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高清字庫1.1版

2021-02-19 迷你字庫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徵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現存於陝西麟遊縣博物館。高247cm,寬120cm,厚27cm,約1200字。《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始】

【1】北宋精拓醴泉銘;黃節題

【2】宋拓醴泉銘;

【3】《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4】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

【5】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

【6】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

【7】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

【8】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

【9】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

【10】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

【11】西暨輪臺,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

【12】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

【13】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爰居

【14】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

【15】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隋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

【16】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

【17】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仰

【18】觀壯麗,可作鑑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

【19】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然昔之池沼,鹹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

【20】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

【21】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宮,歷覽臺觀,閒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

【22】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

【23】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

【24】激揚清波,滌蕩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鑑映群形,潤生萬物,

【25】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謹案:《禮緯》

【26】云: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曰:聖人

【27】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

【28】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

【29】飲之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寔扶明聖,既可蠲茲沉痼,又將延彼

【30】遐齡。是以百闢卿士,相趨動色,我後固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

【31】徒聞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斯乃上帝玄符,

【32】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顯。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

【33】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惟皇撫運,奄壹

【34】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後承前,登三邁五。握機

【35】蹈矩,乃聖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襲,琛贄

【36】鹹陳。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

【37】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應德

【38】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官,龜圖鳳紀,日含

【39】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工,筆無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悅,流謙潤下,潺湲

【40】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挹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

【41】後夕惕,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遊,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

【42】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

【43】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終】

相關焦點

  •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附字帖)
    唐代書論家張懷瓘《書斷》說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也就是說,歐陽詢擅長各種書體,篆書、飛白尤其精絕,他的草書,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看了,也會吃驚。然而,歐陽詢的書法,流傳到現在的,只有楷書和行書。他的楷書對後世影響最大,被稱為「歐體」。九成宮在陝西寶雞麟遊。這裡是李世民的行宮,名為九成宮。
  •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附字帖(民國本)
    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傾力打造的系列微視頻《翰墨中華》--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557一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 手機字帖| 歐陽詢《九成宮》高清完整版、學習攻略
    《九成宮醴泉銘》碑石建於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碑文記載的是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之事。此碑為歐公晚年奉敕之作,被歷代學書者奉為經典範本之一。古人說唐代書法"尚法",而《九成宮醴泉銘》則是這種"法"的集中表現。其實,所謂的"法"就是一種規則——寫字的規則。古人云,"不成規矩,不可以成方圓"。《九成宮醴泉銘》的點畫結體都有明顯的規律,初學書法的人極易從中獲益,這也是許多老師把此帖定為學習書法的首選字帖的理由。
  • 《九成宮醴泉銘》長卷
    《九成宮醴泉銘》原大高清宣紙複製細節實拍歐陽詢在負盛名的作品,無外乎於其碑帖《九成宮醴泉銘》,此碑帖筆筆不苟,剛勁精密,是歐陽詢楷書之集大成之作,被後世喻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九成宮醴泉銘》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尺寸:786*31cm《九成宮醴泉銘》為歐陽詢晚年奉詔之作,其書藝老辣天成,已臻爐火純青境地,氣力縱橫輕重,凝神靜慮。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高清字帖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講解
    當今臨摹歐體字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家似乎並不直接去學習歐體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而是直接去臨摹當代書法家二田的楷書。雖然,二田書法造詣深,取法於古,繼承歐體,但是並不是真的歐體字,可以說是自成一家的田體字。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版
    歐陽詢,字信本,祖籍湖南長沙,唐朝著名書法家,被後人譽為唐楷第一。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行書千字文》等。唐張懷瓘評價歐陽詢「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
  • 九成宮醴泉銘並非歐陽詢所寫!
    千年以來,但凡提到楷書,就會想到唐楷;一談到唐楷,就會想到歐陽詢:一談到歐陽詢,就會想到九成宮醴泉銘。但是,經過我的深入考據,發現九成宮醴泉銘其實並非歐陽詢所寫。一般人臨帖,都是拿起帖子就開臨,什麼單字精臨、段落小臨,全篇通臨。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版本解讀:選不對字帖,很容易走彎路!
    今天我們簡單談一下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版本問題,市面上的《九成宮醴泉銘》主要有兩個版本,關於這兩種版本的源流,我們若是談起來,一篇文章的篇幅是不夠用的,這裡我們只談結論,不談論證過程。一種是明駙馬所藏的李祺本,一種是流落與日本的端方本(又稱之為三井本),其中李祺本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拓本,是北宋拓本,也是原拓。而日本的端方本也是原拓,是南宋的拓本。但是為什麼兩個版本的字跡有所不同呢?
  • 這是最像歐陽詢《九成宮》的字帖,還原歐楷精髓,今人誰還能寫出
    歐楷的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而成,堪稱歐陽詢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視為「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屬於瘦硬書風,它的點畫比瘦金體粗,比顏體字瘦,這點在原碑上體現更為明顯,無論是李琪版還是三井的拓片,都顯得有些豐腴,與原碑還有一定差別。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賞析含釋文 墨客書院
    後臺回復【公開課】即可獲取90節書法公《九成宮醴泉銘》 原碑石在陝西麟遊九成宮《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九成宮醴泉銘》充分體現了歐陽詢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拓片)       唐太宗把仁壽宮改造為九成宮,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巍峨的大廈由土石一點一滴堆積而成,竣工以後還要維護保養,行百裡者半九十,功十全事半九成。       當時隨行九成宮臣僚中有位古稀老人,他就是書法大家歐陽詢。歐陽詢的官宦生涯可謂顛沛流離,先後為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稱許帝)、竇建德(稱夏帝)所用,天下歸唐後又被唐高祖、唐太宗留用,堪稱六位帝王丸。歐陽詢是以弘文館學士的身份隨仕在側的,他的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所謂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自成一體,為天下楷模。歐陽詢謄錄的魏徵撰文被刻成石碑,得以千年流傳。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書法欣賞(附釋文)
    《九成宮醴泉銘》 楷書 原碑石在陝西麟遊九成宮。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  《九成宮醴泉銘》充分體現了歐陽詢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 楊守敬題宋拓本《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最好的拓本,是現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的「宋拓李祺本」,該本是國家一級文物,在日本的珍貴的《九成宮醴泉銘》的拓本「端方本」和「李鴻裔本」也是宋拓本。    端方日本(三井)《九成宮醴泉銘》舊藏本,現藏於日本東京中野上高田三井文庫。   三井全名三井高堅,是楊守敬學生、好友河井荃廬的朋友。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注音版
    但因年代久遠拓片大都模糊不清,還有很多字較為生僻,今天為大家找到一份帶有注音的版本,供大家學習參考!然昔之池沼,鹹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宮,歷覽臺觀,{書法巴巴}閒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
  • 《九成宮醴泉銘》注音版
    《九成宮醴泉銘》充分體現了歐陽詢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 天下第一楷書:唐代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書法欣賞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
  • 《九成宮醴泉銘》第221字:輪
    重慶出版社《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江西美術出版社電腦修復版《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河南美術出版社《九成宮醴泉銘》中姚孟起範字作者簡介:1月30日,和家人遊悟真寺風景區。悟真寺原來不收門票,也疏於管理,道路年久失修,不過景色優美,遊覽一圈強度適中,所以這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去一兩次。