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濱「大量發生中」的皮卡丘,是如何成為文化符號的?

2021-01-10 ACGx

題圖 / 皮卡丘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pika,pika-chu!

無論你有沒有接觸過《精靈寶可夢》的遊戲或者動畫,相信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裡,你應該會在微博、抖音等一系列社交平臺中,看到一群皮卡丘走上了日本橫濱的街頭,與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進行近距離的互動。

這是一場名為「皮卡丘大量發生中」(ピカチュウ大量発生チュウ)的活動。自2014年起,日本橫濱市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與寶可夢公司(Pokémon Company)進行了深度的合作,讓超過1000隻真人扮演的皮卡丘出現在了橫濱港未來,希望藉此能夠充分展現橫濱市的魅力。

從陸上的花車巡遊到港口的主題遊船,從活動舞臺到商業中心,在「皮卡丘大量發生中」活動期間的橫濱街頭,放眼望去全是皮卡丘。

除此之外,伊布也在今年加入了「大量發生中」的行列。這顯然也是寶可夢公司,為了給年末發售的遊戲《精靈寶可夢 Let's Go! 皮卡丘/伊布》進行的宣傳造勢。

從本質上來說,「皮卡丘大量發生中」這場活動,其實就是文創IP與旅遊觀光業進行深度結合的典型案例。文創IP為一座城市帶來流量和話題,而城市也能為文創IP提供了一個線下活動的場所,兩者形成資源互補的關係。這其中,文創IP在大眾市場的文化影響力尤為重要,是這類合作能夠成立的關鍵所在。

於是問題來了,皮卡丘這個來自二次元世界的虛擬形象,是如何在大眾市場中擁有如今的高人氣和知名度的呢?

皮卡丘在粉絲中的高人氣,是動畫與遊戲的共同作用

皮卡丘最早出現在《精靈寶可夢 紅/綠》,這是一款由Game Freak開發,任天堂發行的GameBoy平臺掌機遊戲,於1996年2月27日在日本發售。

按照遊戲中的設定,皮卡丘是一隻身高0.4m、體重6.0kg,渾身以黃色為主,耳朵尖端為黑色,臉頰兩邊有著紅色小小電力袋,遇到危險時就會放電的電氣系鼠類寶可夢,其設計原型來源於松鼠。雖然皮卡丘現在已經成為《精靈寶可夢》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但它真正成為主角,卻是從動畫版開始的。

1997年4月1日,為配合遊戲的發售,《精靈寶可夢》推出了同名TV動畫,講述的是立志成為寶可夢大師的少年小智,和他的搭檔皮卡丘一起踏上旅途的故事。

在動畫裡,小智的這隻皮卡丘非常特別,它並不願意和其他寶可夢那樣住進精靈球,也不願意進化成雷丘,而是選擇一直陪在小智的身邊。雖然這樣的性格設定其實是為了方便故事展開,但這也讓皮卡丘的形象開始根植於許多看了該動畫的少年兒童心中——誰又不希望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擁有這樣一位可愛且又可靠的小夥伴呢?

1998年,為配合1998年7月上映的劇場版動畫《超夢的逆襲》,以及宣傳同名TV動畫,任天堂在GameBoy平臺發行了名為《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即黃版)的特別版遊戲。

所謂特別版,即是在《精靈寶可夢 紅/綠》遊戲的基礎上,按照動畫版的細節內容推出的改版遊戲。比如主角的初始寶可夢並非是「御三家」三選一,只能是一隻不願意進精靈球,且不會進化的皮卡丘,再比如遊戲中的劇情也跟動畫版一樣,主角能從不同的NPC中分別入手妙娃種子、小火龍與傑尼龜……

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影遊聯動模式。正是由於《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以及TV動畫、《超夢的逆襲》在市場中大獲成功,《精靈寶可夢》這個IP才能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熱潮,而皮卡丘也因此成為了不少人童年生活的重要夥伴。

不過,在後來推出的《精靈寶可夢》新作遊戲、動畫中,卻採用了世界觀互通,但在內容上保持相對獨立的做法。

簡單來說,《精靈寶可夢》的遊戲是以玩家為主視角的冒險,玩家不僅可以在新的地區捕捉新的寶可夢,同時遊戲中的戰鬥方式和玩法也隨著新版本的推出得到強化革新,以滿足不斷成長的老玩家對遊戲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

而《精靈寶可夢》的動畫則一直保持著長篇少兒向動畫的定位,在將皮卡丘和小智作為主角的同時,也把當世代發售遊戲的世界觀、NPC和新種類寶可夢融入到故事中,讓動畫成為遊戲的廣告,讓更多少年兒童成為遊戲及衍生產品的潛在購買者。

雖然動畫和遊戲內容相比有所不同,但後來《精靈寶可夢》的粉絲構成也證明,動畫確實成為了不少粉絲,尤其是年輕小粉絲的「入坑」起點。

即便是這兩位主角每到一個全新的冒險舞臺,都要付出智商和等級都要清零的沉重代價,但對於不同年紀、不同時間點接觸到《精靈寶可夢》的粉絲們來說,動畫中的皮卡丘與小智,幾乎都成為了他們心中共同的「童年記憶」——皮卡丘在粉絲群體中的高人氣,也就不奇怪了。

隨著時代審美的改變,皮卡丘的形象也在不斷修正

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相信這是很多人都不會懷疑的真理。對於一位經典動漫遊戲形象來說,若要保持其長久的活力,將形象進行不斷修正其實非常重要。

在《精靈寶可夢》迄今為止累計推出的807隻寶可夢裡,皮卡丘外型特徵的變化是最大的。

前文也已經提到,在《精靈寶可夢》面世之初,皮卡丘有著一個非常圓潤的基礎形象設定。以現在的審美水準看,這樣的皮卡丘其實有點胖過頭了,看起來多少會顯得有些笨拙。相比起來,目前皮卡丘所採用的官方設定,無論是給人留下的印象以及設定美感方面,其實都要比最初的版本協調得多、靈動得多。

這些在體型方面變化的巨大,《精靈寶可夢》動畫版中也有所體現。1997年版《精靈寶可夢》TV動畫中的皮卡丘,與2017年推出的20周年紀念劇場版《精靈寶可夢:就決定是你了》中的皮卡丘相比,後者臉上的紅色電器袋顯然更大,四肢也變得更粗壯修長,尾巴也顯得更寬更長了。

這被很多動畫觀眾戲稱為「減肥成功」。但實際上,在迄今為止《精靈寶可夢》推出的7個世代的遊戲作品中,皮卡丘的形象變化其實更加複雜多變。

算上《精靈寶可夢 金/銀》(1999年11月,GBC)中引入的異色系統(即閃光),從《精靈寶可夢 珍珠/鑽石》(2006年9月,NDS)開始的不同性別有不同的外形設定(皮卡丘雄性的尾巴是平的,雌性尾巴則是桃心),以及《精靈寶可夢 X/Y》(2013年11月,3DS)開始加入的換裝系統,皮卡丘在遊戲中的形象已經達到了數十種。「神奇寶貝百科」(wiki.52poke.com)網站,曾詳細地整理紀錄了這些變化。

用網際網路的專業術語來說,這種細微且持續的形象變化就叫做「迭代」。

除了皮卡丘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經典動漫遊戲形象,包括迪士尼的米奇、《花生漫畫》中的SNOOPY、《貓和老鼠》中的Tom和Jerry,以及同樣是任天堂旗下的馬裡奧,都曾根據不同時代的審美,在細節、造型等方面進行角色形象上的版本迭代。這些形象也因此能夠緊緊跟上時代的變化,甚至還能時刻站在時尚潮流發展的最前沿。

「符號化」是動漫遊戲形象走向大眾的前提

在大眾市場領域,一個動漫遊戲形象光靠「萌」、「酷」等關鍵屬性,其實是很難被市場所認可的。就以皮卡丘來說,它之所以能夠走成為橫濱市旅遊觀光業的一部分,其IP的粉絲基數大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皮卡丘的形象在沒有接觸過《精靈寶可夢》遊戲、動畫等相關內容的大眾人群中,同樣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構建這種影響力的關鍵,就是「符號化」。當我們試圖去傳播一個品牌的時候,承擔起溝通受眾作用的廣告符號,往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傳播手段,廣告符號中出現的文字、顏色、圖形,其實都是品牌形象和個性的體現。

在文創領域,迪士尼依照米奇的形象而設計出來的三個圓圈組合,正是文創IP實現「符號化」的典型代表。

相信很多人在包括T恤、帽子、迪士尼樂園、餐廳等各類不同的地方,都曾見過這三個圓圈的組合,當我們看到它時,往往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迪士尼,以及迪士尼推出的眾多童話作品。對於一家文創企業來說,將旗下的角色形象「符號化」,本身也是最簡單直接,且成本最低的傳播方式,是幫助目標受眾簡化他們對品牌價值判斷過程的做法。

皮卡丘也不例外。

1998年4月,由任天堂、GAME FREAK與Creatures三家公司合資創立的寶可夢公司正式成立。起初,這個公司主要負責在線下運營販售寶可夢各類衍生品的寶可夢中心,而從2000年開始,寶可夢公司整合了遊戲、動畫、IP衍生授權等一系列業務,將「通過精靈寶可夢的存在,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兩者均變得豐富多彩」作為了企業運營理念。

在過去的近20年時間裡,皮卡丘的形象符號,一直都貫穿著寶可夢公司的運營始終。小到公司的VI設計,大到衍生產品的合作開發,黃、黑、紅的顏色組合,以及皮卡丘頭像的剪影形狀,都反覆呈現在了外界的面前。

甚至在一些圍繞皮卡丘而進行的二次創作中,皮卡丘的面部特徵、閃電式的尾巴,也都成了常用的標誌性素材。

雖然從市場認知的角度上看,這些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皮卡丘形象符號,在大眾市場領域的認知度,與米奇的三個圓圈組合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也正是這些略顯抽象的符號,讓皮卡丘的形象傳播增加了更多可能——以前我們只能通過遊戲、動畫來接觸皮卡丘,但現在,無論你有沒有聽說過《精靈寶可夢》,你也完全可以通過一個個簡單的符號,來認識這只可愛的黃色生物。

這正是皮卡丘能夠成為2014巴西世界盃日本隊吉祥物、奧運會日本衝浪隊代言人,以及大量出現在橫濱市街頭,與旅遊觀光業緊密結合的重要原因。

相比起來,今年同樣出現在「皮卡丘大量發生中」活動中的伊布,在網絡上卻很少能看到與它有關的討論和信息傳播。甚至於對很多不太了解《精靈寶可夢》的人來說,他們在看到「伊布」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還會心想「伊布是什麼」這個問題。

顯然,當我們希望把一個動漫遊戲形象推廣到大眾市場時,除了在內容上的多元化開發和形象的迭代外,「符號化」也將成為一個文創IP能夠真正走入大眾的前提條件。相信皮卡丘與伊布兩個形象在大眾市場呈現出來的這種認知差異,也將會在年底《精靈寶可夢 Let's Go! 皮卡丘/伊布》的遊戲實際銷量中體現出來。

相關焦點

  • 日本橫濱文化活動:100多個皮卡丘動漫形象,在城市道路巡遊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日本橫濱文化活動:100多個皮卡丘動漫形象,在城市道路巡遊的歷史往事。本文對日本橫濱文化活動:100多個皮卡丘動漫形象,在城市道路巡遊,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自2014年以來,每年在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都會舉行一次城市規模的動漫文化主題活動。
  • 1500隻皮卡丘將登陸日本橫濱!給我10W伏特萌的暴擊吧!
    原來,從2014年開始Pokémon公司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皮卡丘大量發生」活動名稱中最關鍵的就是「大量」兩字無數隻皮卡丘將現身於城市的每個角落!圖 Victor Gonzalez / livejapan.com今年,既是「皮卡丘大量發生」活動舉辦的第四年也是Pokémon 20周年為了慶祝
  • 《精靈寶可夢》動漫遊戲皮卡丘形象的文創IP走入大眾需要什麼條件?
    無論你有沒有接觸過《精靈寶可夢》的遊戲或者動畫,相信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裡,你應該會在微博、抖音等一系列社交平臺中,看到一群皮卡丘走上了日本橫濱的街頭,與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進行近距離的互動。   這是一場名為「皮卡丘大量發生中」(ピカチュウ大量発生チュウ)的活動。
  • 2019日本橫濱Go Fest活動公布!
    螢光魚「皮卡丘大量發生中!」2019及GO Fest 橫濱公布!你有沒夢想過被大量皮卡丘包圍嗎?「皮卡丘大量發生中!」今年是第六度於橫濱舉辦,Niantic更透露《Pokemon GO》GO Fest 亞洲區活動,亦將會在橫濱市!有望兩個活動,皮卡丘爆發與Go Fest 橫濱 2019會在同一期間舉行!關於參加GO Fest的詳細信息尚未發布,但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的有關參加「皮卡丘大量發生中!」信息!皮卡丘大量發生中!活動詳情
  • 比肩東京的橫濱港未來21區,如何通過有機更新變身「未來都市」?
    2014年夏天,超過1000隻由真人扮演的人氣動漫人物——「皮卡丘」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位於日本橫濱的「港未來21」地區(以下稱「MM21」),並舉辦了多場活動,MM21由此成為那一年本土內外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旅遊目的地之一。在此之後,MM21每年夏天都舉辦這一活動,如今已經成為了橫濱市每年夏季的招牌大事件。
  • 橫濱百年風華簡史:它如何從貧窮小漁村,一躍成為流行文化中心?
    由於橫濱就在鎌倉旁邊,從中世紀開始,橫濱一帶的港灣就是極為活躍的對外窗口。幕末開港後迅速發展,成績傲人。開港後受到外國人居留地的規劃,與國家推動生絲出口計畫的影響,橫濱開始積極鋪設鐵路、修築港口,進而成為引進尖端文化的港都。
  • 橫濱,喜歡你的理由遠不止十個
    也許現在走在橫濱海濱公園裡的人們根本就不會想起將近一個世紀前,在這裡發生的悲情故事;也幾乎不會記起,二戰時期美國的轟炸帶來的痛,一切悲楚的過往,在明媚的陽光下與澄澈的海風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山手地區的西洋建築群落 從幕府末期橫濱開港以來,山手地區就成為西方人的聚居地,而各國領事館的精巧建築也都得以保存至今。時至今日,在這與中華街毗鄰的商店街裡,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歐美面孔,他們是橫濱的另一種情調。
  • 數位化時代品牌如何通過文化符號重構?
    面對紛繁變幻的市場,論壇從多維度盤點年度熱點,圍繞年度話題「數位化時代,以文化符號重構品牌」,在多元化、去中心化、反深度化的社會文化語境下,探討在品牌建設過程中的新趨勢、新思想、新方法,為品牌建設面向未來、不斷生長鋪墊一條有益進路。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場景何以塑造城市文化...
    這個豐富龐大的文化商業綜合體,作為市井文化的實體線下平臺,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如今的文和友憑藉著餐飲+文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餐飲品牌項目,而是一家從市井中走來屹立在光影城市中心的文化產業地標,成為美食與文化的業界傳奇。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何以塑造城市IP?
    這個豐富龐大的文化商業綜合體,作為市井文化的實體線下平臺,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如今的文和友憑藉著餐飲+文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餐飲品牌項目,而是一家從市井中走來屹立在光影城市中心的文化產業地標,成為美食與文化的業界傳奇。
  • 文化符號的魔力:從送你一朵小紅花到品牌IP
    我們完全可以說,IP的價值是由文化符號的價值組成的,一個價值IP的形成,只有內容和故事是不夠的,需要內容和故事中有高濃縮力的符號。再說回「送你一朵小紅花」——小紅花在電影中,出現在電影的中點,由此開始了韋一航的真正改變,小紅花標記在電影的後半段也不斷重複強化,並成為電影海報的核心元素。
  • 一鍵「解密」俄羅斯文化符號!
    那麼,能代表俄羅斯的「文化符號」又是什麼呢?歷史符號-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從皇宮宮邸到世界四大博物館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有一座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輝宏建築,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約9萬平方米,它就是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它見證了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強國的歷史。
  • 文化符號 中國除了「熊貓」還有什麼
    「中國是一個舉世皆知的文明古國。 年輕人如何真心喜愛圍棋對於常見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曾為李光耀等多位新加坡領導人擔任中文教師的新加坡學者蔡志禮分析說,「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些文化符號有助於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夠以直觀的形象體現出來。但是從消極的意義上講,這些文化符號也限制了國外民眾對於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中國文化的全面認識。」
  • 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網紅餐廳文和友的靈感來源?
    相比於渴望成為「美食界迪士尼」的超級文和友,作為「食物文化主題樂園」的橫濱拉麵博物館又有何獨特之處呢?先看看橫濱拉麵博物館和長沙文和友的對比照片:上:橫濱拉麵館 下:長沙文和友試想一下,如果在城市裡,有這麼一個集合空間,將那些本地最地道的美食小吃聚在一起,把快消失的味道和市井文化保留下來,是不是很美好?
  • 蘇志民委員:如何把一個百年品牌變成一個文化符號
    他今年的提案是關於如何更好地發展北京老字號和民族品牌。蘇志民委員提出。一個品牌能夠傳承到百年以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人們對老品牌老字號的尊重,就是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因此,把一個百年品牌變成一個文化符號才最關鍵。北京一輕旗下擁有眾多知名民族品牌,幾十年來在服務民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堅持品牌經營與經營品牌相結合,不斷豐富和挖掘品牌的文化內涵。義利、北冰洋、紅星成為了時代的文化符號。
  • 電子競技文化的符號建構與意義傳播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舉辦至今,其規模、含金量、影響力均在世界電子競技比賽中佔有較高地位。總決賽多以遊戲畫面為場景元素,以史詩級宏偉敘事為現場主題,以「夢想」「榮耀」「信仰」為情感依託,具有較強的群體凝聚與社會動員能力,現場呈現為一種神聖、莊嚴的精神場域。本文以《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為例,從總決賽現場的符號構建角度,探討大型電子競技比賽的符號構建與意義傳播, 並分析這一賽事所映射的文化價值。
  • 石首的文化符號你知道多少?選出你心中的「石首十大文化符號」
    石首十大文化符號呂永昌        文化符號是指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者特殊意義的標示
  • 皮卡皮卡,皮卡丘!丨夜問
    這部動畫中初代御三家(原指江戶時代除德川本家外擁有徵夷大將軍繼承權的三支分家,現在指代同一領域內公認的「三大」),我們熟知的小火龍、妙蛙種子、傑尼龜都出場了,但人氣最高的還是小智的皮卡丘。皮卡丘是一隻矮矮胖胖圓乎乎的類齧齒型寶可夢,全身的皮毛都是黃色的,臉頰上有兩個紅色的圓,尾巴是鋸齒狀的閃電(雌性皮卡丘的尾巴是一個缺口,像個桃心),由於其蠢萌的形象,自誕生以來都是二次元熱門角色。由於其在世界範圍的熱度,2019年《大偵探皮卡丘》上映,皮卡丘一躍而成了主角。
  • 皮卡丘是如何成為衝浪代言人的?
    想著好久也沒有說到寶可夢的代表吉祥物,也就是我們皮神的一些事啦,其實關於皮卡丘這隻寶可夢,如果不是涉及動畫的話還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每一代都有其專屬的各種福利(比如八代有皮卡丘的超極巨化),但是實際對戰上皮卡丘因為受限於種族值、屬性等等關係一直都沒有成為對戰熱門(要真成了熱門那還得了
  • 粉絲為武漢eStar喊「武漢加油」,電競成為城市新符號
    而疫情期間北京推出的重磅電競新政,也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電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將成為城市新的符號。NBA球星史蒂芬·庫裡和傳染病專家福西則在Instagram上舉行了一場連線直播活動,向年輕人普及新冠肺炎的知識,直播現場的刷屏彈幕也展示了庫裡在年輕人中的巨大影響力。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展現了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