趁機在後院點火的大規模暴亂。

當時從朝鮮回來的志願軍部隊,還有61師、62師,也參加了平叛,至此,四個野戰軍都有部隊參戰。

134師的部隊進藏後,這支剛與機械化的美軍作戰過的部隊,根據藏北的地形和叛匪的特點,也組建起了騎兵,同樣是以偵察連為主,抽調骨幹編成騎兵大隊,作為步兵的前衛尋殲叛匪,作戰中,經常因騎術不精攆不上對方,也經常步騎脫節,失去戰機,好在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官兵的軍事素質過硬,還是打出了一些經典戰例。

134師騎兵大隊的一個中隊,縱馬追擊,在索臺地區緊緊咬住一夥叛匪不放,最後從兩翼包抄,將這四十多名叛匪壓在山坳裡聚殲,正在打掃戰場時,周圍的山上突然槍聲大作,五百多騎叛匪瞬間而至,從四面包圍了他們,對方火力相當猛烈,是得到了美國空投武器的叛匪骨幹,騎兵中隊立即佔領有利地形,向師部請求支援,前來增援的是11師32團,雖然因地形不熟,部分連隊沒有趕到指定位置,該團還是給叛匪來了個反包圍,並命令各營以新編成的騎兵突擊隊為前鋒,迅速向叛匪發起猛烈進攻。

這時騎兵中隊向外打,32團往裡攻,叛匪分出少部兵力向外阻擊,集中力量向騎兵中隊猛撲,力圖迅速吃掉騎兵中隊,再尋隙衝出包圍,騎兵中隊極其頑強,連續打退了叛匪的五次衝鋒,這時32團各連陸續趕到,攻擊力大為增強,內外夾擊,叛匪全部被消滅,此戰騎兵中隊二十多人犧牲,85%的人負傷,老戰士、新騎兵,打出了一個成功的中心開花。

當年的騎兵,在訓練中,馬上射擊,馬上斬劈,乘馬越障是基礎訓練科目,而根據實戰需要,下馬徒步戰是重要的訓練內容,平叛戰鬥中更多採取的也是高速機動,控制有利地形以火力消滅敵人,一般由新兵在後控馬,老兵在前戰鬥。老騎兵還有很多絕活兒,鐙裡藏身等技術不用說,技術好的騎兵,比如參加開國大典的那些騎兵,還會從馬的側後上馬,即馬立在身前八步遠的距離,猛跑過去,手一搭馬背就跳上去了,這個動作叫「八步趕乘」;還很多老騎兵,遇到緊急情況時,不是先整理鞍具,而是先把鞍具扔上馬背,人隨之上馬,在控馬跑動中系好肚帶,一氣呵成非常利落,能迅速進入戰鬥狀態,非常實用。

上世紀50年代的大西北,是騎兵作為一個古老而傳奇的兵種光榮落幕前的最後輝煌,這段歷史不該為後人忘記,那種說自動火器出現騎兵就退出歷史舞臺的臆斷,是以洋為本,根本不了解我軍騎兵的重要歷史。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有自己的地理環境,必然有符合實戰需要的作戰形態,當年數萬縱馬揚刀的戰士馳騁高原戈壁,為國家統一與和平立下了大功,這是一段不可埋沒的騎兵史。

本文作者:徐渡瀘,「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

相關焦點

  • 1958年,馬步芳的老家大暴動,解放軍一個團被幾萬叛匪包圍
    解放軍18軍52師進藏後,因當時西藏形勢特殊,部隊全力修築康藏公路,並開展生產自救,解決糧荒問題。18軍組建過一個騎兵支隊,還組建過一個騎兵為主的藏民團,都留在康區了。西藏全面平叛始於1959年,在此之前的1958年,與西藏平叛密切相關的甘青南平叛即已開始,騎兵發揮重要作用,也正是在這一時間和地區。
  • 我軍平叛:槍決數萬惡匪
    1950年5月8日,原馬家軍馬步芳部第82軍旅長馬雲山在平涼、固原地區拉起一支「忠義軍」發動叛亂,史稱「五八叛亂」。叛匪組織的「忠義軍」下設4個團,有長、短槍97支,輕機槍2挺,衝鋒鎗3支。後擴充為19個團、1個混合旅,有回族匪徒2000餘人,妄圖攻佔涇源、固原、西吉縣城,建立割據政權。
  • 1958年甘南馬匪叛亂,當地鄉政府被攻破,上百烈士遺體殘缺不全
    ▲我平叛部隊戰士在警戒在當年的二三月份,僅甘肅南部就有八個藏族為主的縣發生了叛亂。解放軍11師部隊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前往甘南鎮壓叛亂剿。▲藏區的叛亂是噶廈集團在背後操縱和唆使的33團去增援迭部縣必須要經過海拔4500多米的光蓋山,而近千叛匪已經控制了光蓋山的一個隘口叫石門子,並且構築了工事,企圖阻擊我方援軍。
  • 一門炮鎮住3000叛匪,爭取6天時間,四川叛匪尊稱60炮為「槍阿爹」
    1956年4月11日,在長期精心準備後,當地奴隸主馬組織了叛匪三千多人,同時對鹽邊縣城和各鄉鎮政府發起攻擊,叛匪揚言要踏平鹽邊縣,血洗縣政府,要活捉縣委書記和縣長,氣焰十分囂張。
  • 解放軍最頭疼的叛徒,投靠西藏叛軍,我軍懸賞4萬大洋要他人頭
    在1962年對印反擊戰之前,解放軍駐藏部隊進行了長期的平叛。當時有一股很有名的叛匪,叫做四水六崗衛教軍,美國CIA稱為康巴遊擊隊。這股叛匪騎射精熟,作戰兇悍,擅長於奔襲設伏,投靠了這支西藏叛軍,給解放軍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 四川康定反動頭人鬧叛亂,前面被解放軍暴打,後面遭「盟友」暗算
    各級人民政府派到各部落的工作隊人員遭到殘殺,國營商店和貿易公司遭到搶劫,叛匪還切斷了通向內地的交通和通訊,並且開始攻擊解放軍守備部隊。 為了徹底殲滅叛匪,我軍本著「政治爭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向參加叛亂的部落提出了一個「六項條件」,要求他們「1、繳械投降,低頭認罪;2、解散叛亂武裝;3、保證不再重犯;4、維護交通;5、交出罪魁禍首;6、保證政府工作組的人身安全」。
  • 馳騁疆場38個春秋 英雄的解放軍騎兵第一師 (2)
    為適應新形勢要求和進一步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遵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指示,1949年3月,晉綏野戰軍第8縱隊騎兵旅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師;5月,察北分區3個騎兵團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3師;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整編為河南省軍區騎兵團,9月,第四野戰軍警衛團騎兵營編入河南省軍區騎兵團。
  • 1959年西藏平叛:叛匪造謠抓達賴 到處姦淫搶劫
    從1958年起,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指使以恩珠、公布扎西為首的武裝叛匪,燒毀橋梁,破壞交通,伏擊我運輸汽車,對拉薩到林芝的交通造成嚴重障礙。拉薩通往山南及其他地區的交通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叛匪的氣焰愈演愈烈,襲擊我黨政軍機關和部隊的事件不斷發生。如1958年9月17日,西藏軍區門診部十幾名醫護人員坐車到日喀則執行任務,在路上遭到叛匪伏擊,十幾名醫務人員全部犧牲。
  • 馬步芳是怎麼死的?抗日英雄,用此招讓馬步芳輸得心服口服
    1863年,也就是同治三年,甘肅河州大阿訇馬佔鰲起兵反清,這便是史書上有名的河湟回民起義。馬海宴、馬佔鰲等青馬先人憑此登上政治舞臺。1926年,馬海宴之孫,馬步芳加入了西北軍。中原大戰爆發後,馬步芳積極擴充實力,逐漸成為割據青海的一方軍閥。據史料記載,青海馬家軍講究家族血緣和世襲統治。其核心成員之間大部分都有血緣、姻親關係。
  •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146師436團在廣西柳江剿匪略圖
    柳江百朋官塘村新圩屯:1950年4月,百朋匪首劉棟平在官塘村新圩屯附近暴動,準備攻打區人民政府及農會。人民解放軍436團一營奉命前往晝夜包圍,封鎖各個路口,阻斷其聯絡路徑和糧食供給,一舉殲滅,迫使匪眾投降,活捉劉棟平。這是解放軍436團圍堵劉棟平路口要地舊址。
  • 馬步芳當土匪無惡不作,後被彭德懷四個字嚇跑,馬匪立即逃竄
    而且在家族中他們以血緣關係來繼承權力,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極強的戰力。後來眾多馬匪之中以馬步芳的實力最為強大,他早年在青海,其父親以及叔父的集團下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父親慢慢地將權力交予他,他的地位也是逐步上升,抗戰期間還作為軍長率兵參加抗戰。青海地區也是由馬步芳的家族所掌控,以馬步芳為首的馬匪也是極為兇殘。隨著解放軍的攻勢愈發強力,西北地區也即將得到解放。
  • 夢 斷 蘭 州 ——馬步芳在大陸的最後日子(二)
    四、受命於危難之中1949年7月27日,國民政府正式任命馬步芳為西北軍政長官。在國民黨當局來看,此時只有被稱為「野馬」的馬步芳能夠據守西北這個「爛灘子」。但鑑於青、寧二馬之間向來爭權奪利,積怨很深,便於8月1日任命馬鴻逵為甘肅省政府主席,企圖由青馬部隊退守蘭州,胡宗南和寧馬部隊也向蘭州方向運動,以與解放軍決戰於蘭州。
  • 上世紀50年代,西藏有一支美國扶持的叛軍,解放軍坦言:很難打
    而在1959年之前,按照中央與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條協議,西藏的政教合一和農奴制是完全保留下來的,負責西藏治安的是噶廈政府,通用的是大洋,農奴見了頭人要伏地吐舌。解放軍進藏部隊只駐紮了20多個點,叛匪與噶廈裡的分裂人物是緊密勾結的,為了和平解放的大局,軍隊並沒有大規模平叛,這段歷史現在容易為人忽視。
  • 馬家軍屢教不改負隅頑抗,解放軍首長怒拍桌子:給我狠狠的打
    甘青二馬指的就是馬步芳與馬鴻逵二人,二人作惡多端。其中馬步芳俗稱青馬,此人手下人馬不少,算起來也是有四個軍以及一個騎兵營的。82軍是馬步芳的嫡系部隊,這支部隊也是他的老本。在這個軍中,步兵騎兵裝備精良,為了阻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簡稱一野)西進,馬步芳命令82軍中的一個旅以及129軍的第八旅,共計八個騎兵團,在固山、關山嶺一帶死守。
  • 解放軍虎將狂虐馬家軍精銳,叩開解放大西北的突破口
    我國的紅軍和解放軍都在西北和馬步芳所帶領的馬家軍不止一次的正面戰鬥過,很多人都以為他帶領的馬家軍被解放軍徹底擊敗是因為1949年八月兩方發生的蘭州戰役中,他不敵對方。事實上,在一次戰鬥中解放軍狠狠地打擊了他所率領的馬家軍,這次戰鬥遠遠沒有著名的蘭州戰役規模宏大,這場戰役就是威名遠播的作戰力極強的解放軍中的大將王震所帶領軍隊在1949年7月打響的固關戰役。
  • 14年前,馬步芳殘害數萬紅軍 14年後,解放軍虎將讓他血債血償
    14年前,馬步芳殘害數萬紅軍。14年後 ,解放軍虎將讓他血債血償!解放戰爭時期要說犧牲最多,結局最悲慘的莫過於西路軍,為了把潛伏在我國西南方向的敵人都清理掉,西路軍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介乎每年都有大量的戰士壯烈犧牲。
  • 彭德懷為西路軍復仇,馬步芳無奈山寨我軍的沒良心炮,卻輸得更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取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嫡系主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全國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三大戰役後,解放軍進行了全軍大整編,彭德懷所領導的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開始了其解放大西北的偉大徵程。
  • 青海「土皇帝」馬步芳的罪惡人生
    1945 年,馬步芳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極力拉攏馬步芳為其打內戰效命,撥給馬步芳一個整師的美式裝備,馬步芳也極力向蔣介石表示效忠。1947 年 3 月,蔣介石集中34 個旅對陝甘寧邊區實行重點進攻,馬步芳亦奉命派兵行動,攻下了解放軍控制的合水等地。1948 年 9 月,馬步芳兼任西北軍政副長官。
  • 在與世隔絕的喜馬拉雅山南麓,有一支解放軍部隊,孤軍守衛60年
    歷史上,這裡被稱為上下珞瑜,上世紀六十年代後,下珞瑜處於印控區,上珞瑜由解放軍一支部隊孤軍守衛了68年。此地三面被重重雪山阻隔,只有與印控區相連的的南部坡度稍緩。2009年這裡通了通信光纜,我國就實現了 「縣縣通光纜」;2013年扎墨公路通車,我國就實現 「縣縣通公路」;這個縣,就是西藏墨脫。為什麼基礎設施建設這麼慢?只能去問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