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歐體講析(1)

2020-12-16 字肉學魚

(後附視頻)

網絡上現在有很多書法教程,歐體的教學也不在少數,大家可能看過陳忠建老師、盧中南老師、田蘊章老師等的講解,各位前輩的視頻都很優質,但對於不少初學者來說確實有學習的難度。

練習紙

盧中南、田蘊章老師在寫字做示範的時間,多多少少有收著功力的感覺,真正看家的精妙之處並未展現,而陳忠建老師的講解生動詳實,卻很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對歐體的理解,很多字寫出來跟原貼字形是有差距的,完全吸收也不利於我們自身對歐體的學習。

故鄙人想寫一套歐體的講析,務求客觀,講解時會在通俗易懂的基礎上儘可能保持語言幽默生動,不讓讀者感覺枯燥。當然,鄙人水平也有限,所以文章自有它的不足之處,初學者可以批判吸收、共同討論,對於大佬來講,因為我會定期更新,所以大佬們可以定期來批評批評,也算是一項生活的樂趣。

不過凡事貴在適度,我也算是成長中的樹苗,口水吃多了,容易爛根。

由於是第一期,所以先談一下一些零散的基礎內容。

01務求還原字本來的模樣

《九成宮醴泉銘》畢竟是後人拓下來的,碑的本身就有所損壞,因此所有的字其實都難免失去本來的樣子,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筆畫的方頭變成了圓頭——稜角不清晰了。所以我們在寫的時候就要運筆清晰,不要也跟著寫成圓頭,歐體以險絕著稱,那麼險絕的字,寫成圓頭,豈不是很奇怪。

02行筆要澀

這裡只是說用筆澀,而不是用墨澀,用墨澀指的是用很濃的墨,而用筆澀是要求我們行筆沉穩嚴謹,尤其是橫畫,古人講究「橫鱗豎勒」,指的就是筆下要有一定的阻力,更有「橫不看兩邊,看中間」的說法,針對的就是一部分人寫楷書時橫畫行筆飛快,全無筆力。

03用筆務求舒適

這也是書法本來的樣子,寫字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人們卻總願意將其規矩訂製得十分死板,這不光容易影響書寫的愉悅,還會使初學者的學習變得很枯燥。這裡直接上視頻。

大家喜歡可以關注我,這樣不會迷路,之後爭取每日更新。

相關焦點

  • 《九成宮醴泉銘》長卷
    《九成宮醴泉銘》原大高清宣紙複製細節實拍歐陽詢在負盛名的作品,無外乎於其碑帖《九成宮醴泉銘》,此碑帖筆筆不苟,剛勁精密,是歐陽詢楷書之集大成之作,被後世喻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九成宮醴泉銘》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尺寸:786*31cm《九成宮醴泉銘》為歐陽詢晚年奉詔之作,其書藝老辣天成,已臻爐火純青境地,氣力縱橫輕重,凝神靜慮。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講解
    當今臨摹歐體字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家似乎並不直接去學習歐體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而是直接去臨摹當代書法家二田的楷書。雖然,二田書法造詣深,取法於古,繼承歐體,但是並不是真的歐體字,可以說是自成一家的田體字。
  • 九成宮醴泉銘
    黑風夜話205 九成宮醴泉銘(書畫中國系列)       鳳鳴岐山,麟遊黃原,一個相信祥瑞的民族留下了祥瑞的地名。
  • 《九成宮醴泉銘》第221字:輪
    重慶出版社《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江西美術出版社電腦修復版《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河南美術出版社《九成宮醴泉銘》中姚孟起範字作者簡介:1月30日,和家人遊悟真寺風景區。悟真寺原來不收門票,也疏於管理,道路年久失修,不過景色優美,遊覽一圈強度適中,所以這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去一兩次。
  •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附字帖)
    他的楷書對後世影響最大,被稱為「歐體」。九成宮在陝西寶雞麟遊。這裡是李世民的行宮,名為九成宮。貞觀六年四月,李世民在此避暑時,發現有個地方溼潤,以杖導之,便有醴泉湧出。地出醴泉,被認為是帝王仁德、世道繁榮的祥瑞,李世民於是命魏徵作《九成宮醴泉銘》記載其事。敢於犯顏直諫的名臣魏徵,在文章中當然熱情謳歌了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也指出「仰觀壯麗,可作鑑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褒揚之中,暗寓規箴。
  • 楊守敬題宋拓本《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最好的拓本,是現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的「宋拓李祺本」,該本是國家一級文物,在日本的珍貴的《九成宮醴泉銘》的拓本「端方本」和「李鴻裔本」也是宋拓本。    端方日本(三井)《九成宮醴泉銘》舊藏本,現藏於日本東京中野上高田三井文庫。   三井全名三井高堅,是楊守敬學生、好友河井荃廬的朋友。
  •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附字帖(民國本)
    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傾力打造的系列微視頻《翰墨中華》--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557一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 《九成宮醴泉銘》注音版
    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陝西省麟遊縣在西安西北160公裡處,隋朝在這裡修建了避暑離宮仁壽宮,唐朝改建為九成宮。當時長安城水源睏乏,宮中用水全靠從河道裡「以輪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宮四城之陰散步時,發現有一塊地皮比較溼潤,用杖疏導便有水流出。於是掘地成井,命名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樣香甜。大家極為高興,認為是祥瑞之兆。
  •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 九成宮醴泉銘並非歐陽詢所寫!
    千年以來,但凡提到楷書,就會想到唐楷;一談到唐楷,就會想到歐陽詢:一談到歐陽詢,就會想到九成宮醴泉銘。但是,經過我的深入考據,發現九成宮醴泉銘其實並非歐陽詢所寫。一般人臨帖,都是拿起帖子就開臨,什麼單字精臨、段落小臨,全篇通臨。
  • 《九成宮醴泉銘》全文及譯文
    然昔之沼澤,鹹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乙亥,上及中宮,歷覽臺觀,彷徨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注於雙闕,貫串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暇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澂瑩心神,鑑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思之不休。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版
    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行書千字文》等。唐張懷瓘評價歐陽詢「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書法欣賞(附釋文)
    《九成宮醴泉銘》 楷書 原碑石在陝西麟遊九成宮。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  陝西省麟遊縣在西安西北160公裡處,隋朝在這裡修 建了避暑離宮仁壽宮,唐朝改建為九成宮。當時長安城水源困 乏,宮中用水全靠從河道裡「以輪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 世民在九成宮四城之陰散步時,發現有一塊地皮比較溼潤,用杖疏導便有水流出。於是掘地成井,命名為「醴泉」,意思是 水跟美酒一樣香甜。大家極為高興,認為是祥瑞之兆。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56-57個缺字「之」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56個缺字「之」字進行解析和意臨。首先我們看一之《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之」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之」字。現在我們對「之」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之」字的個數十對多的,我們統計了一下,一共有41個,其中39個「之」字是比較清楚的,第三十、三十八頁的「之」字有殘缺,幾乎是全部缺失了,今天楷書小李要臨寫的就是缺失的兩個「之」字,我們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以及對其他39個「之」字進行對比,臨寫出現在這個「之」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賞析含釋文 墨客書院
    後臺回復【公開課】即可獲取90節書法公《九成宮醴泉銘》 原碑石在陝西麟遊九成宮《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陝西省麟遊縣在西安西北160公裡處,隋朝在這裡修建了避暑離宮仁壽宮,唐朝改建為九成宮。當時長安城水源睏乏,宮中用水全靠從河道裡「以輪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宮四城之陰散步時,發現有一塊地皮比較溼潤,用杖疏導便有水流出。於是掘地成井,命名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樣香甜。大家極為高興,認為是祥瑞之兆。
  • 初學書法節臨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與《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楷書碑帖《九成宮醴泉銘》逯、年、兆、以(逮、年、兆、以)(1994年1月16日-13歲)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楷書碑帖《九成宮醴泉銘》青、南、皆、奉、譯、王、輪、北(青、南
  • 文徵明85歲小楷《九成宮醴泉銘》欣賞.
    文徵明《九成宮醴泉銘》,楷書,34cmx41.5cm。嘉靖甲寅三月廿又二日,長洲文徵明書於停雲館,時年八十有五。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瘦偏肥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他用「八面觀音,色相俱足」來讚許文徵明的小楷書法,雖說有些過譽,然而也可見文徵明小楷的精工。
  • 天下第一楷書:唐代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書法欣賞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 字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高清字庫1.1版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徵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現存於陝西麟遊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